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及歼-11B(一次战斗飞行)各自能带多少空空弹?我国海军航空兵会不会装备陆基歼20,就像装备歼11B、歼10那样_战机_战斗机_的是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歼11b 战机 战斗机 的是

本文目录

  • 歼-10C及歼-11B(一次战斗飞行)各自能带多少空空弹
  • 我国海军航空兵会不会装备陆基歼20,就像装备歼11B、歼10那样
  • 歼11D和歼16有什么区别
  • 歼10B和歼11B哪个更先进、空战更强
  • 我国的歼11b和韩国f15k、日本f15j对比有何优势又有何不足我们的歼10和f16谁更有优势
  • 歼10能取代歼11B吗
  • 如何用肉眼分辨不同定位的歼11B制空战机和歼16多用途战机
  • 苏-27/歼-11A、歼-11B、歼-10A这些三代机未来会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吗
  • 歼11战斗机为什么没有空中受油管,也从不带副油箱
  • 现有的歼11B能否提升到歼11D的水准

歼-10C及歼-11B(一次战斗飞行)各自能带多少空空弹

机密!但是中美俄欧都有符合挂架的技术!理论上各自带个十几枚空空导弹很容易!但单发中型的歼10C载弹量远不如重型双发的歼11B!中也是事实!

现实中一次战斗飞行所携带的空空导弹数量一般是根据任务的种类!战斗烈度决定的!

不用符合挂架的歼10C一般空优带个两近!两中!再加几个副油箱就可以了!!但是对于苏27系列的国产改进型歼11B系列那强大的载油系数的战斗机来说!不需用带副油箱!理论上即便不用符合挂架也能带远超歼10C的空空导弹!以上!

我国海军航空兵会不会装备陆基歼20,就像装备歼11B、歼10那样

会的。几个简单的问题:

一、这几十年来,一种真正新型号的战机,海军什么时候没装备过?无论是歼7、歼8、飞豹、苏30、歼10,还是歼11系列。所以,作为新一代战机的歼20,其系列发展型号,海军怎么会不想装备,怎么会不装备?用海军飞行员的话来说就是,你目前最想飞的战机是什么?那当然是歼20啦!

二、海军岸基航空兵什么时候不喜欢双方重型战机?你看下海军目前装备的大量先进机型中,从3代机到飞豹战机,歼10才几架?不过一个团而已;其他的全是双发机。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出海军岸基航空兵对双发重型机的“极大”偏好了。所以,海军岸基航空兵不装备歼20系列装备什么?

三、从进度方面看,目前歼20已经批量服役,今年将会继续扩大生产。对于海军来说,歼20目前属于“现货”状态,只需稍加改进就可以进入海军。而FC-31,不管海军目前对其态度如何,FC-31目前都还处于验证机阶段,想要服役还需要多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海军如何对抗周边越来越多的F-35机群(目前日本已经交付了10几架,韩国的也刚刚交付)?

韩国的F-35也到了

基本来说,目前海军的问题不是想不想装备歼20的问题,而是何时能够从空空手里把歼20“抢过来一些”的问题。毕竟,当初歼10的时候,空军可是整整霸占了6年之久。就新的歼16来看,虽然空军已服役几年,但海军这边还没有确切的消息。至于歼20,这里只能祝福海军尽快实现愿望了。

歼11D和歼16有什么区别

歼-11D战斗机就是一次战机科技的小尝试,是沈飞对于赶超苏-35S战机的一次”倔强尝试“,他对标的就是苏-35S,想要搞出一种空优战机。歼-16战斗机则是空军的“心头好”,是空军梦寐以求的多用途战斗机,他擅长纵深打击、远程制空,机动能力强,是我国空军在歼-20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重要的补充力量。

图为歼-16战斗机。

说起这个歼-11D,就不得不提我国此前进口俄罗斯的苏-35S战斗机。话说这苏-35S战斗机,性能了得,在我国已经10年没有进口国外武器的情况下,硬是在2018年买来12架。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战机技术不行,也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战胜苏-35S的战斗机,而是为了避免技术上的“闭门造车”。

