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逻辑填空如何快速突破?大家谁来介绍一下季米特洛夫_希特勒_洛夫_德国

本文目录

  • 国考行测逻辑填空如何快速突破
  • 大家谁来介绍一下季米特洛夫
  • 希特勒对待德皇威廉二世的态度是怎样的
  • 委内瑞拉抓获了刺杀马杜罗的恐怖组织,你觉得会是谁派的
  • 美国国会警察局局长桑德是否该辞职辞职意味着什么
  • 希特勒自杀前,内心是否真的后悔进攻苏联
  • 希姆莱属于德国元帅吗
  • 最高判20年监禁!美国司法部对骚乱做出表态,特朗普何去何从
  • 进攻苏联是逼不得已为何希特勒在二战中一定要大举入侵苏联

国考行测逻辑填空如何快速突破

运用海林公考 《六句话法》极速秒杀逻辑填空题

《六句话法》包括:先找熟悉空格,选项一错皆错,辨别词义语境,遵守固定搭配,保持词性对应,拆分选项语素。

1. 首先从自己最熟悉的空格入手,选择相应的词语。

2. 一错皆错,排除含有明显错误词语选项。只要选项中有一个词语搭配错误,就应否定整个选项。

3.确定正确答案时,应将词语的固定搭配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以及词义的褒、贬、中性质等情况综合起来考察。语境决定词语之间的固定搭配。

4.严格遵守专业词语的固定搭配,如“杠杆”与“撬动”固定经常搭配。

5.严格遵守党政公文词语的固定搭配,如构建和谐社会、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战略、司法公正、全面建设等。

6.对于那些很难区分词义的词语,可采用“拆分语素,留同比异法”。就是对选项为同义词或同音词并且很难区分两个词义的程度,可拆分选项的语素,组成新的词语,比较两者的词义。首先,搁置相同语素,(如:遏制与遏止的“遏”为相同语素),其次,将不同的语素联结成新的词语(如:将“制”组成“控制”,将“止”组成“停止”),再次,对新组成的词语进行比较,最后,选择与文段语境相匹配的那个选项作为正确答案。

7.极速作答《关联词填空题》有两个方法:一是先找自己熟悉的空格,二是排除有错误的选项,即一错皆错。

8.生僻词可能是正确选项。

详见腾讯课堂《海林公考专啃行测硬骨头独门绝技》直播课程第004期第四单元七、八节。

海林公考微信hailingongkao

大家谁来介绍一下季米特洛夫

首先谢谢邀请。

现在提及季米特洛夫大家也许感到十分陌生,但如果提及希特勒上台初期的“国会纵火案”大家一定可以耳熟能详。是的。希特勒在国会纵火案诬陷就是他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与戈林雄辩的也是他季米特洛夫。共产国际最后一任负责人他季米特洛夫。而在中国问题上斥责王明,支持毛主席的也是他季米特洛夫。有周恩来外国导师之称的也是他季米特洛夫。二战后保加利亚首任社会主义总理也是他季米特洛夫。而最终死的不明不白的也是他季米特洛夫。冷战结束后,被拖出水晶棺的也是他季米特洛夫。现在被保加利亚十分怀念的也是他季米特洛夫。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1882年—1949年)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首任总理。国际共产主义的杰出活动家。主持并领导了共产国际最后8年。1949年,季米特洛夫意图建立大巴尔干联邦(类似于苏联又一个邦联)的思想还没实现,就突然死在苏联。

季米特洛夫出身贫寒,兄弟姐妹八人,他在中间。12岁就辍学打工,在31岁的时候,当选为保加利亚国会议员,就此成为一名共产国际领导人。1933年的“国会纵火案”让让名不见经传的季米特洛夫一夜之间“大名垂宇宙”希特勒自己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警察局以“参与纵火”的罪名拘捕了季米特洛夫。在德国在莱比锡开庭审讯季米特洛夫。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以严密的逻辑推论和无以伦比的言讲驳斥了法西斯政府对共产党的诬蔑,并证明了事“国会纵火案”是法西斯精心策划的阴谋与监守自盗。德国法西斯政府只好将季米特洛夫释放。在近50年以后,即1981年12月31日,联邦德国法院正式推翻“国会纵火案”原判决,宣布这是一起错审、错判。

