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白雪胡风关山月;下联怎么对?上联:胡风吹得柳三变,下联怎么对_胡风_唐代_鲜卑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胡风 胡风 唐代 鲜卑

本文目录

  • 上联:白雪胡风关山月;下联怎么对
  • 上联:胡风吹得柳三变,下联怎么对
  • 唐代为什么推崇胡风

上联:白雪胡风关山月;下联怎么对

上联:白雪胡风关山月,

下联:青冢异俗随他乡。

上联:胡风吹得柳三变,下联怎么对

次次对对联都深思熟虑,殚精竭虑,严肃认真,力求严谨工整,不苟颜笑,甚感无趣,今天就此联来点野趣做一二引子。


上联:胡风吹得柳三变,下联:老娘放屁杜十娘。 各位看客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是不是对得绝佳。

唐代为什么推崇胡风

唐代尚胡风,众人皆知。在了解唐代为何胡风尚之前,先要搞清楚“胡风”所代表的意思。

所谓“胡风”,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胡人的风俗习惯,即外族的、不符合华夏传统文化的习俗;唐代的“胡风”不仅流行于上层社会,还流行于平民阶层。“胡风”主要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习俗影响,当然还包括“五胡乱华”时期内迁到中原的匈奴、鲜卑、羌、氐等民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唐代为何如此崇尚“胡风”,首先这就和李唐皇室有说不清的渊源。李氏皇族出自陇西李氏家族,在秦朝以来就是同边疆游牧民族来往的世家大族。西晋灭亡,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成为统治者,形成“五胡乱华”的局面,最后由来自东北的游牧民族鲜卑的拓跋氏统一北方。拓跋氏的北魏成立之后,在文化礼仪方面向华夏文化学习,全力进行汉化。在这个过程中鲜卑文化、汉族文化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华夏文化有了全新的面貌。

其次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继而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北齐皇族高氏为鲜卑化的汉人,北周皇族宇文氏为汉化的鲜卑人,他们的统治带有鲜明的鲜卑色彩。唐高祖李渊的祖上为北周的上柱国之一,其母系带有鲜卑血统,所以李家有胡人的血统,皇族对外来文化习俗接受度高,进而影响至民间。

附图,唐高祖李渊;

再者自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华夏直到唐太宗时期,中断了数百年的丝绸之路重新打通。西方的各种文化习俗、服饰、农作物等都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东方,伴随而来的还有西域甚至西亚的商人。盛唐时期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市,城区面积有83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其中长住的胡人有数万人。伴随着大量的胡人定居长安,胡食、胡服全面流行。胡食、胡服最早是在在汉朝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后,在唐朝时期伴随着商路的兴盛达到巅峰,根据史书《旧唐书·舆服志》记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

唐朝自建立以来便极度开放,来自西域的饮食服饰传到都城长安之后,从李氏皇族到平民都极为崇尚西域风气,从唐代诗人的作品中便随处可见“胡姬酒肆”,例如诗圣李白的“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诗句。

自西晋”五胡乱华“后西域音乐舞蹈传到,经过几百年的交流融合,到唐代已有强烈的胡风特色。“胡旋”舞,即采用昂首望上、双脚原地急转如旋风的动作来表现的多种健舞软舞在唐代流行,胡食、胡服、胡姬、胡舞都体现了唐代的开放、自信与强大。

附图,受胡风影响的唐俑;

附图,尚胡风的唐代人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