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驾驶战机在万米高空飞行,会不会感觉到冷?又又又坠毁的印度空军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频繁摔机_飞行员_战机_印度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黑视 飞行员 战机 印度

本文目录

  • 飞行员驾驶战机在万米高空飞行,会不会感觉到冷
  • 又又又坠毁的印度空军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频繁摔机
  • 为什么现在培养一个飞行员这么难,而二战时期却有那么多飞机
  • 未经训练的普通人搭乘舰载机从航母上弹射起飞是怎样一番体验
  • 中国战斗机飞行员的G数是不是普遍比欧美要低
  • 战斗机飞行员抗荷服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 飞行员要承受多大的重力,是普通人所承受的范围吗

飞行员驾驶战机在万米高空飞行,会不会感觉到冷

飞行员驾驶战机在万米高空飞行会不会感觉到冷?

说的不错,飞行员在万米高空驾驶着战机,确实能感觉到非常冷。据有关数据记载,飞机在空中每上升1000米,温度就会降低6度。那么飞机在空中上升到10000米时,空中的温度会降至到零下30度左右。

当万米高空温度只有零下三十度左右时,机舱内飞行员的体能就会难以忍耐住寒冷的袭击,操作飞机时脚手就不听使换。我们从二战时期的影视剧里看到飞行员都是身穿着皮衣皮裤,还外加皮卡壳,那就是用来御寒的。

而随着现代化的飞机制造技术的不断更新,航空专家们把飞机研制得更加精制周到,给飞机舱内加装了温度调节系统,使舱内的温度在万米高空始终处于恒温,飞行员在舱内时常感觉到舒适,舱内的各种操作的仪表和仪器不影响正常工作,飞行员在舱内再也不用穿太厚而又笨拙的皮袄皮裤的服装。这样飞行员能轻装上阵,在飞机舱内轻便自如、随心所欲的操作飞机。

又又又坠毁的印度空军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频繁摔机

感谢好友的邀请

本月25日,印度一架米格-21教练机在进行训练时发生坠毁,幸好机上两名飞行员弹射成功,全部逃生。

当然这架米格-21战机并不是本年度第一架坠毁的了,早在今年年初印巴冲突中,就有一架印度米格-21战机被巴铁的F-16战机击落,并且俘虏了印度飞行员阿比南丹中校,而此次坠毁的米格-21战机两名飞行员为一名上校和一名少校。

根据印度媒体报道,这起事故已经是本年度第12次战机坠毁事件。为何印度会有如此高频率的战机坠毁事件。

印度米格-21战机机型过于老旧,各种航电系统年久失修,发生意外也是理所当然。米格-21战机是印度上世纪从苏联引进的一款喷气式战斗机,距今已经在印度服役了56年。虽然印度对米格战机进行了一系列更新,但是很多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这也是印度战机频繁坠毁都重要原因。

印度从1961年购买了苏联的米格-21战机,而且还得到了米格-21战机的技术转让,也就意味着印度可以在本土生产装备米格-21战机。当然根据印度的工业水平,印度虽然说具备一整套米格战机维修设施,但是从这么多年来的坠机事件也能够看出其检修设施的可靠性如何。印度作为一个万国牌国家,小到单兵装备,大到飞机大炮,很多军事装备都是进口,而飞机上一些精密设备印度很难生产,一旦有任何差错,都有可能会产生机毁人亡的灾难。

当然印度也意识到了米格-21战机退役的重要性,随着印度自家LAC光辉战机的问世,印度很有可能不再花钱更新米格-21战机,更多的则是进口其他先进战机和生产自家战机。

为什么现在培养一个飞行员这么难,而二战时期却有那么多飞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二战飞行员的培训,也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人不知道,即便德国和日本到了最后崩溃的地步,他们并不缺少飞机。

以德国为例,他们还有最先进的Me262喷气式飞机,数量众多。

不过,德国却没有足够的飞行员。

在1944年5月德国也致力于扩大飞行员规模,组建了高达210个滑翔机训练营,飞行员人员储备达到10000人。

然而,这些人最多只有5%的人可以成为合格的飞行员,也就是500人。

为了补充前线巨大的人力消耗问题,德国空军只能降低飞行员的挑选标准,比如将训练时间压缩35%。

他们的总训练时间只有160个小时,不到盟军飞行员训练时间的一半,通常这样的飞行员第一次空战就会成为敌军飞行员的活靶子。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同盟国为此投入1.5万架飞机,而西线德国空军可以作战的,只有480架飞机。随后从德国赶来支援的德国空军,在诺曼底战役前两周,就被打掉了600架飞机。

