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岗位设置方案(“县管校聘”是如何执行的对教师、学校、教育发展有什么影响)_中小学校_岗位_老师

本文目录

  • “县管校聘”是如何执行的对教师、学校、教育发展有什么影响
  • 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吗岗位如何晋级

“县管校聘”是如何执行的对教师、学校、教育发展有什么影响

你好,又到了君山说真话的时间了。希望我的真话,不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县管校聘,我们这里早就施行了。我的总体感觉是:

没来之前,雷声大;来了之后,雨点小;好像老师们全要完蛋了,到头来一看,该干嘛还是干嘛。

后来想了一想原因:

毕竟这种事情,初衷是好的,让全体老师流动起来,教育系统内无处不平等、无处不均匀。

中下层、农村里的老师自然是很开心啊,以为可以到城区涨涨见识了,但实施难度太大了,那些既得利益者你撼动的了么?

要把已经占据好位置、好资源的老师从这个好位置、好资源上赶出去,唯一的方法是,你给更好的位置、更好的资源,但是很明显,县管校聘它给不了。

所以,好位置、好资源的老师出不了,没位置、没资源的老师进不去,县管校聘最终只能过过场罢了。

那些还没有实行县管校聘的地区的老师,你想想我的这段话,是不是这个理儿?

接着,具体谈一谈题主提到的问题。

1、县管校聘是怎么执行的?

各地可能情况不一样。我们这里是根据教师人数核编了一下岗位,最后,少人的学科没有老师进来;多人的学科也没有老师出去。最后硬生生所有人都聘上了。

有人说,人多的怎么也聘上了?没有岗位怎么聘?

很简单嘛,没有岗位,学校创造岗位也要让你上啊,比如,我们这里人数多的学科,老师课时不足,就给安排了一些工勤岗位抵扣课时。

所以,最终一套猛如虎的操作下来,大家该干嘛还是干嘛,一点儿影响也没有。

2、对老师有什么影响?

从我刚刚的描述中大家应该看出来了,县管校聘对老师的影响其实不大。

但有人很怕啊,说县管校聘了,校长要只手遮天了,可能会拿老师们开刀,老师们要没有好日子过了。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是大家多虑了。校长也不是虐人狂啊,他才不会没事就得罪人呢,除非你真的把校长惹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程度了,否则,按照中国人的智慧,一般能息事宁人、他就会息事宁人,才不会给自己惹太多麻烦呢。

另外,也有人说,老师这下是不是要频繁流动了?要四海为家了!

那更是你多虑了,从我们这里的情况来看,真正落聘的老师少之又少,一年也就一两个吧。真正的教师流动还是和过去一样,是教师正常的选调或者是支教。县管校聘那种形式的流动,真的是很难实现的。

3、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因为县管校聘之后,老师的工作、生活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所以,目前对于教育的影响还没有显现。

结束语:

我个人认为。县管校聘初衷真的是好的。希望让教师成为系统的人,能够在区域范围内流动起来,从而达到教育均衡的目的。

但是,这个政策抓住了问题的皮毛,却没有抓住根本。

教育均衡,师资力量的均衡自然很关键,但是,师资的稳定,其实才更关键。

一个老师频繁调动,3年5年一个地方,他将很难对学校、对学生、对身边的同事产生感情,并且适应新的欢迎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他可能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适应上,反而丧失了扎根班级、默默耕耘的踏实心态,整天想着的是几年之后如何给自己谋一个更好的出路。

如此一来,教育将会变得浮躁、变得急功近利。

其实想要达到教育均衡,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待遇上进行倾斜。留人嘛,无非是待遇。

让最苦的地方,享受最高的待遇;让最恶劣的地方,有最暖心的补贴。

没有人去?补贴到人家愿意去为止。

到时,不需要什么县管校聘,强制流动,人员自然会往你希望他流动的地方流过去!

好了,真话说完了,希望对大家有点参考价值!

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吗岗位如何晋级

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各类公办的高校、职专、继续教育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都是一样的,甚至连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讲师团)都是一样的。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中小学校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他各类学校都被划分为公益二类(党校是党委直属机构)。中小学校使用的是教育专项编制,是属于强化保障的对象;幼儿园使用的是普通事业编制,不能像中小学校一样使用教育专项编制,幼儿园的改革,是逐渐走国办民营的路子,加强幼儿园的覆盖率;其他各类学校使用的都是普通事业编制,按照2017年批准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高校将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取消编制,使用编制备案制管理,即由高校自己根据岗位提出编制管理需求,在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即可,职专、继续教育类学校,都将参照执行。

以中小学校为例,学校是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设置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三种类型。按照规定,管理岗位设置不得超过15%,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不得低于75%,管理岗位中执行职称工资的专业技术类领导干部,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管理试点,中小学校的试点方式是“县管校聘”,区域内教师和编制统一集中管理,实行自由竞聘,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增强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激发中小学校教师的活力和积极性,破除某些城镇学校教师混日子、基层教师再努力也改变不了环境的陈旧思想,也破解了中小学校教师挤破脑袋评职称、高级职称拿到手却不教书的难题。

中小学校教师实行职称待遇管理,个人职称的高低,与工资福利待遇紧密相连。职称改革后,评审权限进一步下放,评审要求进一步放宽,小学教师也可以评聘高级职称,职称评审更贴近教学实际。新的职称评审条件,降低了外语、计算机、论文所占的比重,增强了工作业绩、教案、工作总结、创新教学、调研报告、一线教学成果等均可作为重要评判依据,注重考察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突出道德评价。职称评审对一线教学岗位及周课时数都有具体要求,避免了职称评审不公平、腐败、简单机械、不合理等问题,管理岗位、后勤岗位不参与教学实践却能评中高级职称的问题,都会随之迎刃而解。随着改革,职称更能代表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职称上去了,相应的专业领域地位也就上去了;职称提高了,相应的待遇也就提高了,社会地位随之也会提高。

事业单位改革,中小学校属于强化的对象,教育部接连颁布实施了许多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中小学校教育力量的政策措施,例如公费师范生、特岗教师的设置,以及提高教师教龄津贴、工资保障、乡镇补贴、住房福利待遇等,为了避免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困难影响教师工资发放的问题,试行教师工资省级以上财政统筹发放等。这些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教师队伍的力量,逐步破解了地区教育不均衡的局面,有利于中小学教育全面发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