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简介
蔡清(1453–1508年),字介夫,别号虚斋,明晋江人。31岁中进士,累官至南京文选郎中、江西提学副使,著名的理学家,儒客大家。他治学严谨,在床边设案置烛台,凡与学生讲论的问题,临寐前反复思考,若有所得即起床,点灯纪录备忘。因积劳成疾,年56岁而逝。
他花一生心血,力学六经、诸子及史集等书,对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著作,研读尤精。他在泉州开元寺结社研究《易》学,李廷机、张岳、林希元、陈琛等都是其中的成员。该社有28人,号称”清源治《易》二十八宿”。他们出版论著达90多部,所以当时人称”今天下言《易》都皆推晋江;成、宏间,士大夫谈理学,唯清尤为精诣。”蔡清在泉州成为研究理学的中心人物,且形成清源学派,其影响遍及全国,是明代理学的下个代表人物。蔡清的理学,主要是继承朱熹的学说。他在泉州清平铺楼上潜心著述,写成《四书蒙引》,捍卫朱熹的学说。在他的力倡下,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明、清时期以经术取士的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他对朱熹的理学思想也有创造性的发展。例如朱熹主张”理(精神)先”、”气(物质)后”,即认为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蔡清则认为尽六合皆气也,理则是此气之理耳。即先有气而后有理,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蔡清重视培养人才。他”官辙所至,随杖履者数百人”。甚至归家养病期间,也在泉州开元寺讲学。因此”有志之士,不远数千里从之”。在他的教育下,”出其门者,皆能以理学名于时。”。他对贫困学生不收学费,还供给膳宿,寒来暑往,还为他们添置衣裳。他教育学生”学宜养正性,持正行。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意即读书的人要把自己培养成品质好,行为端正的人。还要虚心求教,深入钻研,领会实质,联系自己,积极实践,方能有所成说。他为官清廉,反对谋私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