大家看看,虽然说压缩,但因为当年是螺旋桨飞机,学习是比较简单的。

所以,训练时间160个小时就可以参加空战。

放在今天的喷气式战斗机,160个小时绝对是不行的。

拿我国的歼11战机为例,飞行员从新人到合格,需要5年时间的训练。飞行员每年的训练时间必须在200小时以上。

飞行员在最开始需要进行500个小时的飞行模拟器训练,然后才正式接触战斗机,开始长达100小时的初级和中级甄选,通过甄选的人还需要50-100小时的教练机陪飞,最后才允许驾驶战斗机单独飞行。

如果想成为飞行技术高超的飞行员,训练时间就必须足够1000个小时。

看看,这就是区别。

原则上,二战的飞机,除了战斗机以外,运输机、轰炸机、侦察机之类的学习的难度还是有限的。

如果有过民用飞机驾驶经验,很容易就可以胜任。

未经训练的普通人搭乘舰载机从航母上弹射起飞是怎样一番体验

通常来说,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战斗机在执行弹射起飞任务时,产生的过载对于专业战斗机飞行员而言并没有那么夸张,飞行员所能承受过载一般不超过5个G过载。对于普通人则完全是另一个概念了,他们难以承受。

在弹射起飞遭受5个G过载后,未经过任何训练的普通人会出现强烈的压迫感,甚至出现“黑视”状态,即视觉神经被压迫导致极短暂失明。更严重的会促使普通人在机舱内呕吐、晕厥。

通过各种弹射起飞的军事视频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专业的美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在弹射过程中会发出“呃”的声音,表示正遭受强大的过载。在完成弹射的一瞬间,飞行员的头部因速度变化还会发生一定幅度的震荡,普通人也难以适应这种冲击。

总之,一般人难以适应弹射环境。

舰载战斗机的弹射起飞除了依靠自身动力外,同时还要借助弹射器强大的力量协同发动机推力将战斗机“扔出去”,这时,会产生普通人感受到强大的推力,对于常常追求速度感的普通人而言,未必不是件“爽”事。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航空母舰弹射器以蒸汽为动力,即蒸汽弹射器。这种弹射器拥有气缸,气缸通过蒸汽突然对甲板上的弹射滑块产生强大压力,在5秒内将战斗机以每小时300公里左右的速度推出航母,从而使战斗机顺利飞行。

当然普通人承受不了弹射过载仅仅是针对于机动性更高的战斗机而言,在乘坐更大的诸如E-2预警机或者是C-2运输机时,这种强大的推力感会小得很多。本身这两种飞机的体型就相对庞大,因此弹射器和飞机发动机对飞机做的功会些许吃力,加速度相对更小,普通人也容易接受。

针对美国海军相关规定,未经相关弹射训练的人员是不允许乘坐舰载飞机在航母上进行起降的(舰载直升机除外)。这些飞机的元件密集,有很多外露设备或者操控装置容易引起好奇,使普通人触碰,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中国战斗机飞行员的G数是不是普遍比欧美要低

该出手时就出手,??中国的战斗机飞行员早以突飞猛进,势如破竹,惊天逆变,和??美国不能比,它们全世界挑事,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欧洲强国差距不大,G反应了平时的训练强度和技术含量,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中国自己国产的歼一11B,歼一10C,歼一16,歼20以形风景线战斗力,只差一个平台较量一下子了。今天之??中国,非百年前的东亚病夫大清帝国了。是真正的上邦大国,不怕事不找事,有鬼敢肆虐挑事,定令它满地找牙,如同丧家之犬。

战斗机飞行员抗荷服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抗荷服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充气膨胀挤压飞行员的腹部和下肢,防止血液在离心力/过载的作用下向下肢流动,造成大脑和心脏缺血,导致飞行员黑视,昏厥,丧失意识。

当飞行员拉杆的时候,由于惯性,人身体里的血液会涌向腿部,造成大脑缺血,出现黑视,这是正过载;当飞行员推杆的时候,同样是由于惯性,血液会涌向大脑,造成大脑充血,出现红视,这是负过载。

抗荷服的主要部分一个是颈部护套,一个是大腿护套。当飞机突然上升,也就是飞行员做拉杆动作的时候,大腿护套那里开始充气,给大腿施压,阻止血液往大腿以下涌;反之,当飞行员推杆的时候,颈部的护套开始充气加压,压迫颈部的血管,阻止血液流入大脑。

使用抗荷服可以有效提高飞行员在大过载(筋斗类,向心盘旋类的正过载)情况下的耐受能力,让飞机能拉出过载更大的机动动作,从而具备更优异的格斗性能。

飞行员要承受多大的重力,是普通人所承受的范围吗

飞行员(战斗机),因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做一系列的机动动作,身体要承受--3到最大8个G的重量(也就是自身体几倍的重力)。

当然,战斗机飞行员必须穿戴抗荷服,还要经过系列的,针对性的严格训练。

普通人,承受不了,高负荷压力。(普通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最多承受

1个G)。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