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其实没死(如果诸葛亮没有死,蜀国还会灭亡吗)_魏国_北伐_蜀汉

本文目录

  • 如果诸葛亮没有死,蜀国还会灭亡吗
  • 诸葛亮应该未死的
  • 假若诸葛亮不死,他会真的统一灭掉魏国和吴国吗
  • 诸葛亮不死,北伐有可能成功吗
  • 诸葛亮最后结局
  • 诸葛亮如果没有死,他也会和司马懿那样篡夺权位吗
  • 如果诸葛亮没有死 世界将会有什么不同
  • 历史不能被改写,但是假如诸葛亮不死,后面会怎样
  • 诸葛亮如果不死,能挽救蜀国灭亡吗

如果诸葛亮没有死,蜀国还会灭亡吗

诸葛亮不死蜀国依然会灭亡,诸葛亮虽然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但是远没有《三国演义》里面那样神乎其神。蜀国灭亡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不是一个人就能左右的。

在我看来,诸葛亮只是一个政治家,绝非是一个军事家。如果天下统一了,你让诸葛亮来帮你治理,那么他肯定能帮你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如果在乱世,你想要诸葛亮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去一统三国,我觉得就有点牵强了。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军事才能高,完全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像什么“赤壁之战”、“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等,要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它并不等同于历史,是允许作者加工的。像上面所说的三件事,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但是主角并不是诸葛亮,而是东吴将领组织的,诸葛亮并未参与其中。罗贯中为了塑造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强行把别人做的事加在诸葛亮的身上,是为了神话他。

上面的推断可以看出,诸葛亮其实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而且诸葛亮不是组织过北伐了吗,但是结果怎么样?每一次都被司马懿打回来了。要知道当时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劲敌,只要他不死,诸葛亮绝没有北伐成功的可能。
而且一个国家并不是单靠一个人就可以逐鹿中原的。当时的蜀国在经历过几次战败后,元气大伤,在三国里面应该算得上是最弱的一个国家了,能自保就不错了,还想着北伐无异于痴人说梦话。即便诸葛亮活着,他也无力回天。

诸葛亮应该未死的

首先,你看的是三国演义,你自己也说了“还有三国演义后期很奇怪”。
那么我先提醒你一下,演义,仅仅是个小说,不是历史。
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虽然很有智慧,但绝不是神机妙算。
是演义把他夸大了。
关于守荆洲的问题。不放关羽守,放谁守?当时刘备手下,可算大将的人只有关、张。张飞跟刘备去西川了,只能留关羽守。如果带关羽去西川,就只能张飞守了。关羽虽然自大傲气,总比脾气暴躁的张飞强吧。
至于马超,现在还没收。
至于赵云,现在还是个杂号将军(他始终是杂号将军,一生也没当过上将军),地位低下,类似于保镖的性质。这么说可能赵云FANS会不高兴,但这是历史,真实的历史。
至于黄忠,现在还地位低下。他是在取西川的战斗中显露勇猛和战功,这才提拔上来的。
至于魏延,地位一直不高,后来刘备让他守汉中,那还是破格提拔的(注意,破格)。
所以,这时候只能用关羽。
而且刘备之前有过惯例,一般不分兵,若分兵则比定分关羽统帅。可见刘备出征,关羽独领另一个军早就是习惯性布置了。
诸葛亮没有反驳权。要知道诸葛亮这个时候地位也不算高。虽然也不低了,但没有演义中那么高。至少关将军的事,他不敢多嘴的。打仗时排兵布阵,大家都听他的,包括刘备也听他的。但任人之事,那是刘备君主的特权,诸葛亮无权干涉。除非像后期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才敢提些这方面建议。
阻止刘备打孙权的事。
诸葛亮怎么没阻止?他阻止了!
只不过刘备没听罢了。
当时最先阻止的是赵云。但刘备没把他放在眼里。
后来诸葛亮为首的一些文臣也来阻止,刘备仍然不听。
刘备败后,诸葛亮说“可惜法正死了,如果他还活着,一定可以阻止刘备”
这里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现在的地位还不算高,至少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还不行。他阻止无用,法正阻止就一定行。
庞统之死。
庞统之死,诸葛亮不可能提前知道。什么神机妙算,你演义看多了。而且再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庞统死于雒城攻坚战,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演义中说的“落凤坡事件”,真实历史上根本不存在。
《隆中对》问题。
建议你再去好好看一下隆中对。
诸葛亮是怎么说的?
他最后总结:我们如此这般(前面所说的),就可以称霸一方。若天下有变,则可以北定中原,光复汉室。
注意这个“天下有变”。如果天下没变呢?诸葛亮没说,刘备也没问。
为什么?不用说,也不用问。
很简单啊,如果天下没变,我们就继续称霸一方嘛~~~~。
所以,即使没有统一全国,也算完成了隆中对。
只不过没有达到最高目标罢了。
就好比玩游戏,已经通关了,只不过没有打出完美的隐藏结局而已。
总之,建议你先把三国演义放下,好好地读一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三国演义是小说,你可以研究它的文学价值,不要拿它来研究历史。

