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为何爱服五石散其中的竹林七贤又是怎样形成的?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_魏晋_服用_名士

本文目录

  • 魏晋名士为何爱服五石散其中的竹林七贤又是怎样形成的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 药王孙思邈为什么要毁掉五石散的药方
  • 五石散的真正作用到底是什么
  • 为什么五石散会让人上瘾
  • 为什么魏晋时期那么多人喜欢服用五石散
  • 五石散是什么

魏晋名士为何爱服五石散其中的竹林七贤又是怎样形成的

 虎啸龙吟中的名士们为啥喜欢服用五石散?

在最近流行的电视剧虎啸龙吟中,大帅哥何晏和曹爽两个人一起服用五石散的镜头,那两个人眼神迷离,那叫一个爽!在魏晋时代,名士们一般都喜欢服用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叫做五石散。这个风气的创始人就是那个风姿绰约的大哲学家、玄学家、清谈高手、魏晋第一男神何晏。在何晏的影响下,魏晋时代的名士们形成了服用药物的习惯,你要是不会服用这种药物,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士?

那么,问题来了,魏晋时代的名士为什么要服用五石散?服用五石散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我们来看魏晋时代的名士为什么要服药?难道他们有病?是的,是有病,是一种受到社会整体风气环境影响的病。我们知道,魏晋时代是一个传统社会正在崩溃、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完全建立,战争频发老百姓生灵涂炭的时代,是知识分子战战兢兢生命朝不保夕的时代。好多知识分子也就是名士在魏晋时代一言不合就被杀掉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得找一种精神安慰的方法。既然有病,就要吃药,吃药就吃五石头散。理论上是说,五石散就是一种毒品,一种春药。

五石散其实就是一种矿石,早在东汉的时候,就有人服用这种药。据说,一开始人们是用来强身健体用的,还有一种比较隐蔽的功效是壮阳。据说吃完之后很厉害。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这篇著名的演讲中,谈到这种药。在东汉和魏晋时代,这种药是富人的专利,穷人是吃不起的。服用五石散之后,有很大的副作用,就是浑身发热。发热之后就要散热,所以魏晋时代的名士往往要散步走很久的时间。另外穿宽袍大袖的衣服,也是为了散热。人吃了这种药之后,有的时候会起到精神迷幻药的作用,所以也经常会出现名士们裸体四处跑的现象,估计都和服药有关。这种药还会直接影响人的脾气,吃了这种药之后,就会暴脾气!鲁迅先生形象地说:“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大约便是服药的缘故。比方有苍蝇扰他,竟至拔剑追赶;就是说话,也要胡胡涂涂地才好,有时简直是近于发疯。但在晋朝更有以痴为好的,这大概也是服药的缘故。”

根据资料记载,寒食散又称五石散,虎啸龙吟里面的驸马何晏首先服用。著名道士葛洪说五石散的配方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这种矿物药物是有毒的,许多长期服食者都因中毒而丧命,唐代著名一生孙思邈说,看见这个方子,赶紧烧掉,千万不要留下害人!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代一个著名的文学天团,由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组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个文学团体呢?我们可以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概括,他们有共同的意趣和志向,共同的文学追求。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在我们的历史中,有两大“毒品”曾在相应的时代里危害了无数人,这两大毒品第一个就是在近代史中由英国人输入的鸦片,第二个就是在魏晋时期风靡一时的五石散。

而这两大毒品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以药品身份存在的。

鸦片在成为危害之前,其实一直都是欧洲人用来镇痛的奇药,曾经为那些饱受痛苦的人带来了片刻安宁。

五石散在成为荼毒之前,情况也是如此。

五石散最早是由汉朝时期的医生们发明出来的,主要由白石英、紫石英、硫磺、钟乳石、赤石脂等矿物成分组成,因为人们在服用之后身体内会出发散出一些暖意,所以自出现开始,就成为了一剂治疗风寒的奇药。

改变了五石散用途的何晏

要说到五石散由药变成毒的过程,有一个重要人物我们是不得不提的,这个重要人物就是曹操的女婿、三国时期的美男子何晏。

何晏此人的人生经历非常复杂,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因为他父亲去世而改嫁给了曹操,而在他母亲嫁给曹操之后,他也随之进入了曹操的府邸中,被曹操当成了养子来对待。

何晏成年后,曹操更是因为欣赏他的才学以及对他的偏爱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这里面的种种经历,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历史地位。

不过何晏最出名的并不是自己这些身份以及经历,他最出名的其实是他的才学与空谈,他是魏晋玄学的开山鼻祖之一,被时人视之为名士,在士人阶层中,是那种如同明星一般受人追捧的人物。

