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参谋长都有谁?埃及围歼以色列190装甲旅之战的战役过程_坦克_总参谋长_参谋长

本文目录

  • 世界十大参谋长都有谁
  • 埃及围歼以色列190装甲旅之战的战役过程
  • 法国比利时哪个厉害足球
  • 世界十大参谋长是哪十个

世界十大参谋长都有谁

拿破仑的“左膀右臂”
德国军事改革的先驱
军事理论的巨擘——19世纪初叶普鲁士军队参谋长克劳塞维茨
“19世纪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俄士战争时期俄军总参谋长约米尼
德意志统一的利剑——19世纪中叶普鲁士军队总参谋长毛奇
“施利芬计划”的制定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
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早期推行者——日本明治时期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
“他拯救了法国”——20世纪初法军总参谋长霞飞
“施利芬计划”失败的继承者——一战前期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
在战争中发迹的人——一战时期德军总参谋长兴登堡
世界空战理论的奠基者——一战时期意大利米兰师参谋长社黑
总体战的设计得——一战时期德军副总参谋长鲁登道夫
他启动了“凡尔登绞肉机”——一战时期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
法军的中流砥柱——一战时期法军总参谋长福煦
“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海军将领”——一战时期美国大西洋舰队参谋长金
与亚历山大媲美者——20世纪20年代俄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伏龙芝
建立独立空军的先驱——20世纪20年代英国空军参谋长特伦查德
现代意大利军人的代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意军总参谋厂巴多利奥
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奠基者——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农红军参谋长叶戈罗夫
显赫一时的纳粹名将——二战前夕德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曼施泰因
法国悲剧的制造者——二战前夕总参谋长甘末林
策划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罪魁——二战前期日军参谋总长东条英机
他创造了美军历史上许多第一和唯一——大萧条时期美国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
胜利的象征——二战初期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
“苏军总参谋部的真正代表”——二战时期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
“当代美国的最后一位伟人”——二战时期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
把荣辱留在中国大地的美国将军——二战时期盟军中国战区最高司令部参谋长史迪威
美国现代空军之父——二战时期美国陆军副参谋长兼陆军航空部队司令阿诺德
他后来当上了总统——二战后美国陆军参谋长艾森豪威尔
坦克战理论的专家——二战后期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
他在投降书上签字——二战后期日本大本营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
集大智大勇于一身——二战后英国陆军总参谋长蒙哥马利
官运亨通——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
吹响“不定号角”的战略家——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陆军参谋长泰勒
主演过四次中东战争的独眼将星——20世纪50年代以色列军队总参谋长达扬
“蒙巴顿改革”的推行者——20世纪50年代英国参谋长委员会主席蒙巴顿
大棒将军——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色列部军区参谋长沙龙
军中秀才——20世纪60年代末埃及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伊斯梅尔·阿里
文武兼备 刚柔相济——20世纪70年代初埃及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沙兹利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灵魂”——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

