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何为“天理”,何为“人欲”?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出了什么样子怎么理解_断魂_诗人_路上行人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人欲 断魂 诗人 路上行人

本文目录

  • “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何为“天理”,何为“人欲”
  • 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出了什么样子怎么理解
  •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断魂是对行人的什么描写

“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何为“天理”,何为“人欲”

天理即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与社会运行规律,后者以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主导。

人欲即人的私心。人的私心有二面性,当以不损害他人、社会利益为前提时,是国家允许的,其中大多数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以损害他人、社会为前提的,是社会摒弃,国家法律、道德不允许的,是题目所指的欲。

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出了什么样子怎么理解

我的理解可能与众不同。清明时节不一定是清明这一天;路上行人不一定是很多人。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有一位孤独的行人,(也就是诗人自己)备感凄凉寂寞,想找一个酒家,饮酒御寒,与人聊聊天。正巧,有一牧童,便问了一下:小朋友,哪里有卖酒的?儿童指着远处开着杏花的村庄说,那里有一处酒肆。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断魂是对行人的什么描写

“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清明》中的诗句。清明节这一天,诗人在行路途中,可巧遇上了雨。细雨纷纷,引人断魂。杜牧的《清明》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祭吊逝去的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里既指路上祭吊之人,也指诗人自己。诗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节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诗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由此可见,“欲断魂”是诗人于清明节在行路途中遇雨时内心忧伤、孤寂情感的真实体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