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天子有多穷?何谓“周急不救富”这句话是孔子在什么情况下说的_秦国_东周_王室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周穷 秦国 东周 王室

本文目录

  • 东周天子有多穷
  • 何谓“周急不救富”这句话是孔子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 为什么楚灭越,秦灭周,韩灭郑,赵灭中山都没有引起列国干涉,而齐湣王灭宋就遭围殴
  •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有多穷
  • 为何说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周赧王​成了最穷的天子
  • 很穷很穷,每天基金定投10元有意义吗还是周定投50元
  • 周赧王贵为天子,为何穷到借高利贷打仗的程度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 作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结局有多窝囊

东周天子有多穷

东周天子丧失权威后,诸侯停止朝贡,王室的经济来路被切断,而国家机器依然要运转,象征天子威仪的各种仪仗和形式一样不能少,那么庞大的开销最终将不堪负重。周室财政危机频发,甚至连天子的伙食费都成了问题。天子私有地盘的不断浓缩,为了维持高额王室花费,周天子一度债台高筑。那么,史书中记载周天子的经济状况到底有多尴尬?

《左传·隐公三年》载:“天王崩……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

前720年,周平王崩,周室大臣武氏子千里迢迢去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堂堂周王室居然连天子的丧葬费也花不起了,只能求助于礼仪之邦的鲁国。但我们都知道,鲁国本也是个小国,周王室居然连这样一个小国都不如了。

《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前717年,周王室派人向鲁国求救,告知天子快要断伙食了。情况比较紧急,毕竟丧葬可以拖,吃饭可没法等,人命关天的事。但鲁国也富不到哪去,鲁隐公没法子,只得请求向宋、卫、齐、郑四个大国购买粮食。本该属于天子的粮食居然要向诸侯去买,而且还得由鲁国出面,堂堂周天子连里子都丢光了。

《左传·桓公十五年》载:“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前697年,周桓王派家父向鲁国求车,但按规定这是不符合周礼的,诸侯没有向天子贡车辆的礼法。周桓王想必车破旧了,想换辆新的,但王室拮据,只好顾不得老脸向鲁国索取。

可怜的周王室衰弱后,也只能向重视礼仪的鲁国撒撒娇,但殊不知,鲁国也是自身难保,从鲁国史官的语气中可窥见鲁国也是挺无奈的,还稍带不满,都说养儿防老,周天子那么多子孙,凭什么偏要鲁国一家供养?

《左传·文公九年》载:“毛伯卫来求金。

前618年,周室大臣毛伯卫来鲁国索取金帛,做什么?原来,周襄王死了一年了,由于经费问题棺椁一直无法下葬。

从以上记载来看,每逢天子驾崩,周室就要爆发一次金融危机,于是每次低声下气地向鲁国求救。你们真把鲁国当金山银矿啊!

这还在春秋早期,情况算好的,拼拼凑凑也可以勉强混日子。到了春秋晚期,周天子的处境就更为糟糕了。在周敬王之后,王室发生了王子朝之乱,晋国平定内乱把王子朝赶出洛阳王城,王子朝居然把周王朝的图书馆都背着跑了。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可能不大明白,不就丢了几本书嘛。当初,夏朝太史见夏桀无道,载着典藏投奔商汤;商朝内史见纣王无道,载着典藏投奔周人(《吕氏春秋·先识》)。可见,在先秦时代,国家典藏是维系一个政权的核心主干,包括太庙的各种礼器。典藏礼器在,国家就安在。

王子朝在楚地被王室派来的人杀死后,连同典藏一起失踪了,成了千古之谜。这个时候周天子有多穷?可以说,穷得连家当都丢光,只剩一条裤衩了。

王子朝之乱后,从此小小周王室就不太平了,大臣开始专权,比如单氏取周(韩非子语),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

这还不是最可悲的,到了战国,已经被诸侯瓜分的芝麻粒大的周王室居然再次发生内乱,这一回,干脆将王室一分为二,各自为政,等于两兄弟爪分四合院,一个住东厢,一个住西厢,都自称自己是主人,对方是客居。别提,可怜的周天子穷得有多尴尬了。

