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决战阶段,苏军为何要使用钢铁洪流战术?中医中药在未来会不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抛弃_苏联_坦克_洪流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洪流 苏联 坦克 洪流

本文目录

  • 二战苏德战争决战阶段,苏军为何要使用钢铁洪流战术
  • 中医中药在未来会不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抛弃
  • 苏联的钢铁洪流为什么让当时的一些国家感到害怕
  • 为什么有些军事爱好者会相信苏联的钢铁洪流会一个星期毁灭西欧
  • 2016年股基冠军基金经理洪流的能力怎么样有没有深入的分析资料
  • 前苏联的钢铁洪流对于2019年的今天有哪几个国家可以抵挡
  • 红色帝国的钢铁洪流,被误解的T-72坦克,实力究竟如何
  • 欧洲国家是否真正畏惧苏联的“钢铁洪流”,钢铁洪流是否真正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

二战苏德战争决战阶段,苏军为何要使用钢铁洪流战术

二战苏德战争决战阶段,苏军为何要使用钢铁洪流战术?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1944年到1945年苏军进行战略大反攻时,所谓使用钢铁洪流战术并不准确。这是因为在苏德战争期间,苏德双方都产生了两个比较有影响的军事理论,德军方面叫闪击战,苏军方面叫大纵深理论,实际上如果按作战要素来理解,其意义都是一样的,无非是使用快速机动战术深入到对方纵深所采取的突然袭击战术。

至于题主所说的钢铁洪流战术,笔者认为这只是后来研究者们根据苏军后来居上的强大装甲力量所提出自己的设想而已,在苏军战史上并没有钢铁洪流战术一说。应该说,即使苏军所谓的大纵深理论也并没有公开在苏德战争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德军闪击战不一样,苏德战争期间,苏军完全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直到战略大反攻时,苏军仍然沿用的还是步兵加装甲进攻的综合打击方式,基本上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全线平推的方式打到柏林的。

另一方面,苏军能快速发展到战略决战阶段,取决于几个关键要素。一是德军对苏军实力的轻视。虽然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依托闪击战所向披靡取得了一些战果,苏军为此也付出了西部边境地区和基辅包围战的重大损失,但在莫斯科战役以后,苏军完全熟悉了闪击战的打法,使德军惯用的闪击战没有了用武之地,这是苏军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一点。从这个角度讲,苏德战争初期,苏军输在了战略战术上,而不是输在装备武器落后上。

二是英美盟军的大量军援和苏联强大的国防潜力,为苏军战略反攻提供了物质基础。题主所说的钢铁洪流无非是说苏军在战略反攻时,大量使用了飞机大炮和装甲进行战略打击,实际上,就苏德战争展开之时,苏军的装甲总数就比德军多,尤其是大炮和飞机的数量都优于德军,加上战争打响以后,苏联迅速将重工业东移并迅速启动战时发展机制,苏联的钢铁产量明显上升,用于战场上的飞机大炮和坦克也成倍地供应部队,到1943年初时,德军的虎式坦克等产量每月量产只有25辆,而同期苏联的T34已经成千辆地走下生产线,还有英美不断地军援,从这个角度讲,苏军后续进行战略反攻,在装备武器上是不存在缺口的。

三是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士兵越打越少,装备武器也是越打越少。反观苏军,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转折,从1943年开始,苏军就基本上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不管是兵力还是装备武器,包括补给等,这三大要素,苏军都完胜德军。

所以说,当库尔斯克战役苏军取得完全胜利以后,苏德双方在战场上的综合实力对比,德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苏军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武器都是成倍于德军,这也是苏军能够实施全线反攻的重要条件。而对德军来说,不仅要面对苏军的强大实力反攻,还要面对与苏军和盟军的东西两线作战,其结果自然是拆东墙补西墙,仅有的那点装甲部队打到最后也构不成威胁了。

中医中药在未来会不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抛弃

中医中药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瑰宝,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觉的百宝箱,她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工具良方,还是超越国界、种族、和宗教信仰的智慧宝藏。已经为全人类的健康繁衍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人类文化的灿烂瑰宝,中医中药今后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苏联的钢铁洪流为什么让当时的一些国家感到害怕

