团一般有多少人?旅炮吧改名成什么了_坦克_日军_部队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旅炮 坦克 日军 部队

团一般有多少人

中国近代以来“团”这一概念的开端,应为清末新军的标这一编制,步队的标为标部28人,辖三营1977人,共2005人。炮队一标为1756人。马队一标为1117人。

民国时期,团分旅辖和师辖两种情况,由于空额等其他各种不可控因素,导致川军这样的杂牌一个师才三四千人(王铭章122师)而中央军如陈诚11军18军一个旅就有八千人(郭汝瑰部)所以当时的一个团人数在几百刀三千多不等。(无视李云龙所部四舍五入一个亿的那个团)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军胡宗南、阎锡山部及解放军西野、中野、华北军区为兵团-军(纵队)-旅-团编制,而其余部队均为兵团(整编军)-军(整编师)-师(整编旅)-团的编制。在这种一师三团,或一旅二至三团的背景下,团的人数自然有差异,如伏牛山东麓战役期间,陈康用于调动李铁军兵团的两个旅只有五千多人,而东野一军四师能有五六万人,在华野也有不少三千人的大团,而一直到抗美援朝及之后的数十年我军都沿用一师三团的编制,考虑到师还下辖炮骑工辎等部,我军团的人数约在两千到三千人左右。(朝鲜战场上180师被围时,包围圈外的一个营还有千把人,所以当时一个团或许能有三千人)

这波军改之后主战的团级单位仅存于某土豪师和西域都护府的几个师,人数和刚解放时差距不会很大,而合成旅下辖的团级单位只有一个炮团,以前的机步旅炮团是俩营,现在搞不清楚,但估计也是千把人上下。

旅炮吧改名成什么了

仅供参考. 姓名 梁静恩 吉凶分析测算结果 姓名 梁-11[火] 静-16[金] 恩-10[土] 得分 67分 (半吉) 五格 天格-12(木) 人格-27(金) 地格-26(土) 外格-11(木) 总格-37(金) 姓名数理分析推算 ◇五格剖析◇ 〖天格数理〗12(木) : [天格数是先祖遗传下来。

国军德械师能与日军战个平手吗

近代中国屡遭野蛮入侵。究其原因,一般认为是中国军队武器与训练落后。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引进大批德国顾问训练部队,并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军在二战时曾横扫欧洲的德制武器。至抗战爆发前,约30个师接受德式训练和装备,成为先进的德式部队。其中陆军36师、87师、88师在南京及其附近长期接受完整的德式训练,装备也先进,是德式部队的代表。在南京的教导总队甚至编制都和德军一样,不仅是德械部队,已算是彻底的德式部队。德国顾问认为,中国士兵是优秀的,经过德式训练并配备良好装备后,完全有能力与日军对抗。然而,德式部队成立后立即卷入内战,并取得很大“成功”,至抗战爆发时,36师还在西安。

首战淞沪战场之憾

淞沪抗战爆发后第一周,中国军队投入德式部队3个师加1个旅,猛攻日租界。日本4000名以舰上水兵为主的海军陆战队和由上海侨民临时编组的守军负隅顽抗。

德国顾问训练的中国最精锐部队,其训练水平应该超过日本舰上水兵和参战侨民。武器方面,中国炮3、8、10团等部队参战,加上各师原有火炮,火力远远压倒日军地面炮兵。炮10团装备的德国150毫米远程炮,是后来二战中德国陆军的主炮,炮2旅炮3团的“博福斯”75毫米炮也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火炮,远非日军火炮可比。

日本仿制英国MKII坦克制成的89乙式坦克,悬挂系统基本还处于一战水平,机动性很差,经常卡在半道上,必须在履带等110处频繁加油才能运转,如果遭到对手连续进攻就会丧失机动能力。与中国投入的、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最高水平的“维克斯”6B坦克相比,89乙式落后一代。另外,英制“维克斯”M1930-6B-F型指挥坦克装备有电台,是当时世界上尖端的“信息战”装备。而在抗战初期,日军坦克全靠旗语联络。

在轻武器方面,中方德系7.9毫米步枪杀伤力远超过日军三八式,捷克轻机枪、德系08式重机枪也优于日军的11年式“歪把子”轻机枪、92式重机枪。

开战初期,由于天气不佳,日机很少出现在战场。而中国空军的德制攻击机、“亨克尔”111轰炸机,以及远比日军战机先进的美制战斗机和攻击机,还有“马丁”重型轰炸机纷纷出动攻击日军。

