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死前称:皇妃一律陪葬!3岁女儿偷偷说出9字,母妃被赦免_父爱_朱元璋_母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常用这样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来歌颂母爱,母爱的确是一种细致入微、会将人密密麻麻的包裹起来的细腻感情。

世界上并非就只有母爱值得歌颂,父爱、亲情同样如此。为什么父爱不如母爱歌颂的作品多呢?有一种原因可能是,父爱本身不像母爱那样外露,即使想要表达也难以找到歌颂这样一种情感的载体,没有载体加以明确,这样一种情感也是像悬浮在空中一样,虽然华美却难以动人。

虽说父爱难以显露,但并非全无踪迹,父爱可能会表现在对子女的严厉惩戒上,可能会表现在对于子女未来的长远计议中。然而在男性可以三妻四妾的时代,父爱便显得更为珍贵,这时候的父爱更可以从一种与众不同的对待中,找寻其中的踪迹。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护便是为她留下自己的亲生母亲。这样的故事在今天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在一夫一妻的社会,我们没办法理解,那个时代的女子对于男子来说仅仅是作为附属品而存在,特别是当丈夫身居高位时,成为丈夫的妻妾之一,不仅有可能动辄得咎,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在丈夫死亡时面临殉葬的危险。

这个人便是朱元璋,朱元璋的一生经历过困苦的少年时代,战场驰骋的青年和中年时代,建立明朝时已然历经世事的他,从幼时经历过的苦楚来看,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冷酷与不近人情,难以被打动。他本身就已经经历过许多苦,因此相较于一般人会更加难以共情。

展开全文

这一点在他建立明朝后的一系列举动便可以看出来,相较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尚显宽仁,朱元璋对于一起建功立业的有功之臣,采取暗中监视的策略,一旦发现可能有异心,便对其痛下杀手。对于自己和身边朝臣尚且如此狠心,对于自己的儿女便更是少有真情流露的时刻。

不仅如此,在朱元璋自感时日无多的时候,竟然下令让所有嫔妃为自己殉葬,后宫中不仅有品阶的妃子需要随朱元璋同赴黄泉,那些曾被朱元璋一时兴起宠幸过的宫女,也要被加入到殉葬的行列之中,但其中有一位张美人却得以幸免,这是为什么呢?

张美人给朱元璋诞下一位小公主,一次,朱元璋召集后宫嫔妃侍疾时,公主正好在父皇跟前,朱元璋看着幼小的女儿,一时动了慈父之心,便让女儿走上前来,问道:“你觉得父皇还会好起来吗?”女儿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询问吓到,反而亲昵的在父皇耳边说到:“父皇肯定会好起来的,肯定会的。”

一生征战沙场,杀人无数,铁血手腕的朱元璋被女儿天真的童言稚语感动到。朱元璋后宫中佳丽三千,儿女成群,但此时的他却感到当生命将要逝去时,真心希望他好起来的似乎很少,唯有这眼前孩子的天真之语,能够让自己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为让年幼的女儿在自己去世之后,尚有母亲照拂,不至于孤苦无依,于是朱元璋在下旨令后宫众人全数殉葬时,赦免张美人。母亲因女儿的一句童言而免去殉葬的悲剧,女儿也因真情,让自己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母亲相伴。

父母之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父爱相较于母爱难以寻觅其踪迹,但并不能就此否定父爱便是不常存在的。他也许是存在于某一个细枝末节,或者生活的点滴中,只是因其并不外露,便常常被人所忽略。

但当特定的阶段时间出现后,父爱并不一定会表现得比母爱逊色,因为父母对于儿女之爱,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自然界的人之常情,并不可能被一些行为或者表现所蒙蔽。而当危机出现时的自然反应,才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真实和自然的人类反应。

参考资料:

《游子吟》

《明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