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金水桥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其中蕴含着无比深厚的历史内涵,众所周知,金水桥有内外之分,那么为何会这么划分,其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引人遐想?
(一)内外金水桥
说起桥的出现,自然是与故宫用水的需要密切相关,而且在明、清两朝的时候,因为北京西部玉泉山一带,泉水众多,水质优良。所以,早在辽、金时期,为解决北京城内供水,便挖渠筑堤,引玉泉山一带泉水入城。据《元史·河渠志》记载:“金水河源出于京西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门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按照古代五行学说,西方属于金,金又生水,因此有金水河之称,根据地理位置又被分别命名为内外金水河。
后来,在修建皇城和宫城时,便将这条水渠下游地段圈进来。正是这条特殊河道处于皇家禁地,人们便称其为金水河。清代,再次疏浚渠道,此外还把紫禁城内的金水河称内金水河,河上石桥称内金水桥;将天安门前金水河称外金水河,河上石桥称外金水桥。
金水桥,虽然看上去是分为外金水桥和内金水桥两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它们都不是一座单桥,而是由若干桥组成的一组桥梁建筑群。而且这两组桥梁建筑群中的每一座单桥,都用汉白玉石料制成,桥栏雕刻细腻,宛若一条又一条玉带,横架金水河上。旧时认为我国皇帝在宫城门阙内外,配以金水桥,象征天河汉界,帝王君临天下,自然一统海内诸水。
展开全文
(二)内金水桥之事
从以上的介绍就能看出,内金水桥因为更靠近大内因此其等级也更高一些。实际上也是如此,在过去只有皇帝才能从这座桥上通过,所以称为“御路桥”。御路桥左右的两座桥,是宗室亲王走的,因此称为“王公桥”。王公桥左右的两座桥,则是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走的,因此称为“品级桥”。
据《明会要》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一月十一日,“改建大内金水桥成”。在明代也有这么一个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内金水桥上,具体可参见明人郎锳的《七修类稿》:
说是明初刑部尚书开济,聪慧而有辩才,有一次他陪朱元璋游金水桥,君臣二人信步走到桥中间,朱元璋忽然长叹一声,掉下泪来,问开济道:“朕为何如此?”开济回道:“过金桥,倚金栏,看金鱼,忆金妃,随金泪。”朱元璋大为叹服,又想捉弄他一下,于是上前抓住开济的手,说道:“绾手过金桥,有事不相饶!”开济不慌不忙,从容对道:“臣无亏心事,不怕帝皇刀。”
于是,这也成为发生在金水桥上的、明代君臣之间相答的一段佳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