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第一大姓钮钴禄氏—说说大清后宫里钮祜禄氏的那些女人们_皇后_乾隆_道光

钮祜禄氏,亦写做“钮祜鲁氏”。满族八大姓之一,在清朝是大姓,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钮祜禄,满语“狼”。狼是满族先世女真的图腾之一,女真人出于对狼的崇拜,而以其为姓氏。

钮祜禄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姓氏的称谓曾几度变化:辽代称“敌烈氏”,金代称“女奚列氏”,元代称“亦气烈氏”,明代称“钮祜禄氏”。满洲氏族“钮祜禄”氏,冠以汉字姓称“钮”姓,也有的冠以汉字姓称“郎”姓。“钮祜禄”氏是典型的“一氏冠两姓”的满洲氏族。

钮祜禄氏家族人丁兴旺,在清代满洲八旗中各旗均有分布,不单隶属一旗。

钮祜禄氏家族出了很多的名人,清初时有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早年追随努尔哈赤,是努尔哈赤手下最勇猛的将领,一生建功无数,被封为弘毅公,配享太庙。康熙帝时有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而最有名的要数乾隆时的贪官和珅了,满洲正红旗。

钮祜禄家族在清朝还出了很多皇后、妃子。据记载,在清朝,有27位皇后(包括死后追封的),康熙朝之前6位皇后都是来自蒙古家族,康熙后有6位皇后全部来自钮祜禄氏家族,除此之外清代后宫中亦有多位来自钮祜禄氏的后妃。

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庶妃钮祜禄氏,博克瞻之女,生皇四子汤古子,皇六子塔拜。

太宗皇太极

太宗元妃钮祜禄氏,太宗皇太极的原配夫人(第一任大福晋),后世称太宗元妃,弘毅公额亦都之女,她在1611年生皇太极第三子洛博会。1612年钮祜禄氏去世,年仅19岁。1617年洛博会早夭,无谥号。皇太极称帝后,她与皇太极继妃乌拉纳喇氏一样,都未得到应有的尊封。

康熙朝:孝昭仁皇后 温僖贵妃

展开全文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康熙的第二任皇后,一等公遏必隆女、额亦都的孙女。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昭仁皇后妹,生皇十子胤䄉。生皇十一女,殇。以后我们还要详细说说这对姐妹的故事。

庶妃钮祜禄氏,康熙四十七年十月生皇二十女,殇。这个庶妃在历史上找不到其他任何记载,也许是康熙的妃子们是在太多,她又生活在康熙后期,和许多人一样,淹没在历史的风云之中了。

雍正朝:孝圣宪皇后,大名鼎鼎的乾隆生母。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1697年(康熙三十年),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岁入侍雍王府邸,名号为格格。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不久晋为侧福晋。1723年(雍正元年二月),册为熹妃;1730年(雍正八年),晋熹贵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乾隆帝即位后为母亲专门建造寿康宫,作为太后的颐养起居之所,乾隆元年建成,之后寿康宫也成为清代皇太后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供其他太妃居住。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去世,葬泰东陵,享年86岁。值得一提的是钮祜禄氏的母亲于乾隆十七年二月才去世,因此钮祜禄氏的长寿也有点遗传的因素。

孝圣宪皇后一生贯穿整个康乾盛世,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她生前儿孙满堂、享尽荣华。而乾隆的孝顺更可谓是有目共睹,他对母亲是千依百顺、敬爱有加。有一次太后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猎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

特别是太后八十万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裕陵神功圣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晨昏问侍,扶掖安辇,极尊养之,隆祝厘让,善至于终身。”

可见这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大概是清朝最有福气的人了,有福气的重要原因就是她生了一个有福气的好儿子——乾隆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出身是额亦都的远亲,父亲只是个小小的四品,家族背景要小很多。后来乾隆帝为了提高生母的身份,下令将目前孝圣宪皇后这一支与额亦都一支合二为一。