二战之后,德国轰然倒下,前苏联一跃取代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巨人。

短短几十年,苏联的国力迅速膨胀,卫星上天,飞船登月,核弹试爆。苏联成为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到90年代,苏联的国力到达了顶峰。90年代苏联的西方—81演习就是苏联实力的大展示。

1981年9月1西方-81(俄语:Запад-81)是由苏联举行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以北约为假想敌。在这场演习中,苏军出动50万兵力,各兵种一起参加,各种新式武器悉数亮相,苏军的导弹进行了大规模精确打击演练,还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降兵登陆演习。战场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但最让西方观察家触目惊心的的,还是苏军的钢铁洪流

演习中,在航空兵的掩护下,苏军首次出动由新式T-80和T-72组成的坦克群对假想敌进行装甲冲击,只见庞大的坦克群呼啸而来,远远望去,像一条条巨龙,又像决堤的潮水,遮天蔽日,喧声震天,像海啸又像飓风,像地球末日来到,叫北约武官极为惶恐。

根据苏联披露的数据,演习中苏联一共出动了1.3万多辆辆新式坦克,(仅仅是演习中出动的坦克数量就超过了当时中国坦克的总和),北约智囊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吓得心惊胆战。

根据北约的估算,演习中苏联仅仅出动了自己坦克的一部分,就如此震撼,如果一旦苏军和北约发生战争,仅仅是苏军的坦克,完全可以在几天之内把北约踏为平地,碾压成肉饼。整个欧洲将在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吞没,灰飞烟灭。哪怕是使用核武器,对呼啸而来的钢铁洪流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只能恐惧地闭上眼睛。。。

苏联如此重视坦克的作用,跟它在二战的经历有关

1941年夏天,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毫不夸张地说,苏德战争就是拼坦克的战争。

在战争爆发之初进行的几次战役中,苏军由于轻视坦克部队的建设,每次大战苏军都被德军的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军成建制地被消灭,每次战役的伤亡都在几十万人。

基辅战役,苏军被德军三个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联西方面军全军覆没,伤亡被俘百万人。从那以后,斯大林吸取教训,命令兵工厂昼夜不停制造坦克,很快苏军的坦克数量就达到了五万,加上美国援助的先进坦克,苏军坦克数量超过了德军几倍。苏军在战场上也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局面,进而开始反击。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战胜德国,坦克起了决定性作用。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军毫不松懈,加强了坦克队伍建设,经历了烽火锻炼上的苏联装甲师在坦克规划思想上现已登峰造极,所以联系了二战大规划实战经验和战后最新技能创造的新一代钢铁激流——T-54/55坦克诞生了。

作为苏联二战坦克技能的集大成者,T-54/55在火力、防护、机动上到达了完美的平衡,是其时最领先的坦克之一。不只功能可靠,并且造价廉价,所以从50年代开端到70年代,全部T-54/55的产量高达10万辆,由5对负重轮构成的坦克海变成北约挥之不去的噩梦。

1953年,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集大成者——T-10重型坦克列装执役,在其时是火力防护最强的重型坦克。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作为导弹核兵器的忠实信徒,赫鲁晓夫关于全部常规兵器都不以为然,专心痴迷于核潜艇和洲际导弹。 尽管如此,其时苏联仍保持着5万多辆坦克的规划,超越北约一切国家的总和。其间不只有2万多辆T-54/55,还有最新执役的T-62。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运用滑膛炮的坦克,T-62上配备的115mm滑膛炮开世界坦克先河。 赫鲁晓夫年代,苏联在坦克数量上现已确立了对西方的绝对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勃列日涅夫年代将持续扩展。

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的国力兵力到达高峰,很多领先坦克的执役不断为钢铁激流注入新鲜血液,T-64、T-72、T-80等新锐坦克相继问世。尤其是1965年执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坦克,在同期间西方还在配备二代坦克时,T-64无疑是跨年代的兵器,其在火力防护机动上碾压其时西方任何一种坦克。

在1979年豹2坦克没呈现前,没有任何一种西方坦克能与之抗衡,苏联把它视为镇国重器,严厉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披露,当时苏联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确立了对北约的两层优势。

苏联军演中的钢铁洪流把欧洲各国政要吓的面无土色,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里根也惊呼:如果钢铁洪流爆发,美国也没有办法,从苏军发动进攻到占领欧洲西海岸用不了一个星期,美军援军只能面对着守在西海岸的苏军,根本无法登陆。