假若诸葛亮不死,他会真的统一灭掉魏国和吴国吗

假若诸葛亮不死,他不会真的统一灭掉魏国和吴国。

蜀国的国土,人口是在三国中最少的。虽然有诸葛亮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内修政事,政治清明。而且治理蜀国公平公正,百姓安居乐业。但是诸葛亮有点穷兵黩武,连续的对魏国的征伐,导致蜀国国力支撑不了。客观的说,司马懿领导的魏军在组织蜀军征伐中,是非常的成功的。没有让蜀军真正的真入深入到蜀国的腹地。魏国地大物博,占据了中原地区。俗话说问鼎中原,在中原的掌权往往会走到最后。北方在当时也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而且战线漫长蜿蜒,这样大纵深战线根本不是蜀国国力能支撑的起的。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说,待天下有变再出兵。但是魏国政权变动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去世了。如果那时还没有去世,他还有机会利用魏国司马家和曹家的矛盾,进行征伐。

反观吴国,在吴国再次得到荆州,重创刘备之后,蜀国也只能跟吴国所结盟。吴国的国力在蜀国之上,也只有在蜀国灭掉魏国,完全的安稳之后才能做到去消灭吴国。而吴国在孙权之后,领导者更是一个比一个昏庸。

诸葛亮在当年也是将司马懿逼入绝境,但是魏国内部进行了反间计,贿赂宦官黄皓,召回了诸葛亮,说明阿斗是真的昏庸。在诸葛亮临死之际,排人问诸葛亮在他百年之后,谁可以接任,诸葛亮接连说了几个人。但是还继续问,诸葛亮无奈的留下了眼泪。阿斗这个扶不起的懦夫,胸无大志。即使手下再人才济济,也只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诸葛亮不死,北伐有可能成功吗

北伐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匡扶汉室的一场战争,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人力与物力资源能够维持长时间的消耗。诸葛亮本人虽说是北伐的关键核心人物,但是蜀汉逐渐失去了天下大势,不是说诸葛亮活下去就能完成北伐大业的。因而在我看来,诸葛亮不死,北伐也不太可能成功。

第一次北伐的失利,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进程

第一次北伐以街亭失守,马谡被斩而告终,可以说直接影响了整个军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鼎立格局。因为街亭是战略要地,也是阻止魏军最好的地点,易守难攻,可以说只要守住了,就能让蜀军以逸待劳。

粮草问题始终困扰诸葛亮的事业

从事实来说,诸葛亮北伐最重要的问题是粮食问题,多次北伐失败也都是由于粮草不足。古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战争资本,如何取得战争的胜利呢?诸葛亮难道意识不到这一点吗?他只是想尽力完成自己的事业,而当时的他也还有不少人才可以调遣,因而选择了稳固一段时间,就开始新的北伐战争。

曹魏加强了防范,魏国综合实力还是强于蜀国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成三点来分析:

1.刘备先是与孙权开展了一场大战,结果自然是战败,不久之后逝世,可以说对诸葛亮本人乃至整个蜀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诸葛亮本人毕竟不归属于蜀汉的统治集团,虽然有极大的权力,却还是处处受小人奸逆的排挤,加上刘禅的不作为,可以说诸葛亮心中是十分苦闷的。

2.第一次北伐让曹魏大吃一惊,因为没想到在刘备去世后,蜀汉竟然这么快能集结起来进攻魏国。但可惜第一次北伐的失利让曹魏明显加强了防范,而且意识到了蜀汉很可能没有很强的实力,只能依靠各种手段计策来提高自己进攻的几率,比如偷袭粮草要道等。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诸葛亮进攻陈仓的失败。

