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看东周_南京_城市_深度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东周 中国 文化 南京 城市 深度

图片来源:《三才图会》

历史演进到中国历史上祚命最长的周朝。说起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朝代,相信不少人深受《封神演义》等神话传说的影响。

因此,周文王、周武王和姜子牙讨伐商纣王的历史也颇具传奇色彩。

这是距今约三千年前的故事,改朝换代,血流成河,惊天动地。而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的关键人物,一是周文王,二是周公。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看完周公便明白

中国文化为什么看东周

01

展开全文

周之始

周文王姬昌,原为商纣王的诸侯,封西伯,故又称西伯、姬伯。相传他在被商纣王囚于羑里期间,推演出了周易,为后世万年开启了一套和神秘宇宙对话的密码。姬昌奉行德治,生活勤俭,勤政爱才,成为诸侯中的道德楷模,受到天下百姓爱戴。文王去世后,其儿子周武王姬发就联合其他部族,讨伐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并在著名的牧野之战中大败殷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为了表明自己取代殷商的正当性、合法性,周朝开动宣传机器,竭尽所能把前朝的商纣王描述成一个沉湎酒色、重刑厚敛、拒谏饰非的暴君,以至于这位据说也颇有一些才能的帝王声名狼藉、遗臭万年。事实上,商纣王在位时期,商朝国势已经趋于没落,尽管他东征西讨想挽回败局,但已难以挽回他自焚丧命、亡国之君的宿命。

图片来源:《三才图会》

清·姚文翰《历代帝王像·周武王像》

02

周之幸,周公行

周朝肇基者除了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两代君主和姜子牙这位被神化的韬略家、军事家、政治家,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也是最值得被历史记录的一位。

关于这位周公,可说的实在是车载斗量,连今天有的人做了梦也要按照《周公解梦》里他老人家的指示去解读一番。事实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的确都发自内心地争相把他树成忠君爱主的道德楷模和奠定天下公序良俗的治世能臣。

为了招贤纳士、广揽人才,周公洗一次头得几次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也得数次吐出口中食物,生怕怠慢贤士,这种礼贤下士的作风为我们留下了“吐哺握发”这一成语。在辅佐胞兄姬发挫败商纣、建立周朝的艰难历程中,姬旦功不可没;制礼作乐,使万世子民言谈举止有规矩可依,他也煞费苦心。即使遭受冤屈,他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理所当然地被万世敬仰、名垂青史。“周公”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成了忠厚长者、可托付大事者的代名词。雄才大略的三国豪杰曹操也由衷地赞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武王之后,成王、康王父子二人广施仁政,厉行节约,农业生产得到迅猛发展,共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成康之治”。在他们统治时期,周朝疆域急剧扩大。为了更好地实施统治,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分封制)被采用实施。周天子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土地及土地上的人口赐给王公贵族。分封诸侯对自己的封地实行完全自治,定期向天子朝贡、镇守疆土,如果天子遇到危险还要率军勤王。

汉代画像砖《周工辅成王》

03

中华文明兴,始于周

分封制直接导致诸侯崛起,王室逐渐衰微,一些异性诸侯不仅停止朝觐,甚至起兵叛逆,公然和周王室叫板。为了重振周室,再现“成康之治”,周厉王姬胡决定大力改革,发展经济,强大军事。由于不断分封,大部分税收都流进了诸侯和贵族的腰包,周王室能征税的范围越来越小。

周厉王任用荣夷公分管经济,违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把以前未纳入征税范围的山林川泽纳入进来,但此举影响了王公贵族的利益。山林川泽纳税收入充实了国库,周厉王便任用虢公长父组建军队,加以训练,重振王师,然后开始四面出击,去征讨那些犯上作乱的贵族大臣。

最终,周厉王的改革使得他和贵族们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新贵族们怂恿工商业者和沦为平民的没落贵族在镐京发动了一场武装政变——“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之夭夭,从镐京逃到了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丢下个空空如也的周王室无人理政。两位股肱之臣周公和召公被国人推选出来,代行天下之事,同时考察新天子人选。周公和召公联手辅政,这一独特现象史称“共和行政”。

这一年也是中国历史纪年的重要节点。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岁次庚申,中国历史第一次开始纪年,中国历史从此有了清晰的时间轴。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认真筛选材料,精心组织编纂,为后世留下一部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这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周公为后世中国文化做出了奠基,在百家争鸣的东周,孔子儒家学派把他作为最高人格典范,把周初的仁政誉为最高政治理想,孔子本人终生念兹在兹倡导的始终是周公的礼乐制度。可以说看了周公便能看到中国古代最高理想,更能体会到东周百家思想源于何、为何而争,从而看懂中国人,看到中华五千年文化。

这本 《为什么是东周》便以周公为切入点,详细梳理了东周500年的风云变幻,呈现了在这混乱时期淬炼出的民族智慧,比三国更精彩,如果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的起源脉络,这绝对是必看佳作!

THE END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白鹿原》 |《冯至文存》 |《在城望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旅行》 | 《城堡》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了不起的盖茨比》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