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晚10点到11点,是入睡“黄金时间”,睡得太早也不行?_生物钟_睡眠_入睡

人类的行为习惯,大多由生物钟所控制,所谓的生物钟,通俗点来讲,就是长久所形成的生活习惯,你的大脑会本能的告诉你“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比如“一天要吃三顿饭”,”晚上休息早上醒“,其实都是正常的生物钟表现。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长期违背自己的生物钟,强行去逆转自己的生活习惯,同样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影响。就以睡眠举例,违背的睡眠的生物钟,意味着熬夜,熬夜对身体自愈功能,免疫系统等都会造成长足的负面影响。培养好自己的睡眠生物钟,寻找最佳的入睡时间,也就显得非常新的。

牛津大学研究称:晚上10点到11点,是睡眠的最佳时间

根据国外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Digital Health》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对比数据如下:

研究共收录了8800多名受试者,这些受试者全部被要求佩戴具有血压,心跳等一系列健康数据测试的设备,用来收集数据。

而在一周以后,对八千多名受试者实验数据收集后发现,大约有2400名受试者,在晚上12点以后入睡,也就是所谓的熬夜,并且一周后的心跳,血压值等,都有隐隐有超出正常值的导向。

而剩下的受试者中,有4700多名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而其余的人则在晚上10点前入睡。

最后,将一系列外在客观原因排除后,研究人员关于受试者睡眠时间和身体健康体征得出了走势数据,数据统计中明确对比: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者,比12点以后入睡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25%左右。

综上所述,足以见得熬夜的危害性和心血管疾病隐患,也一定程度证明了,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的确可以适当规避心血管疾病风险,是睡眠的黄金时间。

另外,实验人员还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入睡时间和心血管风险的排布,居然是按照“u状走势”来分布的。

简单来说,不仅仅是入睡过晚者,存在心血管疾病隐患,入睡过早者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且根据数据对比,相比于10点到11点入睡的人群,心血管风险提高了12%左右。

展开全文

这可能让很多朋友纳闷,睡得晚不健康可以理解,为啥睡得早同样对身体有害?

为啥入睡时间早,同样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1)睡得太早,同样影响生物钟

小哥开头就有提到,大多数人的生物钟,是根据生活统一习惯所形成的,而过早或者过晚的睡眠时间,都相当于扰乱了生物钟的运行。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将生物钟视为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过早地睡眠,打乱了生活的规律,内分泌系统也会因此而紊乱,内分泌水平异常,神经对于血管的控制程度也会减弱,自然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隐患。

2)大脑的活跃会受到影响

人的睡眠是处于阶段性的,从入睡的早期睡眠状态,到中度睡眠,再到深度睡眠。

适当的深度睡眠时间,可以帮助人体更有效率地启动修复系统,维持身体健康,但是如果深度睡眠时间过长,大脑长时间处于休眠时间,在醒来以后,大脑回归正常状态的速度也会变慢。

而过早地睡眠,无形之中也相当于延长了深度睡眠的时间,大脑因此变得沉闷和萎靡,活跃程度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同样的,例如血管,代谢等相联系统的运行,同样需要大脑连接神经进行控制,大脑工作效率降低,心血管健康隐患自然也会增加。

由此可见,无论是睡得早,还是睡得晚,都会给身体带来健康隐患风险,唯有合适的睡眠时间,才能真正给身体带来健康。

就这一点,我们老祖宗的中医对此也颇为认同,中医一直都有“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的说法,意思是在阳气收敛的时间,睡眠留存阳气,阴气散尽的时间醒来。而阳气收敛的时间正好也是在晚上,大约在10点到11点左右的时间。所以,朋友们尽快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维持健康规律的入睡习惯很新的。

但是说到这,一些因为工作原因或者生活原因,作息时间和常人不一样的朋友会犯了难:大家普遍的睡眠时间,通常是这些人工作或者活跃的时间,他们应该怎么办?

对于“黑白颠倒”的朋友而言,他们的睡眠会对身体有害吗?

对于此类人群,其实朋友们不用过于担心,对于“生物钟”的维护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规律。

换句话说,只要你的生物钟长期保持规律和稳定,自然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对于睡眠也同样如此,如果您长期保持的都是“昼伏夜出”的习惯,且没有明显的改变,这同样也是属于您的生物钟。

但仍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长期保持“黑白颠倒“的睡眠生物钟,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就睡眠质量,睡眠的总体时长而言,同样不能懈怠:日常睡眠7到8个小时,如果有加班熬夜的行为,及时进行睡眠补充都是非常新的的。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如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