文/堰风

何谓“周急不救富”这句话是孔子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原创问答】

孔子以“七爱”为出发点,提出了“君子周急不继富”的观点。

在他看来,最需要帮助的人是那些穷人,而不是那些富裕的人。当你接济穷人的时候,是救人于危难之中,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如若你去扶持富裕的人,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甚至有些趋炎附势、锦上添花的意味。所以,孔子认为,雪中送炭,救人危难是君子应当具备的美德。

在北宋年间,有一年的雪下的非常大,天气也是异常地寒冷。当时的宋太宗赵光义突然想起了穷苦的百姓,在如此的冰冻的环境中,天下穷苦人的生活定会极其难过。想到这些后,他马上召集众臣,派人准备好粮食和木炭给京城那些孤苦伶仃的老人和生活无着落的穷人送去,以保证他们有饭吃,有木炭取暖。

别看这件事情不大,但却为宋太宗赢得了民心,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孔子的主题思想是讲作为君子的“仁爱”之道,救人于危难之时。

庄子曾经讲过一个“固辙之鱼”的寓言,说有一个人遇到一条东海来的小鱼,独自躺在干涸的车辙之中。这个人出于好奇地问道:“小鱼,你想干什么啊?”小鱼说:“你能给我点水,让我活下去吗?”这个人回答道:“可以!不过你得等我先去劝说吴、越两国的国君,让他们引西江水来救你,你看行吗?”小鱼十分气愤地道:“我现在只需一点水便可活下去,若是照你说的那样,我早就变成鱼干了,还等你来接济吗?”

这则寓言就是在告诉人们,若是你想帮助别人的话,就应当及时地做出行动。古人云:“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除非你不想施以援手,才会故意拖沓。这就不是君子之所为了。

解答至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

谢谢!

为什么楚灭越,秦灭周,韩灭郑,赵灭中山都没有引起列国干涉,而齐湣王灭宋就遭围殴

朝史暮想:

为什么齐国灭了宋国各国反应如此之大?甚至导致了五国伐齐之战?

第一,宋国不是小国,弱国。客观地说,当时的宋国国力不在燕国之下。宋国要是晚几年被灭,战国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战国八雄”了。宋国人口多,国土面积大,粮产量高。且在诸侯国之中,有一定的政治外交影响力。如此之大国被齐国吞并,诸侯国的反应自然很大。

第二,宋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宋国的定陶是当时重要的商贸中心。在生产力还非常落后的当时,一个巨大的商贸中心就是一个完善的后勤保障中心。物资,军队可以在这里得到迅速的补充和配送,因为战略意义非常重要。

第三,宋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处河南腹地,大平原地形,是卡在楚国,魏国,韩国,齐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一旦齐国占据了此地,北胁赵魏,东迫韩国,南压楚国,齐国在战略上将会得到主动权。

第四,齐国当时已经是一个实力一流的国家。吞并了宋国之后,很可能就会变成超一流的庞大帝国。其他国家将很难与其独立抗衡,甚至包括秦国。因此诸侯国们是不容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五,齐国一直以“套路”闻名,坑过很多诸侯国,犯众怒。诸侯国们大大小小都吃过齐国的亏,之前甚至差点灭了燕国。这次齐国灭宋,诸侯国们顺势打起正义的名号,抢占道德制高点,对齐国进行反制。

为什么楚灭越,赵灭中山,韩灭政,秦灭周没有引起诸侯国的干涉?

赵灭中山,是赵国在那个时候很低调,然后趁着诸侯国忙别的事情进行的。并且中山国地处北境,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相对来说,政治影响没这么大。

楚灭越,楚国一直是南方大国,并且南方的事情,中原的诸侯国并不如何上心。楚国灭越国,越国在南,即使有心干涉也鞭长莫及。

韩灭郑,严格说来,这属于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事情。并且韩国对付郑国,是一个长期逐步蚕食的过程。

秦灭周,当时秦国已经实力超群,没人敢轻易招惹。同时周天子徒有一个天下共主的虚名,在实力,地盘上都已经虚弱得没法看了,周天子被灭也是早晚的事情。秦灭周也引起过诸侯国的反应,不过是局部的,而且秦国实力放在那里,周的地盘又小,诸侯国犯不上出头。

