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花样美男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娘风”盛行的时代_美男子_王羲之_魏晋

纵观古今,皆为看脸时代,颜值推崇备至。

古时男子上门提亲,若长得俊,姑娘在屏风后偷瞄,表示满意就会一脸娇羞说道:“终身大事,全凭父母做主。”若长得丑,不满意就会说:“女儿还想孝敬父母两年。”

古时英雄救美,若英雄颜值高,美女便会一脸娇羞说道:“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若英雄颜值低,就会说:“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来世做牛做马,报此大恩。”

古人形容男子之美,往往说风姿美于外、风流秀于内。风姿多指一个人的仪表姿态,而风流用来形容气质文采。说起风姿,恐怕再也没有一个朝代像魏晋那样崇尚男子的外表仪态之美。《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颇多,言不尽的风流多情,掩不住的出尘飘逸,道不完的风仪古雅,描不出的俊逸神飞。

说起魏晋的审美观,其实和今天是有些类似的,都是皮肤白皙、体态修长、举止潇洒等,类似当今娱乐圈的所谓“小鲜肉”“娘炮”们。只不过,现今“小鲜肉”“娘炮”们空有“风姿”,却无“风流”了。

以史为镜,可作前车之鉴。魏晋南北朝,始于东汉建安年代,迄于隋统一,历时近四百年。这个时期全国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混乱。然而就在这时局动荡不安的时期,同时又是花样美男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们对男性的美狂热追求的时代。

展开全文

魏晋风流令无数后人心驰神往,但不得不说,这种风流是建立在男性女性化的基础上,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是如此。而晋王朝的短暂统治、晋人的软弱偏安和女性化是分不开的。

曹魏时期,男子化妆成了潮流。曹植极其喜欢傅粉,见名士之前要“取水自澡讫,傅粉”;曹操的养子何晏更是傅粉到了痴迷的地步,他“动静粉白不去手”,随时随地都要补妆美容,行步之间顾影自怜,而且还“好妇人之服”,是个实打实的“小白脸”。

曹植、何晏二人拥有曹魏时代的盛世美颜,同时对粉有狂热的喜好,堪称当时偶像派。除此二人外,还有被称作“玉树”的夏侯玄、“风姿特秀”的嵇康等等。

西晋时期,美男子批量产生,且大受追捧,最受欢迎的要数潘安和卫玠。

潘安现在成了美男子的代称,相传潘安“妙有姿容”,每次出门都会被良家妇人拦在路上好好欣赏不让走,每次驾车出门都会被妇人投掷水果以表达爱慕之意。

卫玠则是西晋版林黛玉,被称作是“珠玉”,但他身体不是很好。由于长得太美,出门的时候观者如墙,人潮拥挤,卫玠回去就生了场大病死了。除二人外,“容貌整丽”的王衍、号称“玉人”的裴楷等等。

东晋时期,名士们继承了西晋时代的审美标准。王羲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本人就是“飘如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男子,他对另一位美男子的评价是“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不难看出,王羲之对男人和女人的审美标准是一致的。除王羲之外,还有“有美形”的王恬、“如春月柳”的王恭等等。

魏晋时代盛产美男子,这一时期对男性的审美标准就是偏女性化,男性长得白才算好看,当时的美男子几乎都被称为“玉人”。这些“玉人”,往往能官运亨通,无往不利。比如“丰姿神貌”的庾亮,就是因为颜值高,让陶侃一见倾心;而长得丑的一般会“颓然自放”,自己放弃自己了。

魏晋这种女性化审美一直延续到南北朝之后,这种审美标准依然被继承,如隋唐五代时期男子喜欢“为妇人之饰”、宋代男子喜欢头上簪花等等。不过,从隋唐开始,胡人豪放的血液融入中原,女性化的柔弱气息中注入了大量阳刚气息,国人也在追求美的同时保留着至刚至大的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