乾隆朝: 诚嫔 顺贵人

诚嫔钮祜禄氏,是二等侍卫兼佐领穆克登之女。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初九日进宫,初封兰贵人,曾被乾隆帝降为常在。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初八日,兰常在复封为贵人。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诏封为诚嫔;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因孝圣宪皇后丧而未行册封礼。乾隆四十四年十月补行诚嫔册封礼。乾隆四十九年(1784)四月十一日夜,落水溺亡于南巡回銮途中。堂堂大清皇妃却是在船舱上夜里落水而亡,不得不令人唏嘘感叹,至于这其中有没有什么隐情就不得而知了。

顺带要提的是这位诚嫔与乾隆生母还有着亲戚关系。前面说过,乾隆帝为了提高生母的身份,曾下令将孝圣宪皇后这一支与弘毅公额亦都一支合二为一。按照辈分,诚嫔是孝圣宪皇后的侄孙女。诚嫔的曾祖父阿灵阿是遏必隆第七子,祖父阿尔松阿是阿灵阿第二子,康熙朝九子夺嫡时,阿灵阿一家是不折不扣的八爷党,因此雍正即位后,将阿灵阿和他几个儿子进行了清算,康熙四年阿尔松阿被处斩并籍没家产,妻子发遣宁古塔后改发往烟瘴地方,家人皆被遂出钮祜禄氏,贬入辛者库。乾隆帝即位后,才把阿尔松阿一支从辛者库中赦免,并回公爵府居住,惟给了顺贵人家族的爵位不予复还给阿尔松阿一支。

顺贵人钮祜禄氏,是总督爱必达第八女、遏必隆曾孙女,祖父是遏必隆第四子尹德。按辈分,她是诚嫔的堂姑。她有一妹名为希光,为满洲著名烈妇(出嫁员外郎伊嵩阿,不久丈夫病笃,希光以女儿幼小无依为名,嘱守志,迨女儿出嫁之后,作诗自缢,世称“八旗节烈”)。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进宫初封常贵人,这一年她18岁,乾隆已经55岁了。在她入宫四个月后,因包庇罪被发配新疆的爱必达被恩准因病返京休养。乾隆三十三年常贵人晋封为顺嫔,入宫两年就被封嫔,可见她一开始还是很受宠爱的,不像诚嫔,进宫二十年才捞到嫔位。乾隆四十一年再晋顺妃。乾隆四十二年因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丧,未举行册封礼,乾隆四十四年十月初八与诚嫔、循嫔一齐补行册封礼。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顺妃四十千秋。

只是到了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不知道怎么惹恼了乾隆帝,被连降二级,先降为嫔又降为贵人。这接连不断的降级,到底是什么原因?官书中没有记载,档案上也未说,看来只有乾隆皇帝和顺妃心里最清楚,只是不久后顺贵人就去世了。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与禄贵人一起入葬裕陵妃园寝。

历史总是给我们留下许多未解之谜,顺妃后来为什么一连被降,我们无从得知。但造成她的遭遇的很大因素是她没有孩子,因为曾经与她差不多的敦妃汪氏因打死了宫女被降为嫔,但仗着皇帝对和孝小公主(嫁给和珅之子的那位公主)的宠爱不久又复为妃了。

根据《清宫医案研究》一书的记载,乾隆四十一年六月,也就是敦妃汪氏为六十五岁乾隆生下和孝公主的第二年,顺嫔也怀了身孕,乾隆大方地将其晋封为顺妃。怀孕五个月时,顺妃曾有先兆流产的迹象,经过调理,到九个月虽然“喜形照旧”、“精神饮食都好”,但此后未见生育记载,可推断孩子可能胎死腹中,或者生下就是死胎。联想到作为乾隆老来女和孝公主出生后的万千宠爱,敦妃母以女贵,顺妃滑胎,到最后落得截然不同的命运,不得不令人感叹。

嘉庆朝:孝和睿皇后 如妃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帝第二任皇后。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属于弘毅公府支庶。据乾隆四十七年的秋季档记载:她曾为乾隆十公主(乾隆最疼爱的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侍读。能挑选为十公主侍读,说明乾隆对她还是很喜欢的。