此后,季米特洛夫前往苏联,担任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全面指导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字阿西班牙发生佛朗哥反革命叛乱后。季米特洛夫组织了来自苏、法、德、英、中国等国产党员和志愿人员来到西班牙,组成“国际纵队”和西班牙人民并肩战斗,抗击法西斯叛乱。分子和德、意武器干涉者。在1943年6月,共产国际解散以后。季米特洛夫继续呆在苏联联系各国共产党工作。并指导保加利亚国家反法西斯行动。

1944年保加利亚君主制被推翻,脱离与德国法西斯联系。保加利亚工人党组成的政府成立,祖国阵线政府成为保加利亚唯一政府。1945年季米特洛夫回到了阔别22年之久的祖国。1946年9月,保加利亚废除了君主制,成立人民共和国,64岁的季米特洛夫出任共和国第一任总理。1948年12月,季米特洛夫当选为保共中央总书记。1949年7月2日,季米特洛夫因病医治不愈,在莫斯科不幸逝世,终年67岁。但实际上死于苏联和斯大林 暗杀。(预测)

季米特洛夫因为他罹患糖尿病,赴苏就医。苏联和斯大林对保加利亚总理和国际执行会总书记十分优待,但不幸的是,仅两个多月之后,季米特洛夫这位保加利亚的开国总理便去溘逝,时年67岁。

  关于季米特洛夫死因苏方秘而不宣,其善后处理疑点重重,颇多异常,诊疗记录丢失,严禁保方医生接近死者遗体,苏联自己对季米特洛夫遗体做了防腐处理。而且装在水晶棺内(第二个水晶棺)有人指出,苏联自己对尸体进行处理就是为了掩盖尸体内有毒物质痕迹的主要手段。在1990年,东欧剧变后,季米特洛夫遗体还是被火化了,季米特洛夫到底如何死的,便永远成谜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希特勒对待德皇威廉二世的态度是怎样的

谢谢邀请: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一战和二战的两个元凶相对比。感觉更不可思议的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的预测:”我去世二十年后,威廉二世的皇冠也不保不住了”。在1918年11月28日,威廉二世退位

希特勒对威廉是尊重的。不但希特勒尊重威廉二世,威廉二世对希特勒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可以算上有一种惺惺相惜的味道。如1931年威廉二世对他的侄子路易.斐南迪:“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极其强大的领导者,他一个人集中了德意志民族所有的力量。”并为纳粹党提供了200万马克的援助。并对二战初期纳粹德国的胜利发去电报予以祝贺和赞扬

年青时的希特勒对威廉是无与伦比崇拜的,并因此参军,成为德皇手下的一名士兵。

希特勒和威廉二世的相同之处:都想通过战争把德国打造成世界级的霸权国家,蔑视斯拉夫人,仇恨犹太人。都是不成功的军事指挥官。如希特勒担任陆军总司令后德国节节败退。威廉二世被二位军事独裁者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架空。对权力权威的无限迷恋。如:希特勒对部下的冒犯,会歇斯底里式的大发雷霆。而威廉二世在退位时,在斯图加的行宫,每个星期日的中午都会与部下及骑兵,穿上军服在大街上巡游,吸引附近居民观看。

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的不同之处。

一:在德国即将战败时,威廉二世支持德国军队向盟军投降。而希特勒是“玉石俱焚”的顽抗到底。

二:不一样的结局。威廉二世选择了流亡,在亲戚荷兰女王的庇佑下,得以善终。而希特勒选择自杀。

三对待犹太人的态度不同。威廉对犹太人采取了容忍的态度。而希特勒对犹太人采取了种族灭绝的政策。

四:袭击美国:威廉二世停留在计划上。而希特勒付诸实施。

五:对待战争的态度:威廉二世在签署总动员今前,对部下:“你们会后悔的”。在战争过程中,总是首鼠两端,摇摆不定。而希特勒是坚决执行,义无反顾的将战争进行到底。

从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威廉二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希特勒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威廉二世对希特勒的态度转变是发生在1938年11月9日,纳粹党发动的”水晶之夜”后。威廉二世:“知道德国发生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事后,我为我身为德国人而感到耻辱”。然而,正是他的理想主义观,为了德国的国家荣誉,他拒绝了邱吉尔邀请他去英国“政治避难“的好意,宁愿孤独终老荷兰。为了表达他对犹太人深深的负罪感,他在遗嘱中规定,”死后的葬礼上不能出现纳粹的标志。”为了表达帝制在德国终结后的,深深忏悔与内疚之情。他遗嘱中规定:“王朝不复辟,他的遗体不能运回德国安葬。“

