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渠梁和嬴政是什么关系?历史上关于秦孝公赢渠梁及其儿子赢驷的评价_秦国_魏国_公元前

赢渠梁和嬴政是什么关系

赢渠梁是嬴政的先祖。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

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继位为君——

秦孝公于秦献公四年(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出生。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其父秦献公去世后,秦孝公继位。秦孝公继位时年仅21岁。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

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修养生息,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

历史上关于秦孝公赢渠梁及其儿子赢驷的评价

历史上关于秦孝公赢渠梁的评价:

1、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着像卷席子一样卷走天下,像包包裹一样包走九州,像装口袋一样装走四海,吞并八方荒远之地的意图。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2、司马迁《史记》:“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译文:秦国自襄公时兴起,在文公、穆公时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到献公、孝公之后,逐步侵占六国的土地。经历了一百多年以后,到了始皇帝才兼并了六国诸侯。

3、范晔《后汉书》:“时秦孝公雄强,威服羌戎。”(译文:这时秦孝公强大称雄,以武力使羌戎服从。)

4、贾思勰:“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侯。”(译文:等到秦孝公任用商鞅,以耕田和作战的赏赐作为急迫的事情,倾轧邻近国家而雄霸诸侯。)

5、唐甄:“昔者孟子之世,天下强国七,秦孝公发愤于西陲,布恩惠,振孤寡,招战士,明赏功,西斩戎王,南破强楚,虎视六国,狙以济之。”(译文:从前孟子在世的时候,天下强盛的国家有7个,秦孝公整顿边疆,布施恩德,安抚孤寡,招安将士,明确奖赏,向西斩杀戎王,向南击破强楚,威武地注视其余六国,窥视着准备扶济六国。)

关于赢驷的评价:

秦惠文王善于识人驭人,秦国的法治建设基本完成后,独掌大权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后,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

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对张仪,嬴驷求之,试之,任之,信之。在秦与到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灭秦之兵。自此,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用士“不唯秦人”成为不变的路线。用张仪。又不唯采张仪之策。当张仪与司马错对是否平蜀发生激烈辩论时,嬴驷毅然委任司马错领军平蜀,展现了嬴驷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的风范。

扩展资料

秦孝公赢渠梁的重大历史事迹

1、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

2、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

秦惠文王赢驷的历史事迹

1、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

2、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孝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惠文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