埃及围歼以色列190装甲旅之战的战役过程

1973年10月6日,苏伊士运河东岸以色列防御工事的沙垒后,8辆坦克静静地停在那里,车内空无一人,坦克手们或在战车旁闲聊,或利用赎罪日放假的空闲在洗衣服。此时,整个“巴列夫防线”上实际只有不足一个营的兵力。10月6日下午,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国防部长兼总司令伊斯梅尔的陪同下,走进深埋沙漠下面的“10号作战指挥中心”,下达了作战指令。
14时整,战斗打响了。埃及军队隐蔽在运河西岸的2000余门火炮和“蛙-7”战术火箭一齐开火,集中射击以军巴列夫防线的支撑点、指挥所和雷场。与此同时,200架战机从低空飞过苏伊士运河,对西奈半岛的以军炮兵阵地、“霍克”地空导弹阵地、指挥所、雷达站以及机场后勤设施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炸弹卷起了一股股沙土,整个苏伊士运河两岸笼罩着一层层烟幕。
大量炮弹落在以军阵地上,防守“巴列夫防线”的以军士兵们慌忙钻入地堡和坦克中还击。一名士兵迅速报告长官,长官呵斥道:“有什么大惊小怪,这只是局部炮击事件。”以色列总理梅厄召集内阁紧急会议,还在讨论是否发动全国动员命令。整个以色列似乎都漫不经心。
然而,时间并没有给以色列机会。在弹幕和硝烟的掩护下,埃军第一批士兵开始渡河。这时,埃军的平射炮开始射击。10多分钟后,4000多名登陆士兵分乘720只橡皮舟冲上了东岸,占领了各支撑点。在“10号指挥中心”,埃军指挥官听到前线频频传来捷报,一切轻而易举,一切又令人难以置信。
战前,苏联专家曾估计,埃军渡河作战第一天,就可能损失数万人和百分之三四十的空中力量,而实现的打击充其量只有30%。事实出乎专家们的预料,据埃及宣布,第一天埃军只付出牺牲148名士兵和损失5架飞机的代价,而“出击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实现了全部目标。”以色列军队参谋长巴列夫也承认,这是埃及进攻达成了突然性的结果。
面对突然袭击,以军仓促应战,出动空军对渡河埃军进行空袭,但却遭到埃军“萨姆”防空导弹的重创,被打下了27架。以色列空军司令佩莱德只好命令飞机禁止进入运河24公里以内的空域,以防更大的损失。
时任以军南部军区司令的戈南少将紧急召见防守苏伊士运河一线的师长曼德勒,命令道:“该到把装甲旅开往前线的时候了。”开战30分钟后,仓促上阵的曼德勒师的雷谢夫装甲旅来不及进行任何战斗侦察,就对渡河埃军发起了进攻。此时,已过河的第一批埃及军队占据有利地形,待以军坦克进入反坦克火箭筒射手200米处时,埃军突然开火,几乎弹无虚发。至日落前,雷谢夫旅损失坦克100余辆。10月7日晚,以色列南部军区司令部灯火通明,司令戈南、军区参谋长阿里、曼德勒师长、阿丹师长正在召开作战会议。会议最终达成一致,拟于10月8日进行有限反攻,以夺回主动。会议结束后,戈南下令,阿丹师于10月8日从正面沿运河桥头阵地实施侧翼攻击,后续部队沙龙师对伊斯梅利亚正面中部地区实施进攻。
8日上午8时,阿丹师首先以两个旅冒着埃军的密集炮火,由北向南实施攻击。至中午时分,阿丹突然发现,他的几个旅都没有按照命令前进,其主力没有到达埃军桥头堡阵地北侧,而是穿过阵地的正面,正好碰上了埃军部署的强点。 情况危急,为了挽回败局,阿丹不得不动用“手中的王牌”——第190装甲旅。该旅拥有120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制M60坦克(直到20世纪90年代,M60坦克依然是美国国民警卫队的主战坦克。它拥有坚硬的装甲、狂野的速度、凶猛的火力以及先进的火控系统,性能远在许多国家军队的现役坦克之上),多次参加中东战争,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且官兵精干、战斗经验丰富,是以色列军中公认的“王牌旅”。其旅长纳科更是一名身经百战的高级指挥官,他矮小精悍,以作战勇敢、擅长机动穿插闻名于以色列军队,但脾气暴躁,性格倔强,是以军有名的“炮筒”。