以上是朝史暮想的个人见解,欢迎讨论补充。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有多穷

宗法土地制度瓦解、礼法下移、各国臣子下克上和王室领地局限一隅,周天子当然会越来越穷。当然,周天子不缺钱花,主要是失去权威,众多仆从和部属要养活,就显得经济很拮据罢了。

本来自己是老大,现在是周边都是大哥。

在这种情况下,周天子就成了一个摆设。名义上拥有四海,尊王攘夷,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实际上就如同一个小国的王而已。实际上,春秋时期已经有140多个诸侯国,威望大打折扣,周礼的繁缛几乎成为笑话,这就是孔子嘴里的礼崩乐坏。天命转移,周德失落,王室衰败,私田增加,井田制崩溃,采邑封赏等体制失去效能,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情况更糟。周王领地不断被周边大封国和戎狄蚕食,不及秦国一个郡,方圆100多公里罢了,集中在今河南西部。

所谓王畿成周基本上徒有虚名。大权旁落,虽然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但已经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根据《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列国纷争,天下大动荡、大分裂,政由方伯就是大国崛起的意思。

大宗小,小宗大,列国纷争,威仪尽丧

春秋末期战国时期,给周王上贡的诸侯国越来越少,小宗势力完全超越了大宗,甚至逼债的人都跑到王宫去了。甚至,周襄王去世时想办一个符合天子礼仪的丧礼,都得到处借钱。诸侯争斗,周天子左右为难:

秦借道两周之间,将以伐韩,周恐借之畏于韩,不借畏于秦。

这哪里还有什么天子威仪。本来是周天子负责赋税和征伐,到了最后是秦国晋国一些大国跑到周天子控制去要钱征兵。三家分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王问鼎等现象,都是以周天子式微为背景的。西周天子宗周曾经还给秦昭王顿首受罪,贡献财帛,求饶谢罪。

大诸侯国自称王,炫耀武力,天下共主演变为到处要钱,依附大国的傀儡。号召力被利用,谁强大谁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晋文公一度命天子西狩于河阳、践土,这些大概都是周天子的惨淡境遇。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为何说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周赧王​成了最穷的天子

周朝最后的君主周赧王在位59年,一辈子小心翼翼地活在列强的夹缝中,临终前牛气了一把,结果还被诸侯给坑惨了,为了躲避债主追债,只好逃到高台上躲避。

生不逢时的周赧王姬延

公元前314年,年轻的姬延登上了天子的宝座,意气风发的他准备大干一场,以恢复祖宗的荣耀,还没来得及行动,一盆冷水就浇醒了他。

燕国的国君燕王哙作妖,把王位禅让给了大臣子之,子之上位后。马上显出了小人嘴脸,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原太子平很不爽,就到齐国去找救兵,齐王答应得很爽快,大军到了燕境后就开始烧杀抢掠。

西方的秦国看到齐国在遥远的燕国搞事,按奈不住骚动的心情,就东出函谷开始扩张地盘,之后楚国北上,中原大地上狼烟四起,战事不断。

周赧王姬延左顾右看了一番,觉得他们哪一个都比自己牛,于是缩起了脑袋,小心翼翼地过起了小日子。

听从楚国忽悠,周赧王被坑惨了

按照当时诸侯的心态,谁也不会拿周赧王姬延开刀,毕竟是天子嘛,还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天子,榨不出多少油水,犯不着因为他,惹得天下众怒。齐湣王的例子就在眼前,谁也不想落得个剥皮抽筋的下场。

楚国被秦国打得上气不接下气,忽然发现周天子是个不错的挡箭牌。于是就派人到洛阳去,忽悠周赧王姬延,说了一大堆溜须拍马的话,姬延那颗不安分的心再次骚动起来。

于是就打算以天子名义,号召群雄团结起来,讨伐残暴的秦国。诸侯答应得很爽快,决定出兵讨秦。周王室的实力很有限,就洛阳周围巴掌大块地方,周围人口撑死了也就3万多,周王室既没兵也没钱。

打了鸡血的周赧王厚着脸皮,向王城的富户借钱,答应战胜后以战利品还账。经过一番求爷爷告奶奶的操作,姬延拼奏起了一支5000人的队伍,让西周公领着他们到伊阙回合。

西周公在伊阙等了很多天,只有楚国、燕国来了几万兵马,其他诸侯不见踪影。三个月后,士兵的士气消耗殆尽,再也没有刚出发时的那股精气神了,无可奈何的西周公领着士兵回到了洛阳。

周赧王跑到高台上躲债

洛阳的富户看到士兵回来后,纷纷到王室来要账。借债还钱,天经地义,明白这个道理的姬延急得团团转,生怕那些人冲进王室找他拼命,怎么办,怎么办?

