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代的书法特征是什么?“魏晋风度”是怎么形成的_书法_魏碑_时期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魏晋 书法 魏碑 时期

本文目录

  • 魏晋时代的书法特征是什么
  • “魏晋风度”是怎么形成的

魏晋时代的书法特征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两晋时期行书的表现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有《伯远帖》《快雪晴时帖》《中秋帖》。这些都是行书史上的代表作。每一种行书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而且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推动书法发展的大家,而且众多书法名家的出现,使之这一时期行书的种类在历史也显得异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书法风格。比如皇象书法的淳朴之气,卫夫人的秀俊之美,王羲之的妍和之态,王献之的英俊之势,都极大地丰富了这一时期的书法表现。所以多种多样的行书表现形式,是两晋时期书法的一大特色。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进入了北碑南帖的时代。

北朝的碑刻作品以北魏、东魏的最为著名。风格亦多姿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魏碑对楷书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重要的碑刻在其艺术特点上,大致可分为这几类:一、结体上整体字形方正。用笔上起笔,收笔,转折处也多方正。给人以雄浑凝重的气势。比如龙门刻石。二、以圆笔著称,笔力,转折处全部显现圆润之势。比如石门铭。三、是变化比较丰富的。用笔方正略带圆润,给人更多的变化美,给人以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张猛龙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也是书法史上承上启下 的一个时代。大量流传下来的魏碑也是隋代楷书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开端,魏碑是在继承了隶书的优势之下,给楷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丰富的魏碑对推进楷书不同用笔方式的出现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丰富的魏碑形式,对书法在以后的发展形式上作出很大的贡献。比如,在唐代楷书大家颜真卿的雍容大气的颜体和柳公权的细劲的柳体。都受到魏碑的影响。包括当代的很多大书法家学习楷书都是从魏碑入手。从魏碑种我们可以看到真书它最初的精髓。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形式及用笔出现丰富变化的时期,之所以出现这么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它的社会背景也是分布开的。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的时期,社会的动荡使当局者无暇顾及人们的思想,这就使文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体现在作品上就使作品在形式上和用笔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作品的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整个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整体看来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特点表现在,作品的丰富多样上。以及用笔的变化上,在这样的背景那个下,出现多种行书表现方式,和楷书的前提。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对整个书法发展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魏晋风度”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说下啥叫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的上流社会通行的一种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形式为清谈,磕药,不问俗务。

为啥这帮人清谈磕药不问俗务,好多人都说当时政治环境恶劣,过问俗务很危险,会被杀头甚至灭门,因此三缄其口,聚在一起就说点没用的东西消磨时间。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清谈之风从后汉就开始了,当时是一帮人聚在一起评论朝政。党锢之祸以后,士人们消停了一段时间,三国乱世,这帮人又牛逼了一段时间,到了各个割据政权稳定之后,就不让这帮家伙信口雌黄了。曹操杀了孔融,刘备杀了啥来着,孙权也杀过几个,这帮人就消停了。

如果说最初清谈是为了避祸的话,到了晋朝建立,手握大权的宰相王衍都手握拂尘夸夸其谈,不理朝政,以至于被外族入侵,国破家亡,这就不是单纯避祸可以解释的了。

只能说,清谈已经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了,而且积重难返。王导去了江东,照样每天清谈,不理俗务,王羲之说,清谈误国,王衍就是清谈把国家亡掉的,你为啥没有惊醒呢?王导说,秦用商鞅,二世而亡,难道也是清谈惹的祸?

当时的上流社会以不干俗务为光荣。有个人打仗胜了,皇帝给了个官,没想到勃然大怒,我是为了家族荣光才打仗的,没想到因为打了一仗却要给我封官,这是对我赤裸裸的侮辱。打仗是贱人才干的事。

所以到了东晋后期,上层清谈的士人就被下层干俗务的庶人架空了,再后来,这帮人就造反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