台湾战史专家评论:整个抗战时期,绝大多数的情形都是日军用优势的装备和火力来对付国军,但淞沪会战这次是罕遇的好时机,国军在装备与火力上都享有优势,当然应该集中所有可用的重装备,一鼓作气地将日军赶出黄浦江。

虽然德式部队的基层官兵作战勇猛,不惧牺牲,但收获甚微。国军自身最先进的英制坦克在日军仅有的4门37毫米平射炮和自杀攻击下被毁3辆、伤8辆。事后,指挥作战的“国军”高级将领陈诚说:“我以5师之众,对敌数千陆战队实施攻击,竟未能成功,实在是(中高层)部署种种不当之故。”

德式“国防线”的结局

8月23日以后,日方援军到达。德式部队在占据全面优势的情况下都未能消灭日方守军,这以后也只能将攻击转为防御了。

日军此时使用的89乙式坦克,10-17毫米厚的车体装甲勉强可防步机枪普通弹,但当时中国的任何一种直射火炮都能将其装甲击穿,甚至步机枪发射的7.9毫米钢芯穿甲弹也曾击穿过它,实战中,该坦克上的铆钉被普通步机枪弹击中后便遭毁坏,破片在车内横飞,杀伤了许多日军。例如1938年5月17日的徐州会战,一辆日军89式坦克被无数步机枪弹击中,其中部分步机枪弹射中铆钉和观察缝,杀伤了坦克内的很多日军,车长西住小次郎上尉被击毙。由于日军坦克数量有限,性能落后,所以在数月内都未能突破“国军”防线。

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对蒋介石及其德国顾问在淞沪战役的指挥都有很多争议。但不管怎样,淞沪战线于11月11日全线崩溃。虽然出现了“八百壮士”,但上海地区毕竟全部失守,国军各部队在一片混乱中向西撤退,许多先进的重型武器和无数弹药被丢弃。

由于国军兵力远远多于日军,经过三个月的血战,日军也元气大伤,因此未进行有力的追击。台湾战史专家评论:国军的撤退是在与敌脱离接触、无敌人直接干扰的情况下展开的,所以撤退之混乱是部队内部组织自行瓦解造成的。蒋介石说:“退却时,部队未尽通过以前,即已将桥梁破坏,任令秩序纷扰,自相践踏拥挤。”“苏州河退却之时,司令长官一跑,司令部的重要文件、地图、重要计划,都被敌人搜去了。敌人看破了我们的弱点,所以敢于放胆的追。”

德国顾问在抗战前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主持构筑了吴福(苏州一福山)、乍平嘉(乍浦-平湖-嘉兴)、澄锡(江阴-无锡)等国防线,也就是永久国防工事,原计划退出上海后,依靠这两条国防线“做两年之持久抗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防御远比攻击有利。坚固工事组成的防线很难突破。日军当时的装备基本是一战水平。淞沪战役中后期的实战证明,日军突破简易防线都很困难,理论上日军短期几乎不可能突破国军的“国防线”。然而失去指挥的溃兵在“国防线”上略做停留,便弃“国防线”而去,巨资购筑的两条“国防线”根本没派上用场。国军放弃“国防线”的理由是找不到工事的钥匙。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这不过是借口。

中国方面,1936年2月张治中负责在南京地区构筑了外围和复廓两道阵地。由于工事坚固,国军最高统帅部曾估计仅南京城垣就可“固守两周以上”。淞沪抗战失败后的20多天时间里,蒋介石调集约15个师、15余万人,准备南京守城战。36师、87师、88师、教导总队及德制坦克部队等德式部队是主力。抗战前,中国从德国获得75辆I号A型坦克(PzKpfw-1A),它是抗战初期中国拥有的世界先进坦克之一。

