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十首巅峰之作(我们有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如今时代这么好,有什么现代名著呢)_白鹿_作者_苏轼

本文目录

  • 我们有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如今时代这么好,有什么现代名著呢
  • 哪几位诗人能代表唐诗宋词的巅峰
  • 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它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我们有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如今时代这么好,有什么现代名著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每个时代,多有巅峰之作。古有《诗经》《楚辞》,后有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到今天,仍然是名家辈出,大作不断。就个人所见,就本省来说,陈忠实老师的《白鹿原》和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就很有分量。称它们为当代名著,一点也不过分。

《白鹿原》以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文笔细腻地反映出白姓与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思想风貌,重彩浓墨地描写了白鹿村从清末民初到建国之初的半个世纪里刮过的每一次革命风暴,作者融入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以及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史诗风格。

初看这部作品的时候感触颇多,那时候觉得这本书的语言太过粗俗,大有看不下去的势头。可耐着性子看下去后便抛却之前那幼稚的念头,开始反省自己的懵懂无知,作者以通俗到近乎粗俗的语言铸就了这部壮丽的传奇史诗,由于属于民间著作,给广大人民看的书籍,这样的语言能看懂是大事,若是一味的书香气浓反而矫情了。全文以人物的命运为纵线,千回百折;以社会历史的演进为横剖面愈拓愈宽;传统文化的兴衰则是全书的精神主体,使人与社会历史、文化精神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作者加进了很多本土文化,如语言的、风俗的、鬼神的····,文中多次用到“没嘛嗒”、“在哪嗒”等口语。

全文以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而且每次女人都是不到一年就死掉了,死相奇惨,死因其实不详,如此神秘的序曲本身就预示着不详,也就铸就了《白鹿原》

故事的坎坷离奇,惊心动魄。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鹿三、朱先生这些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典型形象,又成功地塑造出黑娃、白孝文、田小娥、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灵等年轻的一代,性格各异,追求不同,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白嘉轩身为白鹿原的族长一辈子挺直了腰杆做人,勤勤恳恳一辈子受人尊敬爱戴,却也因腰杆挺得太直被黑娃教唆人打折了腰,像狗一样佝偻着过了后半生。且他心性豁达不与人计较,这点作者刻画的很是清楚,“白嘉轩让儿子孝武到县上去做搭救鹿子霖的举措,正好发生在鹿贺氏登门之前,完全体现了他“以德报怨,以正祛邪”的法则。他在得悉鹿子霖被逮的最初一瞬间,脑子里忽然腾地鹿子霖拆人房屋的尘雾,他早以弄清了儿子孝文堕落的原因。他一半憎恨鹿子霖的卑劣,又一半谴责自己的失误。现在他无疑等到了笑傲鹿子霖身败名裂的最好时机。他没有幸灾乐祸,反而当即做出搭救鹿子霖的举措,”这些描写把他的豁达刻画的无比形象。还有一次是他允许黑娃回来祭祀,他原谅黑娃教唆他人打折他腰的事儿也可以深刻体现他的宽容大度。

主人公白嘉轩不仅宽容而且睿智,作者在文中的刻画也是有目共睹的,“他没有幸灾乐祸,反而当即做出搭救鹿子霖的举措,就是要在白鹿村及至整个原上树立一种精神。他几乎立即可以想见鹿子霖在狱中得悉他搭救自己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难道鹿子霖还会继续得意于自己在孝文身上的杰作吗?让所有人都看看,真正的人是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待人律己的。”因为他是族长得严于律己,宽容待人。可一旦事儿出在自己家,他也毫不避讳,该罚就罚,绝不徇私舞弊,这点在他长子白孝文与黑娃之妻田小娥勾搭时即可体现。但他也有封建的传统思想,比如不让女儿灵灵出外读书抛头露面可以体现。

鹿子霖为人狡猾多端,心智深沉、好显摆,不但占尽许多女子的便宜,还为争面子设计令黑娃之妻田小娥引诱白孝文犯事儿,想戳白家脊梁,丢白家面皮,

坏事做尽却也不得善终,真是应了白嘉轩那句“人在做,天在看”,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他有两个好儿子,长子鹿兆鹏是共产党,次子鹿兆海,两人分别参加革命为革命献身。

黑娃学名鹿兆谦,白嘉轩的长工鹿三的长子,因着出外谋生沾染上了田小娥带其回家却遭族里强烈反对,认为田小娥这货不配进祠堂,于是便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人生,做过工人,也做过保安队长,做过土匪,也做过副县长,做过坏人也做过好人,最终学为好人帮着共产党完成了伟大的革命,却也遭小人陷害落得个砍头的下场,作者也将他刻画成了一个政治的牺牲品。

白孝文这个人从开始的一张白纸,不断的被画上重彩浓墨,角色也不断转换,从阔少爷变成人人唾骂的罪人乞丐,再由乞丐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抓捕共产党的爪牙,又由爪牙变成共党革命成功起事的“英雄”,当然这“英雄”掺杂了多少水分从黑娃的死上是可以看得出来的,也深刻的体现了他的世故阴险狡诈的性情。

