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其实没死(假设诸葛亮没死能和司马懿抗衡吗能改变蜀国吗)_魏国_司马懿_司马

本文目录

  • 假设诸葛亮没死能和司马懿抗衡吗能改变蜀国吗
  • 历史不能被改写,但是假如诸葛亮不死,后面会怎样
  • 庞统临死前告诉刘备:你被诸葛亮骗了!诸葛亮到底骗了刘备什么
  • 诸葛亮真的有“呼风唤雨”之能吗
  • 诸葛亮有活下来的后代吗
  • 诸葛亮如果不死,能挽救蜀国灭亡吗
  • 诸葛亮不死,会不会和司马懿一样篡位
  • 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
  • 假如诸葛亮不死,蜀国的命运是否会改变
  • 在三国时期要是诸葛亮不死的话,三国能统一吗

假设诸葛亮没死能和司马懿抗衡吗能改变蜀国吗

不能。

诸葛亮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他所支撑的蜀国却是有几个大问题了:其一,大小军国之事均需诸葛亮来操持,恐不能长久。

其二,夷陵之战,刘备所带之兵损失惨重,蜀国国力受到很大消耗。

其三,蜀国后主阿斗非有为之主,朝廷内主张不一致,牵制诸葛亮的北伐。

其四,刘孙之盟已失效,诸葛亮出祁山受东吴出兵牵制。

其五,司马懿掌控魏国朝政,而魏国又占据中原,兵精粮足,难以撼动

历史不能被改写,但是假如诸葛亮不死,后面会怎样

历史没有如果,但为啥许多人总会提出这一类的问题哪?

在豹眼看来,也并非毫无意义。起码是许多人感到诸葛丞相鞠躬尽瘁,最后被累死了。扶不起的刘阿斗坚持了近三十年,蜀汉才灭亡。如果诸葛亮能够活着的话,一统天下多好呢?

豹眼对诸葛丞相并没有偏见,无论是谁,只要统一了天下,百姓过几天好日子,豹眼都认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功臣。

不过呢,在豹眼看来,即便诸葛亮多活个十年、二十年,恐怕于事无补。如果说不死,这事就没法说了。

263年,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举国投降。此时,诸葛亮(181--234年)如果还活着,他应该八十三岁。虽说比姜子牙(约前1156--约前1017年)渭溪垂钓时年长十岁,但年龄也不算太高。

诸葛亮掐指一算,心中早已明白,天命难违,于是隐遁峨眉山或者西去昆仑山,暂时避避风头,潜心修炼。

西晋元康八年(291年),楚王司马玮进京诛杀杨骏,“八王之乱”开始。此时,诸葛亮刚好一百一十周岁。如果这时候出山,就算干到姜子牙一百四十岁退休,还有三十年的时间。

304年,氐族领袖李雄占领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如果诸葛亮在这之前,抢先出山,赶在李雄前面占据成都,成立诸葛汉之类的政权。趁着司马氏的中原王朝一片混乱,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一统天下。

之后,再奋斗二十年,替诸葛瞻(如果还活着的话)或者他的子孙巩固一下基业,在一百四十岁,差不多姜子牙退休的年龄,顺利接班。或者周游天下,或者归隐峨眉、昆仑。

诸葛亮战胜不了司马懿,但把司马懿及其子孙打下的江山收入囊中,岂不快哉!

这是比较圆满的结局,前提是诸葛亮不死。

如果仅仅多活几十年,恐怕没有这么好的结果。静待天下之变,短期内不会变得这么复杂。前期有曹叡、司马懿在,后期有司马师、司马昭在。尽管司马氏爷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但毕竟魏蜀实力相差太大,诸葛亮依然无法有大的作为。

从228年到231年,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诸葛亮进行了四次北伐、一次出兵对抗曹魏进攻,平均每年近两次用兵。

从231年到234年,也是三年多的时间内,诸葛亮只有一次北伐,曹魏没有发动战事。

这就说明,诸葛亮最后调整了战略思路,并不再连续地北伐。根本原因还是北伐劳民伤财,并无实质的收获。随着蜀汉政局的稳定,诸葛亮彻底掌控了朝政,也就不再利用战争状态,为政治服务,因而可以进行休养生息。

