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周敦颐号什么世称什么
- 北宋的哲学家周敦颐世称什么
- 周敦颐字什么号什么
- 周敦颐被称为什么
- 周敦颐为何被世人称为“濂溪先生”
- 周敦颐世称什么先生
- 世人怎么称呼周敦颐
- 周敦颐是哪个朝代的
周敦颐号什么世称什么
周敦颐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因终生未离开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为宋代理学创始人之一,对宋、明哲学思想影响很大,著有名篇《爱莲说》,脍炙人口。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托物寓意,行文平淡自然,富有情味,委婉含蓄,不露锋芒,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品和情操。他曾筑书堂于庐山莲花峰下,堂前有溪,洁清绀寒,遂寓名濂溪书堂,晚年退居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其学被称为“濂学”。
北宋的哲学家周敦颐世称什么
世称 濂溪先生。
周敦颐(1017-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儒家理学思想鼻祖。
周敦颐字什么号什么
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
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周敦颐在治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并作出新的论断,把儒学推进了一步。
周敦颐被称为什么
“元公”, 濂溪先生.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栻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己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周敦颐是把世界本原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肇始者。
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十五岁时,他和母亲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他是当时宏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这位舅父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
周敦颐故里在周敦颐二十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
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极回·易说》。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
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还多方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这里所称的元公,就是周敦颐,元公原是他的谥号。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他常常和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弹琴吟诗。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程颢、程颐两兄弟。
程颐在后来回忆说,他年少时就是因为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了科举仕途。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如何为圣王的道。
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颢、程颐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南宋时许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
而周敦颐生前的确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
代表作:《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宋朝学者周敦颐是周恩来,周树人(鲁迅),周作人等名人的先祖。
周敦颐为何被世人称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儒学,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中国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北宋五子”之一。晚年曾在庐山建濂溪书堂讲学,故又被世人称为“濂溪先生”,其学为“濂学”。周敦颐在儒家哲学上,建立了“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实有而非物、本无而不空的绝对体。这个绝对体演生阴阳而生五行,五行生成万物。周敦颐的学术思想来源于对《周易》思想的研究,用《周易》之易理来解释宇宙万物。同时,他把人的至善本性与“乾元”相对应。在他看来,人的本然之性,来源于诚,诚来源于乾元。不管是否与易经相演配,他毕竟为儒学的研究开拓出一条新路。
✿二程理学,二程,就是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1032~1085年)和程颐(1033~1107年)。二程是兄弟,同学于周敦颐,开创洛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础。在哲学上,二程同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万物出自一,“理”。有“理”就有“气”,气聚而成万物人类。要认识这个“理”则需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程颢进一步认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理”的同时,要与内心的理相契合,才算是得到“真知”。
周敦颐世称什么先生
周敦颐
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谥“元公”。为宋代理学创始人之一,对宋、明哲学思想影响很大。著有名篇《爱莲说》,脍炙人口。周敦颐的诗句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爱莲说》为一篇短得出奇的论说文,全文只有179个字。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托物寓意,行文平淡自然,富有情味,委婉含蓄,不露锋芒,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品和情操。
他曾筑书堂于庐山莲花峰下,堂前有溪,洁清绀寒,遂寓名濂溪书堂,晚年退居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其学被称为“濂学”。其官位不高,曾历任县主簿、县令、州判官、州通判、知州军等官职,多从事刑狱工作,以断刑狱而著称于当时,学术上,师承道家,传授易图。然而,他并不是一个道家学者,而是一个新式的儒家代表人物,即杂揉儒道,将道家思想融入儒家之中,尤其是以《周易》为框架,兼取道家炼丹理论和儒家的《孟子》、《中庸》的思想,融旧铸新,建立了以诚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他改造儒家,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主要表现在他的“太极图”的绘制。“太极图”是其思想的精髓,集中体现了他的易学观及儒家的价值理想趋向,而其它著作皆是训释和阐发“太极图”之义的。