威廉二世是很希望希特勒帮助他复国的。但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希特勒和他达成一项协议。纳粹党每年可以给威廉二世和他的王子们一笔津贴费用,但条件威廉二世不能批评第三帝国及纳粹党。

希特勒出于对威廉二世的尊重:“否认了自己先前威廉二世遗体运回德国国葬的打算,而是满足了威廉二世最后的遗愿。

委内瑞拉抓获了刺杀马杜罗的恐怖组织,你觉得会是谁派的

瓜伊多刚宣布就任“临时总统”没多久,就有恐怖组织人员潜入委内瑞拉想要马总统的命了,看来某些国家已经不希望马杜罗先生活到年三十了。不用说,我说的“某些国家”主要是美国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当然最大嫌疑就是美国。这次潜入委内瑞拉的恐怖分子,一可能是与美国军方关系密切的黑水安保公司派来的杀手。黑水安保公司雇员在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上多次与美军进行过合作,而且黑水公司的雇佣兵往往是各国前特种部队人员,战斗素质高,用起来放心。二可能是某些在反恐战争中被美军俘虏的各国恐怖分子,美国人可能觉得把这些人关在监狱里属于“浪费资源”,因为美国本国的罪犯已经够多了,还让你们这些外国恐怖分子来占空间实在不是个事。于是美国决定“废物利用”,把一些“识时务”的被俘恐怖分子集中起来培训一下,然后派来委内瑞拉执行任务。第三就是某些有军事技能却不是美国公民、但又想加入美国国籍的人,他们为了对美国表示忠心于是“毛遂自荐”去委内瑞拉要杀马杜罗。不料出师未捷,刚到委内瑞拉板凳还未坐热就被委内瑞拉国安局的人给抓了。猛士我只能感叹他们运气实在不佳了。

当然,这伙人也可能是中情局收买的墨西哥或者哥伦比亚犯罪组织的人,这些人毫无政治立场,哪位老板给钱给得多他们就为谁干活;不过他们好像很讲规矩,出了岔子后不会把后台老板供出来。因此就算“刺马”失败,美国也不会因此摊上大麻烦。

当年美国利用古巴流亡分子组成雇佣军实施猪湾登陆,企图一举击败卡斯特罗但最终失败。此次美国是不是故伎重演,收买委内瑞拉反马杜罗的流亡分子杀“回马枪”来对付马杜罗呢?我觉得有这个可能。不过这些人落到委内瑞拉安全部门手中,估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因为干别的都可能问题不大,可当“委奸”叛国为美国卖命杀自己国家的总统,这可是令人无法容忍的大罪!这些恐怖分子到底最后下场会怎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美国国会警察局局长桑德是否该辞职辞职意味着什么

辞职太轻了,应该有之后依法查办。

一、关于美国国会警察局的职责是什么?

1、美国国会警察局的职责就是保卫国会大厦的安全,不允许任何非法进入国会大厦的人进入。

也就是说,一旦有一个非法闯入者,就是该局长的失职,造成一定后果,其局长及相关人员就应该辞职。

而目前的后果是几百几千人闯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创了美国历史的纪录,使整个世界大跌眼镜。

大跌眼镜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美国的国际地位特殊,又自称和被许多国家和世人认为是灯塔。如果放在一些国家杀了总统及国会议长,都没有这么大的影响。

2、从地势来说,国会就是居高临下。地势上居高临下,武器上占绝对优势,设施上也具有优势。

这一天国会的2000警察应该是全员上岗,分严防死守的和机动警力。

应该利用自己的所有条件,设置一系列的障碍物。

3、从外界干扰上来说,这个局长不好应对。双方都是权势比自己大得多的存在。

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国会大厦就是这个局长的一亩三分地,守住了,对那一方都好说,守不住,对任何一方都无法交待。这个局长把这一点轻重未掂量好。

