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9和平使命“飞豹”战机坠毁怎么看?飞豹的失事原因是什么_弹射_飞行员_坠毁

关于2009和平使命“飞豹”战机坠毁怎么看

战机坠毁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飞豹这种战斗轰炸机本来就不适合这种对地攻击任务,在200米低空飞行是很危险的事情。这种任务本来是要交给强5和武装直升机去干的,却使用飞豹,大材小用,凸显解放军对不同武器装备应用不熟练

飞豹的失事原因是什么

坠毁与飞行员操控失误有很大关系 现场浓烟滚滚飞控系统故障可以排除 有目击者说,这架“飞豹”战斗轰炸机在向下俯冲表演时发生坠落,因此网上有军事专家指出,“飞豹”战机安装两台稳定、可靠性好的斯贝仿制型发动机,之前保证了9年1600架次定型试飞,因此发动机技术相对稳定,尤其是单台发动机即使有故障也不至于失速坠毁,而两台发动机同时故障的几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推断是飞控系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 但目前调查表明,可以肯定的是,事故原因绝对不是因为飞控系统故障引起。视频也显示,该机坠毁前处于低速平飞状态,没有俯冲动作。这架“飞豹”战机并不是如网上所称在俯冲时拉不起来而坠毁,而是飞行中发生突然下坠。…【详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飞行中发生突然下坠呢?根据调查分析原因有三:第一种原因,飞机在高速运动中遇到了飞鸟,因为在这个高度,飞鸟还是很多的;第二种原因,是发动机或机械故障导致,这种故障是偶发性的,是任何一种飞机都有可能碰到的,并不是质量问题。第三种,也不排除人为原因。目前原因还在排查中。 此次事故与飞行员操控失误有很大关系 飞豹此次坠毁,无外乎两个原因,操作问题和机械问题。从视频上看,失速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是失速,可能要从飞行员操控方面找原因。因此本事故与飞行员操控失误可能有很大关系,而造成飞行员操控失误的因素很多,比如低空失速迎角报警失灵等,同时,低空飞行是飞行科目里的难题之一,要求很高的观赏性和动作难度,因此飞行员出错的几率也更大。 2009年中俄军演过程中,曾有一架飞豹在对地俯冲攻击过程中拉起失败,导致坠毁,这样的事故和飞行员操控失误可能有很大的关系。 疑问一 :坠毁说明战机性能有问题? 答 :有分析指出,“飞豹”的意外坠毁让人沉痛,但这并不能说明飞豹战机的性能存在问题。战机与民航飞机不同,演习与训练往往需要做高难度、高风险动作,这对飞机机体和飞行员都是严酷考验。因此,各国空军越是注重从难从严实战训练,发生事故的情况也就越多。比如,2008年美国空军事故高发时期,F-15、F-22、B-2纷纷发生坠毁事故,F-15甚至一度全面停飞。 疑问二 :第二名飞行员为什么没有跳伞? 答 :这也是网上疑问较多的地方,因为根据资料,“飞豹”的座舱为串列式双人全密封座舱,装2台HTY-2C型“零零”双座指令程序弹射座椅,弹射速度范围0-1000公里/小时,弹射高度范围0-21000米。按照此设计技术规范,这次事故完全满足安全设计要求,不应该出现弹射座椅一个打开,一个没打开的事情。 有专家分析,这是因为飞机坠毁前是在俯冲,它适用的安全弹射高度范围就改变了,加之飞行高度实在太低了,大约200米左右,所以第二名飞行员根本没有机会操作弹射了。因为飞机有个弹射次序,先是第一个飞行员弹射,然后是第二个飞行员,因为有个时间差,加之高度太低,第二名飞行员就没有机会了。这名飞行员疑已牺牲。 疑问三 :“失速”究竟是什么意思? 答 :飞机是利用机翼与空气的相对速度产生升力飞行的,一旦这个相对速度的方向和大小超出了允许的范围,升力就会迅速衰减到无法支撑飞机重量的地步,飞机也就迅速坠落。这就是“失速”。 疑问四 :飞机坠落范围很小,为什么另一个飞行员还“失踪”? 答 :没有找到遇难飞行员遗体就只能用失踪的称谓,这是个惯例。越南战争到今天40多年了,美军失踪人员还是一大堆。对于此次没有弹射成功的飞行员,生孩的几率很小,如果遗体被烧坏的话,也只能用“失踪”这个称谓。 疑问五 :另一个飞行员没弹射成功,是不是座椅质量有问题? 答 :所谓零零弹射也不是万能弹射,还是有一个弹射包线的限制,超出这个限制,飞行员的安全是难以保障的。而且在安全距离内,弹射才会成功。 而从央视现场视频来看,飞豹战机在失事前飞行高度较低,处于近似平飞状态、速度很慢,之后突然向右滚转、机头下垂,进入失速螺旋状态而坠机。虽然前面的飞行员在飞机坠地爆炸前弹射跳伞,但高度非常低、弹射角度接近水平,情况非常危险。 疑问六 :飞豹是重型轰炸机,为什么让去参加表演? 答 :低空表演对飞机本身并没有过多要求,倒是对飞行员的操作手法有严苛的要求。低空飞行是飞行科目里的难题之一,即使在美军这样的发达国家空军也是如此。低空表演要追求观赏性和动作难度,飞行员的操纵负担也就更大,出错的机会也就更大。 当然,关于此次战机坠毁的真实原因,一切以官方调查结论为准,此专题仅作技术分析。