图为试飞中的歼-11D战斗机。

因为众所周知、大可不必明说的原因,我国在国际上,目前只能从俄罗斯买到比较先进的武器,而俄罗斯的武器现在又不是特别的先进。如果我们不去买俄罗斯的先进武器,只是自己根据自己对未来战争的理解、对军事体系发展的认知、对国际武器发展趋势的判断来研发武器,那难免会走上歪路,难免陷入“闭门造车”的尴尬,即便是我们技术再怎么先进,也会在缺少对外交流的局面下,出现武器发展目标的偏差。

为了避免这一状况,我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2架苏-35S战斗机,这12架战斗机虽然不一定就比我们自用的战斗机强多少,但是足以告诉我们,其他军事强国对于四代半战斗机的理解和设计是怎么样的。歼-11D和苏-35S的引进是在同一年,就在这一年,歼-11D以独特的”倾斜阵面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特点出现,很多人以为,这款名为歼-11D的战斗机,会是我国新的战机型号,并且加入现役。

图为高原测试中的歼-11D战斗机。

但是,歼-11D最终并没有服役,而是在多次试飞和测试,甚至进入高原地区进行测试后,选择了停止发展,同时,我国还启动了歼-11B战斗机重启型的生产,把一些歼-11D上验证过的技术运用到歼-11B重启型上。歼-11D从前到后都像是一次对于新技术的探索,而不像是一个严肃的战斗机研发设计项目。歼-11D战斗机上出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14吨大推力WS-10B发动机、新型复合材料等技术,都被应用到歼-16和歼-11B战斗机上。

歼-16却不同,研发歼-16战斗机是空军的刚需。歼-16最大的特点就是适应远程作战,而且挂载能力较强,这意味着歼-16本身就具备远程、纵深作战的能力。因此,歼-16成为了一种攻击性的战斗机,空军还为他专门配备了电子干扰吊舱,这样他就可以在电磁压制的掩护下,实现对敌人纵深目标的攻击。同时,还可以携带YJ-91反辐射导弹等武器,对地面雷达、防空设备进行专门压制打击。

图为歼-16战斗机。

歼-16可以携带YJ-83反舰导弹、LS-6精确制导滑翔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等武器,执行对地面目标的远程精确打击任务,这都是他的特长。但是在特长之外,歼-16又是一种优秀的远程空战战机,虽然作为双座重型战机的歼-16,在近距离格斗中不是那么灵活,但是在超视距距离上,他就是空中的巡洋舰。

他使用了低可视涂装,全身灰色,目力难以发现。他使用了电子战吊舱,能够实现对空中战机发现距离的压制,有效缩短敌机对他的发现和攻击距离,而歼-16自己本身又装备了大孔径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实现对战机目标近200公里的远程发现,其配备的一种长达7米的空空导弹,可以在250-300公里的远程距离作战,甚至可以直接攻击预警机、侦察机等敌后支援类飞机。

正是因为歼-16比歼-11D更加符合空军的要求,也拥有更加完善的能力,因此被空军迅速投入量产,目前以大约每年40多架的速度生产,截止2020年,有超过60架歼-16交付空军,规模已经算是很大。而倔强的歼-11D,则停止了发展,从此,我国在空战为主的重型战机方面,彻底进入了第五代战机歼-20为主,歼-16为辅的时代,歼-11B和歼-10的一系列改进型,都成为从规模上进行补充的战机。也只有歼-16,才有足够的技术基础和歼-20配合作战。

歼10B和歼11B哪个更先进、空战更强

看到有些回答似乎不太准确,所以说明下。

有些回答中说在2017年金头盔中歼11B赢了歼10B,所以歼11B空战能力比歼10B强——前半句的消息应该是假的。金头盔对抗结果报道不太明确,而且规则一年一更新,所以比较容易误解。大体来说,金头盔主要是同机型小组内评比,根据小组内对抗成绩,结合跟异型机对抗的成绩,小组内总分第一名者得金头盔。所以,在2017年,即有歼11B拿金头盔,也有歼10B拿金头盔,因为它们不一组。而天鹰杯就是团体得分第一名者,在2015年,就是歼10A拿了天鹰杯;2017年,是歼11B拿了天鹰杯。所以,不能因为2015年是歼10A拿了天鹰杯就说歼10A空战能力比歼11B强,因为每年结果可能不一样。当然,这几年整体歼11B占些优势。