但毕竟益州的现状摆在这里,即便经过二三十年的经济恢复,但财力与军事力量也无法与曹魏相提并论。

了解一下司马懿重用邓艾在淮南、淮北大举屯田的情况,就很清楚了。

蜀汉在休养生息,魏国没有战事,也在积极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正始二年(241年),邓艾在淮河南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采取许多措施,发展经济。在淮河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将淮南、淮北连成一体。

几年之后,从京都洛阳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

从此,淮河流域的水利和军屯迅速发展,魏国东南的防御力量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可以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储备充足,又没有水害,魏国实力大增。

这就好比美国,尽管GDP增速不高,但只要有2-3%的增速,其经济增量就超过中国。因为他们的基数太大,尽管中国增速很高,但经济增量还是不如美国。

由此可知,就算诸葛亮再活几十年,蜀汉的实力也难以与曹魏抗衡,诸葛亮也不会有很大的作为。

同时,随着荆州派系元老们的离世,蜀土本地豪强会逐步崛起,蜀汉内部也不会是铁板一块,也会出现不确定的因素。

而且,诸葛亮事必躬亲。看似是好事,其实这是政治家最大的弊病。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不能放手利用人才,不可能有很好的发展。有能力的人,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发掘、任用,他们也不会甘于寂寞,就会起来跟你作对。毕竟都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谁都不想平淡一生。

诸葛亮的做法,也可说是只顾自己走大道,把别人的小路都霸占了,这很麻烦。

因此,如果诸葛亮不能长生不老,起码不能像姜子牙那样能够活到一百四十岁,恐怕多活几十年,不会有多么大的改变。

戏谑一下,与其说诸葛亮是累死的,还不如说是愁死的。

庞统临死前告诉刘备:你被诸葛亮骗了!诸葛亮到底骗了刘备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怪,不知庞统的这些话从何而来?

庞统是位高人,尽管心胸狭隘,急于建功立业,也不至于挑拨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何况又是在自已临死前,庞统不会不知道,庞统自已没有了,刘备除了靠诸葛亮还能靠谁呢?

退后一步说,庞统先生先后投靠曹操和孙权,没有得到一官半职,反而是诸葛亮写信把庞统推荐给刘备,庞统临终前挑拨二者之间关系,是利于刘备呢还是害刘备呢?这个刘备是绝对不会糊涂的。

封建时代,君臣之间相互制约是不可避免的事,刘备对诸葛亮,对庞统,对帐下的文武百官,都有戒备之心,刘备如此,曹操孙权亦是如此,否则,他们的社稷江山就会有得而复失的可能。

诸葛亮真的有“呼风唤雨”之能吗

谢邀。

一、诸葛亮根本不可能有‘呼风唤雨’之能。

二、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无论在现代或在古代,作为一个军事家,除了应该具有丰富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高超的军事素质外,最基础的就是要懂得天文地理知识,特别是在古代经常利用水、火、风及地形地物等优势,来消灭敌人。这就是所谓的上观天文,俯察地理,这对指挥行军作战及其重要。

正史《三国志》中并没有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记载,《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我们不能将小说当历史。

但是诸葛亮做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发明家,其掌握必要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是很正常的,也是必须的。

在中国古代对于大自然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是观天像,总结气像变化规律,其次是借助其它器具 如地动仪、天文台等。在汉朝古墓里出土的《天文气象杂占》,是被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彗星图,西汉的《周髀算经》,算天地结构、太阳视轨道大小、周天里数、北极璇玑的方法等也很先进了。

诸葛亮虽然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但根据当时天文气象科学的发展情况,他懂得看天象,善于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能够比较准确地推断出天气变化,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诸葛亮有活下来的后代吗

其实诸葛亮亲生的儿子只有一位,就是诸葛瞻。诸葛乔是诸葛瑾的次子后来过继给了诸葛亮,而且诸葛亮也没女儿,这样来看的话诸葛亮后代的确非常少,只有一个孩子在古代还是非常少见的。那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后代存活下来呢?诸葛瞻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位还在西晋当了官,但是诸葛亮三代之后的裔孙就再也没有被记载了。除非他们有家谱,不然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把他这条血脉给延续下来就是个谜了。