无意间瞄到宫里有个很高的台子,那是先祖风光时用来发号施令的,顾不得了,周赧王姬延爬上了高台,蜷缩在角落里,装起了缩头乌龟。

昔日风光无限的周文王、周武王,如果在天上看到自己的后辈如此窝囊,不知道会不会气得跌下来,砸死这个熊包?

很穷很穷,每天基金定投10元有意义吗还是周定投50元

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每天定投10元,按股神巴菲特的收益率,一年20%收益,是多少钱。

如果拿这些钱用来学习新的技能,一年后能跳到一个更高工资的岗位,能多挣多少钱。

周赧王贵为天子,为何穷到借高利贷打仗的程度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在常人的印象中,帝王富有四海,过着如天堂一般的生活,最不缺的便是权力、女人和金钱,不知道要羡煞多少普通人。然而很多人想象不到,在中国的历史上,却有一位穷到极致的帝王,因为没有钱武装军队,竟然要四处借高利贷来凑足军费。更离谱的是,他因为没钱还债,便躲在深宫不出,做起了令国人嘲讽不已的“老赖”。这位奇葩的帝王,便是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

周赧王本名姬延,是东周第25位天子,慎靓王姬定之子,在公元前315年登上王位。赧王登基之初,周王室势力衰微到极点,所统治的地盘仅包括洛邑及周围三四十座城池,总共也就3万多人口。不仅如此,就连这块“弹丸之地”,也分裂成西周、东周两个敌对的诸侯国,由西周公、东周公分治,而赧王则寄居在西周,也即王城洛邑。

与所辖地盘大幅缩水相伴随的,是天子的权威坠地。此时的赧王,徒有一个“天下共主”的名号,但命令却得不到诸侯们的重视、服从,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说自话”。各强国只有出于争霸的需要,才会打出“尊奉王室”的旗号,而一旦达到目的,马上又会对他不闻不问,就连象征性的贡品也往往拖欠不缴,常常让赧王气郁难平。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让赧王更加愤懑、忧心不已的,则是秦国对他构成的严重威胁。此时的秦国,在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代4位国君的统治下,凭借着商鞅变法后的国富兵强,年年驱使虎狼之师攻击、蚕食山东诸国,兵锋屡屡直逼王室的辖区,大有消灭东周、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意图。

赧王在位60年间,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形势愈发危急,心中充满了焦灼、迷茫、无奈、不甘的情绪。在赧王看来,作为一个奋发有为的天子,他不应该接受沦为亡国君的命运,而历史赋予他的职责,便是重振国运。正因如此,心存幻想的赧王便开始制定计划,打算联合山东六国削弱乃至灭亡秦国,而后重树天子威仪。

当赧王遣使将联合攻秦计划通报给各国时,山东六国的国君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纷纷允诺,一旦赧王“挑头”组建伐秦联军,他们必定会倾力支持。赧王闻讯后欣喜不已,赶紧命西周公招募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由于国库空虚,无法提供足够的武器和粮饷,窘迫的赧王便四处借高利贷,并付给债主们借券,允诺一旦大军凯旋归来,便会用战利品加倍偿还。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在准备工作就绪后,赧王便任命西周文公姬咎为主帅,率领周军赶赴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并催促其他六国赶紧派军队来会合。但让赧王大失所望的是,除楚、燕两国合计派了数万兵力参战外,其他四国因为害怕得罪秦国,竟然临阵变卦,根本没有派出一兵一卒赴约。

由于三国联军的总兵力只有数万,而屯聚在关中的秦军则有数十万之巨,敌我军力对比之悬殊,即使连理论上的取胜机会都不存在。正因如此,姬咎不敢贸然进兵,在苦等多日终于不见其他四国派兵前来会合后,便只能率领士气涣散的军队返回国内,此行真可谓“白折腾”一场。

