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改对显才华(上联:琴棋书画显才华,怎么对下联)_苏轼_欧阳修_王安石

本文目录

  • 上联:琴棋书画显才华,怎么对下联
  • 欧阳修怎样评价苏轼、苏辙、王安石三人
  • 苏轼和苏辙谁更值得欣赏
  • 同为“唐宋八大家”,为何苏辙的存在感不及苏东坡
  • 苏轼的诗作有没有可能是苏辙修改过的

上联:琴棋书画显才华,怎么对下联

上联,琴棋书画显才华。

下联,梅兰竹菊展情操。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情操高雅。

更多对联敬请关注头条号【大智度】。

欧阳修怎样评价苏轼、苏辙、王安石三人

欧阳修够不够资格评价苏轼、苏辙、王安石?

先搞清这个问题,再来回答题主的提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从政方面,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高居名副其实的宰职高官。文学上,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后世公认的宋代文坛领袖。著名的散文家,题代表作品就有人们耳熟能详的《醉翁亭记》,他也是以散文革新方面的卓著贡献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他还是宋代诗词大家,脍炙人口的诗词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均是出自他的名篇。此外,他还是一代史学家,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看过以上介绍,他评价苏轼等三人,资格不仅够,而且足够!

那么他是如何评价苏轼、苏辙、王安石三人的呢?

评苏轼。欧阳修虽然年长苏轼三十岁,他与苏轼之间纠葛最多,他们既有师门之名,又有文友之谊。欧阳修对苏轼评价最出名也是最经典的是:“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对苏东坡的激赏之情溢于言表。该评价来源于一个很有趣的传说。说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担任这一年的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考卷收上来后,负责点检卷子的梅尧臣发现其中一篇十分精彩,特意挑出让欧阳修看。欧阳修读后,果然眼放异彩,想排为第一,但他那时对苏轼的才学还缺乏更深入的了解,恰好他的弟子曾巩也是这次考试的考生,于是他推测这篇文章可能是曾巩写的,于是他想,如果是曾巩写的,他又作为主考官把自己的弟子列为第一,岂不是“徇私情”嘛,因怕人闲话,为了避嫌他将此文列为第二名。谁知最后结果一揭晓,欧阳修傻了,原来这篇本该排名第一的文章是苏轼的考卷,他把人家苏轼活生生的给“坑”成了第二名!

评苏辙。相比而言,文学造诣方面,苏辙比他的兄弟苏轼名气小很多,苏辙政治上做官做得却远超苏轼。历史上,暂没有查到欧阳修对苏辙有过什么代表性的评价。

评王安石。王安石跟苏轼一样,是宋代文坛上的大牛人,他俩人是当时文坛上欧阳修最为欣赏的两个人,又同为欧阳修的门生。与苏轼不同的是,王安石与欧阳修似乎又多了一份“爱恨情仇”。原因是王安石身为当朝宰相倡导变法,而司马光、欧阳修反对变法,政见不同,时有争斗。但在文学上和师门之谊方面,两人又惺惺相惜。欧阳修对王安石有“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的评价,可见认同度有多高。相传,1056年的一天,欧阳修终于同王安石有了会面的机会,两个文豪相谈甚欢,惺惺相惜。而在聚会之后,欧阳修写下《赠王介甫》一诗,送给王安石。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

欧阳修这首诗中充满了对王安石的才华赞赏之意,并将王安石引为知音,“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中还寄于了对王安石的厚望。而王安石拜读了这位文坛前辈赠诗,自然也是有所感触的,于是便写下了《回赠奉酬永叔见赠》一诗,送给欧阳修。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不过,当欧阳修读到王安石回赠的诗后,噗嗤一下笑了:“王介甫误解我用的典故了,‘吏部文章二百年’,我指的是谢朓(南朝诗人,曾任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吏部),沈约曾与之书,称赞他的诗二百年来无此作也。如果是韩愈,在时间上来说,迄今何止二百年?”

王安石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哈哈大笑道:“欧阳公读书不多啊!”。你看,文豪之间,连斗个嘴都这么高大上,我们就敬仰吧!

​​

苏轼和苏辙谁更值得欣赏

苏轼和苏辙谁更值得欣赏?