至于2017年,因为有八股报道歼10B获得了团体冠军,所以推测歼10B这个3.5代,应该没参加歼10A、歼11B、苏30MKK、歼11等3代机群体的评比,自己跟自己玩了下。至于2018年,歼10B则和歼10C、歼16一起参与的是3.5代的评比。歼10C赢了一个歼16部队,但另一个歼16部队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且得分优势还比较大。

具体到歼10B跟歼11B的对比,其实从上面的描述中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歼11B这几年表现整体比歼10A强一些,但歼10B比歼10A要先进接近半代。比如歼10B航电系统获得了全面升级,换装了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增挂了电子战吊舱,也增加了对地精确制导武器的种类。相对于歼11B,歼10B的探测距离更大,态势获取、战机间信息共享能力更强,多目标攻击能力更强。相对于歼10A,歼10B进行了隐身修型,雷达反射面积更小,相对于歼11B就更小了;歼10B的发动机很可能换装了推力更大的AL-31FN的Sep3阶段的发动机,机动性比歼10A有了明显的提高。

整体来说,目前歼10B在空战能力、对地精确攻击能力上,都要强于歼11B。

我国的歼11b和韩国f15k、日本f15j对比有何优势又有何不足我们的歼10和f16谁更有优势

歼11B不如韩国的F15K,与日本的F15J相当,而歼10则略逊于F16。

歼11B是我国航空工业沈飞在许可证生产歼11A的基础上,通过换装国产航电系统、武器系统以及太行发动机而研制的一款双发三代机。

与原版苏27SK以及按照许可证组装生产的歼11相比,歼11B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国产航电以及武器换掉苏27SK/歼11上坑爹的航电和导弹,使得作战效能大大提升。但是歼11B仍然使用平板缝隙雷达,是典型的三代机,而且对地打击能力孱弱。

F15K则是波音为韩国量身定制的重型三代半多用途战斗机,由F15E发展而来,装APG-63(V)1有源相控阵雷达雷达、第三代前视红外仪系统、头盔提示系统等先进航电,配合以琳琅满目的欧美空空、空地弹药,甚至还可以使用“金牛座”巡航导弹。在歼16服役前,F15K是亚洲最先进的多用途战斗机。歼11B作为一款典型三代机,无论是整体技术水平还是多用途能力,都无法与F15K相提并论。

日本的F15J则自各方面都与歼11B很相似。F15J实际上就是日本通过许可证在国内自行组装的F15C,也是典型的以空优任务为主的三代机。但是F15J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日本服役,日本也是仅次于以色列的全世界第二个F15海外用户。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F15J对于以歼7、歼8甚至歼6为主力的中国空军来说宛如外形战舰般的存在,可以轻松的将中国空军按在地上摩擦。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本的200多架F15J目前老态尽显,不但面对在面对歼11B时没有优势,更不用提越来越多的的歼16乃至歼20了。

至于歼10和F16这对欢喜冤家的对比,在军迷圈可谓是老生常谈了,尤其是两者的最新版本歼10C和F16V。对于两者的性能比较,笔者还是那个观点:制空作战各有优劣,对地打击F16完胜,综合看来F16略胜一筹。

制空作战方面,歼10的三角翼鸭式布局拥有更好的高速性能,使得其在超视距空战中略占优势。而进入狗斗,F16则凭借更高的推重比和梯型机翼+边条翼布局拥有“狗斗之王”的江湖名号。

对地打击方面,F16凭借挂点多的优势更胜一筹,主要是F16有翼尖挂点可以挂载空空导弹,可以解放出一对宝贵的翼下挂点用于挂载大型对地弹药或副油箱。而在BLOCK50后通过引入机背保型油箱,F16的挂载能力和载荷航程性能进一步提升,成为袖珍炸弹卡车。

而歼10系列为了追求高速性能并未设置翼尖挂点,使得其可用挂点较少,尤其是在执行对地任务时,在挂载3个副油箱和2枚自卫用空空导弹后,只剩下2个挂点挂载大型对地弹药,限制了其多用途能力的进一步发挥。

