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如果冒犯了皇帝尊严,违反人臣之礼会是什么结果?《汉书申屠嘉传》给出的答案是:“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从汉朝开始,直至明清,大不敬都被列入十大罪刑,仅次于谋反。
在这方面容忍度最低要属明太祖朱元璋,稍有不敬,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有次朱元璋大宴群臣,傅友德的儿子傅让担任守卫,傅让未按规定佩戴剑囊,被朱元璋看到后,认为傅让藐视礼仪,心中很不高兴,但因为是傅友德之子,朱元璋还是给了几分面子,没有立即发作。
宴会上,傅友德恰好坐在朱元璋附近,朱元璋为了表示爱臣之心,频频给傅友德夹菜,结果菜夹的有些多,傅友德直到宴席结束都没吃完,这下拂了朱元璋的面子。原本因蓝玉案已受到猜忌的傅友德父子,被扣上了大不敬的罪名,朱元璋命令傅友德提儿子的首级来见,傅友德不得不忍痛执行,然后自己在朝堂上自刎而死,傅友德父子死后,朱元璋又将其家族男女老少全部发配边疆。
大臣们在朱元璋面前都要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唯恐触怒天威引来不测。一次朱元璋乘轿子出行,途中听见有人大骂自己,朱元璋顿时大怒,平时已经习惯了身边人对自己低眉俯首,毕恭毕敬,突然冒出个敢当众冒犯自己的人,也令朱元璋感到好奇,于是下轿查看究竟,看看谁吃了熊心豹胆。
展开全文
随行人员也都为这人捏了一把汗,第一次见到有人敢当面骂皇上,也算开了眼界,看来凌迟之刑是铁定了。朱元璋下轿之后,只见一个穿着破烂,形如乞丐的老妇正站在路边破口大骂,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朱元璋询问老妇为何骂他,老妇说忘恩负义的人都该骂,朱元璋又进一步询问,得知老妇原来是韩成的老母,知道身份后,朱元璋恍然大悟,连忙向老妇赔礼道歉。
原来老妇的儿子叫韩成,早在红巾军时期就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屡立战功,更重要的是还救过朱元璋的命,可以这么说,要是没有韩成,朱元璋早就一命呜呼了,根本没机会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占领应天府之后,自称吴国公,与南汉王陈友谅经常发生军事互殴。当时陈友谅的实力在朱元璋之上,时常主动率兵攻打朱元璋的地盘。
1363年,陈友谅趁朱元璋南方兵力薄弱之际,亲率60万大军倾巢来袭,目标是洪都。朱元璋带领20万军队阻击,双方在鄱阳湖展开水面大战。陈友谅的舰船比朱元璋的要大,水战中占据优势,朱元璋所乘战船因遭到敌方骁将张定边的包围,退至岸边,搁浅在一处浅滩上,朱元璋船上两员大将战死。敌将陈英杰向着朱元璋喊话,称只要朱元璋自刎,就放手下将士一条生路,让他们安全出湖。
为了保存起义军的实力,朱元璋决定答应敌将要求,用自己的生命换手下将士的生命,准备出舱自刎。正在这时,被韩成拦住,韩成对朱元璋说道:“自从起兵以来,历尽艰辛,眼看元朝即将被灭,黎民也将重见天日,今天主公若自刎,将士们群龙无首,大业岂不前功尽弃。”朱元璋问道:“事已至此,卿有何良策?”
韩成与朱元璋在身形相貌上极为相似,而敌将并没有见过朱元璋的真容,韩成对朱元璋说:“愿为替身,代主公殒身”。面对如此大义,朱元璋深受感动,说道:“我岂忍卿之死,以全我生?”,韩成见敌船越来越近,不由分说命令士兵帮助朱元璋与自己互换衣冠,然后迈出船舱,向船头走去。朱元璋问韩成有何嘱托,韩成凛然答道:“一心为国,岂复念家。”
韩成假冒朱元璋,要求敌将陈英杰信守承诺,然后拔剑自刎,跌落湖中。陈英杰急忙令士兵下水打捞韩成遗体。之后猛将常遇春前来救驾,将朱元璋的船撞离浅滩,朱元璋获救。在后来的水战中,陈友谅被流矢射中身亡,朱元璋终于扫除一大威胁。
1368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独独忘了韩成。韩成的老母亲因失去儿子,无依无靠,生活困窘,想起儿子为大明朝的建立英勇献身,死后却未得到应有的地位,心中不忿,于是一路行乞来到南京城,痛斥朱元璋忘恩负义。
经韩母的一番怒骂,朱元璋内疚万分,马上迎接韩母前往皇宫居住,追封韩成为高阳侯,并拨了一大笔银子修建高阳侯府,府第落成之日,才将韩母迁往新居,朱元璋从此承担起赡养韩母的责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