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拓跋部是李陵的后代?真相其实是南北朝时的地域攻击_李陵_鲜卑_匈奴

李陵投降了匈奴,《史记》上说整个陇西李氏都以他为耻,但是不管是太史公还是后来的班固在为他做传的时候,对李陵的投降都给了最大程度的同情,把李陵的无奈和冤屈都写得淋漓尽致。

李陵在匈奴娶了单于的女儿,官居右校王。《汉书》上说李陵“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从这一点看,李陵在匈奴有自己的封地,还带领着自己的部众。

他在匈奴生活了20多年,一直到公元前74年病死。

关于他这二十年的生活,除了诀别苏武、以及拒绝霍光邀请回归汉朝,其他的没有什么记载。

大概他生活得也很平庸吧。

他在匈奴生了几个孩子,历史上也没有记载。

十八年后(公元前56年),匈奴发生了内乱,李陵的儿子(没有记录名字)拥立乌藉都尉为单于,不久,呼韩邪单于诛杀了乌藉都尉及其党羽,李陵的儿子也在这个时候死了。

李陵的事迹到这里在《汉书》里就断了,《后汉书》也没有提及。

但是在后来的历史书上,李陵出现了许多后代,而且一出一个族群。

《宋书》上说“索头虏姓拓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

《南齐书》里也说“初,匈奴女名拓跋,妻李陵,胡俗以母名为姓,故虏为李陵之后。虏甚讳之,有言其实李陵后者,辄杀之,至是乃改姓焉。”

说得更详细,说是匈奴的女子姓拓跋,嫁给李陵,匈奴流行以母姓冠后人,所以就有了拓跋氏,但是这些人很忌讳这个,听别人说这个要杀人的。

这哪儿是历史记载,这分明就是一种地域攻击,最早的地图炮。

在南北朝时期,南北两边分裂。

北方是少数民族登上历史舞台,南方是南迁的族群建立的国家。

两边朝廷都是走马灯的换,南方是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是北魏,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北魏就是由拓跋部的鲜卑人创建的。

《宋书》和《南齐书》都是南方人写的历史。

南方人描写敌对朝廷的历史,能说什么好话?

我们分析一下,先说这里的索头虏,这是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互相谩骂的话。

南方人叫北方人索头、头虏、索虏,北方人叫南方人岛夷。这是最早的地图炮。

这一边骂人,一边还探求其先祖是李陵。

这明显就是一种精神胜利法:你们是我们降将的后代。

人家鲜卑人听说了,怎么能不生气,听见有人这么说当然要杀人。

唐朝的史学家刘知几就澄清过这种说法。

他认为拓跋部是李陵后裔的说法来自崔浩的杜撰。

崔浩是北魏的功臣,在北魏一统北方的过程中,他功不可没。

他就来自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他虽然服务了一辈子北魏,内心可能对这些“索虏”有些看不起。

所以晚年修北魏国史,就以秉笔直书为名,对拓跋部一些早期历史进行了书写,其中很可能就包括拓跋部落是李陵后人的这一说法。

结果皇帝十分震怒,将他族灭。

押赴刑场的时候,拓跋部的人都往他头上尿尿。

可见鲜卑人对他有多么痛恨。

他的书虽然被销毁了,但是有人偷了他的书来到南方,南方人一看这条,哎呀他们这些人都是李陵的后裔啊,内心自豪感大增,赶快写在史书里。

其实一个民族的崛起,绝不可能是靠一个人繁衍下来的。

现代专家已经论证过,鲜卑人分为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东部鲜卑包括著名宇文部落和慕容部落,北部鲜卑人就是拓跋部落。

北部鲜卑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李陵没有任何关系。

但那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中华民族各个族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历史已经远去,今天不管什么族,都是中华民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