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学派的主张是什么?濂溪学派简介_太极_周敦颐_理学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太极 周敦颐 理学

濂溪学派

〖濂溪学派〗北宋周敦颐等人创立的理学学派。敦颐原居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因称所创学派为“濂溪学派”。敦颐喜谈名理,精于《易》学,与程□、胡宿、周文敏、傅耆、李初平、王拱辰、许渤、孔延之等交往甚密,互相切磋义理。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从学者众,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亦游于门下,因形成“濂溪学派”。著名弟子除二程以外,尚有苏轼、黄庭坚、胡宗愈、周寿、周焘、刘虹、孔武仲、曾几等。该派以《周易》为宗,混合道家“有生于无”和儒有“中庸”思想,据道教《无极图》撰《太极图说》,提出一个简单而系统的宇宙构成理论,认“无极”、“太极”为宇宙根本,认为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通过变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由五行生成万事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乾道生男,坤道成女”,“人也得共秀而最灵”(《太极图说》),认为人也是由太极而生。确立了“太极本体论”的学说。又提出“太极本无极”的命题,认为万事万都都是由这个“无”产生,宣传了道家“无中生有”的观点。他们又揉合孟子“寡欲”、道教“养生”和佛教“修心”学说,提出“诚”和“主静”的修养理论。他们说的“诚”,是模仿“太极”而建立的“人极”,认为“诚”是人至善的本性,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本,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要达到这一最高境界,必须“主静”,就是“无欲”,不要有任何欲望,安安静静,潜心修养,就可以达到“纯粹至善”的最高境界了。该学派对“新学”态度游移,与“蜀学”有某些思想联系,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但其中也包含一定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们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又说,“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太极图说》)。认为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主要著作有周敦颐《太极图说》和《通书》(后人编为《周子全书》)等。该派于理学有开创之功,他们已经提出了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太极、无极、理、气、心、性、命、诚、动、静、阴、阳等,二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理学体系。在宋代濂、洛、关、闽四大理学学派中。濂溪学派被列为首位。南宋朱嘉所列“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也以周敦颐领衔。实际上,此派在北宋影响不大,只是经南宋张□、朱嘉推崇后,才被尊为理学开山,《太极图说》也被奉为理学经典,始获得较高的学术地位,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儒学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初,尊立太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东林列传》卷二《高攀龙传》)。濂学以其开创理学之功,在封建社会后期盛行不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