3.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诸葛亮真的有把握进行北伐吗?还是说只是为了自己或者说是为了刘备的夙愿呢?在我看来,其实诸葛亮本人在后续几次的战争中已经预料到了蜀汉大势已去的结果,而且事实上蜀国确实人才凋零,政权不稳,更不必说成就大业了。

只是,诸葛亮不是神人,但他有自己的理想,为蜀汉而奋斗。我觉得他做到了。

诸葛亮最后结局

诸葛亮最后病重而逝。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扩展资料:

诸葛亮的故事:

1、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达江东劝说孙权共同抗曹,鲁肃带他前去会见孙权。诸葛亮见孙权碧眼紫髯,一表人材,自知难以用言语说动,便打定主意要用言语激他。

寒喧之后,孙权问道:“曹兵共有多少?”诸葛亮答:“马步水军,共100余万。”孙权不信。诸葛亮说:“曹操在兖州时,就有青州军20万;平定河北,又得五六十万。

在中原招新兵三四十万,现在又得荆州兵二三十万:如此算来,曹兵不下150万。我只说100万,原因是怕惊吓了江东之士。”鲁肃听后大惊失色,一个劲向诸葛亮使眼色,诸葛亮却装看不见。

孙权又问:“曹操部下战将,能有多少?”诸葛亮说:“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不下一二千人!”孙权道:“曹操有吞并江东的意图,战与不战,请先生为我下决心。”

诸葛亮说:“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又新破荆州,威震天下,现在即使有英雄豪杰要与他抗衡,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

希望将军您量力而行: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他抗衡,就不如早一点与其绝交;如果不能,为什么不依众谋士的主张,向他投降呢?”

孙权道:“就如您所说的,那么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当年的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名壮士罢了,尚能笃守节义,不受侮辱。

更何况身为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的刘豫州。事业不成,这是天意,又岂能屈处人下?”孙权听了,不禁勃然大怒,退入后堂。

众人都笑诸葛亮不会说话,一哄而散。鲁肃则一个劲埋怨诸葛亮,批评他藐视孙权。诸葛亮笑道:“我自有破曹良策,你不问我,我岂能说?”鲁肃听罢,赶紧跑到后堂告诉孙权。

孙权回嗔作喜,又出来与诸葛亮相见,并设酒宴款待。经请葛亮一番实事求是地分析,孙权果然进一步坚定了抗曹决心。

周瑜系江东主战派的核心。但是,他在与诸葛亮相见时,却故意反说宜降不宜战。鲁肃不知是诈,与周瑜当面争辩起来。诸葛亮装作主张投降的样子。

然后说:“我有一计,既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也不必亲自渡江;只要派一名使者,送两个人到江北给曹操,百万大军就会卷旗卸甲而退。”

周瑜问道:“用哪两个人?”诸葛亮说:“我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十分壮丽的楼台,称之为‘铜雀台’,并且广选天下美女置于其中。

曹操原本就是个好色之徒,他很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长曰大乔,次曰小乔,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经发誓说:‘我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

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于铜雀台,以乐晚年。如此,虽死也没有什么可恨的了。’可见,他率百万雄兵,虎视江南,其实不过是为得到这两个女子。将军何不去找那乔公。

用千金买下这两个女子,派人送给曹操。曹操得到她们之后,心满意足,必然班师回朝。”周瑜道:“曹操想得到二乔,有什么证验没有?”诸葛亮说:“曹操的小儿子曹植,下笔成文。

曹操曾经命他写了一篇《铜雀台赋》。赋中的意思,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娶二乔。”周瑜道:“先生还能记得这篇赋吗?”诸葛亮说:“我爱其文采华美,曾经把它背了下来。”

说完,当即将《铜雀台赋》背诵了一遍。其中“揽‘二乔’于东南今,乐朝夕与之共”一语,果然是想要得到江东二乔的意思。周瑜听罢大怒,站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老贼欺人太甚!”