阿丹命令纳科旅以两个营向南前进至菲尔丹地区,与盖比会合,发起进攻。他采取的是以军惯用的“坦克游击战”。这种坦克战术是1957年巴列夫任装甲兵司令时发展起来的,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取得很大胜利。这就是所谓“用流动和渗透的运动来打击大量集结但静止的阿拉伯坦克队形”的战术。以军坦克作战,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快速机动,大胆穿插迂回。这种实施调整突击的作战,不但对敌方精神威胁很大,而且在战术上可以达到出其不意和分割包围的目的。但快速往往要脱离其它兵种的支援,从而形成孤军深入、突出冒进,有遭敌围歼的危险。阿丹就犯了这个错误。
战前190旅驻扎在距菲尔丹约150公里的军事重镇阿里什。接到戈南司令官的命令后,旅长纳科急令部队以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向菲尔丹前进。坦克轰隆,一路沙土飞扬。南路,盖比旅沿维瓦路向菲尔丹前进,一路无阻;北路,离盖比2公里处,纳科旅沿一条平行道路疾驰进发。然而,纳科万万没想到,一张牢固的“捕捉网”正在悄悄张开。
埃军地下指挥部“10号指挥中心”,参谋长沙兹利此时已截获以军无线电通信,以色列出动了王牌装甲旅——190旅,将沿维瓦路北2公里线路挺进。这个重要情报使沙兹利为之一振,一个设伏打援、步兵打坦克的方案在他头脑中闪现。
这个任务立即下达给了埃军“王牌步兵师”——第2步兵师。这个师单兵配备的是无后坐力火箭炮RPG-7,以及一种名叫“萨格尔”的“手提箱”。这种“手提箱”是苏制的第一代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可由单兵携带发射,平时将其分为两截放在宽30厘米、长60厘米的玻璃钢制的箱子里,以便于手提和背负。它全重只有24公斤,有效射程500~3000米,破甲厚度为400毫米。使用时,打开箱子,一半为导弹的发射座,另一半为操作台,把导弹的两截连接起来,安装在发射台上即可操纵发射。在发射时,这种导弹的飞行有如一个快速模型飞机,后面拖着一根细电线,一直连接着操纵导航装置。导弹有一个明亮的尾灯以资辨别,操纵人员可以凭目力用操纵杆装置使其对准目标。该导弹除步兵用途之外,还可以从一辆特别装置的装甲车上发射。这种导弹威力很大,是坦克的克星。
据第一批跨过运河的埃及军人阿布杜拉在开罗报纸《共和国周刊》撰文回忆,他的部队在10分钟内以这种导弹击毁了巴列夫防线上的8辆M60坦克。他说,“这些坦克开足了马力逃避我们的导弹。可是,它们只要在射程之内,我们就能击中它们的最弱地方。每一辆以色列坦克都挨了一枚埃及导弹。”
接到命令后,师长萨德并没有盲动,立即同作战部门研究了战场的地形地貌以及以军坦克的特点。纳科旅进攻线路是由坎塔拉地区向东南方向斜插,直逼苏伊士运河,企图从菲尔丹正东渡河深入埃军西岸腹地。以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只是孤军作战,没有步兵的掩护,有利于集中火力进行围歼。萨德当即决定把伏击阵地选择在阿里什至菲尔丹公路两侧200~300米处,利用沙丘进行隐蔽,挖掘伏击阵地。萨德又令工兵在菲尔丹附近实施佯动作业,架设假桥梁,造成埃军后续部队准备渡河的假象。为了不使目标暴露过大,萨德还命令所有伏击部队只准携带单兵反坦克导弹、RPG-7火箭筒等轻便反坦克火器,按射程及进攻有利方向分层进行布防,并由30辆坦克组成预备队,以支援步兵作战。为充分发挥“萨格尔”反坦克导弹的威力,萨德亲自到战位检查武器装备配备情况、单兵掩体牢固性和隐蔽性以及攻击视角。在反坦克火器配备上,他要求部队反坦克火器与敌装甲目标对比系数达到10∶1,以保证火力上对敌坦克形成绝对优势。
在萨德的指挥下,一道有梯次、能多面进攻的“萨格尔”火网秘密形成了。
这时,以军坦克以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一路杀来,纳科旅长踌躇满志。这位一贯强调以坦克打坦克的以军指挥官,没想到这次要败在对方步兵的手上。
以色列先头部队已接近伏击区,看到的却是站着一动不动的埃及人。10余辆M60坦克的排气筒突地喷出黑烟,开足马力向埃及人冲去。最前方的M-60坦克昂起炮口,炮弹炸起朵朵沙尘,炮声在空旷的沙漠中震荡。
