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孩子十岁了,为什么一点小事就爱流眼泪_押韵_的是_作诗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马足车尘 押韵 的是 作诗

本文目录

  • 《从军行》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
  • 孩子十岁了,为什么一点小事就爱流眼泪

《从军行》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

问题:《从军行》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


前言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以这个题目作诗的人太多了。

例如杨炯、王昌龄、骆宾王等人,都有《从军行》。估计题主是问王昌龄的一组诗。

王昌龄是盛唐时候的诗人,大约生活在698年-757年间。唐朝人作诗自然使用唐朝时的押韵标准。

一、唐朝人押什么韵?

隋朝以前的诗人,押韵用口语,有点像今天人作现代诗,读起来押韵就可以。但是华夏地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相互之间对话都未必能够听懂,何况作诗了。

于是,隋朝有几位大学者聚在一起,他们根据各地的语音情况编制了一套音韵系统,这就是由陆法言执笔而成的《切韵》。

此后,每一朝代,几乎都会有官方制定的一套韵书,官方韵书不仅仅用来作诗,其实还有字典的作用。

唐朝有唐韵,宋朝有广韵、集韵,连民国还搞了一个中华新韵出来,新中国制定了普通话的拼音。

在唐朝,大部分诗人作诗要按照唐韵押韵,因为在唐高宗时候科举考试中加入了诗赋,后来的科举诗赋中,都必须用官韵的标准来作诗押韵,因此文人平时作诗也习惯如此。

二、王昌龄用的什么韵?

唐朝人作诗,大多用《唐韵》。

唐韵,据说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后,由孙愐在《切韵》基础上增修而成。而那时候,王昌龄大约34岁了。

所以,王昌龄作诗,大概率用的是《切韵》

陆法言的《切韵》193韵多一韵。《唐韵》全书5卷,共195韵,其上、去二声都比切韵多了一韵。

不过,很遗憾的是,这两部韵书,都已经亡佚。

三、唐诗大多符合宋朝平水韵

宋朝的广韵、集韵,继承改编了唐韵,增加到206韵部,后来的平水韵又把206韵部合并为106韵部,一直沿用到今天。

因为诗韵一直遵循切韵的音韵系统,因此隋唐诗,基本都符合宋朝的平水韵。例如这几首《从军行》。

王昌龄的七绝《从军行》,押删韵: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五绝《从军行》,也押删韵: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杨炯五律《从军行》,押庚韵: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骆宾王的《从军行》,文、真韵混押: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注:【尘,十一真】,文、真二韵是邻韵,古体诗是通押的。骆宾王(约638—684)生活时期,唐韵还没有出现,切韵中,尘是不是和其他三个韵脚在一个韵部就不清楚了。

结束语

我们已经见不到切韵、唐韵的本来面目了。所以不能完全复原唐诗押韵标准。但是从大多数唐诗可以看出,诗歌的音韵继承还是一脉相承的。

甚至用今天的普通话,很多唐诗也是押韵的。

@老街味道

孩子十岁了,为什么一点小事就爱流眼泪

1,孩子十岁了,为什么一点小事就爱流眼泪?主根源胆子太小;太自卑感;太宠爱;太柔软;太脆弱;太心善;

2,常言道:3岁预知老;7岁预知终;必须尽快添加耐心细仔言传身教;逐渐培养孩子情感动态度等现实常态问题;正确对待定系数法;拉利跑车尘马足;现实常规律生活习惯成自然面对正常生活;

3,多看各类爱国英雄联盟之中心分场景色;逐步提高孩子勇敢的心态;尤其是重点培养孩子面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理解能力;多看多挑选相关电视频道英雄事迹故事剧;

4,平时父母亲双休天多带孩子户外活动真实有效果不错!多接触社会其他孩子活动!必能事半功倍效率高!一箭双雕一家人身体更健康!同时实现孩子有正常小孩心态;坚强不再遇小事会流眼泪了!同时提增小孩更加开郎活泼好心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