鹿兆鹏一生为革命,不愿意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倡导自由恋爱,因此而挨了其父很多耳刮子。因革命的路上与白灵灵志趣相投,同为共产党而滋生出感情,两人结为夫妻,却也因革命的需要终劳燕分飞,不得善终。白灵灵是个聪明敢于挣脱封建礼教“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束缚,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却也在“肃清”运动中遭到所谓的清洗,可以说是悲剧。鹿兆海参加国民党做到团长位置打日本人没打死,却在内战中被红军打死了,作者有段写得很清楚,说他们这队是被蒋介石抛弃的,想派去打日本的目的是让日本人帮他处理掉这些军队,可没曾想大胜了,那就再让你去打红军吧,借刀杀人之计不可谓不毒。他与白灵灵最初是恋人,因着后来国共分裂而他们的感情也出现裂痕,道不同不相为谋随着国共关系的恶化而最终分手,可谓是成也革命败也革命。这些年轻人的感情描写表面上漫不经心,其实每一步都是计划好的,以感情为基本点深刻的挖掘出当时政治倾向与革命风暴的猛烈。实是作者的点睛之笔,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这儿不得不提朱先生,他是白嘉轩的姐夫,是个才子更是白鹿书院的老师。作者将他刻画得神乎其神,他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甚至能预测未来。他一生做过大小无数件好事儿,帮助了无数人。死的时候也一切从简不喜打扰,可天不随人愿,在他死了几十年后,一群破除“四旧”的红卫兵进入书院没找着图书就砸了“白鹿书院”的牌子烧了。可过了七八年,又有一群红卫兵打着红旗从原上走下原坡,一直走到坡根下的朱家砭。此时中国又掀起了一个批林批孔的运动,因为野心家林彪信奉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体系。这一群红卫兵比冲击白鹿书院的那一群红卫兵注重纪律,他们实际只是十年级的一个班,在班主任带领下,寻找本原最大的孔老二的活靶子朱先生来了。班主任出面和生产队长交涉,他们打算挖墓刨根鞭挞死尸。”作者给朱先生加入了很多传奇色彩,他似早算好会被挖坟,于是什么都不装,也不用砖鉔墓室,整个墓道里只搜出一块经过烧制和打磨的砖头,就是封堵暗室小孔的那一块,两面都刻着字“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而当学生愤怒的把砖头砸到地上后,里面还有字“折腾到何日为止”。这些都把朱先生神话了,让他成为人们心中真能预测后世的神。把他高深的智慧和看透世事的眼光都发挥的尽至淋漓。

对于人物的刻画可谓是用心良苦,恰到好处,而鬼神之说也贯穿全篇。起初

写白鹿原因白鹿而得名,白鹿是人心目中的神,作者描写到“一只雪白的神鹿柔弱无骨,欢欢蹦蹦,舞之蹈之,从南山飘逸而出,在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所过一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毒虫灭绝,万家乐康,那是怎样美妙的太平盛世!这样的白鹿一旦在人刚能解知人言的时候进入人心间,便永远也无法忘记。”文中如此的描绘白鹿的神奇,白鹿在文中出现次数频繁,

每一次都带来不同的寓意,一次使白嘉轩做出了巧取风水地的举动改变了他克妻的命运,其余几次都是在人死之前,这点我就不甚明白了,原先我以为白鹿是人们的幻想,那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可后来在死人之前出现我就不明白作者的意图了,白鹿既能予人带来好运让人们神往,为何又要让它以报丧的形式出现,亦或许是作者要寓意人们美好梦想的破灭。

作者有写鬼神说,以民间风俗求水,用镇妖塔压田小娥尸骨等,都写得玄乎的很,田小娥死后变鬼报复村子,使疫病不断,我把它理解为人心里又鬼,人们对于世界的无知,对自然的无知,可她附身在鹿三身上致使鹿三死亡这又怎么理解,难道是鹿三因杀了人内疚到患了抑郁症,那么白嘉轩与她斗法又该怎么解释,这一点我实在无法理解。

《白鹿原》可以称之为一部陕西关中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记录了白鹿两家三代子孙上演的一出出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良人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鬼上身,天灾人祸·······大革命,日寇入侵,英勇抗敌,斗智斗勇,自相残杀的画面。

作者大多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人物真实的面目,妙笔生花讲述着白鹿原上几经风雨变迁,家仇国恨盘根错节,冤冤相报的故事,古老的黄土地在一次又一次新生中颤栗。诙谐宏大的叙事艺术手法使故事波澜壮阔,步步惊心,跌宕起伏,详细的叙事细节使白姓与鹿姓,中国与日本,国民党与共产党,国民党与国民党,共产党与共产党之间的风云变幻,血雨腥风清晰明了地展现在了人们眼前,让读者的思维与心跳随着小说的跌宕而不断起伏。

《平凡的世界》大家最近聊的比较多,就不细说了。总体来说,它是一部急冻人,激励人,让人热血沸腾,让人奋进的书。和唐诗宋词中那些关注国家命运,积极向上,建功立业的诗作词篇相比,一点也不逊色。难道不可以以名著名称吗?

哪几位诗人能代表唐诗宋词的巅峰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里的瑰宝,是两颗最闪耀的明珠。说明当时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领先于世界。唐诗的代表人物最主要是三个: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词的代表人物是:柳永、辛弃疾、苏轼。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领域留下的宝贵财富。







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它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品读诗词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诗词,诗词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读懂一首诗词。

我非常喜欢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堪称宋词的巅峰之作,词背后是苏轼与弟弟苏辙浓浓的兄弟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于中秋佳节在密州时所作,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独自漂泊在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望着天空中皎洁的明月,思念之情涌上心头。

苏轼与苏辙两兄弟的感情非常深,兄弟俩从小并肩携手,长大后亦是患难与共。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要给弟弟苏辙寄信赠诗,以表达思念之情。对于苏辙而言,哥哥苏轼既是兄长,亦是老师,苏辙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成了阶下囚,苏辙也受到了牵连,但他没有丝毫的怨言,一直在积极营救哥哥苏轼,不断上书神宗皇帝,愿免去自身的一切官职为兄赎罪。苏轼在《狱中寄子由》中写道:“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些足以说明他们两兄弟感情至深,令人动容。

在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诗人没有因为与亲人的离别而感到悲伤、沮丧,而是展现出了一种开阔与豁达的心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