说起诸葛亮来,估计连小学生也知道,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传奇人物,一生过的是极其精彩的。最出名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诸葛亮在草庐中摇着自己的扇子,为刘备分析天下局势,他当时就预言,将来的天下会出现三分的局面。

诸葛亮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出山辅佐他。而诸葛亮的才能也确实帮到了刘备,诸葛亮不仅有极强的军事才能,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而且他同时具有管理才能,不断地出谋划策,让刘备的实力越来越强,具有了三分天下的实力。

诸葛亮的才能让刘备临死托孤,而诸葛亮也真的是做到了尽心尽力,晚年还在为刘家的天下努力着,最后终于病死在了军营中。可以说诸葛亮将计谋用到了极致,连自己的死都利用上了,故布疑兵,让多疑的司马懿错失了胜利的机会。

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惊才绝艳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自己的孩子却没有什么建树,可以说没什么名气,世人多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有一个儿子但不是亲生的叫诸葛乔,是他过继他哥哥的孩子,对这个孩子诸葛亮可以说是相当的尽心,将其放在身边来教导,就连北伐的时候也是带在身边,对其真的是可以说得上是言传身教了。而诸葛乔也是有一定的才能的,更何况有诸葛亮的手把手的教导,按说长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的,只不过他命不长,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就死了,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诸葛亮与黄月英生有一子叫诸葛瞻,那时候的诸葛亮岁数已经不小了,有一种老来得子的感觉,按理说他对这个孩子应该是非常疼爱的。但是形势不允许他将精力过多地放在儿子身上,他忙着帮刘家打天下。最后诸葛亮就去世了,可以说他对这个孩子真的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可以说这个孩子是活在父亲的光环下的,蜀国的百姓对其也是高估了,觉得他的才能非常高。让他自己也看不清自己了,最后在绵竹之战中,由于策略错误,导致自己被杀,绵竹也被攻破。

民间的说法是诸葛亮还有两个孩子,叫诸葛怀和诸葛果,但是史学界觉得那只是传说,并不存在。不论怎么说,诸葛亮如此有才能的一个人,却没有让其的才能传承后代,不说不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了。

诸葛亮如果不死,能挽救蜀国灭亡吗

诸葛亮不死的话,魏国别说和历史上那样发起灭蜀之战,能坚持下来就不错了。

诸葛亮在给刘备拟定的《隆中对》中提出等“天下有变”时出师北伐,天下可定。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魏国政局一直比较稳定,他没有能等到机会。但是在他去世5年后,魏明帝曹叡去世,这对于魏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曹叡不仅是皇帝,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多次亲征,应对蜀、吴两国的北伐。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正是曹叡击退了东吴的攻势,司马懿才能安心死守和诸葛亮对耗。不过历史上此时蜀汉因为诸葛亮去世,一直没有对魏国采取大的军事行动,所以魏国并未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

如果曹叡去世时诸葛亮还活着,那么此时魏国只有司马懿一人可以出任统帅,如果蜀、吴两国同时发起北伐,司马懿分身乏术。而更糟糕的是和司马懿一起出任顾命大臣的曹爽能力不足,历史上曹爽在对蜀、对吴战争中都遭到过惨败,无论让他守哪一头司马懿都不放心。

但是曹爽还喜欢争权夺利,不仅会给司马懿各种掣肘,还会积极的把自己那堆狐朋狗友塞到前线各个军区去夺取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的发挥都要受到影响。

所以司马懿不仅要面对神一样的对手,更要面对猪一样的队友。最终势必只能和曹爽摊牌,像历史上一样以政变解决对方。不过这么一来肯定会让魏国政局动荡,诸葛亮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魏国将面对一个严峻的考验。

而在司马懿去世的时候,魏国还会再迎来一个新的动荡期,虽然不一定像历史上那样发生毌丘俭、诸葛诞的叛乱,但是也不会好过。

所以即使乐观考虑,魏国能顶住蜀、吴两国的攻势,耗到国力彻底压倒对方,那么灭蜀的时间肯定也要大大推迟。如果运气不好,内乱太大,那么很可能就被蜀、吴两国给推了。

诸葛亮不死,会不会和司马懿一样篡位

不会,诸葛亮肯定不会和司马懿一样篡位。

我知道提这个问题的网友肯定不相信“诸葛亮道德水准高于司马懿”这样的理由,肯定会提出“人心隔肚皮,你怎么能保证诸葛亮不死就一定不会学司马懿篡位?”这样的反问。

所以,我这里就说一个诸葛亮没办法像司马懿一样篡位的“物理”原因。

诸葛亮不像司马懿一样,有一个“好儿子”。

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如果从谋朝篡位角度讲,司马懿有一个好儿子;如果从忠贞不二角度讲,这就是一个逆子。