这次飞豹坠毁,为什么新闻说未跳伞的送医急救,而跳伞飞行员反而下落不明

在陕西蒲城举行的“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出现飞机坠毁的事故。以往外国也有机毁人亡的纪录,但是在报导负面新闻的混乱方面,令我们在香港的媒体跟进无所适从,这点特别值得改进。
当天上午11点12分,据新华网快讯称:一架“飞豹”战机在飞行表演时出现意外坠机,人员伤亡不详。香港媒体在发布此消息后,渭南市蒲城县内府机场有关人员即纠正为“这架飞豹战机只是发动机出现故障,飞机并没有坠落。”当香港媒体急忙更正后,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1点35分证实;,一架国产歼7飞豹轰炸机在表演完成后返场时坠毁。飞行员跳伞成功。亦步亦趋的香港媒体不能在现场目击事件,被迫一再自我否定。
接着中央电视台11点45分报导了陕西蒲城在飞行表演时,一架战机意外坠机。但是据称“组委会”说这架战机是“枭龙”,坠落前有一个飞行员弹射出来,因为弹射的高度比较低,降落伞并没有完全打开。我们非专业人士从不太清晰的电视图像中,都能看出是“飞豹”战斗轰炸机而不是“枭龙”轻型战斗机,前者最大起飞重量27吨,后者不过12吨,而且“枭龙”战机保留米格-21的粗短机身,同“飞豹”战轰机较长的机头、明显的后掠三角翼可以轻易区别。
大会组委会称战机的飞行员在飞机坠毁前被弹射出来,但是由于距离地面过近,降落伞未全部打开。此说有破绽;先进的弹射座椅系统即使在零高度弹射也能保证飞行员升到安全开伞位置。莫非中国自行研制的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没有达到这项国际1970年代的技术水平?
“通用航空大会”执委会何亮声称:飞机在表演完成通场任务,返航途中发生事故坠毁。但是“中新社”却报道说,战机在表演俯冲动作时没有拉起来,坠毁。中国空军机关有关部门证实,空军没有派飞机参加陕西这次飞行表演。星期四开幕的“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由陕西省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主办。难道是飞机制造厂自己拿出来作广告?上述报导耐人寻味。
[附录]
俄罗斯和美国联合开发了К36Д-3.5轻型弹射座椅,采用电子控制装置和矢量姿态调整系统的К36Д-3.5弹射座椅.。К36采用稳定方法解决了三个自由度上稳定座椅的要求,保证了弹射后的座椅的姿态变化可以确保座椅在接近直立的状态下出舱并减速到救生伞开伞的速度范围内。
中国空军战斗机目前既装备有引进俄罗斯的К36ДМ弹射座椅,又装备有达到西方国家第三代标准的HTY-5/6弹射座椅,中国现役第三代战斗机目前采用的引进和国产弹射座椅都已经达到了国际第三代标准,但是国内装备的弹射座椅在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危急关头能自动分析弹射时飞机的运动参数,特别是飞行速度、高度、俯仰角、倾斜度、角速度和其他参数,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最佳弹射方案,选择最为合适的弹射程式,弹射程式启动后,弹射炸药立即引爆,座椅轨迹控制程序随即启动,在以较大倾斜角脱离座舱后,侧转弯发动机启动,然后消除旋转角速度,启动升力发动机,爬升到足以打开降落伞的高度。如果在倒飞情况下升力发动机无法启动,降落伞会在椅舱脱离后直接启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