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李建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品德高尚的人?生平是怎么样的_李渊_太子_起兵

玄武门之变成王败寇,李世民成就一代名君,李建成却被历史湮灭。史书对李建成的叙述少之又少,真实的建成太子究竟是怎样的?

李建成身系嫡长子,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他继承皇位,无可争议。

大凡是研究历史的人,都会注意到这二个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和唐太子李建成。他们很有代表性。一真一假,一辱一荣,一败一成,功罪二分。

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太子,如果没有李世民,他应该继位。李世民杀兄夺位,本来就理亏,当然要史官把他们丑化,好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斑斑青史俱在,千秋功罪难评”,多少雄才大略和才华横溢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尘,甚至沦为后世的反面教材。公正的历史在此时又是何其的冷酷,何其的不公!

由于受到后世篡改和《隋唐演义》等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都将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当作是一个嫉贤妒能和荒淫无耻的败类。甚至于,就连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妾也被塑造成了心系李世民而被迫委身李建成的怨妇。

今天,本着努力还原真实历史的态度,文史不假带您走近李建成,走近这个传奇的唐朝皇太子,走近这个已经被钦定为“唐宗”的人选。如果没有李世民,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历史或许会改写。

李建成(589年——626年),唐国公李渊的嫡长子。在他出生的那年,当时的隋文帝终于消灭了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彻底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达两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对于这个长子,李渊显得尤为器重,为他取名“建成”,有"建立功勋”和“成就伟业"之意。而事实上,个人觉得李建成在自己短暂的三十七年生命中,也基本无愧于父亲的期望。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刚刚建立不久的隋朝,就因为他的好大喜功和刚愎自用而满目疮痍。虽然我并不认为杨广开凿大运河、发动军事征伐等举措有错,但的确显得太过操切了,以至于国家显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危机,甚至走上了不归路。

而作为关陇士族的代表和隋朝的外戚,唐国公李渊尽管被杨广一再猜忌,但还是委以了重任,统兵驻扎在北方的军事重镇太原。

眼见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和上层叛乱,李渊也有所心动。但是,缺乏果决力的李渊还是犹豫不决,顾虑重重,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而此时的李建成却敏锐地意识到,隋朝的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绝对无可挽回。如果李氏不能趁机崛起的话,势必要错失良机,眼见别人改朝换代。

虽然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关系历来不睦,但在太原起兵这件事上,两人却出奇地一致。在两兄弟,尤其是李建成的一再坚持下,李渊终于被说动,同意在太原起兵。

但是,李渊起兵的同时,宣称只是靖难,宣称继续拥护隋朝的统治。

李氏父子在起兵后,采纳了文臣刘文静和裴寂等人的建议,决心向西扩张,先行攻入潼关并占据长安,以此为大本营号令天下。

攻入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杨广之孙杨侑为新帝,而遥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改年号义宁,延续着隋朝在名义上的统治。

李渊也同时受封为唐王,李建成作为长子,被授予尚书令的职务。而随着李氏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崛起

杨侑只得多次主动要求禅位,唐王李渊才假惺惺地同意受禅,在长安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武德,正式建立大唐,册封李建成为太子。

之前,虽然李建成和李世民一直都磕磕绊绊,存在矛盾,但在事关李氏崛起的征程中,两人倒也相安无事。

而作为父亲的李渊,尽管知道兄弟二人的矛盾,但本着“相互制约”的原则,并没有太过干涉,更没有进行积极疏导。

虽然,兄弟二人基本上能力相当,各有千秋,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也都功绩赫赫。但是,本着中国封建传统的“立嫡立长”制,李渊选择李建成作为太子,本也无可厚非。

但是,野心勃勃的秦王李世民却对此心怀怨恨,联络自己帐下的文臣武将,悍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斩杀,时年仅三十七岁的李建成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一、力主晋阳起兵李渊对于起兵造反一事,虽然一直都有“贼心”,但却一直没有“贼胆”,表现得十分逶迤。