4、从态度来说,谁不向进闯,什么都好说。谁若想闯进,就是死拚。

国会大厦警察局缺少什么手段?从催泪瓦斯等非杀死武器,到真枪实弹,什么没有?!在国会大厦外围时,就应该先警告,后逐渐升高武器杀伤力。

也就是说,一个蚁穴都不能容。严防死守是唯一的方法。

二、分析一下干扰和自己预案

(一)、当初争取军队协助未获准。

这里当然是存在问题的。特朗普不批准军队协助,当时局长无乃,但是,应该警觉。

1、自己只好打自己的伤心主意了,也就是死拚。

2、应该争取做到有关方面的承诺。比如自己告急时,多长时间以内必须到位多少军力。

(二)、如何对待各方压力问题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处理,但是,必须硬着头皮处理。也就是说,必须首先自保,才是上策。

1、无论各方面压力多大,局长必须清楚自己的职责。也就是自己必须严防死守。

2、必须向自己的部下打好招呼,陈明利害,定好死任务。

三、那么多人闯入万幸的是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现在假设几个后果。

1、如果象希特勒当年的国会纵火案,其后果是什么?

当年德国国会应该是缺少象样的地下设施,一旦纵火,国会议员就会死伤大批,未死的也失去了坚持法律的斗志。当然,希特勒当年己经将权力掌握的差不多了。

而美国国会大厦地下没施应该是很好的,也就是说,平时己经有应急预案了。美国外部权力制衡尚健全,特朗普是难以挣脱的。

2、如果闯入者劫持议员怎么办,尤其是劫持了一个或两个议长,又将怎么办?

实际上,大多数闯入者只是为了刺激,为了羞辱当局,为了出名,为了游西洋景而己。

而有明确大目的的人没有得逞而已。

希特勒自杀前,内心是否真的后悔进攻苏联

希特勒自杀前并没有悔悟他所做的一切,虽然明知末日已经来临,但他还是那么疯狂,根本没有任何悔意。

不知怎么回事,印象中始终把今天的特朗普和希特勒联系到一起,那种任性和疯狂的举动真的有几分相近。

一、1945年4月25日,苏联红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并在市区展开巷战。

胆颤心惊的希特勒躲在离地面五十公尺的地下室里,他疯狂地大喊大叫道:“我没有可信赖的人。他们都背叛了我!”由希特勒的语言看,他并不甘心失败,没有对自己所行的事有一点悔意。

就在几天前,空军司令戈林坐上满载金银财宝的汽车逃出炮火连天的柏林,并在萨尔斯堡发来电报,声称“要接管帝国全部领导权。”

党卫军总头目、陆军元帅希姆莱也独自逃出柏林,准备和西方盟国谈判投降。

二、希特勒在地下室里不停地咒骂着:“扯谎!不忠!懦弱!”

就在不久前,希特勒命令党卫军将军斯坦因纳向苏联红军反攻。

他骂完,又用无线电话声嘶力竭地不停叫喊:“海因里希的军队在哪里?温克在干什么?第九军团呢?赶快来柏林解围!”

可见,希特勒还在做垂死挣扎,他不甘心失败,也没有悔意。此时他还在寻找反攻的机会。

三、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口述两份遗嘱:

在政治遗嘱中,认命海军元帅邓尼茨为他的继承人;在生活遗嘱里,他决定与情妇爱娃·勃劳恩结婚。

可见,即使是死他还是对德国法西斯充满希望,他把这种希望寄托在海军元帅邓尼茨身上。

午饭后,希特勒和他的“新娘”同部下告别,回到自己的房间。不久后,地下室里传来一声枪响,希特勒用一支7.65毫米口径的手枪向自己的右边太阳穴开了一枪。

他的新娘爱娃·勃劳恩也吞下事先准备好的氰化钾,陪着希特勒一起结束生命。

5月8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希特勒和他自吹的“千秋帝国”的法西斯德国一起灰飞烟灭。

综上所述,希特勒至死都没有任何悔意,他的自信、狂妄和残暴,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彻头彻尾的战争狂魔。

特朗普祖籍德国,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希特勒的影子。他对美国人民生命的漠视和当年希特勒视人命如草芥的态度一样,他们都是自信而又狂妄自大的人,不知道下场怎样?

