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罗希洛夫将军?如何理解洛夫的《水与火》_洛夫_列宁格勒_苏联

伏罗希洛夫将军

伏罗希洛夫(KlimentYefremovichVoroshilov,1881—1969),苏联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历任国防人民委员、西南方向总司令、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游击运动总司令和最高统帅部代表等职。1881年1月23日,伏罗希洛夫出生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州维尔赫涅耶镇南铁路工人家庭。1896年,伏罗希洛夫进入阿尔切斯克的尤里耶夫合金厂工作。1898年,伏罗希洛夫在阿尔切斯克市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03年夏到卢甘斯克工作,同年10月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5年担任卢甘斯克苏维埃主席,1906年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1908年至1917年,在巴库、彼得堡、察里津等地从事地下工作,曾被监禁和流放。1917年参加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为武装工人和建立赤卫队做了大量工作。11月,担任彼得格勒委员,与麦尔任斯基一起从事肃反委员会的组织工作。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伏罗希洛夫在保卫苏维埃共和国和建立红军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红色元帅伏罗希洛夫”之称。1918年3月,在德奥军加紧进入乌克兰之际,伏罗希洛夫组织卢甘斯克社会主义第1支队,保卫了哈尔科夫接近地。根据他的建议,迅即由各红色支队组成乌克兰第5集团军。伏罗希洛夫领导该集团军同入侵乌克兰的德国干涉军及顿河哥萨克匪军浴血奋战,并冲破敌人包围,完成向察里津的进军,与红军会合。伏罗希洛夫也正式参加红军。在著名的察里津保卫战中,伏罗希洛夫先后担任察里津军队集群司令、南方方面军副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及第10集团军司令。1918年德军被逐出乌克兰后,伏罗希洛夫出任乌克兰工农临时政府内务人民委员,旋改任哈尔科夫军区司令。1919年5月,伏罗希洛夫领导肃清格里戈里耶夫匪帮的作战。6月,任第14集团军司令,指挥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保卫战。接着在任乌克兰方面军司令时,指挥过基辅保卫战。1919年11月,伏罗希洛夫参加组建第1骑兵集团军,任军事委员会委员。他在布琼尼和什维尔尼克的配合下,率领该集团军在俄国中部与邓尼金白匪军的骑兵展开激战,将白匪军赶到北高加索。1920年,第1骑兵集团军在北高加索和波兰战线上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解放乌克兰,积极参加消灭弗兰格尔匪军的作战。1921年,伏罗希洛夫参加平定喀琅施塔得反革命叛乱。内战结束后,伏罗希洛夫继续负责军队工作。1921年出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1924年改任莫斯科军区司令,1925年11月至1934年6月任苏联陆海军人民委员和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至1940年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11月,首批荣膺苏联元帅军衔。1940年起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国防委员会主席。根据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议,伏罗希洛夫于1939年8月率领苏联代表团参加苏英法三国军事谈判。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伏罗希洛夫积极参加粉碎德国法西斯侵略的组织工作。6月23日,苏联武装力量统帅部成立,伏罗希洛夫成为大本营成员。战争初期,德军凭借坦克和飞机优势,对苏军外围实施纵深突破。在边境交战中,苏军损失惨重,陷入混乱之中。6月27日,统帅部派伏罗希洛夫前往莫吉廖夫地域,与沙波什尼科夫一道负责恢复部队秩序和指挥,在别列津纳河和第聂伯河一带组织新的防线。伏罗希洛夫考虑到苏军不能长期抵挡德军在别列津纳河一带的攻势,遂建议全力加强第聂伯河一带的防御,做好击退德军坦克进攻的准备。他的建议被统帅部采纳。6月30日苏联国防委员会成立,伏罗希洛夫被任命为委员。7月10日为改善和加强对苏联武装力量的领导与指挥,统帅部改组为以斯大林为主席的总统帅部。8月8日,斯大林被任命为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总统帅部改名为最高统帅部,伏罗希洛夫仍为大本营成员。鉴于德军进攻所形成的3个主要战略方向,7月10日,苏联最高统帅部成立,作为战略领导机关的各方向总指挥部。任命铁木辛哥为西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统一指挥西方向苏军的作战;布琼尼为西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统一指挥西南方向苏军的作战;任命伏罗希洛夫为西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统一指挥北方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及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的作战。在西北方向,德国北方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侵入苏联领土,把进攻矛头指向列宁格勒。至7月10日,德军在突破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苏军的抵抗后,向列宁格勒西南接近地和北接近地展开进攻,列宁格勒三面受敌。伏罗希洛夫受命于危难之际,一面积极协调在爱沙尼亚、列宁格勒城下,卡累利阿地峡、扎波利雅里耶以及在成为德军后方的汉科半岛和莫昂群岛的苏军的行动,实施联合作战;一面紧急动员列宁格勒百万居民沿卢加河畔的希姆斯克—卢加—金吉谢普一线抢筑起长约300公里的防线,调集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组成卢加作战集群,以阻止德军渡过卢加河向列宁格勒突进。同时还争取时间在列宁格勒接近地和城郊构筑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他还建议组建3个近卫民兵师,以加强防御力量。至7月中旬,经过卢加作战集群的英勇奋战,以及第11集团军在索尔崔—西特尼亚—波尔霍夫地区的强有力的反突击,迫使德军于7月19日在卢加河畔转入防御达1个月之久。8月中旬,德军调整力量,再次发起进攻。到8月底,列窭毡蝗姘В胪饨绲穆缴?联系也被切断。8月23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将北方方面军分编为卡累利阿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9月5日,伏罗希洛夫接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担负直接防守列宁格勒的艰苦任务。伏罗希洛夫常驱车在德军眼皮底下视察前方防线,率部顽强抵抗德军的疯狂进攻。9月12日,最高统帅部派朱可夫接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9月24日至29日,伏罗希洛夫受最高统帅部的委托,来到沃尔霍夫任最高统帅部驻第54集团军的代表,给第54集团军司令库利克提供帮助。9月29日至10月1日,伏罗希洛夫参加苏、美、英关于军事经济互助问题的莫斯科会议。1941年秋天,莫斯科会战开始。最高统帅部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首都的防御,并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议,确定了在莫斯科城下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军的主要战线——莫扎伊斯克防线。10月11日至13日,伏罗希洛夫奉命前往西方面军莫扎伊斯克地区,协助组建该防线。10月13日,伏罗希洛夫受命组建新的战略预备队。他的活动范围包括莫斯科军区、普里沃尔日斯基军区、中亚军区、乌拉尔军区和南乌拉尔军区,还有许多州和自治共和国。他在各军区巡视将近14个月,所领导的视察小组参加组建和训练的预备队有58个旅、64个步兵师、8个骑兵师和11个军。1942年2月15日,改任驻沃尔霍夫方面军的最高统帅部代表。1942年9月25日,斯大林发布“关于游击运动的任务”的命令,提出游击队进一步支援红军以粉碎德军的任务。为了加强领导,最高统帅部任命伏罗希洛夫为游击运动总司令。伏罗希洛夫积极同各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领导人联系,亲自训练游击队指挥员,使游击队作战有力地配合苏军的作战。1942年12月15日,伏罗希洛夫和朱可夫奉命协调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打破德军封锁的行动。经过1943年1月12日至18日的浴血奋斗,苏军终于打破德军封锁,在拉多加湖的冰面开辟军用汽车路(称为“生命之路”)。为了保护这条通道,苏军与德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伏罗希洛夫冒着巨大危险来到前沿阵地,鼓励苏军奋勇作战。1943年5月25日起,伏罗希洛夫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所属战利品委员会主席。9月,又被任命为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所属停战委员会(后改称对德停战委员会)主席。11月28日至12月1日,出席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伏罗希洛夫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参与制定和实施解放克里米亚的作战计划,和华西列夫斯基一起鞯?乌克兰方面军、滨海独立军、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的行动,彻底歼灭克里米亚的敌集团军。1944年6月,伏罗希洛夫担任对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停战委员会主席。1945年2月被任命为盟国对匈牙利管制委员会主席。战后年代,伏罗希洛夫历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等职。伏罗希洛夫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获得列宁勋章8枚,红旗勋章6枚,一级苏沃罗夫勋章1枚。1969年12月2日,伏罗希洛夫在莫斯科逝世