从那以后,北约马不停蹄开始了新型坦克和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和生产,新的一轮军备竞赛拉开帷幕。

为什么有些军事爱好者会相信苏联的钢铁洪流会一个星期毁灭西欧

我借的某些大佬的楼里边儿看了一下评论,大部分人认为苏联的装甲合成突击整了半天就光坦克玩命无脑冲,没上过战场的萌新指责苏联军队拿人命填出来的战术。现在我来给他们科普一下。

作为大陆军主义的忠实信徒。依靠血与钢铁平推了纳粹德国。
从各位大佬的楼中评论区大部分人认为苏联军队总体来说大规模立体装甲合成突击突击是这样式儿的。全靠坦克无脑冲。

但实际上人家是这样式儿
还有这样的。
以上都是拿西方八一演习图片作为的例子。从这些视频我们也能看到,苏联靠的也不只是单纯的坦克,无脑冲,人家也有强劲的空军。

我们先拿陆军比较。在苏联T-72诞生之初。欧洲军队的主要坦克比如m60、德国豹一瞬间成了过时的玩具。
其装备的105mm线膛炮对T-72,没有任何杀伤力。造成了欧美的本国家的恐慌才开始加速豹2,M1等西方的第三代坦克的研发。

按照预案,苏联装甲集群需要在东德柏林墙那边儿等候合适的时机。东德往西除了法国的阿登山脉有那么一点儿阻挡的可能,其余的根本没办法阻拦苏联的装甲集群。苏联人可不止是就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各型战机与西方相差不大。
再加上苏联的战术导弹。
搭载核弹头摧毁机场。。。。。狗急跳墙的美帝国主义都在西德边境上都放同归于尽的M-388了。
再加上T-72在公路上的时速是每小时60km。而东德距离法国才不到1000km。就算是一天运行十个钟头再加上打扫战场可能遇到的抵抗。

按照苏联军队不断推进再加上海陆空全方面的玩儿命。哪怕是作战效率只有原来的一半。一个星期也能推进2000多公里。。。。

2016年股基冠军基金经理洪流的能力怎么样有没有深入的分析资料

基金经理第三方评价机构——猫头鹰组合投资曾发布《洪流平价报告》,点拾投资亦曾对洪流进行专访,双方皆给予了较高评价。

结合两份分析资料,对洪流的投资能力做一个简评:

1、市场范围内排名

整体上看洪流的投资能力卓越,在全市场范围近三年回报率最佳排名TOP 6.3%, 获得alpha最佳排名TOP 3.1%,获得smartbeta最佳排名TOP 8.9%。

2、成长类基金经理中排名

从投资风格上看洪流更偏向成长属性,且在该风格组亦表现突出,在该风格组近三年最佳排名TOP 5%,获得alpha最佳排名TOP 4.4%,获得smartbeta最佳排名TOP 7%。

3、分阶段能力评价

从分阶段表现来来看,在大牛市、大跌市、反弹市、震荡市和上升市五个极端均呈显著较强的择股能力,且在市场风险较大的阶段,如大跌和震荡阶段,最大回撤比大幅低于大牛市和反弹市。如果说这是择股带来的超额收益的话,他的股票呈现出统计意义上的涨多跌少的特点,这是非常优秀的能力。

4、风格能力评价

洪流总体上是个股型基金经理、价值成长类别更偏重成长,大小盘差异不明显,但随时间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大盘趋势。行业风格类别总体更侧重消费和金融,但从进攻属性看,更倾向于进攻。

同时,他的多策略产品总体风格切换相对平稳,平均占比最高的大盘价值其占比最高 68.75% 最低 9.63%,在风格稳健的同时表达了一定的市场适应能力。

5、

行业能力评价

洪流是行业全能型选手,选股和行业能力圈惊人。28个大类子行业里面绝大多数行业具有正收益,只有5个行业录得负收益,其中仅医药单个子行业负收益较大。

收益前三的行业是:食品饮料、综合、建筑材料,累计贡献了 7.9% 的年化收益。

6、综合能力评价

由洪流先生拟任基金经理的嘉实瑞虹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已于2019年8月5日全国首发,基金代码501088,个人能力叠加团队优势,未来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前苏联的钢铁洪流对于2019年的今天有哪几个国家可以抵挡

1991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斯大林时代苦心经营的苏东体系彻底崩塌,而庞大的苏联帝国也就此解体成多个国家。庞大的苏联武装力量也被彻底肢解,几乎失去了对欧洲国家进行攻击的能力。在为苏联感到惋惜的同时,很多人也不禁有这样一个问题,苏联当年的陆军实力,放到现在如何?