希姆莱属于德国元帅吗

如果希姆莱的军衔敢称为“陆军元帅”或者什么“党卫军元帅”的话,他的老大希特勒和纳粹党在1934年就应该彻底倒台了,甚至都不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其中包含着20世纪30年代德国国防军和纳粹党之间既合作又鄙视、既效忠又反抗的复杂关系,而矛盾的焦点就在于,德国国防军作为普鲁士军官团的历史传承,强调自身是“德国唯一合法的武装力量”。

(全国总指挥领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德国所成立的“魏玛共和国”是一个怪胎,它虽然表面上是政党制的西式政治,而实际上军人出身的总统兴登堡和超然于政党存在的陆军(由于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拥有真正的海军、当时更没有什么空军,所以“陆军”成为德国军队的代名词),却在德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这支军队只有10万人。所以民选总理的权力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兴登堡和陆军对于他们不满意的政党或者总理,也有足够的能力搞掉之。

在1932年4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第二轮投票兴登堡的得票率为53%,而希特勒的得票率为36.8%,说明纳粹党头目仍然不敌这位老元帅的威望,并且在这次选举中,有40万冲锋队员被动员起来在柏林周围构建了一道警戒线,尽管冲锋队头子罗姆跟陆军解释成为“必要的预防措施”,但是纳粹企图在选举失败后实施“政变”的企图已经昭然若揭。兴登堡和陆军随后稳定了局势,同时也开始对冲锋队这支庞大的准军事武装有所警惕。

(注意领章)

为了镇慑希特勒的野心,兴登堡于8月6日在总统府接见了小胡子同学,老元帅一手拄着拐杖,严厉地训斥了希特勒的不臣之举,在官方公报中有如下的消息:“总统严重地告诫希特勒先生,他要以骑士的风度来领导国社党(纳粹)作为反对党的运动,要记住他对祖国和德国人民的责任”。翻译过来,就是兴登堡警告希特勒,可以通过民选上台,但是如果想凭借冲锋队搞军事政变,那肯定是死路一条。

所以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兴登堡和坚决支持他的陆军,在小胡子面前那是神一般的存在,纳粹再不敢以非常手段夺权,只能乖乖地抓选举。并且在垄断资本、失业工人等阶层的支持下,终于在政党选举中成为国会的第一大党,那么理论上希特勒将成为德国总理,兴登堡犹豫再三,在希特勒不断表示的恭顺之下,最终做出了这一任命,时间是1933年1月30日。

(兴登堡)

1927年的希姆莱,已经是从属冲锋队而存在的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党卫队也成为希特勒的嫡系近卫力量,其忠诚度比鱼龙混杂的冲锋队要高得多,到希特勒上台的1933年初,党卫队已经发展到52000余人,最关键的是,希姆莱一直致力于将党卫队独立于冲锋队而存在。因此希姆莱后来在党卫队内部也设置了衔级,最高一级是“全国总指挥”,其他诸如什么小队长、突击队中队长、突击队大队长、旗队长等等。

但是要注意,第一这还不能称为“军衔”,而只是准军事组织自己封的东西,并不具备合法性和官方的认可,第二,就50000多人的队伍,希姆莱的级别也高不到哪里去,也就相当于个中将军长,所以讨论党卫队的军衔,必须结合不同的历史时期来解读。包括冲锋队的什么冲锋队员、下级突击队长、上级突击队长和高级突击队长等衔级,也是自己弄自己玩的,德国官方并不承认,比如罗姆的职衔就是冲锋队参谋长、全国总指挥。

(罗姆和希姆莱)

希特勒上台后,冲锋队的人数和实力急剧膨胀,到1934年初已经达到250万之众,而实际控制人罗姆更加野心勃勃,企图把冲锋队建设成为“第二陆军”,这就让兴登堡和陆军大为光火。于1934年2月28日,希特勒召集陆军和冲锋队首脑举行三方会谈,议定陆军才是德国唯一的武器持有者,而冲锋队则负责入伍前的青年、退伍军人的军事训练,但是罗姆等冲锋队高层并不满意这个结果,叫嚣进行“第二次革命”,最终遭到“长刀之夜”的大清洗。