诸葛亮连忙劝阻说:“当年汉朝皇帝曾以公主和亲,今天为了退敌,这民间的两个女子有什么可惜的呢?”周瑜道:“先生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即孙策,孙权之兄,其时已死)之妇。

小乔乃周瑜之妻。”诸葛亮佯装惶恐道:“我确实是不知此事,矢口乱说,死罪死罪!”周瑜道:“我与老贼誓不两立,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于是,二人遂订下联合抗击曹军的大计。

2、一天,十余万魏军直奔西城而来,诸葛亮不慌不忙,虽然他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两千多文官,和一些老弱残的军人。他命令打开城门,让一些老兵去扫地,魏军见状。

司马懿就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比有埋伏。”然后他下令大家赶快撤退。三国时期,周瑜和诸葛亮各司其主,因诸葛亮才学渊博,计高一筹,使周瑜十分嫉妒。

周瑜总想找个借品杀掉他。有一次在酒宴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得出,有赏;对不出,就心杀头为罚。如何?”

诸葛亮从容一笑:“君子无戏言,请都督先说。”周瑜大喜,便开口念道: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有佳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

诸葛亮笑笑,开口吟道: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有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周瑜听罢大怒,但有言在先,不好发作。

沉吟片刻,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万难千选挑一妞。诸葛亮知道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老婆黄阿丑长得丑。

便应立刻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周瑜知道这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

怒发冲冠,几欲发作,辛好鲁肃在一边说了一句: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槽,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诸葛亮如果没有死,他也会和司马懿那样篡夺权位吗

即使诸葛亮没有死,他也不会像司马懿那样篡权夺位,因为在刘备去世时,诸葛亮就拥有了篡位的条件。

如果诸葛亮没有死 世界将会有什么不同

历史上的诸葛亮没有小说中那么牛,他治国手段、政治才能非常突出,而军事指挥并不比曹操、司马懿等人强,充其量是平手。所以如果他没死,蜀国会存在时间长一些,之后中国还会走向统一。其实《三国演义》开篇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已经道出了历史规律,小说最后部分,曾有诸葛亮死后显灵的情节,告诫魏国将领虽然蜀国破灭是天数,但不可滥杀黎民百姓,说的也是这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不是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什么人能左右的,没他们还会有别人来做类似的事。

历史不能被改写,但是假如诸葛亮不死,后面会怎样

历史没有如果,但为啥许多人总会提出这一类的问题哪?

在我看来,也并非毫无意义。起码是许多人感到诸葛丞相鞠躬尽瘁,最后被累死了。扶不起的刘阿斗坚持了近三十年,蜀汉才灭亡。如果诸葛亮能够活着的话,一统天下多好呢?

我对诸葛丞相并没有偏见,无论是谁,只要统一了天下,百姓过几天好日子,豹眼都认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功臣。

不过呢,在我看来,即便诸葛亮多活个十年、二十年,恐怕于事无补。如果说不死,这事就没法说了。

263年,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举国投降。此时,诸葛亮(181--234年)如果还活着,他应该八十三岁。虽说比姜子牙(约前1156--约前1017年)渭溪垂钓时年长十岁,但年龄也不算太高。

诸葛亮掐指一算,心中早已明白,天命难违,于是隐遁峨眉山或者西去昆仑山,暂时避避风头,潜心修炼。

西晋元康八年(291年),楚王司马玮进京诛杀杨骏,“八王之乱”开始。此时,诸葛亮刚好一百一十周岁。如果这时候出山,就算干到姜子牙一百四十岁退休,还有三十年的时间。

304年,氐族领袖李雄占领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如果诸葛亮在这之前,抢先出山,赶在李雄前面占据成都,成立诸葛汉之类的政权。趁着司马氏的中原王朝一片混乱,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一统天下。

之后,再奋斗二十年,替诸葛瞻(如果还活着的话)或者他的子孙巩固一下基业,在一百四十岁,差不多姜子牙退休的年龄,顺利接班。或者周游天下,或者归隐峨眉、昆仑。

诸葛亮战胜不了司马懿,但把司马懿及其子孙打下的江山收入囊中,岂不快哉!