歼10能取代歼11B吗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我的回答是不能。歼-10和歼-11B,一个中型机,一个重型机,前者航程近,后者航程远,中型的携带量小,重型的载弹量高,这是明显的区别。载弹量大,航程远,可以干更多的活,中型机因此无法取代。中型机就是空中加了油,还有个使用条件限制,也有效费比优劣的问题,中型机干不了重型机的活,想取代几乎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歼-11B做为重要的制空战斗机,地位特殊,作用突出,首先歼-11B是三代机中的重型型号,有使用广泛的优势。其次无法被取代,我军极其需要一款三代的远程制空战斗机,飞行员讲,性能十分出色,正是三代机中的王者;第三,我国完全实现了从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技术自主,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决定生产数量。等等吧,歼-10取代不了歼11B,就是基于这一道理。

▲当年引进。不容易,作为当家主力,改进潜力巨大,有人直叹,引进资金快赶上我国航空工业前二十年的投入,现在看当年眼光宏深高远,很值得。事情总是过后才觉得它的意义所在,如果不是,可以说,不会有类似歼-16的存在。为此,当年那笔银子,就不在是一个问题,应视为一笔应付出的学费,我们打开了国门,绝不可闭门造车。苏-27在如今航空界,还是军事文化圈,不论三代苏-27,还是做为四代的升级型,苏-30和苏-35,都是最棒的,无人能与之等类齐肩,美国为对付苏-27,打造了五代机F-22,可见对它的忌惮之深。世上三代机现在看似不少,真正能造的无非那么几家;四代机就更少,大多也就是中型机,比如欧洲“双风”,而重型机,世上至今两家,或三家,中美俄,只是中国按照约定,不能出口罢了。

▲猛龙出击。为了打造三代,我们极费精神,没有那么多钱,造着便不免造不下去,不如购来苏-27省事,有人想法,既然造来就落后,不如买点拉倒。今天这种呆子是不会有了,没有歼-10,何来的歼-20?当时总是不懂行的多,我们不得不面临的局面。一穷二白的农业国,真要转变思想,向航空工业发力,思想观念必须完成转变。有识之士,如总师宋文骢者,毕竟凤毛麟角,多少老战士,也知道技术自主的重要,因是咬牙坚持,才把这一项目做下来,到今天看着歼-10无限靓,有人嘻嘻,能否替代歼-11B呀。替代不了,无可替代,歼-11是我国在百端艰难的情况下,审时度势,一记妙着,有妙手偶得之妙,到现在看,歼-10是歼-10,虽然歼-10可干的活不少。歼-11是歼-11,好着呢。

▲驂三龙而乘云路。振长策而驱天下,当时肉眼不识张良与萧何,亦不闻韩信之名,然而雄主识得,而拥有汉家四百年。魂舞大漠常听得网网的议论,这不行,那不行,甚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完全是信口开河。在天下人眼中,歼-10多识得,歼-11也识得,歼-20更不用说。如今我空军的局面是,以歼-20为骨干,歼-10和歼-11为主体,该谁出击则由哪种机型来出击,歼-10在国土和近岸制空和对地攻击中,使用相当频繁,当了紧可以空中加油飞去远海。歼-11则肩负制空之任,为空战而生的战斗机,初期型虽说缺点不少,但优点也自多多,完全可以满足使用,更何况已升级改进为系列机型,正有满满威风,无限威力,成为我镇国利器,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如何用肉眼分辨不同定位的歼11B制空战机和歼16多用途战机

从外形上分辨歼-11B和歼-16还是很容易的,看涂装就知道,歼-16是解放军三代机家族中第一种采用低可视化涂装的战斗机,完全有别于此前战机的光线色彩涂装。当然这仅仅是,从外部涂装角度来辨别。

先来讲一下比较混淆的气动布局。歼-11B和歼-16都采用的是苏-27的中央升力体气动布局设计,两款机型气动布局上基本是相似的,没有太突出的气动设计差异,只是在局部根据战机设计要求进行了简单的改进。比如歼-11B系列战机机头保留了“空中拼刺”的空速管,而到歼-16机头则没有空速管;另外在机身外部形态上,尤其是驾驶舱后部歼-16明显要比歼-11B更突出一些;还有就是翼尖挂架形态,歼-16采用的是类似于苏-30的翼尖挂架,呈现出圆柱形,而歼-11B及歼-11BS型则是典型的阶梯状翼尖挂架。

从作战定位上看,歼-11B侧重于制空作战,歼-16则侧重的是多用途作战性能。因而在驾驶舱设计上歼-16采用的是串联双座设计,当然歼-11BS双座型号也采用的是串联双座座舱设计,这时怎么进行分辨呢?