因为这个时候兴登堡还健在,因为罗姆已经不大听从希特勒的招呼,因为希特勒的地位并不稳固,所以冲锋队被清洗势在必行。老实说虽然冲锋队有数百万之众,但那是一群缺乏武器装备的乌合之众,真造起反来未必是国防军的对手,希特勒也是权衡过利弊才下手的,而他干掉罗姆和冲锋队所依靠的力量(陆军只是监督而没有插手),就是希姆莱的党卫队。

(必须老实)

党卫队从此以后成为纳粹的主要政治武装力量,人数也扩充极快,尤其是兴登堡1934年8月挂了以后,希特勒集总统和总理(改称元首)的大权于一身,希姆莱的势力自然壮大,到1935年党卫队已经发展到47万余人。至1936年6月,希姆莱升任德国警察总监、盖世太保首脑和党卫队帝国长官,,从党卫队当时的规模和级别上看,他的衔级大约相当于国防军的陆军大将(一级上将)。

大家要注意,希特勒尽管已经熬死了兴登堡,但是在势力庞大的普鲁士军官团面前,他在处理党卫队和国防军的关系时,仍然是小心翼翼尽量保持平衡的。他在初期支持党卫队控制警察和情报、治安系统,却不敢轻易的同意希姆莱组建武装党卫军野战部队,直到1938年前后,才开了一个口子同意组建武装党卫军三个团级战斗队,然而在国防军高层的干预下,党卫军并没有独立的征兵系统和补给系统。

(这是全国领袖领章)

二战初期,武装党卫军的野战部队从团到师,仍然是配属给国防军各大战略单位作战,并且要接受国防军战地司令部的指挥,到法国战役的1940年,武装党卫军的规模也仅仅在90638人的规模,尚不及国防军的一个满编集团军。所以这一时期,希姆莱的所谓“全国总指挥”仍然也就相当一个大将衔,并且只是“相当”,因为国防军从来不认为党卫队和武装党卫军是一支正规的军队,双方的矛盾也是较大的。

分水岭应该是在1942年,在希特勒的纵容下,以及武装党卫军在战场上的狂热表现,使其野战部队的规模越来越大,是年底已经发展到50万人,再加上国内“下属党卫队”的各色人员,希姆莱掌握的武装分子已经超过百万之数。为了让武装党卫军跟国防军在战场上衔级配套,不仅增设了“党卫军军衔”,也就是我们了解的什么党卫军少校、党卫军少将等等,同时还把党卫队相当于将官的肩章,全部采用与国防军一样的金线编织大肩章,这时候称为军衔还算靠谱。

与此同时,希姆莱在党卫队全国总指挥的衔级之上,增设自己专属的“党卫队全国领袖”衔,同时保留“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等衔级,既然“党卫队全国总指挥”类同于大将衔,那么希姆莱的新衔级,确实要等同于国防军的陆军元帅衔,在二战末期,希姆莱能够出任后备军总司令和“维斯瓦集团军群”总司令,也说明了这一对应标准。所以我们说,希姆莱的军衔等同于元帅,仅仅是从1942年到德国战败不到三年的光景。

然而仅仅是“等同”或者说是对应而已,还说不上什么“属于”,毕竟那是两套衔级系统(军队和党属武装),毕竟国防军到战败也不认为武装党卫军是什么正规军。

最高判20年监禁!美国司法部对骚乱做出表态,特朗普何去何从

特朗普这次玩大了,美国众议院长、民主党资深政客、特朗普的死对头佩洛西声称要动用法律罢免特朗普;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代检察长迈克尔•谢尔逊认为这次骚乱罪不可赦:“特朗普曾呼吁支持者到国会游行,是否说明了特朗普在这场骚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有相关角色如果符合罪案元素,他们就会被检控。”,“不管是谁都不会逃脱法律的制裁,制造混乱和暴力的人别再心存侥幸。”,“最高要判监禁20年”;尽管美国新当选的总统拜登对动用法律惩罚特朗普的建议没表态,但是,以拜登圆滑的风格判断显然是默许的。

特朗普在国会山惨案发生后,明显感觉到了压力,他几乎得罪了美国所有的政治精英,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谴责与抨击,甚至其内阁成员也已见风使舵忙于与他搞切割了;在自己的政治生命行将就木之际,特朗普弄了个声名狼藉,真不明智!