突然之间,天翻地动。一排导弹射向以军坦克,许多坦克被击中,冒出一股股浓烟。一位以军的坦克兵回忆道:“我们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东西。这些埃及人对于这种美制的M60坦克,精确地知道应该瞄准什么部位,几乎每辆坦克都受到致命的打击。”第一波冲锋的坦克尝到了“萨格尔”导弹的威力,顷刻间,30多辆美制M60坦克直接趴窝了。没有被击中的坦克里的士兵感到无比恐惧,爬出来赶快逃命。虽然坦克火力非常猛,但用它打步兵却是“高射炮打蚊子”,派不上用场,特别是对这些采取“偷偷爬行”、近身攻击战术的埃及士兵来讲,更难发挥作用。
遭到猛烈袭击的纳科非常愤怒,下午2时,组织起了第二波冲击。凭借着美制坦克对沙漠作战的适应优势,他们很快穿越起伏的沙丘,直逼埃军前沿阵地。但密集的反坦克火箭再次把先头营阻拦在阵地前,纳科派出的10辆坦克被击中7辆,不知气馁的以色列人随即又派出10辆继续进行第三波攻击,然而这次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4辆坦克被直接击毁。纳科不得已请求上级火力支援。
此时,沙龙师计划挺进吉迪山隘地区,与埃及军队激战。15时,接到阿丹师损失惨重的报告,戈南不得不命令沙龙师停止南下,以部分兵力实施反攻,以减轻阿丹师的压力。阿丹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要求各旅继续坚持战斗,以待沙龙在15分钟内发起反攻,一决雌雄。
面对纳科的孤注一掷,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萨德并不恐慌。他及时调整兵力部署,将主力部队从原来阵地撤到距苏伊士运河800米的地域,组成2平方公里的伏击圈。同时,还派少部分单兵在以色列坦克必经之路上进行骚扰,但不作抵抗,一接触就佯装败退,诱使敌人继续前行,进入包围圈。
16时,纳科决定以剩下的坦克编成加强攻击营,由中校营长亚古里负责先头部队指挥,直插埃军腹地,仍按原计划直挺运河东岸,与沙龙师会合,从菲尔丹正东渡河进行反击。一路奔杀过来,纳科只遇到零星抵抗,埃军“怯战而逃”。
“离伏击区还有5000码!”
“离伏击区还有1000码!”
“已全部进入伏击区!”
前方观察哨一个接一个地传来以军坦克的位置,纳科旅长剩余的70余辆坦克如期越过伪装的步兵堑壕,进入了埃军精心布置的火力圈。断后小组从埋伏坑道跃出,迅速迂回到以军坦克后面,形成了合围之势。萨德师长一声令下:开火!
霎时,各种反坦克武器一齐开火,以正面射击、侧射和倒打等方式,对以军坦克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目标至少发射了三四枚导弹,即使对近距离的敌坦克也要发射两枚火箭弹。密集的反坦克火网笼罩着190装甲旅,平均每3分钟就有250余枚“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击中以军坦克。只用了20多分钟就把以军“王牌旅”全歼在2平方公里的地域内。许多坦克被击中摧毁,指挥进攻的营长亚古里中校被震出了坦克,做了俘虏。旅长纳科在坦克中弹起火时爬了出来逃回去了。
此役,埃军除击毁、击伤以军92辆坦克外,还缴获了28辆完整无损的M60坦克。而指挥伏击有功的萨德准将很快就晋升为少将。20年来,埃及人第一次尝到了胜利的滋味。
但在随后的战斗中,埃及人由于战略上的保守,给了以色列军队喘息的机会,以色列人在总结初期战斗失利教训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坚决贯彻“先北后西、重点用兵”的方针,既强调机动作战,也重视必要的阵地防御。尤其是在吸取了190装甲旅被歼的惨痛教训,修正了“坦克中心论”的某些做法,在装甲部队中配属了必要的步兵和反坦克分队,改变了单一的坦克部队的编制。他们组织部队积极开展有力的反击,同时加强重点防御,牵制和削弱了埃及的兵力,在适当时机实施了大纵深的进攻,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而就此次埃军围歼以色军190装甲旅的战斗而言,应当是一次成功的步兵打坦克之战。

