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研究_阅读_教师_学生

点击上面 蓝字关注我们

欢迎咨询!

欢迎订阅!

新课程

* 好书推荐 *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兴趣指引,打开课内外阅读的大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是学生缺乏兴趣所致。在过去,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先介绍文章主题,重点讲解其中的生字词,带领大家在机械的朗读中夯实印象,给出一定的时间自由阅读,结束后由教师直接总结出文章主旨,让大家记录在教材上反复背诵。枯燥的流程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缺少坚持阅读的动力,导致没有营造出活跃的班级氛围,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不能纵容学生消极对待阅读教学,如果不针对这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只会导致这一现象持续恶化,何谈课外内容的拓展?针对问题一味地展开批评是错误的,只会使学生更加抗拒阅读,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以激发兴趣为首要目标,让他们在没有教师的督促下也能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发自内心地欣赏课内外优秀作品。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读本课重点生字词,通过查字典并结合前后文语境理解它们的意思;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在院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感受他童年生活的情趣,从而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田园的美丽景色,给大家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说出眼前看到的风景都有哪些,以此引入本课主题。其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对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标注出不认识的字词,如“蚂蚁、樱桃、蚌壳、倭瓜、水瓢”等,由教师重点讲解。根据描述总结出记忆中的园子:跟着祖父在里面干活、玩耍,一切都是那么有趣和自由,玩累了便快乐地进入梦乡,通过对细节的详细介绍进一步体会中心主旨。最后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呼兰河传》中同样描写了祖父和他的园子,对两篇作品进行对比学习,总结出共同的表达手法和语言运用技巧,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教师借助多媒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综合实践,开展校园阅读交流活动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的,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设计对应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真正的阅读不是让学生一字不落地看书,而是掌握课内外知识有效结合的技巧,将读书融入日常生活中。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看重成绩,依赖考试大纲制定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强化记忆,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并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内涵,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所以,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保证每个人都主动参与活动,从而建立书香班级 [2] 。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教学目标是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脉络;通过对人物的分析,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初步感受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本课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为了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联系,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后举办读书交流会。将学生划分为五人一组,结合课外内容谈一谈自己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理解。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由组内其他人进行点评,精彩的地方要加以鼓励,有歧义的观点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待所有人发言完毕后,大家在讨论中总结出最后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做陈述性发言。教师通过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整合课内外阅读信息的能力,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浓厚的阅读氛围,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全文

(三)策略指导,养成课内外阅读的习惯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多是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展开学习。经过改变授课模式,加强实践能力等活动的引导,逐渐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理清课内外阅读知识信息,但是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展开阅读,多数时间都是追求速度而不保证质量,囫囵吞枣的学习方式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甚微。或者有的学生只是单纯地用眼睛看,并没有养成摘抄的习惯,语文是一门日积月累的学科,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缺少积累的过程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更有甚者在读书时遇到不会的字词都直接跳过,选择性忽视它们而不是查阅字典或向其他人寻求帮助,这就是态度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策略指导,合理安排流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前预习、课中讨论以及课后复习这样的过程能够有效加速习惯的养成。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一课,其教学目标是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搜集更多有关汉字的内容,感受它的乐趣所在,了解汉字文化的同时,对它们的规范使用有所了解。在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泛读文章的同时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对主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明白课文想要表达的主旨。在课中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展开详细的介绍,通过情景演练、实际操作或者合作学习等方式完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强化对汉字的印象,并感受它的乐趣所在。课后及时加以复习,将自己收获的知识以录制视频的形式发送到班级群里,供其他同学查看,在互相学习中获得共同进步。同样,为了加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查阅汉字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在自主探究中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锻炼大家的探究意识,在不断地钻研中收获更深层次的知识,以此提高语文素养 [3]。

(四)寻找共性,掌握课内外阅读的技巧

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考虑知识的延伸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打破传统课堂中陈旧的理念,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准确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其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结构框架,从而掌握课内外阅读的技巧。学习不是死记硬背,无论哪一门课程都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只有领略其中的内在含义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完成拓展学习。以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例,在教材中多次出现时就应引起大家的注意,它一定是能为我们提供某些帮助才会反复出现,要深度挖掘它的使用方法,掌握“将某物比作什么”的表达手法,并在课外材料中探索类似的情节,进一步加强对它的理解,而后将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运用到实际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内外拓展阅读中促进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以此深化学科的学习。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感悟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和威尼斯的关系。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与事物、风情结合起来的表达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威尼斯的风景图片,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展开文章阅读,重点挖掘其中的写作手法。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出威尼斯人们白天和夜晚生活的差别,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美丽的景象。而后与《威尼斯之夜》一文进行对比学习,分析其中是否同样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这篇文章又想要传递怎样的情感。通过对课内外阅读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总结出材料中运用的技巧,有利于将其运用到创作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重视衔接,由课内向课外扩展教学

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除了与自身的思想水平等方面有关外,更需要教师的辅助。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体现在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过程中。小学生的年龄小,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相对薄弱,并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在面对大量新课内容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迷失研究方向。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要注重课内阅读和课外拓展的连接性,用具体的方法加以指导,以此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比如,要想加强“读”的能力,就要在精读、泛读和朗读等方面结合课外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加强“想”的能力,应该从思考、联想和想象三方面入手,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加强“写”的能力,可以从仿写、缩写、扩写、创作等多个途径进行综合性练习,以此突出课内外拓展教学中衔接过程的重要性。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依据注释理解词义,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灵活应对时运用语言的巧妙。这是一篇文言文,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结合注释进行详细的解析,保证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解析,以此顺利翻译出原文。本文仅用55个字便将人物善良、聪慧、热情好客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文言文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对它的研究兴趣。结束教学后引导学生与《徐孺子赏月》展开对比学习,分析两篇文章在语言结构、表达手法上有什么差别,在朗读时是否要注意语调的变化等。教师先针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对文言文有大致的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逐字逐句地解释它们的含义,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而后通过课外拓展阅读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注重课内外衔接的重要性,有利于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带去更好的课堂体验,从而加深对课内外阅读的兴趣,保证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工作单位】

永靖县四局小学,甘肃 永靖

——《新课程》杂志(节选)

初审:李艳韬复审:乔彦鹏终审:郝二军

校对:常超波编排:孙守春

官网网址:

《新课程》杂志

主 管: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 办: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4-1324/G4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2162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