易学史上,有郑玄、王弼为代表的两大派,“郑则多参天象,王乃全释人事。”(李鼎祚《周易集解序》)周敦颐试图克服这两种倾向,由象而释人事,而且将人事作为其理论的指归,这为宋代义理之学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二程兄弟、张载、朱熹等大易学家,以义理治《易》,重视易理的社会性、实践性,以此而建立起博大精深的理学体系,从而改变了易学研究的大方向,追根求源,当归功于周敦颐。同时,也正因为程朱等大儒竭力地阐扬,周子之学才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社会官方哲学,而周子本人也先后被封为“汝南伯”、“道国公”等,使其人其思想流传后
世。
世人怎么称呼周敦颐
1、有称周子的,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
2、也有称濂溪先生的,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
3、还有称元公的。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宋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宋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才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4、并称石鼓七贤
明万历中(1587~1598),周敦颐与李宽、韩愈、李士真、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周敦颐是哪个朝代的
说道周敦颐是什么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是北宋著名的大学问家,他的表字是茂叔,自号濂溪先生。接下来我搜集了周敦颐是哪个朝代的,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周敦颐是哪个朝代的
周敦颐是宋朝人宋营道楼田堡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 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他出生于1017年,于1073年逝世,享年五十七岁,他曾是北宋宋真宗和宋神宗的臣子。北宋重文轻武,是中国古代文学高度发展的时期,是文学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出了一大批苏轼、王安石、曾巩等文学大家。与其他朝代相比,北宋的.文学发展最为快速,文人受到的文字要求比较少,言论较为自由。因为政治对待文学的态度,也使得文人的思想不再狭隘,也因此可以使得哲学得到发展,使得周敦颐形而上学的思想得以生存壮大。可以说,周敦颐的思想在北宋生存壮大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有两个巅峰,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唐宋时期,而宋朝文学的发展几乎达到了极致。周敦颐就是生活在文学繁荣的宋朝。周敦颐的思想和他开创的儒家文学,是文学繁荣的北宋时期的一颗闪亮的星星。可以说,周敦颐和宋朝相辅相成,才成就了这么一个文人。
人物评价
朱熹认为周敦颐的“太极”说是“推一理二气五行之分合,以纪纲道体之精微。”(《通书》)这一评价虽有以朱解周、求之过深之处,但多少概括了周敦颐哲学思想的某些特征。以后道学家争论的理气关系、动静关系和理欲关系等问题,都可以在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中找到“具体而微”端倪。在宋以后的哲学发展中,周敦颐的“发端”作用是不应忽视的。
胡宏《通书略序》:“今周子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妙,一回万古之光明,如日丽天,将为百世之利泽,如水行地。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
黄宗羲《宋儒学案》:“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宋微宗政和六年(1116)封宣奉大夫、嘉定十三年(1220)谥元,故称元公(学生二程同时谥纯谥正)。南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封汝南伯,元朝仁宗延祐六年(1319)封道国公,历朝入祀孔庙。 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封其后裔十二代孙周冕世袭五经博士,延至清末四百余年共封十三位五经博士,这是自汉武帝尊儒设五经博士之称以来,获五经博士最多时间最长的家族。
人物轶事
1、命名五星堆
天禧五年(1021年),重阳节,周辅成同几位兄弟一起聊天,共度重阳。当时秋高气爽,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田野里的禾根豆一片金黄。特别是村前的五个土墩子,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商量着要为这五个土墩子起个名,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名最为合适。这时,正在旁边玩耍的小敦颐,看到大人们沉思的样子,就脱口而出,说这五个土墩就像五颗星星。那东边的叫木星,南边的叫火星,西边的叫金星,北边的叫水星,中间的叫土星,合在一起,干脆就叫做“五星堆”。大人们听了,都觉得小敦颐讲得有道理,于是就将这五个土墩正式命名为“五星堆”,并作为楼田保的一景。
2、少年立志
周敦颐从小聪明好学,勤于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喜欢寻根究底,不搞明白决不罢休。他会经常向衡州(今衡阳)舅舅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太阳为什么东起西落,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圆缺,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地上的万事万物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对于周敦颐提出的这些问题,周辅成总是不厌其烦,尽自己所知给予解答。当然,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周辅成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的。一方面,受周辅成的知识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而周辅成也非常喜欢周敦颐的这一性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敦颐的知识也不断地增长,学业大有进步。到十二三岁时,周敦颐已经读完了《四子书》(即《四书》)和《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等儒家典籍,有的还能背诵得滚瓜烂熟。同时,周敦颐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不仅立意新颖,而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八岁时,其父亲已过世。
3、月岩悟道
月岩位于都庞岭东麓,距周敦颐故居约七公里。岩洞内周围削壁千仞,白石璀莹。这个巨大的岩洞,还有东西两座洞门。最为奇特神秘的是,在这个岩洞内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变化。如果你从东洞门进,朝西洞门行走,往头上的洞口看去,开始只能见到一弯“残月”,形似蛾眉,如下弦月。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镰刀、像小船,由缺而圆。到了岩洞中央,当顶便是一轮“皓月”,成为“望月”。继续往前走,这轮“皓月”又逐渐由圆而缺,最后又是蛾眉一弯,成为“上弦月”。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方位引起的景物变化,使月岩在人们的心目中充满了神秘感,月岩的名气也不胫而走。相传周敦颐十四岁时,曾筑室于月岩,在那里读书并在那里悟得“无极而太极”的道理,为其后来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谥号“元公”
宋宁宗赐周敦颐谥号为“元”,因此周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宋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