日军方面,藤田、井上和宫川3个战车队约50辆94式装甲车参与攻击南京。笔者曾近距离观察过日军94式轻装甲车。该车体积小得出奇,重量轻,当时被戏称为“小豆坦克”,主要用于联络、搜索、布撒化学毒剂以及牵引火炮。主要武器只有一挺91式6.5毫米机枪(改装的11年式“歪把子”),对付不了坦克和工事,在火力方面远满足不了坦克的最低要求。日军坦克中队长(连长)1937年报告说,该机枪居然不采用坦克装甲车辆上常用的弹链供弹方式,只能3-5发点射,根本不适合在装甲车上使用,而且供弹和退壳不良,连发时经常卡壳,故障率很高。“小豆坦克”的装甲厚度为6-12毫米。南京金陵兵工厂1934年曾制造过7.92毫米钢芯弹,在100米距离可击穿11毫米厚钢板,完全可以对付“小豆坦克”。从日军94式轻装甲车中队占领南京后的葬礼照片可以证实,曾有多名乘员被击毙。“八百壮士”也曾用机枪发射钢芯穿甲弹打坏过一辆,国军的任何一种直射火炮都可以将其击穿。可见在装甲方面,该车同样达不到坦克的最低防护要求。

由于该车所有方面均达不到坦克的指标,所以日军最初只是将它命名为轻装甲车。遗憾的是,斗志薄弱的国军没有勇气抵抗,许多国军部队望风而逃,不敢与这种存在很多缺陷的轻装甲车对抗,致使这种薄弱的轻装甲车肆意妄为,竟然发挥着超乎寻常的威力。从此日军开始将这种轻装甲车作坦克使用。不过台儿庄附近一群装备极差的中国地方民团,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曾勇敢地打击了一辆日军94式轻装甲车,导致该车在逃跑中翻覆,乘员狼狈逃窜,坦克被民团缴获。

在装甲车辆的总体技术方面,当时德国和日本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德制1号坦克个头大得多,动力几乎是日军94式轻装甲车的一倍。假如两者相遇,1号坦克完全可以将94式轻装甲车撞翻或挤到沟里,根本不用开火。德制1号坦克的两挺7.9毫米机枪在当时也属于“反坦克武器”。它发射的德制SmK钢芯穿甲弹,能够从任何方向击穿“小豆坦克”,或从侧面击穿日本89式中型坦克。德制1号坦克的装甲厚度是~713毫米,可以抵御“小豆坦克”的6.5毫米机枪。日军89乙式坦克主要武器为一门90式L15短管57毫米火炮,初速低,而且是南京沦陷后才到战场。I号坦克还有一部当时属高科技的FuG2无线电台,远优于日本坦克。

德制I号坦克的最后战斗

1937年12月,装备德制I号坦克的国军装甲兵团第三连,被蒋介石留下参加南京保卫战,此时战争爆发已近半年。当月5日,南京附近方山的战斗中,守军一个排5辆I号坦克攻击日军,但日军面对从未见过的坦克并没有溃散,而是用打步兵的山炮顽抗,结果德制I号坦克重伤2辆,轻伤1辆,日军死伤约40名。从技术上讲,守卫南京的“德式部队”装备二战时先进德制枪炮的坦克比一战水平的日军枪炮坦克领先一代。而装甲兵团第三连的15辆德制I号坦克,完全有能力消灭围攻南京的日军50辆薄皮94式轻装甲车。但是很遗憾,上级指挥部从来没有安排德制I号坦克与日军“小豆坦克”正面交战。

12月初,国军军官开始大规模不辞而别。坦克连长赵鹄振等声称为撤退作准备而一去不返,失去指挥的守军坦克部队在两名排长的指挥下继续作战,10日的守城战中,一个坦克排带领步兵曾射杀了全部攻入防线的日军敢死队,用事实证明了该坦克的威力及坦克兵的技能和勇气。

12月6日,南京即将变为战场,蒋介石召集少将以上军官开会称:南京不能轻易放弃,又说责任逼自己必须立即离开。11日,离开南京的蒋介石致电守军司令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

12月12日拂晓起,日军3师团、6师团、9师团、16师团、114师团对复廓阵地及城垣发动猛攻。德式部队第88师师长孙元良擅自退却,被德式部队第36师强行“劝返”前线。中午前后,一部日军在炮火掩护下由缺口突入城内,第88师遂即撤走。此时蒋介石又致电唐生智:“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众多加一层光荣;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此电文发出时,唐生智等的撤退命令已经下达。

12月12日17时,卫戍司令部召集师以上将领开会,布置突围,而唐生智在下发撤退命令之后考虑到第88师、第87师、第36师和教导总队是经过德国顾问多年训练出来的中央嫡系部队,惟恐突围损失过大,回去会受蒋介石的责备,竟然不顾命令规定,口头指示他们也可以渡江北撤,更增加了撤退时的混乱。