国会流血事件造成了四人死亡,数人受伤和逮捕,震惊了全世界,也让美国大选成为了名逼其实的国际笑话,特朗普终于以一己之力让佩洛西不走出办公室就欣赏到了“靓丽的风景线”,佩洛西才要运用法律追究特朗普的责任;还有的美国人认为这个耻辱对于美国人来说不亚于当年二本人制造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后来直接导致了美国参与二战,可见,国会山骚乱性质是多么恶劣,影响有多么严重。

那么特朗普何去何从?

1特朗普可能 感觉到了山雨欲来、黑云压城之势,不再如怨妇一样,天天叫嚣自己的选票被窃取了;这二、三天老实了些,也暂停了煽风点火、无据攻讦、聚众闹事的行为;此事发生后,特朗普就有与冲击国会进行骚乱的行为搞“切割”的发声,他呼吁自己的铁粉们赶紧离去,因为他现在需要和平———风口浪尖上,特朗普摇身一变,成为了社会秩序与法律的守护者,真有点滑天下之大稽——这是在现实面前感到了害怕的表现。

2特朗普的社交账号被解封后,他还发了一段视频,他在视频中的表现更令人震惊,有原话为证:

“你们这些实施了暴力和破坏行为的人,不能代表我们的国家。那些违反了法律的人,你们将会付出代价。”。“1月20日新政府就会任职,自己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证权力平稳、有序和无缝地衔接过渡。”。

明面上是在呼吁美国各界保持冷静,实际上是亮明态度;对那些参入“国会骚乱”的自己的支持者来说无异于晴空霹雳,这是明显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特朗普在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之下 ,已经开始改弦易辙、丢车保帅了。

奥巴马说此次事件是“巨大的耻辱和蒙羞时刻”,小布什痛感 “令人作呕”又“让人心碎”,虽然没有直接说特朗普已经违法犯罪了,但是,这些话的分量特朗普是知道有多重的;特朗普发表的这段视频说明了他自己已经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而且,也暴露了他极其恶劣的忘恩负义的道德品质。

特朗普说:“1月20日新政府就会任职,自己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证权力平稳、有序和无缝地衔接过渡。”,这是迫于压力才声称自己和平移交权力,这是亡羊补牢之作,却抛弃了那些为他冒着被 感染的危险、千里迢迢来华盛顿为他呐喊助威、甚至流血牺牲的铁粉们。

3特朗普在冲击国会事件发生以前 ,曾与律师、幕僚询问过“自我赦免权”的内容,可见,特朗普对这次冲击国会事件是有预见的,是有备而来的,最低经过了审时度势后的运筹帷幄,甚至可以说特朗普就是这次国会骚乱事件的始作俑者。他现在说“你们这些实施了暴力和破坏行为的人,不能代表我们的国家。那些违反了法律的人,你们将会付出代价。”显得 苍白无力,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显 是在为自己摆脱干系。

通过综合分析:特朗普不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演员,他就是这次“国会骚乱”事件的总导演;结合特朗普从去年11月3日以来的日常言语和表现,这个结论没有诬陷他的意思 ;这次号称有几百万粉丝开进华盛顿“勤王”,但是,在共和党人的引领下冲击国会的也就几百人,说明特朗普支持者的真正领导核心就在这几百人里面;特朗普蛊惑这几百人带头骚扰国会,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阻止国会宣布拜登当选总统、为自己大选翻盘的意图是明显 的。

经此一闹,特朗普纵是现在偃旗息鼓、敛刀收兵,为时已晚———已经很难保证自己在这个事件中全身而退了,纵使他可以使用权力特赦自己,但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希拉里、贺锦丽也不会善罢甘休 的。特朗普何去何从?个人认为即将被起诉 ,然后 锒铛入狱。

进攻苏联是逼不得已为何希特勒在二战中一定要大举入侵苏联

小油瓶认为苏德必有一战,只是时间问题,希特勒作战准备做的快,做的坚决,所以就是德国进攻苏联,否则就是苏联来进攻德国了!