首先看雷达罩的颜色,早期的歼-11以及歼-11B系列战机除了带有空速管之外,其雷达罩的颜色多采用黑色,而歼-16则采用的是灰色的雷达罩,另外最近也传出了一张白色雷达罩的歼-16战机。另外,歼-16换装了国产新型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雷达的尺寸也要比歼-11B系列战机要略大一些。鉴于最新型号的歼-11B也有白色雷达罩的型号披露出来,因而在雷达罩颜色相同的情况下,主要识别看空速管。

其次,从机头方向分辨歼-11B、歼-11BS和歼-16还有一个方法,歼-11B和歼-16看座舱就可以了,前者单座布局,后者串联双座。但是歼-11BS也采用的是串联双座设计,这是分辨的重点就在于,座舱前部的光电瞄准系统的位置,歼-11B和歼-11BS光电瞄准装备大都在座舱中央位置,而歼-16的光电瞄准系统则是座舱偏右的位置。

最后,我们再来看发动机。歼-11B系列战机和歼-16都使用的是国产涡扇-10发动机,但是在细节上略优一些区别,歼-16使用的是最新的涡扇-10B型发动机。涡扇-10发动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尾喷口呈现出亮银色,但是歼-16的尾喷口是灰黑色的。

此外,歼-11B系列战机最大的缺陷就是对面打击能力不足,我们还可以从武器挂架的数量以及挂载的武器型号上进行分辨,歼-16拥有12个外挂点,几乎可以携带空军现役的所有型号空对面武器系统,包括了鹰击-83K这种大型空对面武器系统,这也是一个分辨的方法。

苏-27/歼-11A、歼-11B、歼-10A这些三代机未来会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吗

实事求是的讲,这三种机型中只有歼-11B可以确认会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而苏-27/歼-11A的剩余寿命不多了,升级起来没有价值。至于歼-10A换不换,就要看技术对接和实际需求,不过也是不换的可能性大。战机雷达的升级牵扯面实在是很广,一般有潜力和需求都很大的战机才会有机会升级,不然性价比不高还不如不升级,干点杂活儿。


换雷达这个事情并不是简单把以前的雷达卸下来再装上一个新的那么简单,因为雷达本身存在直径大小问题,未必就一定合适,如果不完全合适可能对机头有一个适当的改造。而且不同雷达之间的冷却也不一样,有源相控阵雷达可能还要上液冷进行冷却。还有功率问题,这种高性能雷达探测距离远、目标处理能力强带来的功率急剧上升,如果老机型发动机本身余量不太大的话贸然换有源相控阵会对战机本身部分性能造成影响。升级雷达之后还要升级航电系统以适应新的武器。所以改雷达实际是一个大工程。

回到改造的问题上,最老的苏-27和授权国产的歼-11机体本身改造潜力挺大,但寿命基本到点。本身原版俄制苏-27和早期歼-11的机体寿命也就只有不到3000小时,跟西方国家动辄五六千小时没法比。中国在90年代引进的原版苏-27一直处于高强度使用和训练状态,基本都已经退役。而国产的歼-11也是在2000年代初,服役也有将近20年了,也到了服役中后期。所以对苏-27/歼-11来说根本没有大升级的必要,升级了服役没多久又要退役。

歼-10A是歼-10系列最早的型号,数量也是不少,有超过200架,占现役歼-10的40%多了。相比于歼-10B和歼-10C,歼-10A整体还是落后一些,除机械扫描雷达之外还有装备的是俄制AL-31发动机。要说升级也不是不行,毕竟三代机的底子,航电水平也算可以,但说实话在歼-10C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歼-10A太大的改造的可能性。现在歼-7面临全面淘汰,未来一些周边巡逻任务和飞行员训练任务就要就有人来接替,歼-10A是最好也基本是唯一的人选,针对这种任务定位就没有必要进行这样伤筋动骨的大改造了。