最早在乾隆五十四年,最晚在乾隆五十七年的选秀中,被指婚给嘉亲王为侧福晋,以补上薨逝的侧福晋完颜氏的位置。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生皇七女,未命名,幼殇,未封。乾隆六十年六月二十二日,生皇三子绵恺。

嘉庆元年册封为贵妃;嘉庆二年嘉庆的第一位皇后孝淑睿皇后希塔腊氏崩逝,太上皇乾隆敕敕谕,命贵妃钮祜禄氏继位中宫,先册封为皇贵妃。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去世。四月十八日,嘉庆帝谕内阁,命于嘉庆六年释服后,择吉举行皇贵妃册立皇后典礼。嘉庆六年四月十五日,行立后典礼。嘉庆十年二月初九日子时,生皇四子绵忻。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己卯廿五日,嘉庆帝巡幸热河时突然驾崩,继承人选都未来得及明示。皇后钮祜禄氏之所传懿旨令前孝淑皇后所生嫡长子、皇二子绵宁(嘉庆皇长子四个月夭折,无名字)继位,继位后改为旻宁,是为道光帝,道光帝是清朝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道光继位后还追封自己早逝的大哥为穆郡王,以示他的存在。

据御制《古今储贰金鉴》序,自世宗雍正起,清代实行秘密建储制度,皇帝在世时定下的继承人后会秘密写好两道诏书,一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一藏于皇帝随身所带的金盒中。而钮祜禄氏身为仁宗嘉庆的皇后,当然不会不知道这种“立储家法”。然而嘉庆因是突然死亡,宫里一时又没找到皇帝秘密立储的小金盒,于是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直接传懿旨令绵宁继位,可以说是明智的选择,也是她智慧的集中体现。

因为她清楚地知道绵宁为高宗乾隆指示,仁宗嘉庆属意的继承人,早在乾隆在世时,乾隆就特别喜欢这个嫡长孙,出外行猎总是带着他,经常赏赐他各种好东西,就像当年康熙对待乾隆自己一样。而且乾隆还与晚年亲自于宫内操办绵宁与原配孝穆成皇后(也是钮祜禄氏)的婚礼,并赐皇孙夫妇婚后仍居宫内,这也是清朝皇帝对皇孙特例之举,为清朝最隆重的由太上皇、皇帝全部参与的皇孙婚礼,也是乾隆暗示绵宁是为皇太孙之举,嘉庆生前也非常偏袒绵宁,对他的教育等方面格外关心,并为其培植势力,大力封赏。孝和睿皇后皇后清楚自己的儿子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具备挑战绵宁帝位的能力,与其以私心辅助亲子即位,不能使朝廷宗室信服。 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她以皇后名义降旨指定由绵宁继位,换得新皇帝的钦佩。况且孝淑皇后去世时绵宁还不到15岁,一直是由自己这位继皇后抚养,孝和睿皇后对他视如己出,倍加爱护和关照,并且绵宁与两个同父异母弟弟关系很好,母子关系也十分亲近。而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因此次推举之功更加被绵宁所衷诚敬服,后来母子关系更加融洽。

道光继位后,尊钮祜禄氏为皇太后。她也是清代唯一一位以皇帝继母身份尊封的皇太后。十二月初二日,宫中行尊封典礼,正式尊封皇太后钮祜禄氏为恭慈皇太后。她所生的两个儿均被封为亲王,一生平安富贵。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从绮春园回宫的孝和睿皇后身体不适,道光闻讯,赶忙前往问安。初九,初十也都前往问安。十一日,孝和睿皇后病情急转直下,道光亲在身边服侍,申时,孝和睿皇后崩逝于寿康宫,终年七十四岁。