国军将领大多脱离部队先行撤退。如第71军军长王敬久,该军第87师师长沈发藻等根本未回指挥所。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留参谋长邱清泉处理文件等,自己单独先逃跑。其第2旅旅长胡启儒不等会议结束,即独自逃窜了。

由于城中失去指挥的各部队撤退时互不相让,不少人被挤倒踩死。如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上曾英勇地抗击了日军多次攻击,却在挹江门门洞内被拥挤的人群踩死。守城坦克部队发现上级指挥部已空无一人,在城里徘徊几趟后,这些坦克竟从无数被踩倒的人身上开过去,冲出南京挹江门城门,退到长江边。

部分坦克兵逃回后称,他们装坦克的木船顺流而下不知所终,全部损失。也有部分坦克兵称,他们把坦克上的机枪、电台等关键部件卸下后抛弃了坦克。但这和日军缴获该批坦克的照片不很一致。台湾省的专家指出,国军官兵造假成癖,抗战回忆甚至抗战档案一向水分极大,让战史研究极为困难。

其实日军攻击南京的部队只有5个师团,攻城兵力约5万人,不足以形成严密包围圈,所以当时南京卫戍司令部的计划是大部由正面突围。但由于很多高级将领均抛下部队不辞而别,绝大多数守城官兵甚至不知道突围的命令,只有来自广东的第66和83军将领和部队在一起强行突围。他们途经岔路口、仙鹤门、东流等地时,均遭日军阻击,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率队突击时阵亡,部队拂晓前到达汤山附近时,不巧又遭遇日军第16师团主力。即便如此,20目前后,各师大部的官兵分别到达南陵、歙县,其将士成功地冲出南京生存了下来。其余各军、师均未按命令突围,大部被俘。

德制I号坦克群可以连续行驶100千米以上,当然完全有能力从日军中间突围,毕竟当时日军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遗憾的是守军装甲兵没有选择驾驶坦克突围,而是军官抛弃士兵,士兵抛弃坦克,最终先进的德国I型坦克被日军缴获,其中部分坦克对敌一枪未放

德式部队进入历史

36师、87师、88师、教导总队等德式部队由德国顾问长期训练,装备德制武器,在淞沪抗战初期曾被寄予厚望,但他们的实际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

南京守城战,守军兵力约为日军的一倍,守军从西方进口的装备数量和质量对日军也有一些优势,守军还可凭借坚固城墙以逸待劳,然而12月10日,日军总攻城垣,仅两天多的时间守军就全军崩溃。德式部队除36师大部撤出外,绝大部分中下层官兵被俘、被屠杀。事实证明武器先进、训练有素仍会挨打。

而在后来的衡阳战役中,没有一辆坦克、装甲车的第10军,在国军将领方先觉带领下,在敌众我寡的条件下还坚守衡阳47天。在台儿庄作战中,未得到外国人训练的中国军队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主要部队,获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第一次大捷。相比之下。德式部队渐渐不再被提及。

南京大屠杀后,德国逐渐与日本结盟,不久撤走了顾问,停止供应装备。美、英等国为了本国利益,也没有谴责、制裁日本,美国还向日本输出大量战争物资。只有苏联为了本国利益,希望利用中国“避免两线作战”,所以积极援助中国政府抗战。仅1937年12月,一次就运来115毫米重炮800门、76毫米野炮1000门、37毫米防坦克炮800门、轻重机枪9000挺、以及大批炮弹枪弹,并派遣飞行员及大批军事顾问、教员等。至1938年年初,苏联援助国民政府的军火已足够装备20个当时一流的步兵师。国军精锐部队很快在教官的“俄语”训练下“俄国化”,至此德式部队被写进历史。但德式部队基层官兵抗日的勇气及其牺牲不该被忘却。

国军的三个德械师,仅从装备上来说,可以算当时远东地区最先进的。但他们不仅没能阻止南京大屠杀,自己还成了牺牲者的一部分,为什么?因为这种先进只是片面的。你能花钱买来先进武器,武装自己的双手。但战争打的不仅是武器、人力,还有意志和决心。先进的战术思想,顽强的战斗意志,是不可能买来的,只能靠自己的,汗水与精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