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管理制度(假如你是业务部门管理者,如何制定管理制度)_制度_管理制度_规矩

本文目录

  • 假如你是业务部门管理者,如何制定管理制度
  • 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的企业,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部门的事
  • 下属触犯了部门管理制度,我一般不忍心处罚这样会不会放任下属

假如你是业务部门管理者,如何制定管理制度

无论是哪个部门,制定制度的流程和方式方法都基本一致。今天实实在在、用干货的形式给大家分享一下管理者如何制定管理制度。我们先谈制定管理制度,再谈业务部门的管理制度。

一、管理制度的目的

管理制度一定是用来达成某个目的而制定的。管理制度中的每一条、每一款都应该围绕这个目的进行陈述和说明。

二、管理制度的格式

通常情况下,一项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为: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制度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的部门或人)、定义(制度中对相关词语的解释)、管理内容、相关文件、使用表单、安全与风险(本制度涉及的人身安全和法规风险)。

三、管理制度的制定

1.管理制度的各条各款不能前后矛盾,不能前后不一致。同时,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不能与公司的其他制度有矛盾和冲突。

2.确定制度条款时,不要闭门造车。制度起草完毕后,要把部门的成员集合在一起讨论、交换意见。员工参与制度的内容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了这种参与感,员工在执行制度时才会积极。

3.制度的每一个条款,都要有可行性。不要好高骛远。制度是为了执行而定的。制定了无法执行,反而会让大家对制度失去信心,对管理层失去信任。有些公司设计了一条制度:吸烟的员工上班期间只能到吸烟室吸两次烟,上午一次,下午一次。这个条款的目的本来是想控制工作时间浪费的,但事实上,有烟瘾的人,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根本无法满足烟瘾。这就没有可行性。

4.制度的合法性。涉及员工利益的制度(比如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等),在审批环节,除了相关负责人的签字外,还必须有工会负责人的签字才能生效。没有工会的,必须成立职代会(职工代表大会)。职代会半数以上通过,才能生效。制度审核流程走完后,必须公示,否则没有法律效力。每个新员工也要进行这方面制度的培训和讲解,还要签字证明接受过这些制度内容的培训。

四、制度调整与修订

由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度在实施一段时间后需要调整和修订,再重新发布。流程同上。

五、业务部门的管理制度

业务部门的管理制度更多关注的是业务人员的考勤、出差、绩效、提成、奖金、客户投诉处理等相关条款。为了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合法性,建议业务负责人会同行政人力部门一同起草,让业务人员在制定内容时一同参与进来,提升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制度的三个重要考虑因素:对业绩的有效性、其内容的可行性、颁布的合法性。这是制定一项制度时必须要考虑的三个维度。至于具体的细节,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逐条设计、制定。

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的企业,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部门的事

谢邀!

我个人的理解,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不等于没有规矩!所以:

1、逐步建立规矩

制度化是管理的重要工具,工具的使用都是有成本的,对于创业初期,或者规模小的企业来说,制度化的弊端在于

(1)条框限制人和事的同时,也就是限制了思维和可能;

(2)没有形成体系的制度,不断有超出制度之外的事情出现,就需要特殊的处理,特殊处理的增加,就是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难度,甚至疲于奔命;

(3)特殊处理多了,容易引起与已有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让制度流于形式,甚至让制度的威严荡然无存;

(4)制度与考核、责任、奖惩密切联系,没有考核、责任和奖惩的制度没有约束力,有了这些,制度的执行也需要人,就产生了额外成本支出,造成经营的压力;

(5)不完善、不规范的制度,往往有很多不明了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的可操作空间,有人钻空子,有人扯皮,最后结果是大家不做事。

2、赏罚分明,引导大家守规矩

这个赏罚分明和上面的建立规矩而不是制度一样,分明指的不是绝对的数字,而是要清晰的界定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提倡、鼓励的,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杜绝、禁止的。