这一年,道光自己也已经六十八岁了。孝和睿皇后死后,道光在丧处“席地寝苫”,恪守孝子居丧的礼节,虽经王公大臣屡次奏请还宫,坚持不允,《实录》记载道光“哀恸号呼,擗踊无数。”并且在孝和睿皇后的丧事中,“上(宣宗)凡值供奠行礼,哭必尽哀”。孝和睿皇后的灵柩移置绮春园迎晖殿后,道光仍居慎德堂的“苫次”。由于他自己也年逾古稀,哀毁劳顿,再加上当时又有病在身,正是这两种原因让他一病不起。就在孝和睿皇后逝世以后的一个多月,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危,宣布: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同日午时,道光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按照清代制度,新皇帝奕詝当日下午护送大行皇帝的遗体至城内紫禁城乾清宫停放。正月二十六日,咸丰帝正式即位。咸丰三年葬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于昌陵西面三华里处曰昌西陵。全谥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属于弘毅公府支庶,乾隆五十二年生,只是她出身不高,父亲善庆仅是个小小的六部主事。嘉庆六年入宫,年14岁,小嘉庆27岁,赐号如贵人,嘉庆十年二月初八,生皇八女,不到一年夭折。五月册为如嫔,嘉庆十五年九月,晋如妃。十六年正月廿五,生皇九女慧愍固伦公主,也是嘉庆最后一个女儿,十九年二月二十七,生皇五子惠端亲王绵愉,也是嘉庆最后一个儿子。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道光帝晋尊皇考如贵妃,居寿安宫,道光二十六年,晋尊为皇考如皇贵妃,道光三十年正月,咸丰帝晋尊皇祖如皇贵太妃。咸丰十年闰三月初三卒,享寿七十四岁,谥恭顺皇贵妃。葬于清西陵昌陵妃园寝。

道光朝:孝穆皇后 孝全皇后 祥妃 成贵妃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道光帝的结发妻子,户部尚书、一等子布彦嗒赉之女。圣祖孝昭仁皇后曾侄孙女,清代第一位由嫡福晋追封的皇后。钮祜禄氏出生于乾隆四十六年,嘉庆元年,封为皇子绵宁的嫡福晋,乾隆亲自为他们主持举行了婚礼。嘉庆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逝世,暂安于王佐村园寝。嘉庆二十五年道光即位后,追谥为孝穆皇后。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帝的第三位皇后,咸丰帝生母,虽然孝全成皇后出自大名鼎鼎的钮祜禄氏,但其这一支十分普通,与旗人世家弘毅公家(出过孝昭仁皇后、孝圣宪皇后、孝和睿皇后、孝穆成皇后、孝贞显皇后)没有一点关系。她属于满洲正红旗,后被抬入满洲镶黄旗。曾祖父为乾隆朝驻藏将军成德, 祖父为穆克登布,二等侍卫、一等男爵颐龄之女。

钮祜禄氏,生于嘉庆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道光二年(1822年),参加了道光帝即位后的第一次大规模选秀,立刻就被道光帝看中,直接封为嫔,因才、智、貌样样都全,特赐封号“全”字。同年十一月初二,与祥贵人钮祜禄氏、珍贵人赫舍里氏、睦贵人赫舍里氏一同入宫。

道光三年二月二十二日,晋为“全妃”。不久便怀孕,十一月二十五日行册封礼,钮祜禄氏正式成为全妃,时年15岁(虚岁十六岁)。同年十二月,因不明原因小产。

道光四年初夏,全妃再次怀孕,八月初十日,晋为全贵妃。道光五年二月二十日寅时,生下第一个孩子即皇三女(11岁夭折),虽是女儿,但道光帝仍然大喜,尤其对比之前祥嫔所生的皇二女,待遇差距极大。当年四月十三日,正式册为全贵妃。就在当年夏天,全贵妃再次怀孕。道光六年四月初六酉时,全贵妃生下第二个女儿即皇四女(后封寿安固伦公主)。宫中称为“四公主”,尽管仍是女儿,依然丝毫没有影响道光对全贵妃的感情,相反,作为道光长大成人的实际上的长女,又是爱妻孝全成皇后所出,道光朝唯一未早夭的嫡女,四公主是道光皇帝最重视,最宠爱的女儿。道光在上谕中将四公主与日后成为皇帝的咸丰相提并论,可见其在道光心目中的地位,道光为其所选的驸马是蒙古亲王世子德穆楚克扎布,婚后夫妻感情甚笃。也是道光女婿中出身最为显赫之人。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丑时,全贵妃生下皇四子奕詝,也是道光帝当时实际的长子(皇长子已于此前去世),即后来的咸丰帝,母以子贵,地位日隆。