对,我说的就是司马懿长子司马师。

高平陵事变中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拿下曹爽,司马师至少占了1/2的功劳。

可以说,没有司马师,司马懿未必是高平陵事变的最后赢家。

那么司马师干了什么保障了他父亲司马懿的军事政变成功率呢?

我稍微介绍一下故事背景:

魏明帝曹叡死了后有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宗室曹爽,另一个就是司马懿。

曹爽不久之后就架空了司马懿,自己大权独揽;当然为了让司马懿交权,曹爽提拔了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担任中领军,这个职务类似国防部主管升迁的常务副部长。

而司马师就在他父亲被架空的这十年里,悄悄的在洛阳周边培养了三千军队,在高平陵事变之前居然没人知道: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晋书·景帝本纪》(司马师早逝,被晋朝尊为景皇帝)

其实这三千人就是洛阳周边的屯田兵,只不过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司马师会把“阴蓄死士”这件事和洛阳周边屯田兵联系在一起。

关键时刻,正是这三千训练有素的屯田兵震慑住了洛阳城内亲曹爽势力,让司马懿带人顺利的打开了武库大门,迅速武装起了一支军队。

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可能真未必想篡位,但是当司马师“阴蓄死士”十年这件事曝光后,只要司马懿智商正常就知道不篡位,司马家必定“族诛”。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新皇帝能接受司马师在十年时间里悄悄在洛阳周边训练了一支“三千人军队”,就连司马懿事先都不知道。

想来曹爽架空司马懿这件事让司马师很不爽,所以司马师早在自己父亲准备教训曹爽之前,就已经“阴蓄死士”,准备找机会诛杀曹爽了。

论搞秘密工作,司马师这水平估计在抗战时不逊色于李克农将军了,很难想象司马懿没有司马师帮助,高平陵之变他能顺利搞掉曹爽。

和司马师一比,诸葛亮的儿子不管是之前的诸葛乔还是后来的诸葛瞻都算是“犬豚耳”,不管从能力还是从要造反的欲望上,都是。

所以,诸葛亮很大概率是不可能学司马懿篡位的。

顺便说一句,司马懿死前没篡位,但是司马师那些小动作曝光后,司马懿也知道不篡位司马家就会被族灭。

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

暂且不论诸葛亮厉害与否,在我国古代史中有哪位大臣的祠堂是修建在君王坟前的?恐怕除了成都汉昭烈皇帝墓前的武侯祠,再也没有了吧?光凭这一点就足够说明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和卓越能力。

战略家

说诸葛亮是战略家,并不是隆中对里提出的天下三分之策,因为隆中对是否真由诸葛亮自己所想,并不敢肯定,因为鲁肃在江东向孙权提出“江东对”的国策更为早一些,又有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在东吴任职,不敢排除是否诸葛瑾在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告诉过弟弟这一战略设想。而“江东对”提出的以东吴为根基,夺取荆州再图益州的策略与隆中对太过于相似。

但诸葛亮的战略眼光不局限于隆中对。在刘琮接任刘表家业的时候,诸葛亮是劝刘备夺取荆州的,他向刘备指出了刘琮必保不住荆州,事实情况也是如此,如果此时夺取荆州真的会让刘备少奋斗至少五年,然而赤壁之战也许就不会发生,东吴的势力也许就进不了荆州。

当刘琮投降后,刘备南逃,依旧是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的计划,虽然鲁肃是促成孙刘联盟的重要人物,但诸葛亮对全局形势的判断也是非常准确的,深知东吴的眼光是在于荆州,而刘琦依附于刘备,东吴抗曹的目的在于保境安民,但更远的层次就是进取荆州,这是孙刘能够达成联盟的基础。因此,孙刘联盟就不需要演义里的“舌战群儒”,因利益需求都看的明明白白,联盟是必然的结果。

