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其实没死(如果诸葛亮没有死,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_蜀汉_刘备_千岁

本文目录

  • 如果诸葛亮没有死,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 如果刘备没死,那诸葛亮辅佐刘备可以统一三国吗
  • 诸葛亮是虚构吗
  • 如果诸葛亮没有身殒五丈原,世界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诸葛亮没有死,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那可以是个世界之最的老寿星。真的是千岁,千岁,千千岁!

如果刘备没死,那诸葛亮辅佐刘备可以统一三国吗

刘备和诸葛亮,是如鱼得水的关系。刘备有了诸葛亮,才如虎添翼。而刘备倘如活得更长时间,能不能让"隆中对"付诸实现,也不是绝对可以说一定会实现。但至少比"扶不起的刘阿斗"要强百倍。

蜀汉政权先天不足,立国之后五虎将渐渐凋零,能否迅速培养和发现新五虎将,是一个关键。庞统和法正过早夭折,蜀汉需要更多优秀谋士,也是重要一环。没有优秀文武的涌现和配置,蜀汉难以二线作战,打不出前后呼应和左右配合,像诸葛亮五伐中原都是单打独斗,是很难会一下打开新局面,仅停留在隔靴搔痒的表面轰隆上。

而刘备夷陵之战,之所以诸葛亮不随军出征,就是蜀汉分身乏术,需要诸葛亮镇守大后方。

当初关羽大意失荆州,就是因庞统落凤坡战亡,刘备不得不把诸葛亮从荆州抽回,才使得关羽没有人约束,没有处理好"联吴拒曹"的大政方针,最后反促使曹吴联盟,而将形势逆转。

刘备就是趁自己还有一口气,讨伐东吴,实际上是搏一下运气,如果打胜了,蜀汉就将空前壮大,拥有南方,完全具备了同曹魏对决的力量。到时,既使刘备不在了,诸葛亮也完全有底气丶有财力丶有雄兵,进行一场"南北相争"的大决战。

可惜,刘备没撞到大运,反而全军尽墨。这就是宿命。诸葛亮的先生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慨然长叹:"诸葛虽得其主丶未得其时"啊!

诸葛亮是虚构吗

诸葛亮不是虚构的,历史上确有其人。陈寿写《三国志》,惜墨如金,对三国臣子很少有单独立传的,但却对两个人进行了单独立传,这两个人,一个是蜀汉的诸葛亮,一个是东吴的陆逊。而诸葛亮传的篇幅甚至超过了一些帝王,可见陈寿也是很敬重诸葛亮的。

之所以有人说诸葛亮是虚构的,那是由于《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有一定成分的不实虚构。其实这些所谓的不实虚构,究竟存不存在,还有待那些专家教授们进一步考证。一些历史上过往的东西,当时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情形,至今谁也说不清,弄不准。就是当时的记史专家,也不能面面俱到,道听途说的成分也很多。就是三国时候有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究竟其古战场在哪里,专家们还考证不一,莫衷一是,更别说赤壁之战过程中的一些个中情节细节了。经专家的考证哗说,诸葛亮没有草船借箭,诸葛亮没有借东风,甚至诸葛亮就根本没有跟随周瑜参赞谋划。诸葛亮跨江说服孙权形成孙刘联盟后,就回到刘备身边,何谈什么草船借箭和借东风?在《三国志》上,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仅廖廖数语,战争的整个过程究竟是个什么情形,孙刘怎样联合打败曹操的,都很不明朗,又怎么能说诸葛亮没有草船借箭?又怎么能说诸葛亮没有借东风?诸葛亮未出茅庐,就给刘备策定了详细的战略规划,以后的刘备,终其一生,也正是按照诸葛亮的这一规划进行的,最后也才三分天下有其一,结束了自己东逃西躲的局面。单就这一点,称赞诸葛亮神机妙算,称赞诸葛亮算无遗策,也是不过分的。更何况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挫败曹操的,把功劳只归功于周瑜,这难道就符合历史?《先主传》里说先主联合孙权打败了曹操,《周瑜传》里又说周瑜率兵击败了曹操,到底这孙刘联盟是个怎样的情形,我们今天真的很难知晓了。《三国演义》能把赤壁之战全程维妙维俏地展现给我们,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们应该感谢老罗,感谢他为我们再现了一场恢宏生动的历史大餐。

为什么老罗在《三国演义》中会把各种美好的想像寄予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是他着意刻画的一个十分完美的人物,诸葛亮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集忠贤仁义礼智信于一身的人物,着意刻画他,就是在宏扬社会正能量,就是在激励人们要学习诸葛亮的高贵人格,做一个忠诚为国的人。但是,今天有不少的人们,对待历史人物,都是只看重实绩的,都是唯成败论的,无论一些历史人物多么品高德尚,多么忠贞贤良,只要他最终没有取得成功,就不值得他们去尊敬推崇,而且对其无瑕的品德会以自己之腹去度量历史人物厚黑的别有用心;而有些历史人物不管他做得多么不耻,多么了了无几,只要最后他成功了,只要他在短短的一生尽显算无遗策,就会被今天的那些人们捧到天上,大吹特吹,大捧特捧。由此看来,我们欲求无瑕疵地留美名于后世,一生对所做的各项事,务求于成功是非常重要,否则,只能给后人留下轻蔑的笑柄了。

如果诸葛亮没有身殒五丈原,世界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诸葛亮不病死五丈原,也不见得有何改变,诸葛已真的到了穷兵黩武地步了,从刘备死后到他病死前一直在不断的所谓北伐,要知道打着蜀汉的旗帜是多么的难受,以诸葛亮的才能不会不知道北伐的概率有多大,前后经历了十几年,而益州就那么大的地方,道路难行,马匹奇缺,人口是越来越少,而打仗的费用都得由老百姓负担,兵源得从益州老百姓中征用,死的是穷苦百姓,其实诸葛亮是心知肚明的,明知不为之而为之,凭一实力不怎么样的一州,去打魏国实力雄厚的九州,是拿鸡蛋砸石头的事,连刘禅都深知其中的道理,老是做这样的无畏牺牲到何时是个头,蜀汉内部也是有很大的争议,这也是着为丞相的诸葛亮为什么捏着军权的目的,单蜀汉内部的不团结足以让诸葛头疼,像这样的烂摊子还能有什么发展,再给诸葛亮十年时间也于事无补,反到是刘禅的决定,还蜀国一个太平,少了多少杀戳,历代老百姓最不看好的就是战争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