虽然说,作为陇西士族领袖和家庭首领,表现得谨慎一些并无不妥。但是,眼见各地起义不断,多种势力趁乱崛起,再多迟疑很可能就会坐失良机。

为此,李建成多次对李渊进行形势分析,促使他终于下定决心率军起义。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

而且,当时的李世民还不满二十岁,政治上和思想上尚未真正成熟。因此,作为成年长子的李建成,在策动李渊下定决心起义方面,绝对是首功。

二、军事才能突出在李渊起兵后,对于向东扩张还是向西扩张存在重大分歧,李建成旗帜鲜明地支持刘文静等人的主张,向西攻取长安立足。

统一思想之后,李建成率军先后攻取西河、绛县和永丰仓等地,剿灭隋军精锐数万人。进而,通过潼关后成功攻破长安,建立了赫赫的战功。

唐朝建立后,李建成作为太子,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协助李渊处理政务上。这样,作为秦王的李世民才掌握了更多的军权,先后攻取了东都洛阳,讨伐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

但是,到了唐朝完成统一的最后一战时,面对强大的刘黑闼,李世民接连吃到败仗,使得唐军士气受损。

武德五年,李建成亲自率部东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不断安抚河北,彻底将刘黑闼平定,完成了唐朝的彻底统一。

在李建成的军功面前,一向自诩军功卓著的李世民,反而显得非常干涩。

三、积极网罗人才作为一名成功的政治人物,能够知人善任,网罗人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在唐初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中,李建成就非常善于招贤纳士。

建国前后,李建成就招揽了许多人才为他出谋献策,比如后世闻名的魏征、冯立、马三宝、韦挺、王珪等人,都是李建成太子府的属臣,颇具韬晦之策。

在武德五年时,面对唐军在征讨刘黑闼时的困境,魏征、王珪力劝李建成优待俘虏,善待百姓,逐步瓦解了刘黑闼在河北的势力。据《新唐书·韦挺》记载:"隐太子遇之甚厚" 。

四、稳定政治局面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开始以国家政务为重,其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恢复稳定局面。而与此同时,高祖李渊也对他悉心进行栽培。据《旧唐书》记载: "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

李渊在朝时,李建成协助他处理繁重的军国要务;李渊统兵在外,李建成负责坐镇“监国”,亲力亲为处理政务。

期间,李建成在制定律法、安抚百姓、改善民生、恢复农耕等方面,可谓是文质斐然。尤其是,李建成积极推行“均田令”,大幅度恢复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句话,对于唐初能够迅速稳定局面并恢复生产,李建成可谓是助益良多,居功至伟。

五、个人品行高贵在遍布荧屏的宫斗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圣旨中有这样的语句“某某某,人品贵重,身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统……”。

如果说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李建成的话,那文史不假认为就是“人品贵重”。

据《旧唐书·高祖本纪》记载: 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据《资治通鉴》记载: 建成性颇仁厚。

在封建社会中,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对于一个君王而言,个人的能力都是第二位的,个人的品行才是第一位的。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率军进入到皇宫,表面是在请罪,实则是向父亲李渊逼宫。无奈之下的李渊,只得同意禅位于李世民,并在同年被尊为太上皇,彻底丧失了朝政大权。

李世民即位后,大肆篡改史书,空前提升个人形象的同时,不断丑化李建成。在抹杀其功绩的同时,还贬低其能力,甚至不惜污蔑其人格。

后来,李世民为表示自己对于兄长的愧疚之意,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曰“隐”,史称为“隐太子”。

感慨中华文明五千年,风云变幻数千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甚至,还被恶意地诋毁和抹黑,无辜背负着千古的骂名,李建成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建成是建唐军事战争的指挥者 ,李建成是李渊反隋活动的协谋者和组织者,李建成决不是旧史书描写的“建成残忍,岂主申易之才”

而是有勇有谋的军事统帅,尤其是他实行的安抚政策,为唐太宗实行“让步”政策提供了经验。

李建成作为唐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在唐王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主要在于鼎助李渊密谋反隋,统兵征伐,稳定后方,礼贤下士,广罗人才。

因此,李建成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