诸葛亮北伐是被诟病最多的地方,被冠名为穷兵黩武,实际上,我认为这也是诸葛亮战略眼光独特的地方。自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就立马恢复了孙刘两家的关系,为北伐解除东面的威胁。而北伐的目标真的不是中原地区,五万兵力就敢打中原那就是痴人说梦,而诸葛亮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就是吃下关中陇右地区,这一点上是对“隆中对”计划失败的一个补充,既然荆州已失,那么以益州为根本,占领关中地区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年刘邦就是平定三秦以关中为根基才图得天下的,因此蜀汉不愿意偏安一隅,就只能走北伐这条路。

政治家

这一点上的争议并不大,先主征战于外,足兵足食就能够说明诸葛亮的治国之才。诸葛亮治蜀也是很有一套,创建《蜀科》,法为本、德为据,吏治清明;南中蛮荒地区冶炼、制盐、茶业都成为经济支柱。内政治国,在于三国时期,诸葛亮、荀彧应该算最有能耐的人了。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不光在于内政,还在于外交。在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以大局为重,重新与吴国结好。孙权称帝时,诸葛亮面临了很大的问题,就是承认不承认孙权称帝的合理性,因为蜀汉以汉立国,意图代表汉朝的正统地位,从而在政治上诋毁魏国的篡逆行为。但孙权称帝就打破了这个局面,如果诸葛亮承认了孙权的帝位,那么就否定了蜀汉的正统性,如果不承认,又无法维护两家的关系。最终,诸葛亮只能委曲求全的承认了孙权的帝位,但作为条件,诸葛亮迎回了被东吴俘虏的蜀国名仕张奕,这种政治博弈中的交换,也体现了诸葛亮在外交上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如果非要失去一个东西,那就让他失去的更有价值!

军事家

诸葛亮虽然没有像演义里那样用兵如神,但也绝非后世诟病的那样没有一点军事才能,反而我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出类拔萃的。诸葛亮在前期是没有参与过重大战役,平定南中地区也是正规军碾压蛮夷部落,这都没什么好说的。那么北伐期间,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细节中展现的军事谋略,是被司马懿称为“真奇才也”的。

曹真也非演义里那样的无能之辈,反而是夏侯渊阵亡之后,魏国西部战区的顶梁柱,见于正史中其统兵之才不下于张颌,这样的帅才大小战役三败于诸葛亮。而诸葛亮的北伐皆因粮草问题而退军,这也是最后一次北伐,相持渭南时司马懿选择坚守不出的原因,打不过就不打的战略是戳中了诸葛亮的痛处,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而其留下的木流牛马和诸葛连弩都成为当时战场上最先进的装备。

出师表的文笔虽然没有三曹的辞藻华丽,但那是一代名相的鞠躬尽瘁,是诸葛亮一生才智的映照,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留给后世一座忠义的丰碑,屹立在三顾茅庐的君主墓前,继续守护着知遇之恩的主公刘皇叔!

假如诸葛亮不死,蜀国的命运是否会改变

假如诸葛亮没有早亡,照样扭转不了蜀国灭亡的命运,这是由当时的天下形势所决定的,而不是由那一个人可以逆转的。

首先是蜀国在三国中力量最弱,偏安一隅,实力有限,再加上多年北伐南征,耗费国力,基本没有喘息的机会,没有雄厚的国力作为基础。

其二是魏国占尽天时,吴国拥有长江天险的地利条件,国土广袤,供养充足,这些都是蜀国没有的优势,尤其是魏国实力最大,物产丰饶,兵精粮足,这些都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第三三国多年战火绵延不绝,民不聊生,盼望统一的呼声不绝入耳,蜀国虽然拥有锦绣天府之国,但后主孱弱,宦官专权,诸葛亮不能兼顾朝廷大事和统军作战,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仅凭诸葛亮一人难以扭转蜀国灭亡的命运,这是一种统一的潮流,人心所向,大势所归!

在三国时期要是诸葛亮不死的话,三国能统一吗

不能。统一天下者,都是主公类人物。诸葛亮后来的主公是阿斗,阿斗这类主公怎么能统一天下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