苏联陆军的实力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在不依靠核武器情况下,单纯常规技术装备进行动员、短动员和兵营攻击的能力。其二,在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况下,依靠核、常武器装备实施核突击和常规攻击的能力。

从第一点来说,苏联武装力量毫无疑问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存在过最强大的地面武力。其装备序列囊括超过200个就绪师和非就绪师,超过6万辆各种型号主战坦克,超过7万辆各型步兵战车等装甲载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联的第三代坦克产量达到了全球所有第三代坦克产量的一半以上。即使是对于拥有更为先进武器装备的美军、俄军和当今解放军来说,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也是极大的挑战。

目前,美国陆军装备的M1系列主战坦克数量仅为2100辆左右,而武装直升机数量则为800余架。国民警卫队则装备有不超过1000辆主战坦克和一定数量的武装直升机。对于苏军来说,其装甲兵规模显然不足以应对大规模全面战争。即使美军依靠装甲部队的优秀技战术水平和坦克性能可以在局部达成一定优势,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苏联陆军完全可以绕过美军各“装甲支撑点”,依靠大量装甲兵器摧毁美军脆弱的步兵旅级战斗队和中型旅级战斗队。

而对于俄军和解放军来说,苏联陆军虽然强大,但是已经有了战胜的希望。俄军目前装备有超过4000辆各型主战坦克,而库存数量则在4800辆左右。而俄军在进行一系列装甲单位升级后,其主战车型相比于冷战已经有了不小的提高。伴随着3BM-46、3BM-48等一系列先进穿甲弹的服役,俄军装甲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在3千米距离交火的能力,有一定可能抵御苏联陆军的进攻。

而解放军目前则装备有超过4000辆第三代主战坦克和接近1000辆第二代、第一代改进型主战坦克,总体规模属世界第一。毫无疑问,凭借更为先进的装甲兵和炮兵力量,解放军在面对大兵团进攻时会更加轻松。

而从第二点来说,在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抵御苏联陆军的进攻。在苏联陆军的相关作战设想分析中普遍认为,苏军会在战役开始前将战术核武器下发到陆军师级,并且在战役前48小时投入110-160枚战术核武器作为核火力准备或打击关键目标。而苏军所有陆军师普遍列装的“蛙”系列远程地对地火箭、“圆点”系列战术导弹普遍支持这一战术的广泛应用。

而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目前战术核武器实力都无法和拥有超过12000件战术核武器的苏联相媲美,在核火焰的冲击下,几乎没有任何一只军队能够幸免遇难。综上所述,冷战末期的苏军是地面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红色帝国的钢铁洪流,被误解的T-72坦克,实力究竟如何

纸上的宣仔,为您解答。

在海湾战争中,T-72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成百上千辆几乎是作为活靶子被消灭,而其本身几乎没有任何战果;因此T-72也被认为是言过其实,远不如西方主战坦克。但因为T-72的型号本身是在不断发展的,当年出口到伊拉克的属于专门用于出口的T-72M,也叫“猴版”,技术状态已经比较老旧而且性能缩水严重,与80年代不断发展的T-72改进型号相比都已经算严重落后了。再者T-72的设计本身是从苏联自己的需求和搭配自身的军事体系,而伊拉克的军事体系与苏联相去甚远,T-72往往是被多国部队的不对称的力量摧毁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客观看待。

海湾战争中被摧毁的T-72M

T-72M使用的是非常简单的钢装甲+石英砂夹层,这种装甲技术在苏联自己那里都算不上先进

当时T-64上用的人造刚玉球复合装甲比T-72M要好得多

T-72简介

T-72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主战坦克。它是苏联追求于欧洲进行大规模纵深作战的产物,追求高行驶里程和高机动性,同时便宜耐用容易维护,属于进攻性很强的坦克。其首辆坦克早在1973年就已经下线了,在美苏军备竞赛中可以说占领了先机,在整个70年代,西方还都没有一款坦克可以与之匹敌;一直到80年代西方的三代坦克服役了,才把这个劣势追回来并反超。