只有歼-11B有改的可能而且已经改了,也就是下图这样点类似于歼-16的白色雷达罩。歼-11B原本是歼-11的国内改进型,针对的就是歼-11存在的一些列问题,包括航电和飞控水平较为落后。就所有机型来说,歼-11B整体的机龄不算长,改造后服役的时间可以做到最长,而且采用的是国产WS-10B发动机,设计时都考虑了未来改装的可能性。

歼11战斗机为什么没有空中受油管,也从不带副油箱

不仅是歼-11,像歼-15、歼-16以及苏-27系列战机都很难找到一张带副油箱的照片,而像F-22、F-15、歼20都有过带副油箱的图,那为什么苏-27系列的战机很少有看到带副油箱的情况呢?答案就在苏-27飞机优秀的机体设计。由于33吨巨大的机体设计,使得飞机的体积空间比较富足,机体内部的最大载油量最高可达9.4吨,飞机的最大航程高达3790公里,作战半径更是有1500公里,所以凭借着巨大的机体载油,苏-27系列战机几乎不需要携带副油箱就可以做到长时间滞空作战。

苏-27的机体内部的油箱由机身前中后三个油箱中装油和机翼两边的2个油箱组成。前机身油箱的容量是4020升,机翼中间的油箱的容量是5330升,后机身油箱可容纳1350升,而机翼油箱则可容纳1270升。内部油箱的全燃油负荷为11975升(在燃油密度为 0.785情况下为9400千克)。不过在一般情况下两边机翼的油箱不装油,这是因为油箱满载的情况下会对飞机的机动和最大过载会造成影响,根据苏联空军制定的要求,苏-27必须能在80%内油状态下进行8g机动。

对于苏-27战机很多人可能会知道巴伦支海手术刀,而在此事件之前,苏联飞行员还做过一个非常惊险的事情。北约的军舰靠近黑海,苏联飞行员驾驶着苏-27去驱赶,由于北约军舰不听警告,飞行员直接低空飞到军舰上空,直接打开飞机的一个油箱将几吨的航空燃油浇到北约军舰上,这下北约军舰也知道毛子不好惹,于是就撤了。如果没记错的话就算后来那个做“巴伦支海手术刀”的苏-27 飞行员。要不是苏-27的机体燃油多,毛子也不敢这么玩。

现有的歼11B能否提升到歼11D的水准

只能无限的接近歼11D战斗机的作战能力水平,但是绝对无法完全达到,因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硬伤。

歼11D战斗机是我国的“苏霍伊”战斗机最新改进型,也是整个苏霍伊家族中最年轻的型号。

首先,将歼11B持续改进到接近歼11D的水平,只能通过更换子系统来实现,无法对机体框架和发动机作出改变。歼11B的雷达较为落后,为1474雷达,是一种传统的PD雷达,而歼11D则是一款有源相控阵雷达,如果给歼11B更换雷达,他的探测和搜索距离以及精度有望接近歼11D,但是在其他的光电瞄具上的差距还无法弥补。

歼11D采用了两台推力14.5吨的WS-10B发动机。

歼11B使用的是太行WS10A发动机,歼11D使用的是太行WS10B发动机,一个推力是13.2吨,一个是14吨,两个推力差距较大,而且机体采用的复合材料的比例也不一样,所以歼11B就算是更换了发动机,也需要重新试飞,以重新确定换发后的飞行包线,包括最大速度、升限、转弯角度、爬升率等等性能都需要重新测试,有这个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经费,为啥不多造歼11D呢?

歼11B战斗机可更换雷达、航电设备来提升战斗力。

而最难的部分则是飞控的更换部分,歼11B的飞控没有歼11D先进,歼11D是多轴式四余度电传飞控系统,而歼11B则还在部分地方有机械操控的残留,这样的对比太过于明显,虽然更换了飞控可以提高飞机的灵敏度,强化飞机的反应能力和敏捷性,但是更换飞控等于重新编写一架飞机的操作程序,还需要对硬件和管路设备进行更换,这样的更新规模已经太大,而且说句实话,以上部分就是歼11B变成歼11D的过程,可是重新走一遍这个过程,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直接造歼11D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