正如同现如今很多粉丝疯狂追逐自己偶像一些行为的情况一样,那时候人们因为崇拜何晏、受他的影响,就开始模仿起了他的一些行为。

五石散就是何晏的推广下,变成“毒品”的。

五石散的潮流

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何晏本身有着一些小毛病的原因,所以他就在医生的建议下,初步服用了五石散。

而随着他服用五石散的时间越发长久,他开始从五石散中发现了另一些奇效,那就是在服用了五石散后,整个人的体力会大增,一改以往的萎靡,与此同时,精神也会变得恍惚飘荡起来,仿佛整个人飘入了仙境一般无我。

这种精神上的感觉对于一直以来追求玄学的何晏来说是非常诱惑的,所以在历经了这种感觉之后,他开始对五石散着了迷,疯狂服用起了五石散。

后来,由于怕别人把自己当成磕药的另类,他就想办法推广起了五石散,想让整个士人阶层都服用五石散。

这个时候,在他这种重磅级人物的推荐下,服用五石散就迅速成为了当时士人阶层中的潮流,被很多追求那种虚幻感觉的人捧为了“圣药”。

五石散在历史之中的流传是非常久远的,在何晏被司马懿杀掉之后,五石散仍一直在接下来的两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仿佛那最后的精神支柱一般,支撑着那些南方苟活士人们的最终幻想。

在五石散传播最为热烈的时候,服用五石散的人不再仅仅限于最初的士人们,很多的僧人、官员、道士、士兵、百姓在潮流的影响下,也服用起了这种危害极大的药物。

即便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中五石散不再是时代的潮流,也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因为贪恋于五石散带来的虚幻感觉,仍服用着五石散。

五石散的危害

而五石散的危害也是非常明显的,虽然说在刚服用五石散时人们的体力确实会大增,但是在服用了这种药物之后,人们却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变得燥热起来。

在这种浑身燥热的情况下,他们是根本做不了其他事情的,只能整天袒胸露乳躺在室外通风的地方乘凉,喝点小酒缓解燥热。

这种状况,无疑中就消耗了很多人力。

除此之外,五石散本身的毒性也是不容忽略的,在历史中,因服用五石散过多而丢掉性命的案例其实比比皆是。

孙思邈的年龄以及对五石散的态度

正是因为深知五石散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所以孙思邈等一众名医才会一直利用自己的名气极力反对着人们服用五石散。

为了彻底摧毁五石散,孙思邈甚至还号召着天下人要把记载了五石散的药方通通烧掉。

在他去世之前,他更是嘱托了自己的弟子,让他们一定要彻底毁掉了这害人的五石散。

而说到孙思邈,有一个问题是人们一直争议很大的,那就是关于他的年龄。

说到孙思邈的年龄,一般大家比较认同的是101岁的说法。

不过在另一些史书之中由于种种记载的偏差,则有人称其活了141岁。

药王孙思邈为什么要毁掉五石散的药方

五石散吃了等于慢性自杀。当然要毁掉。成瘾,抓狂,匪夷所思的行为,狂妄...而且没药可治(抵消)。

五石散的真正作用到底是什么

五石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五石散具有温肺肾、壮元阳、安心神、降气逆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痿、湿疮、溃疡等。

五石散由五味药物组成,包括石钟乳、紫石英、紫石英、石硫黄、赤石脂。石钟乳味甘,性温,可入肺、肾、胃经,具有温肺、助阳、平喘、制酸、通乳的功效;紫石英味甘、性温,可入心、肺、肾经,具有镇心定惊、温肺、暖宫;白石英可入肺、肾、心经,能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石硫黄可补火壮阳、祛寒燥湿、杀虫止痒;赤石脂具有涩肠固脱、止血、生敛疮的功效。诸药合用可达温肺肾、壮元阳、安心神、降气逆之效。

本内容由郑州人民医院 中医专业1 副主任药师 吴国学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为什么五石散会让人上瘾

所谓“五石散”,是一种中药散剂. 它的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此外还有一些辅料. 这种散剂据说是张仲景发明的,张仲景发明这个药方,是给伤寒病人吃的,因为这个散剂性子燥热, 对伤寒病人有一些补益. 石钟乳: 功效:温肺气,壮元阳,下乳汁.主治:治虚劳喘咳,阳痿,腰脚冷痹,乳汁不通等. 白石英: 功效: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主治:治肺寒咳喘,阳痿,惊悸善忘,小便不利等. 石硫磺: 功效:壮阳,杀虫.主治:内服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 赤石脂: 功效: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主治:治遗精,久泻,便血,脱肛,崩漏,带下,溃疡不敛等. 紫石英: 功效: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主治:治虚劳惊悸,咳逆上气,妇女血海虚寒,不孕. 据说这种药吃到肚子里以后,要仔细调理,非常麻烦.首先,服散后一定不能静卧,而要走路.所以魏晋名士最喜欢散步,称之为“行散”,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格外喜爱锻炼身体,而是因为偷懒躺下就性命不保的缘故.除了走路,饮食着装上也要格外注意.服散之后全身发烧,之后变冷,症状颇象轻度的疟疾.但他们发冷时倘若吃热东西穿厚衣物,那就非死不可了.一定要穿穿薄衣,吃冷东西,以凉水浇注身体.所以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按照书上的说法,就是““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冻出肺炎来,那是你散发的好. 但是有一样例外,就是喝酒.一定要喝热酒,而且酒还要好要醇.五石散对酒非常挑剔,不要说甲醇兑的酒,就是一般的劣酒,它也会有激烈反映.而且还服散之后还不能不吃东西,一定要大量进食,“ 食不厌多”. 总之,吃散之后,一定要散步,大量吃冷东西,喝热酒,穿薄衣服。