德国为什么进攻苏联,以前的观点

一、德国的战略位置尴尬,攻占整个西欧以后,由于海军羸弱,只能依赖空军空袭,但是英国从美国持续的获得输血,随着英国成功挫败德国的空袭,宣告德国向西无法打下英国。而英国控制住了北非和苏伊士运河,德国在西南方向以及地中海方向完全被战略封堵,德国就像一只被锁在笼子中的雄鹰,为了打破封锁,只能选择向东;

二、德国进攻苏联是为了苏联的资源,例如高加索的石油,乌克兰的粮食,乌拉尔的金属,顿巴斯的煤炭

三、苏联向整个欧洲输出“共产国际”概念,这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动摇社会根基的思想,包括德国,这也是希特勒不允许的,西班牙就在苏联支持下成功掌权,但是希特勒派兵支持覆灭了西班牙革命,共产国际对德国形成了威胁。

当然这些的确是德国进攻苏联的理由

但是1993年俄罗斯丹尼洛夫上校在奥地利军事杂志上,解密过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叫做大雷雨计划,相信大家看过大雷雨计划后,对苏德战争的爆发产生一个新的认识~

斯大林的“大雷雨”计划

斯大林的野心丝毫不亚于希特勒,斯大林在1940年10月14日,批准了一个叫做“大雷雨”的作战计划,苏军将会动员334万军队,32628架飞机,10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370000辆坦克10679辆装甲车和91000辆牵引车,还有595000辆汽车。

根据计划,苏联西南方面军将在克拉科夫卡托维兹方向发动进攻,切断德国与巴尔干的所有联系,然后扑向波罗的海沿岸,包围驻扎在波兰的德军,苏军西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将以105个师,5500辆坦克和5500架战机,发动对德国普鲁士的全面进攻。

但是苏联的工业能力无法再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的武器装备生产,但是苏军已经开始在1941年向西部地区增兵,作出了进攻姿态,其中苏军的29个机械化军,已经有70%,也就是20个部署在西部国境线上。

这么多兵力的部属,德国人不可能不知道。

久负盛名的德国元帅冯·曼施泰因在其著作《失去的胜利》第八章曾对苏军战前的战略意图进行过一番分析

他写道,关于俄国部队究竟是防御性的还是攻击性的,曾引起很多辩论。不过如果考虑到在俄国西部所集中的兵力数量,以及在比亚威斯托克和腊瓦两个地区附近所集中的强大装甲兵力,那么我们也许应该附和希特勒的说法,那就是俄国迟早会采取攻势。

还有三个间接证据,能证明苏联是做好了进攻的姿态的

第一个,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在其西部边境地区聚集了172个师的部队,而且兵力部属非常靠近边境线,明显缺乏纵深,并不符合战略防御的纵深梯次配置的部属原则。

第二个,来自一个叫狄科的德国老兵,他在接受参访时说,

“我从攻击的第一天就参加了苏德战争。在苏联我看到的一切使我相信俄国人已经完全做好了进攻的准备。我们在苏联一个接一个地打大包围战,遭遇的苏联军队简直是无穷无尽,开战短短两个月内,光是俘虏的俄国士兵就有300多万人,那简直就是人海。后来我才知道,俄国人在临近德国的西部各军区一共部署了170个师,超过他们陆军总数的半数以上,这么多的军队放在德国边境附近仅仅是为了防御?我不相信!”“作为军人,敌手是处在防御状态还是处在攻击的准备状态,这是可以在作战中感觉出来的。要知道,没有任何一只军队会同时处于这两种状态。因为俄国人在全力准备攻击,他们缺乏防御的准备和部署,纵深非常薄弱,所以才会在突然打击下溃不成军。”

第三个,斯大林在红军将领人事上也做了调整,他把红军中最擅长进攻的朱可夫从蒙古掉往了西线,担任苏联红军兵力最多,战斗装备最充实的军区,基辅军区司令。而且1941年1月,苏军举行了两场战役和战略演习,拟定的演习科目全是进攻战,红军准备的一直就是进攻,不是防御。

所以希特勒认为的苏军必然发动攻势并不只是借口,而是双方避无可避的新的冲突,只是希特勒先下手为强而已,抢先进攻苏联,打了正在进行战争准备的苏联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小油瓶认为苏德必有一战,只是时间问题,希特勒作战准备做的快,做的坚决,所以就是德国进攻苏联,否则就是苏联来进攻德国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