法国比利时哪个厉害足球

法国比利时足球,法国厉害:法国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半决赛中,以1比0战胜比利时,晋级决赛。

北京时间2018年7月11日2时,世界杯半决赛在圣彼得堡先赛1场,法国1比0战胜比利时,第3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将与英格兰和克罗地亚的胜者争夺冠军。下半时,格列兹曼角球助攻巴萨中卫乌姆蒂蒂破门。德尚成为第4位作为球员和教练均打进决赛的主教练。

开场后两队防守不敢大意,比利时第15分钟获得首次真正射门机会,洛里斯解围不远被登贝莱顶回前场,德布劳内左肋外脚背垫传,阿扎尔在门前12米处左脚扫射偏出远门柱。

沙兹利右路突破马图伊迪传中,阿扎尔后点得球切入禁区距门12米处斜射被瓦拉内顶出横梁。沙兹利右侧开出角球,费莱尼背身停球,阿尔德雷维尔德在门前13米处转身左脚射门被洛里斯飞身托出左门柱!

法国逐渐掌握主动。乌姆蒂蒂后场长传,吉鲁禁区内飞身够球,球蹭他左脚脚尖偏出右门柱。格列兹曼中路主罚任意球分球,帕瓦尔右侧挑传禁区,吉鲁在门前12米处俯身冲顶偏出右门柱。埃尔南德斯左路传中打在沙兹利背上变线,格列兹曼得球扣过维特塞尔,在门前19米处打高。

法国前场断球,格列兹曼长传禁区右侧,姆巴佩直接凌空横扫,后点接应的吉鲁在阿尔德雷维尔德干扰下,距门9米处左脚铲射偏出右门柱。马图伊迪后场策动反击,格列兹曼带球突进65米,距门25米处左脚低射偏出右门柱。上半时两队共3次射正均被门将化解。

法国第51分钟打破僵局!埃尔南德斯左路直塞,马图伊迪传中,吉鲁在门前12米处转身射门被孔帕尼挡出右门柱,格列兹曼右侧开出角球,乌姆蒂蒂前点距门6米处小角度头球顶入近角,1比0。他超越1958年的方丹(24岁306天),成为世界杯半决赛进球的最年轻法国球员(24岁236天)。

随即法国险些扩大比分,姆巴佩右路低传,马图伊迪在门前19米处左脚射门被阿尔德雷维尔德挡出,法国得球发起二次进攻,埃尔南德斯左路低传,马图伊迪脚后跟磕向中路,姆巴佩左脚后跟写意直传,吉鲁在门前9米处单刀左脚射门被登贝莱封堵!姆巴佩抱头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法国最终1比0胜出,成为1998年以来打进世界杯决赛最多的球队(1998年、2006年、2018年)。德尚则成为首位率领法国打进世界杯和欧洲杯决赛的主教练。

抛开这些纪录成就不谈,法国的这场半决赛胜利,其实并不光彩。且不说一球领先后就放弃进攻的战术安排,在比赛最后时刻,法国球员们恶意拖延比赛时间的行为实在是让人不齿。

代表人物就是本届杯赛上吸粉无数的19岁天才——姆巴佩。伤停补时阶段,姆巴佩交还比利时边线球球权时,先是脱手将球抛向球场内(这个动作并非故意),之后还将球盘带至了大禁区线附近,最终被比利时球员推开才罢休。

世界十大参谋长是哪十个

拿破仑的“左膀右臂” 德国军事改革的先驱 军事理论的巨擘——19世纪初叶普鲁士军队参谋长克劳塞维茨 “19世纪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俄士战争时期俄军总参谋长约米尼 德意志统一的利剑——19世纪中叶普鲁士军队总参谋长毛奇 “施利芬计划”的制定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 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早期推行者——日本明治时期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 “他拯救了法国”——20世纪初法军总参谋长霞飞 “施利芬计划”失败的继承者——一战前期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 在战争中发迹的人——一战时期德军总参谋长兴登堡 世界空战理论的奠基者——一战时期意大利米兰师参谋长社黑 总体战的设计得——一战时期德军副总参谋长鲁登道夫 他启动了“凡尔登绞肉机”——一战时期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 法军的中流砥柱——一战时期法军总参谋长福煦 “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海军将领”——一战时期美国大西洋舰队参谋长金 与亚历山大媲美者——20世纪20年代俄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伏龙芝 建立独立空军的先驱——20世纪20年代英国空军参谋长特伦查德 现代意大利军人的代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意军总参谋厂巴多利奥 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奠基者——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农红军参谋长叶戈罗夫 显赫一时的纳粹名将——二战前夕德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曼施泰因 法国悲剧的制造者——二战前夕总参谋长甘末林 策划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罪魁——二战前期日军参谋总长东条英机 他创造了美军历史上许多第一和唯一——大萧条时期美国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 胜利的象征——二战初期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 “苏军总参谋部的真正代表”——二战时期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 “当代美国的最后一位伟人”——二战时期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 把荣辱留在中国大地的美国将军——二战时期盟军中国战区最高司令部参谋长史迪威 美国现代空军之父——二战时期美国陆军副参谋长兼陆军航空部队司令阿诺德 他后来当上了总统——二战后美国陆军参谋长艾森豪威尔 坦克战理论的专家——二战后期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 他在投降书上签字——二战后期日本大本营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 集大智大勇于一身——二战后英国陆军总参谋长蒙哥马利 官运亨通——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 吹响“不定号角”的战略家——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陆军参谋长泰勒 主演过四次中东战争的独眼将星——20世纪50年代以色列军队总参谋长达扬 “蒙巴顿改革”的推行者——20世纪50年代英国参谋长委员会主席蒙巴顿 大棒将军——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色列部军区参谋长沙龙 军中秀才——20世纪60年代末埃及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伊斯梅尔·阿里 文武兼备 刚柔相济——20世纪70年代初埃及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沙兹利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灵魂”——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