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含义)_有朋自远方来_的人_朋友
本文目录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含义
- 你怎么理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含义
来源与《论语。学而》前一句“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之后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快乐的事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字面意思理解为:有朋友从远方到来来不是也很高兴吗?如果连在一起我觉得就不是这意思了!此文为“学而”讲的是“学”如果你有朋友很久没见了,他从远方来看你,你会觉得很高兴!朋友是你以前认识的人,他再次与你相见你就会非常的高兴。所以我个人以为这应该是比喻句:是前一句的克隆体,你以前的东西再拿出来温习,同样也可以感到快乐!
你怎么理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小到大被孔子这句话困扰了许多年。
不管是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解释,还是现在从百度搜索答案,抑或是翻看某些版本的《论语》,总觉得他们的解释不够准确。
比如,百度百科的说法是:“有学生从远方来(请教),不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百度知道的解释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
茶叔觉得要分析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还要结合孔子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来理解。
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已经成年了,也有了自己稳定的社交圈。像茶叔这种80后的老叔叔也能体会见到来自远方好朋友时的激动心情。
问题来了。
这种感动到底来自哪里?是忘年之交的相见恨晚?还是同性同龄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还是来自于久未谋面的昔日异性恋人之间的旧情复燃?
更何况在见面后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激动的心情还会慢慢消退,甚至出现“久居令人厌,久住令人贱”的状态。
————————分割线——————————
茶叔认为:这种激情的出现及根源应该来自于我们内心不自知的一种对熟人社交的排斥和对陌生人交往的渴望。
打个比方,为什么很多人对微信产生了很大的排斥心理?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发朋友圈动态?每当有互联网商家表示要推出社交APP的时候,会在网上引起热议?
归根结底,微信朋友圈就是一个熟人社交产品。
而我们每个人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都极有可能在微信朋友圈里体现出来。而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里五行八作、官府江湖,什么样的人都有。——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呢。
一开始我们还会在朋友圈大大咧咧的晒些照片,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和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慢慢就会发现,不论你发什么都会对微信朋友圈里的其它一部分人产生影响,甚至伤害。
不为别的,就因为屁股决定脑袋。
微信朋友圈里的熟人可能分布在这个社会的很多阶层,哪怕你无心转发的一条信息也一定带有你的主观看法和你的阶层属性。
但有些阶层矛盾是天然存在、难以调和的。
比如说,站在工人阶层的角度说话,你开工厂的朋友心里就不痛快;你站在企业家的角度说话,那些在朋友圈里替别人打工的朋友们心里就不舒服。
同样的道理,你站在官场朋友们的角度上发感慨,那些混江湖的朋友们心里就别扭;你站在江湖兄弟的角度发表言论,官场的朋友就对你有看法。
搞来搞去,搞得自己越来越不想发朋友圈——不管说什么发什么都可能得罪人。
这就是熟人社交带来的压力。
为什么很多平时在现实生活里三脚踢不出来一个屁的人,在网上却变成了生龙活虎的键盘侠?
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因素制约、限制、逼迫着他,他得小心翼翼的编织和维护着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人设。
网络的诞生和基于陌生人社交产品的出现,使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改观。
在网上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知道屏幕后面是人是狗,他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完全的释放自我,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来行事。
这在客观上就实现了一种虽然是虚拟化和虚幻的的但在精神上却是极大自由的状态。不必担心自己在网上发的动态给自己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冲击、让自己的上司同事对自己产生另类的看法,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
所以茶叔得出结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就是孔子想要暂时逃离熟人社交压力的一种委婉表达。
(茶叔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的抄袭和音视频的转换,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