早期的T-72形象

其实不同的设计思路,会导致产品的性能和特点也不同。比如英国人在设计挑战者坦克时,根据本国崎岖的地形和无法回旋的纵深,就只追求坦克防护和火力,并且为适应山地作战还加上了气液悬挂,而机动性和续驶里程这些指标就放在了最末尾,所以挑战者1,挑战者2的机动性都非常烂,而且非常贵。但是英国这么小的国家,坦克能装备多少呢?所以对价格也就不敏感了。

笨重的挑战者2坦克,其实是英国本土防御思维下的产物

这么看就理解了T-72为啥给人印象性能不佳了。苏联从二战吸取的经验就是,坦克的数量和产能要比坦克的质量重要。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T-72在苏联人这里成了需要装备上万辆的消耗品,以满足大纵深作战,辅以数量更少但更加先进的T-80。因此西方忌惮的不是T-72本身如何如何,而是忌惮由T-72汇成的钢铁洪流。

T-72由于技术定型时间毕竟比较早,所以到80年代因此较西方三代主战坦克比还是已经落后了,比如装甲技术,火控和穿甲能力都已经被甩开,火控和红外成像这些更是没办法比。T-72早期用的还是钢芯穿甲弹,长径比也仅有10:1,2000米穿深才200多mm;炮塔是铸造的,使用铸钢+石英砂夹层;火控系统比二代坦克的扰动式火控进步了很多,已经可以做到可以行进间射击和短停快速射击,但是允许精确射击的距离比装备了指挥仪式火控的欧美三代坦克近的多。夜战能力比较差,只有一个能看800多米的红外大灯,而西方三代坦克的微光夜视仪和红外热像仪可以在2000米远外还能看得很清晰。卖给伊拉克的T-72M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水平,甚至某些版本连石英砂夹层这种简化的不能再简化的复合装甲都给省了,直接上均质钢装甲,跟一代坦克一个样了。

3BM9,纯钢穿甲弹,卖给伊拉克的就是这类货色

早期的T-72用的穿甲弹就是这类又短又粗的家伙

德系穿甲弹,从豹二开始用的就是DM33,材料和长径比都比早期T-72强太多

不过在80年代期间,苏联并没有原地踏步,在T-72上还是有不断改进的。这也是T-72的型号为啥这么多。比如穿甲弹从早期的3BM9一路发展到3BM42,从纯钢穿甲弹进化到了钢套钨合金穿甲弹,穿深从245mm/2000m进步到了450mm/2000m,这个水平照比同时期西方的的穿甲弹还是有很大差距,苏联由于烧结工艺的问题,始终没有办法把钨合金弹芯做的太长,所以只能折衷一下用两截弹芯+钢套的设计,但这样一来穿深就受到了极大限制。

苏联的装甲技术在80年代也有了较大发展,石英砂装甲和人造刚玉球的属于过去式了,苏联开发出来并用在T-72B上的NERA多层复合装甲本质上和英国的乔巴姆复合装甲都是同一个原理下诞生的技术,后来的T-90炮塔的复合装甲也是在此技术上发展而来。除此之外,苏联在1985年为T-80U研发的接触-5爆炸反应装甲,可以有效对付破甲弹,对穿甲弹也有一定弥散作用。只可惜早期的T-72、T-80都没有用上这种反应装甲,以至于在苏联解体后的车臣战争中,俄罗斯的坦克损失惨重。

T-72B炮塔的多层复合装甲

安装接触-5反应装甲的T-72

进入了90年代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坦克发展陷入了很大停顿。原本计划重点发展的T-80已经装备不起了,只能在T-72BU上搞出个折衷的T-90。所以T-90其实是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幅升级后的T-72,二者的车体结构差别并不大,只是采用了更好的T-80U的火控系统。T-90的发展就是后话了,有机会可以单独开一篇讲讲。

欧洲国家是否真正畏惧苏联的“钢铁洪流”,钢铁洪流是否真正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

如果想知道钢铁洪流可怕不可怕,可以百度听《苏维埃坦克兵进行曲》听过就明白坦克洪流的可怕。

当苏联在1981年进行“西方-81演习”时候,全世界都被震惊,他们无法相信人类世界居然会有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出现。

看文字无法感受苏联可怕,这里发一个视频地址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感谢上帝带走苏联,感谢戈尔巴乔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