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成语故事视频大全(小学一年级英汉双译成语故事:守株待兔)_成语_守株待兔_变通

本文目录

  • 小学一年级英汉双译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 一年级小学生该如何学成语

小学一年级英汉双译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扩展资料

守株待兔

成语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成语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成语出处: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成语用法:守株待兔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正音:待,不能读作“dǎi”。

成语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成语辨析: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成语例子: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一年级小学生该如何学成语

首先我并不赞成那种死记硬背的方式,虽然短暂记忆也许可行,但是久了很快就会忘记的,我的建议是:

1、根据典故:很多成语都是通过典故故事等等方式演变而来的,一旦对于典故熟悉了,成语也会自然而然地记住,而且这种方法也是比较有趣 不枯燥的。

2、学会运用:运用的话最重要的肯定就是先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个 成语用到文章当中或者是语言表达当中去,用的多了就能很快地记起来,并且是最不容易忘记 的。

3、多看文章:优秀的文章当中不乏成语,当你看到一个成语并且自己并不理解它的意思时,可 以翻翻成语词典,看看出处,看看意思,看看近义词反义词,看看造句,在这样的情境下,也 能加深记忆 千万不要捧着成语词典死记硬背,这是最不可取最笨最痛苦的方法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