道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道光帝的第二任皇后佟佳氏去世,六宫无主,作为理所当然的继后人选,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天,道光帝谕内阁:“奉皇太后懿旨,全贵妃钮祜禄氏著晋封为皇贵妃。一切服色、车舆俱著查照《大清会典事例》服用,并著摄六宫事。于明年十月举行册后典礼。”道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道光帝正式册立皇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

道光十五年十一月初八(1835年12月27日),皇三女夭亡,年仅10岁(虚岁十一岁),道光非常哀痛,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丑初三刻,年仅33岁的皇后病逝在圆明园寝宫。道光帝闻知皇后去世的消息以后,马上赶到寝宫临视。皇太后也于辰时赶来临奠。大殓后,皇后梓宫停放在长春园正殿澹怀堂。从皇后去世日起,道光帝冠摘缨,穿青长袍褂13天,天天到皇后梓宫前奠酒。正月十七日这天,皇太后亲自到皇后梓宫前奠酒。同时道光帝发布谕旨,对皇后的一生进行了全面总结,认为:“惟孝全二字之徽称,赅皇后一生之懿范。”皇后的谥号,不由礼臣事先拟定,直接由皇帝赐予,这在清代是不多见的,表明道光帝对这位皇后的感情确实深厚,非同一般。

钮祜禄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极受道光帝的宠爱及重视,从全嫔,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17岁稚龄超越所有老资格嫔妃成为仅次于孝慎成皇后的全贵妃,而后皇贵妃,直至母仪天下的皇后。她死后其子奕詝(后来的咸丰帝)能顺利击败其他皇子最终继承大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光对她爱屋及乌,也因为孝全成皇后与道光帝感情极深,自她去世后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清宫词》中有两首歌颂钮钴禄氏的诗,其一云:

蕙质兰心并世无,垂髫曾记住姑苏,谱成‘六合同春’字,绝胜璇玑织锦图。

作者原注曰:“孝全皇后为承恩公颐龄之女,幼时随宦至苏州,明慧绝时。曾仿世俗所谓七巧板者,斫木片若干方,排成‘六合同春’四字,以为宫中新年玩具。”即说的是钮钴禄氏在苏州的生活。因生长苏州之故,她在“明慧”以外,还有江南女儿的温柔,这与其他八旗格格的开朗爽健是大异其趣的,而且她才华超群,蕙质兰心,所以在后来能够受到道光帝的宠爱,甚至独宠专房。

祥妃钮祜禄氏,出生于嘉庆十三年正月十三日,郎中久福之女,生母为宁夏将军阿鲁之孙女马佳氏。她出身镶黄旗满洲弘毅公家族的第十房,与道光帝的继母孝和睿皇后出身自同一家族。虽然亲缘关系相差比较远,但是论辈分孝和睿皇后是她的族内堂姐。钮祜禄氏有一个姐姐嫁给了宗室秀保;堂姐妹则嫁给了奉恩镇国公奕橚。

道光二年通过选秀与全嫔(也就是孝全皇后)一起被选入宫,封祥贵人,居翊坤宫。根据内务府《鸿称通用》里的记载,“祥”字的满文意思为“吉祥”、“福气”。同样的满文也被用于封谥“禧”字中。 道光三年二月二十二日,祥贵人诏晋为祥嫔;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式册封为祥嫔。道光四年八月庚午,祥嫔诏晋为祥妃。

道光五年正月十三日子时,生皇二女,二公主因先天不足而诱发慢惊风,从六月十六日开始医治,至七月十四日还是不幸夭折,只活了不到半岁。道光五年四月十三日,正式册封祥妃。

道光九年十月十九日卯时,生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此时,恭慈皇太后仍在盛京祭祖回銮的路上,十月二十四日才回宫。从《清实录》和《起居注》来看,在该年十一月十七日,道光帝曾陪皇太后专门去翊坤宫看望祥妃。道光十一年六月十五日辰时,生皇五子惇勤亲王奕誴。

