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在明朝的时候,曾经有着这样一个愿意为了国家粉身碎骨,牺牲一切的人,他叫做于谦。在《明史》中,史官也曾经这样浓墨重彩地评价他:“忠义心烈,与日月争光。”
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他的出生也是不平凡的。在1398年朱元璋逝世那一年,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孩,令人想不到的是,51年后,这个不寻常的人为大明续命了将近200年。
在开国皇帝逝世同年出生,七岁被指为宰相
1398年,这一年是大明王朝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逝世了,一代开国皇帝的逝去,就意味着一个王朝的结束。就在这一年,浙江省的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谁都没有想到,在50年后,这个男孩能够为大明朝续命两百多年,他的名字叫做于谦。
于谦在他少年的时候就表现出读书的极高兴趣,有着十分浓厚兴趣的他读书也十分刻苦。于谦的志向十分高远,他非常仰慕文天祥的崇高气节,并将文天祥悬挂在他座位右侧,以此激励自己也像文天祥那样忠心报国。
在于谦七岁的那一年,有一个和尚偶尔看见他,便停下了步伐,十分惊异于他的相貌,于是这个和尚对于谦说:“你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
展开全文
为官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不惧奸臣
1421年,于谦考取了进士,从此踏上了仕途。当时是朱祁镇在位的时候,这个皇帝十分宠幸自己的太监王振,于是当时的文武百官都抢着给王政送钱,只有于谦进京的时候,从来没有给王振送过礼。不仅如此,于谦还曾经写诗以明志,表明自己两袖清风的态度。
太监王振一党由于于谦过于铁面无私,认为于谦一定会成为他们贪污腐败路上的绊脚石,于是王振一党便诬告于谦是因为不能晋升,所以对皇帝心怀怨恨才辞职的。
英宗皇帝于是大怒,将于谦投入了监狱,并判了他死刑。这件事情传出之后,山西的百姓便纷纷进京请求皇帝释放于谦。受到了百姓声讨的压力,王振一党在三个月后不得不将于谦释放了。
明朝陷入危机,呵斥迁都派
年仅19岁的明英宗皇帝朱祁镇,从少年的天子长成了热血少年,这个时候正是想有一番安邦定国的作为的好时候。但是由于过于宠幸太监王振,王振一直在朝堂之上独揽专权。并且此时,瓦剌部也大举侵入明朝的国土。
于是在正统14年,王振怂恿才22岁的朱祁镇草率的亲征瓦剌部,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年轻的皇帝御驾亲征,他并没有什么作战的经验,只带领了五十多个文武百官以及50万明朝的士兵就冲向了边境,意料之中的在土木堡惨遭战败。
这次战败,不仅仅皇帝被敌人所俘虏,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精英也被敌军一扫而空。在这个朝廷一片慌张的时候,郕王开始管理这个国家。
他命令群臣讨论如何作战和防守,在此时,一个腐儒叫做徐有贞,他以研究星象和玄学为名,向郕王提议迁都南京。当时朝廷上没有人主事,孙太后虽然想有所作为,但是也无能为力。
在这个关键时候,于谦站了出来,他说,京师是天下的根本,如果迁了都,这个国家则大势已去。他还举例说明当年宋朝南渡杭州,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国都为例,大声的呵斥了迁都派。从这个时候起,于谦到了孙太后的重视。
朝廷大乱稳定局势,却含冤遇害
在朝堂之上,都御史陈益上奏皇帝,要求诛杀王振全族。就在此时,王振的亲信锦衣卫指挥马顺上前,公然的呵斥上奏的官员
此时此刻,王竑突然就开始在朝廷上猛烈地击打马顺,马顺当场就毙命了。一时之间,血溅朝堂,官员开始变得十分混乱。
在此时此刻,于谦走上前,把王振的脖子捏在自己手中,逼着王振对朝廷上的官员说:马顺是该死的,大家不要惊慌,此后再也不追究这件事情。于是众官员才稳定下来,这时于谦的袖袍也全部裂开来了。
在于谦退出左掖门的时候,王直一直握着他的手感叹道:“国家正是倚仗你的时候,出现今天这样的状况,就算有100个我也处理不了这件事情。”
那个时候起,整个朝廷都十分倚重于谦,于谦也一直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一直将社稷安危当做自己的任务
之后,于谦积极地组织了军事力量。他让整个京城都进入了总动员,全城人民都面对嚣张杀来的瓦剌进行步步设套,彻底地拿下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在郕王朱祁钰执政期间,于谦也在这个时候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安稳着朝堂上下群臣恐慌的心态,努力使国家在土木堡战败之后转危为安,为了国家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于谦延长了大明王朝的生命,使得这个王朝在风雨摇摆之中稳定了下来。正是因为如此功高,于谦才被一些小人所嫉妒。
在公元1457年的时候,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此时就要迎接明英宗恢复帝位。在迎接明英宗恢复皇帝之位庆典之时,由于失亨,曹吉祥和徐有贞一直都对于谦心怀怨愤,在明英宗归来之时,就逼迫明英宗杀死于谦。
为了稳固人心,安定朝廷局面,明英宗也想要真正属于自己的朝臣,显然,于谦不是他理想中的人选,所以明英宗同意了这个提议。不久之后,于谦在他拼死都要护住的北京遇害,就这样,一代名臣受到小人的陷害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于谦为明朝续命了两百余年,在危难之中,他将自己的生命安危不顾,以一己之力,稳固了朝廷,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就是这样一个气节高尚又忠义的大臣,在遇害的八年之后终于得到了平反。在后来的整个明朝传记中,他都被奉为举国都敬仰的英雄人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