比如,某个下属提了条建议,采纳对于公司有利,就要大胆表扬、甚至奖励,或者就让他负责建议的实施推进,算是在职能上的一种升职;同样,某个人总是迟到、不注意个人卫生,就要从提醒上升到批评,升职处罚。

无论制度还是规矩,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令行禁止的局面,这样的管理才是有效的管理

3、目标明确,合理激励,让大家看到奔头

管理,管好目标,胜过管人和管事。就像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就是命令。

明确目标的好处:

(1)目标肯定要超过现在,这是一种发展和进步,完成目标就代表了参与者的成就感,为所有人提供了大的方向;

(2)从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明确了每个人的职责,就是他应该为目标的完成需要做的工作,有明确任务就不会无事生非,客观上有助于管理;

(3)目标相对于事情更能够量化,量化才方便激励,多劳多得与赏罚分明结果,就形成了一种氛围和文化雏形;

(4)激励,包括奖励、表扬、升职、压担子、给机会等,都是对目标完成的肯定,提供一种导向,结果导向,完成是有好处的,这种导向会引导和倒逼过程,要完成、要做好、要激励。(很多人把处罚、批评等称为负激励,这是另外一种说法而已,此处的激励单指正向的肯定)

当每个人因为这些目标、激励而努力的事情,与目标无关的事情就少了,管理就相对容易,因为只需要解决与目标完成相关的事情了,这也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4、雷霆手段,让不守规矩的人付出代价

守规矩的人很难感受到规矩的力量,惩罚更能够体现规矩的权威。就像一个国家的法律更能体现权威一样,对于不遵守的人给予打击和惩处,既是立威,也是对守规矩的人的一种保护,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出现。

规矩的意义就在于按要求做,否则必有代价。

5、从规矩向制度的过度是必然

制度化的弊端是针对小规模和初创企业来说,发展和成长中,企业必须走向制度化,因为:

(1)规模化组织,靠制度的驱动更为安全,因为管理人员已经顾及不到全部的方面,制度做为一把统一、确定的标尺,会让各个层面统一到一个话语体系;

(2)规矩只是粗陋的框架,剩余的靠管理人员,以及团队人员的激情和责任来弥补,所谓不忘初心,制度是对规矩的持续打磨、不断细化的结果,是规矩的归宿;

(3)规矩往往不成文,靠理想、靠理念、靠认同、靠激情,因为野蛮生长,不需要细枝末节的牵绊,长到一定程度和规模,规模和团队会持续扩大。

这些新的人,没有之前激情燃烧的携手、野蛮生长的沉淀、并肩作战的感情、充分磨合的认同,有的只是对生长后的现状的艳羡,某种程度上他们是来分一杯羹的,必须通过制度规范,才可能保护整体的利益,防止恶性的偷盗和掠夺(这两个词有点重,但确实有这样来摘桃子和分桃子的情况存在),才可能鼓励更多的人按照要求为持续成长贡献力量,才可能为最终目标的达成设计、执行正确、稳定、低风险的路径。

写在最后

我国早期的民营企业,就是用规矩发展的典范,因为不具备制度的土壤和基础,只能靠规矩,规矩的执行靠信任和维系,所以早期的民营企业的开端,要么始自家族,要么来自江湖,靠血缘和义气凝聚力量,实现原始积累时期的野蛮生长。

很多家族和江湖的民营企业在逐步长大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向制度化过度是原因之一,包括一些事实上已经成长的不错的民营企业,也因为股权、继承等问题受到影响甚至重创。

所以,没有制度,也要逐步走向制度化。

下属触犯了部门管理制度,我一般不忍心处罚这样会不会放任下属

谢题主!客观的说,你的管理理念中具有‘人性化’一面,值得点赞!企业内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原则上还是以‘教育’为主,让其重视并引以为戒。员工难得的犯了错误,只要影响不大,轻易不要动用制度处罚,员工通过教育,认识到错误,今后能改,也就达到了目的。企业制度也是一种管理手段,而不是管理目的。当然对于‘屡教不改’的典型的例子,还是要动用制度来处罚,强制规范其工作行为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