根据《起居注》和《清平署档案》记载:道光十五年的万寿节,皇子和皇女们给道光帝行礼,唯独没有五公主。当年年底,五阿哥出痘送圣,祥妃赏赐了奏乐的升平署太监,而道光帝却没有按例给这些太监赏赐,其他阿哥送圣后时,太监都有一些赏赐。道光帝对他们如此冷遇,只能是出于对他们的母亲祥妃的厌恶。道光十五年除夕和道光十六年元旦的宫廷活动,祥妃和五公主都没有参加。道光十六年十一月的后妃缎匹宫分中,祥妃的排序甚至在佳嫔之后,宫内的一切待遇亦照贵人之例配给,空有个妃的名号 。由此可见,道光帝已有将钮祜禄氏降为贵人之心。

道光十七年二月,钮祜禄氏已降为祥贵人,位序在贵人之末。

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三十日,祥贵人位下的宫女安庆、伶安、伶顺三人因怕祥贵人又责打她们,一时糊涂而从翊坤宫跑赶出来。因此,她们受重责三十板,并且即刻赶出宫去。

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继位,尊其为皇考祥嫔。咸丰元年三月十五日,册封为皇考祥嫔。

咸丰十年腊月二十九日,咸丰帝对跟随其到热河行宫的先帝嫔妃进行了年节赏赐,此时的祥嫔尚在赏赐行列中,怎料正月初六日祥嫔就去世了。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金棺暂安慕东陵西配殿;十月二十二日,因生育惇亲王而被穆宗追尊为皇祖祥妃。同治初年,如意馆奉旨恭绘祥妃朝服大像,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例为妃等级的主位绘制朝服大像(画像现况不明)。同治二年九月初四日辰时,祥妃金棺奉安慕东陵。

成贵妃钮钴禄氏,出生于嘉庆十八年二月初八日,比道光帝小31岁。道光八年二月进宫,时年16岁,初赐号为成贵人。居延禧宫。道光九年二月初六,降为余常在。时年17岁。道光十六年十月初一日,时年24岁,仍封为成贵人。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因延禧宫遇火而毁,主位恬嫔富察氏被大火烧死。住在偏殿的成贵人遂改居咸福宫,十月初五日,时年33岁,晋封为成嫔。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时年34岁,行册封礼。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时年37岁,降为贵人。

道光三十年正月,时年38岁,咸丰帝晋尊为皇考成嫔。居寿康宫东宫殿。咸丰元年三月,时年39岁,行册尊礼。咸丰十一年十月,时年49岁,同治帝晋尊为皇祖成妃。居寿安宫萱寿堂。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时年62岁,再诏晋尊为成贵妃。光绪十四年(1888年)三月三十日,成贵妃去世,享年76岁。

这个钮祜禄氏在道光时两次被降位分,可见应该是很不讨道光喜欢的,而且她一生无子七女,好在活得时间长,又经历了咸丰、同治两朝,并被屡次加封,也算是得到善终了吧。

咸丰朝:慈安太后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咸丰的第二任皇后,即慈安太后。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满洲镶黄旗人,

咸丰二年二月被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进内诏封贞嫔;五月诏晋贞贵妃;六月已拟为皇后,其嫔妃册封典礼均未举行;十月立为皇后,时年十六,比咸丰小六岁。她生前没有子嗣,但却依靠丈夫咸丰皇帝的信任和宠爱,由嫔连升四级成为皇后,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堪称清代晋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崩逝后,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代表母仪天下的权力,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代表统一天下的权力,并下发“派载垣等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的上谕。由此可见他非常认可慈安太后的能力。

咸丰帝死后,咸丰唯一的儿子6岁的载淳继位,是为同治帝,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訢定计,发动祺祥政变(辛酉政变),处死了肃顺等辅政八大臣,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同治十二年,同治帝亲政,两宫太后卷帘归政。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崩逝,年19岁,庙号穆宗,因其无子,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

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慈安皇太后突然暴崩于钟粹宫,死因成谜。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对慈安太后突然死亡,在当代与以后都有种种怀疑与猜测,成为二百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件疑案。慈安死后,葬于普祥峪定东陵,经光绪、宣统两朝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