(原创)一、苏轼的一生

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宋朝时期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世珎“三苏”,三人中就文学成就来说,以苏轼为最高。

苏轼的散文、诗词有很高的成就,其书法、绘画、音乐,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散文,明快锋利,气势磅礴,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他的诗歌热情奔放,直抒胸臆,明快自然,以七言、古体的成就为最高。特别是他的词,豪放雄奇,同时也有很多想象浪漫,婉丽清新的作品。是著名的豪放派河词人,有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的美誉。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较为复杂而多变,大体上持保守态度。最初他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当王安石实行变法时,他又持保守的态度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遭到排斥。仕途上历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处的地方官。经过长时间的审问和折磨,“乌巢“事件后,被贬到黄州作团练副使,闲置多年。宋哲宗时,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当权,起用他做翰林学士,当旧党废除一切新法,他又不满旧党对新法的全盘否定,又遭排斥。等到新党再次得势,他以六十高龄再被贬官至广东边远地区。直到1100年才遇大赦内移,第二年七月死于常州(今江苏武进县)。

二、苏辙在文学上的贡献

苏辙最高位为北宋宰相,,也是北宋文学大家,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与其父兄相比有所不及,但是有其自己约特点。

苏辙在文学上深受其父兄的影响,以儒学为主,倾慕于孟子又遍观百家。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分析当时政局,有一针见血之功。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提倡古为今用,常常以古喻今,暗喻比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的腐败现实。他的史论常常含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在古文上,苏辙也有自己的主张。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的主张。因此,他的文章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很出色。他的诗力图追步苏轼,但是无论思想和艺术都要显得逊色。早年的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的作品较多,其风格淳朴无华而文采捎为逊色。晚年退居颖川后,对农民的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作品,其艺术成就也超过了早期。

苏辙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才华撗溢,而且在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他的书法运笔结字与苏轼相近,潇洒自如,工整有序。

三、谁更值得欣赏

无论苏轼或苏辙,这两兄弟都是文学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如果把他两位文学大家拿出来相比,无论从艺术手法还是思想深度,还是从当时和当今在文学上的影响力来说,自然是苏轼比苏辙耀眼得多,自然是欣赏苏轼了。

但是,从政治上来说,苏轼由于政治上较为复杂而多变,晚年又受佛教的影响,加之政治上的多变而一再遭受排斥和打击,终生不得志,受到了革新派和保守派两面夹击,抱恨终生。好在他是一位开朗活泼的浪漫主义者,要是一般人早已退居归隐了。

而苏辙在政治上则与长兄不同,官场算是得意,而且官至宰相要位。在封建社会里能全身而退,显然是值得高兴的事。

因此,我认为,为文者应该欣赏苏轼,为政者则应该欣赏苏辙。至于我们老百姓,自然是欣赏苏轼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同为“唐宋八大家”,为何苏辙的存在感不及苏东坡

苏辙与兄苏轼同时散文大家,不分高下,但苏轼兼优诗、词、书法,具秉性刚直,疾恶如仇,人格魅力影响世人,故苏轼光环盖过了苏辙。

苏轼的诗作有没有可能是苏辙修改过的

谢邀。苏辙不太可能修改苏轼的诗作。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苏辙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仅仅限于文章,苏辙在诗词领域并不出众,基本没有留下什么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次,苏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少年成名。他不仅是诗人,散文家,而且是当朝数一数二的大书法家,画家,他和米芾也是很要好的朋友。他的诗词一经写出,人们便争相抄读传颂,他的亲笔诗作,更是有很多人购买,收藏。

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位官员喜欢诵读苏东坡的诗词文章,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上面,而冷落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一气之下,回娘家去,不跟他过来。

还有一位官员,很有经济头脑,他看苏轼遭贬谪,失势的时候,赶紧派人把苏轼书写的各处碑文都拓下来。没有多久,朝廷果真下令销毁这些碑文,于是这位官员手中的拓片,便成了难得的珍品。

你看,他的大部分诗作,都会很快在社会上流传,苏辙怎么可能有机会修改呢?

所以,苏辙很可能整理,校对苏轼留下来的手稿,至于说修改诗词,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