周军无功而返,赧王先前对债主们作出的承诺,自然也无法兑现。当债主们得知自己的投资“打水漂”后,心中气愤不已,便纷纷拿着借券向王室讨债。这帮人从早到晚都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中间难免会有奚落、嘲讽的语言。作为堂堂天子的赧王,竟然遭受如此羞辱,实在是亘古未见。

赧王羞愧万分,悔恨自己当初的决策轻率,但凭借自己那点可怜的“家底儿”又还不起欠债,无奈之下只好做起“老赖”,躲到宫中的一个高台上躲清闲。那些债主又气又恨,便将这个高台称为“逃债台”,这也是成语“债台高筑”典故来源(“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见《汉书·诸侯王表序》颜师古注解)。

周军虽然没跟秦军接触便撤退,但先前摆出的进攻架势,却惹恼了秦国。为了报复赧王的举动,秦昭襄王派军进攻西周国,意在将其消灭。赧王担心自己会被杀死,便让姬咎入秦谢罪,表示“自愿”献出九鼎、城池和人民,而作为交换条件,希望秦王能饶过他的性命。

对于天子的建议,秦昭襄王欣然接受,随即派兵进占洛邑,灭亡了西周国,西周文公以及寄居于此的周赧王随之成为俘虏。同年(前256年),周赧王羞愧愤恨而崩,国运长达800余年的周朝正式终结。7年后(前249年),秦庄襄王派兵攻灭东周国,东周靖公姬杰(昭文君)被杀。

史料来源:《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

作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结局有多窝囊

周赧王作为最后一位周天子,其即位之时周王室已经衰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周天子早已彻底丧失了对天下诸侯王的控制,就连周王畿分割出来的西周国和东周国都不将这位名义上的周天子放在眼中,而周赧王最终的结局,也的确算得上是窝囊至极。

周赧王即位之时,周王畿已经分裂为了三部分,即周王室、西周国和东周国。秦武王时期,秦国攻占宜阳之后,秦武王于前307年欲入东周试举周鼎,右丞相樗里疾于是率领兵车百乘先至东周国,试探东周反应。

“九鼎”乃是周天子王权的象征,又岂肯让他人轻易接触,周赧王因此对秦武王的无礼要求予以了严词拒绝,樗里疾大怒,遂将周赧王逐出王宫,强迁至西周国。虽然秦武王最终因举鼎绝膑而亡,但经此事周天子仅存的权威也就此丧失已尽。

到了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前后,秦国已经极为强大,且秦国的东扩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周王室的存亡,为了求取生存空间,周赧王只好对秦国溜须拍马,从而换取短暂的和平,也正是由于周赧王的态度,昭襄王始终未曾攻打周王室。

在“长平之战”后,山东六国之中唯一能够对抗秦国的赵国被彻底打残,这彻底引起了山东诸国的警觉,进而导致秦国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战败。虽然此战秦军损失不大,但却让山东诸国看到了击败秦国的希望。

于是,“邯郸之战”后,楚国派使者请以周赧王的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这令忧心忡忡的周赧王大喜过望,于是命令西周公凑出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又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结果,这次合力攻秦,只有燕国和楚国派出了军队,而其他四国压根没有出兵,结果最终非但没有成功讨伐秦国,反而让周天子欠了一屁股债。

西周君率军返回后,境内的富户们便纷纷上门讨债,周赧王本打算以战后所获来抵债,如今哪里还得起钱。面对富户们的讨债,周赧王无奈之下只得躲在了宫后一个高台上,结果此台被周人戏称为“逃债台”。虽然此次攻秦不成,但秦军却不肯善罢甘休,攻占韩国阳城、负黍后,更是直扑周王城。

眼看周王室要被攻灭,西周君无奈之下只得跑到秦国叩头认罪,并将全部的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秦国则将西周君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贬为平民,这才放其归国。此事的发生,可谓让周王室颜面扫地,周赧王和西周君的心情可想而知。

同年,在位长达59年的周赧王就此郁愤而终,此后不久,西周文公姬咎也就此一命呜呼,西周一地的民众纷纷向东方逃亡,秦国于是轻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宝。由于周赧王并未立有继承人,八百年的周王朝,也就至此彻底走向了终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