如何理解洛夫的《水与火》

纵览全诗,共9行,分上下两节,上写水,四行,下写火,五行。全篇主体,两人,一是我,一是你,属于我写给你的对象之作。

如上文,结构上,9行,2节,上下分写水火,水之节对应诗中四行之称,火之节对应诗中五行之称,结构与内容呼应,除整齐外,给人一种此诗即是诗中所写之诗的感觉,如同俄罗斯套娃一般,具有层次感。

内容上,上节写水,一共四行水,水具有温润之感。自己一口气喝了三行,其中一口气突出我心中的复杂,忐忑,因为所写之水,我想要送给你,但不知道你收不收,内心里挣扎,纠结,如此下,自己为平复紊乱的内心,一口气喝了三行,然后留下一行,送给了你。

但这水却在你的身体里冻成了冰,没有起到丝毫反应,我也没有收到一丁点儿反馈。我与你之间仍然没有我所期盼的交集。于是乎,我写我胸中赤诚的火焰,但我仍旧如写水一般温润,不急于全部给你,自己留下两行烧茶,留下两行取暖,只送出剩下的一行。

让你在停电的时候,身边的喧嚣都安静的时候,这最后一行火给你照明,让你慢慢的,先看到我,再品读我,之后了解我。其中两行烧茶,可以看做是等待中所做的事,在等待你停电的时候,你读我的时候所做的事,表现内心的不确定感需要在外的事物来平复。

而留到冬天的两行则是怕你如果没有遇到停电没有读我的机会,或者停电后,读我了,但仍然看不见我后,我对你的思恋进入寒冬后取暖的方式。

整体来看,洛夫的这首小诗描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用水与火两种意象为代表,把男子心中爱慕,纠结,复杂的心理和所送水送火的行动结合起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柔似水,为爱慕对象着想,真情如火,患得患失,心情忐忑的单恋男子形象。

作者评价

余光中先生刚走不久,洛夫先生又走,一个时代结束了!他们是这个时代诗的高峰,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默哀!致敬!诗人洛夫千古。——刘正成(书法家、作家,《中国书法全集》主编)。

惊闻洛夫先生逝世,甚哀甚叹!1988年中秋,洛夫一行首次回大陆,我携妻杨泥,从四川赶到桂林,与湖南李元洛教授同陪洛夫一行漓江上中秋赏月,这是台湾开禁后,两岸诗人首次相聚在李白的月光下。我写了一短文记念这次聚会。

当年中共中央最重要的机关刊物《求是》刊出了此文,足见洛夫先生为两岸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将三十年前这篇短文奉于洛夫先生灵前,先生不朽,诗歌万岁!——叶延滨(诗人、作家,原《诗刊》主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