五石散本来是一种治疗伤寒的药,是东汉著名的内科大夫 张仲景先生研制,对治疗伤寒确实有一定的效用.但到了魏晋时期,五石散一下子就成为了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时尚消费.

五石散的真正兴起来自于何晏的推崇,他在张仲景先生的药方上加以改进,完成了药品到毒品的最终转换.而所谓宽袖长袍,飘飘欲仙的名士们,也是因为多半服用了毒品才使自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创作灵感.五石散服下后不禁容易上瘾,还会使人感到燥热急痴.魏晋名士多轻裘缓带,多半因为五石散的药效发作后身体燥热;不仅如此,长期服用还会导致精神恍惚,不能控制,急躁之处难以想象,发狂痴呆,及至看见苍蝇也要拔剑追赶;所以这魏晋人多脾气暴躁想来和全民动员服药也不无关系.

为什么魏晋时期那么多人喜欢服用五石散

首先要明确,五石散是一种剧毒的药物,就如现代人吸毒一样,百害而无一益。魏晋时期流行五石散,就是那时的富贵人士追求身体刺激、精神寄托的变态举动。

五石散的来源

五石散最早的记录是《史记》,其中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的行医案例中提到过五石散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但药力猛烈不能轻易用;三百多年后的东汉名医张仲景也传下了五石散的药方,又名寒食散,“此散宜寒食,冷水洗取寒,唯酒欲热饮,不尔百病生焉。”只能吃冷食,但必须喝热酒,否则对身体有大害。但汉朝时期五石散只是一种药效并不确切的普通药物,很少有人使用,并未广泛流传。

而五石散真正脱离药物范畴变成一种毒品是始于三国曹魏,魏晋时期医生靳邵对五石散古方进行了修改,“创制五石散方,晋朝士大夫无不服饵, 皆获异效”。

这才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五石散”,用五种不同矿物质合成的粉末,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被魏晋人士所抛弃,而选择了最不健康、最为变态的一种效果。

所谓的魏晋风度是嗑药之后身体反应逼出来的

“寒食散之方虽出漢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於世,服者相寻也”。何晏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在曹魏政权当过侍中、吏部尚书,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

《世说新语》当中记录了何晏自己叙述服用五石散后的感觉,“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也就是不以治病为目的,而是享受精神振奋的刺激效果。服用五石散之后还有其他一些效果:

药性燥烈,身体发热,需要走动来散发热量,并取名为“行散”。只能吃冷食,但饮酒必须热饮;皮肤过敏,只能穿宽大的旧衣服,新衣服、紧身衣服摩擦皮肤不舒服。同时不适合经常洗澡,身上长虱子;应该还有性功能亢进的作用。长期服用的人精神恍惚、性情暴躁,控制能力减弱,甚至会产生幻象。

有记载某人服五石散后“遂为废人,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畏热,悲恚欲自杀。”

但何晏这种人是有带动作用的,这些被嗑药后身体自然反应逼迫的“高尚人士”的举动变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其他人也都模仿他们,甚至即使身上没有虱子也要装出抓虱子的举动,号称“扪虱而谈”,这就是所谓的魏晋风度。

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明确说过五石散的危害,“五石散大猛毒”,“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为含生之害”,唐代大儒颜之推也告诫子孙不可服用。于是,唐代之后五石散不再流行,这个祸害了一个朝代的东西才算是被历史抛弃。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五石散是什么

解答:五石散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毒品

五石散本来是一种治疗伤寒的药,是东汉著名的内科大夫 张仲景先生研制,对治疗伤寒确实有一定的效用。但到了魏晋时期,被人改进成了一种慢性毒药

其中的“五石“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不过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是“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尽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难忍,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

扩展资料:

五石散的疗效非常明显,服用时非常痛苦,严重时致命。但是,创始人的名望和地位,再加上高昂的价格,使名人争相效仿并享受这种身份证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