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读《清明》,与一千年前相比,我们缺少了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现在在农村很少能感受到这种场景了_清明_上坟_断魂

本文目录

  • 清明时节读《清明》,与一千年前相比,我们缺少了什么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现在在农村很少能感受到这种场景了
  • 2020年清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清明时节读《清明》,与一千年前相比,我们缺少了什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昨天是清明节,没下雨,可心里还是有些寒凉,想起死去的爹娘心里就难过。

吃过早饭,我开车自己去上坟的,不想给兄弟姐妹一块去,因为我不想把我的情绪让他们看到,我只想自己给爹娘说一说,这是和往年不一样的地方。

父母的坟墓是如今是一片挑林,一片花海,象神仙境地。刚进入地头,蜂蝶飞舞,迎面而来,象是又欢迎我这个亲人。隐约间桃树丛里好象有父母的身影。我不知是喜还是悲,眼泪刷刷地流了出来。

我急忙拿出供品和纸钱,跪在父母坟前,喊着爹,娘,孩子来看你们了,我一边点纸一边诉说,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诉说一年来,所经历的苦痛的事,高兴的事,孩子们挣了多少钱,弟兄们谁过得好,过得差点的都一一诉说,说完我真想扑到母亲怀里把自己的心事,委屈也诉一诉,又怕打扰了老人家,让他们在地下也不能安生,增加不必要的牵挂。

就这样,我只是流泪默默地坐了有一个小时,好象父亲看穿了我的心事,他的声音象生前一样,安慰我说:别难过了,天大的事也能过去他老人家相信我的坚强,相信自己的孩子善良本分,他好象在说,不要着急,一切由苍天看着哩,老天自有公断,他知道孩子一辈子清白做人,争强好胜,从没被别人说过不是,如今,他要知道我心里有委屈,当然会很难过,所以我只是哭,干坐着不再细说,不过,这些好象瞒不过聪明的老人家。

我哭了一会,坐了一会,蜜蜂无声无息地停在花枝上,不再飞舞,微微的暖风帮我擦去了泪水,我起身向二老告别,向蜜蜂挥手,向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桃林致谢,让桃花的美丽和清香,为二老解忧愁,度寂寞,让他们还不感到太孤独,太难过。

这次上坟我感到自己有机会单独的和父母坐一坐,使自己任意的流泪和感情的发泄,沒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起,没有把自己的不快带给他们,就是和以前不同的地方。

回家后,心里感到舒服了许多,这也算清明上坟后的一点感想吧。

r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现在在农村很少能感受到这种场景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出自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要想理解这两句诗的确切含义,我们就不能把它从整首诗中割裂开来,只有和后面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两句诗放在一起来理解,才是正确的。

整首诗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清明这天,出门在外的杜牧头戴斗笠,走在细雨纷纷的乡间小道上。路上的行人三三两两,道路泥泞,每个人都无精打采,像掉了魂一样。(这些人中,应该包括祭祀上坟的、赶集上店的,到地里耕作的等)雨中,乍暖还寒。匆匆赶路的杜牧衣服也有点湿了,又冷又饿,很想找个小酒馆吃点饭、喝点酒,休息一下暖暖身子。可人生地不熟的,又不知道哪里有酒馆,便向路边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打听,牧童用手一指远方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说,那里就是。

我想,真实的场景应该就是这样的。试想,那时是在唐朝,地广人稀,全国上下别说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恐怕连一条像样的沙石路都没有。全都是乡间小道,阡陌纵横。细雨纷纷中,四野一片寂静,路上行人断断续续。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也可以理解为对前面“清明时节雨纷纷”凄凉情景的烘托。杜牧诗中的这个路上的行人,并不一定是专指祭祀的人,也指赶路的人,到地里干活的人等。雨中,不是还有放牧的牧童,长途跋涉的杜牧吗?所以说,这句“欲断魂”,应该和当时祭祀上坟的人
没有多大关系。

题主说现在农村清明节时很少能感受到这种场景,这很正常。(估计三十年前,这种场景还是多少能感受得到的)大家都知道,这些年,农村也富裕了,村村也通公路了,上坟都是开着车骑着车;有些地方,农村还建了公墓。别说在农村,我们现在走在省道、县道上,又能看见几个步行的人。再说了,现在的人都讲排场、讲面子。每逢清明上坟人欢马叫的,比谁放的炮多,比谁烧的纸多。所以说,杜牧诗中清明时那种凄清的场景,我们永远都不会感受到了!

2020年清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020*清.明*二首》

文/@汉子诗人【原创】

其一,

寒枝风

中瑟,坟顶生

飞花。

疏烟沾

带泪,影落谁

人家。

其二,

黄泉喷涌思

念泪,

阴阳相隔梦

断魂。

满天泣声唤

亲人,

再有来生永

不分。

《汉子诗人~2020年4月4日农历三月十二日*清.明*5点55分怆然泪下于北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