这是比较圆满的结局,前提是诸葛亮不死。

如果仅仅多活几十年,恐怕没有这么好的结果。静待天下之变,短期内不会变得这么复杂。前期有曹叡、司马懿在,后期有司马师、司马昭在。尽管司马氏爷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但毕竟魏蜀实力相差太大,诸葛亮依然无法有大的作为。

从228年到231年,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诸葛亮进行了四次北伐、一次出兵对抗曹魏进攻,平均每年近两次用兵。

从231年到234年,也是三年多的时间内,诸葛亮只有一次北伐,曹魏没有发动战事。

这就说明,诸葛亮最后调整了战略思路,并不再连续地北伐。根本原因还是北伐劳民伤财,并无实质的收获。随着蜀汉政局的稳定,诸葛亮彻底掌控了朝政,也就不再利用战争状态,为政治服务,因而可以进行休养生息。

但毕竟益州的现状摆在这里,即便经过二三十年的经济恢复,但财力与军事力量也无法与曹魏相提并论。

了解一下司马懿重用邓艾在淮南、淮北大举屯田的情况,就很清楚了。

蜀汉在休养生息,魏国没有战事,也在积极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正始二年(241年),邓艾在淮河南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采取许多措施,发展经济。在淮河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将淮南、淮北连成一体。

几年之后,从京都洛阳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

从此,淮河流域的水利和军屯迅速发展,魏国东南的防御力量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可以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储备充足,又没有水害,魏国实力大增。

这就好比美国,尽管GDP增速不高,但只要有2-3%的增速,其经济增量就超过中国。因为他们的基数太大,尽管中国增速很高,但经济增量还是不如美国。

由此可知,就算诸葛亮再活几十年,蜀汉的实力也难以与曹魏抗衡,诸葛亮也不会有很大的作为。

同时,随着荆州派系元老们的离世,蜀土本地豪强会逐步崛起,蜀汉内部也不会是铁板一块,也会出现不确定的因素。

而且,诸葛亮事必躬亲。看似是好事,其实这是政治家最大的弊病。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不能放手利用人才,不可能有很好的发展。有能力的人,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发掘、任用,他们也不会甘于寂寞,就会起来跟你作对。毕竟都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谁都不想平淡一生。

诸葛亮的做法,也可说是只顾自己走大道,把别人的小路都霸占了,这很麻烦。

因此,如果诸葛亮不能长生不老,起码不能像姜子牙那样能够活到一百四十岁,恐怕多活几十年,不会有多么大的改变。

戏谑一下,与其说诸葛亮是累死的,还不如说是愁死的。

诸葛亮如果不死,能挽救蜀国灭亡吗

诸葛亮不死的话,魏国别说和历史上那样发起灭蜀之战,能坚持下来就不错了。

诸葛亮在给刘备拟定的《隆中对》中提出等“天下有变”时出师北伐,天下可定。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魏国政局一直比较稳定,他没有能等到机会。但是在他去世5年后,魏明帝曹叡去世,这对于魏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曹叡不仅是皇帝,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多次亲征,应对蜀、吴两国的北伐。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正是曹叡击退了东吴的攻势,司马懿才能安心死守和诸葛亮对耗。不过历史上此时蜀汉因为诸葛亮去世,一直没有对魏国采取大的军事行动,所以魏国并未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

如果曹叡去世时诸葛亮还活着,那么此时魏国只有司马懿一人可以出任统帅,如果蜀、吴两国同时发起北伐,司马懿分身乏术。而更糟糕的是和司马懿一起出任顾命大臣的曹爽能力不足,历史上曹爽在对蜀、对吴战争中都遭到过惨败,无论让他守哪一头司马懿都不放心。

但是曹爽还喜欢争权夺利,不仅会给司马懿各种掣肘,还会积极的把自己那堆狐朋狗友塞到前线各个军区去夺取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的发挥都要受到影响。

所以司马懿不仅要面对神一样的对手,更要面对猪一样的队友。最终势必只能和曹爽摊牌,像历史上一样以政变解决对方。不过这么一来肯定会让魏国政局动荡,诸葛亮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魏国将面对一个严峻的考验。

而在司马懿去世的时候,魏国还会再迎来一个新的动荡期,虽然不一定像历史上那样发生毌丘俭、诸葛诞的叛乱,但是也不会好过。

所以即使乐观考虑,魏国能顶住蜀、吴两国的攻势,耗到国力彻底压倒对方,那么灭蜀的时间肯定也要大大推迟。如果运气不好,内乱太大,那么很可能就被蜀、吴两国给推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