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甜田 通讯员 张莹莹
近年来,我国肥胖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肥胖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是多种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卢艳敏介绍,肥胖是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和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原因多种多样,改变自身习惯助力减肥成功
有人认为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国外报告,父母双方有一个肥胖者,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为 40-50%。饮食因素:主要是热量、脂肪摄入过多,比如吃的比较多、经常在外就餐应酬比较多、喜好甜食/油炸类食物或含糖饮料,睡前有进食的习惯;运动因素:久坐不动,有些是不爱运动,有些是职业限制,一些脑力劳动的人群,多是坐在电脑前一坐一整天。
一般认为 35岁以后肥胖发生增加,不过还是要注意一些特殊阶段,特别是女性,比如围产期、更年期等。精神心理因素:有些人存在情绪性进食,高兴了吃一顿,不高兴了吃一顿,有压力了也需要饮食来缓解。睡眠:熬夜、长期睡眠不足也会导致肥胖。
卢艳敏说,另外还有一些代谢和内分泌因素等,其中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睡眠等行为习惯是我们自身可以改变的。
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还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肥胖还是很多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如慢性病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肥胖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另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构显示,肥胖还会增加子宫内膜癌、胆囊癌、 肾癌、肝癌、结肠癌等22种常见癌症的患病风险。
减肥要“别踩坑”,降低代谢小心“越减越肥”
“市面上各种减肥广告满天飞,主要是迎合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不想运动,就想有一个方法可以狂吃不胖、躺着就变瘦。”卢艳敏告诉记者,这部分人关注的就是“一天瘦一斤”“3天腰围减少5厘米”以及瘦腰按摩仪、甩脂机、燃脂霜、减肥贴、桑拿浴、过午不食、不吃早餐、每天一杯柠檬水甚至是抽脂等等,但是大家尝试了很多,真正瘦下来的人却没有几个。
展开全文
就说“过午不食,不吃晚餐”,如果没有下午的加餐和晚餐,就算中午吃了很多,午餐消化吸收在傍晚6点左右完成,那么到第二天早餐为止,我们的身体至少 10 个小时是出于空腹状态。这么长时间的空腹状态会让我们的身体认为在闹“饥荒”,从而主动进入饥饿状态。在饥饿状态下,机体血糖降低,你会更想吃糖,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和甜食。这些食物会让你的血糖迅速升高,而迅速升高的血糖会诱使胰岛素过度分泌,而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除了降低血糖外,还会导致脂肪沉积,形成中心性肥胖,这就与我们减肥的目的背道而驰了;另外过午不食会使我们的肌肉大量流失而造成体重下降,而肌肉流失会让我们的机体代谢降低从而妨碍减肥。
减肥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开始
卢艳敏介绍,临床营养减重首选是生活方式和行为千预,主要包括调整膳食结构、合理的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辅导等方式千预来减重,我国指南推荐的是中国人群中体重指数≥28,且经过 3个月的生活方式千预仍不能减重 5%,或体重指数≥24 但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负重关节疼痛、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肥胖相关并发症之一的,可以再生活方式及行为千预基础上推荐相应的药物减重治疗。
减重过后我们是需要继续通过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及一些行为改变来有效维持减重成果的,减重后容易失败的几类人:一个是减重的动机是迫于家人和医生的压力被动减重;二是不能理解减重维持阶段做应该做出的行为改变,不能有效维持科学的饮食及规律的运动,很快就放纵自我恢复以前的不良生活方式,那么大概率还是会反弹的。
无论是肥胖患者还是体重正常的人,膳食指南推荐的科学饮食首先三餐要规律进食,把每天需要的营养素合理的分配到三餐里面。卢艳敏说:“减重的患者往往都存在进食过快的情况。卢艳敏建议减重人群应该减慢近视的速度,尝试每口咀嚼20~30下。避免一些容易导致能量或是脂肪摄入过高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尽量不饮用含糖饮料。”
减肥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在临床上医学营养方面的减重方式主要有三种:限能量、高蛋白、轻断食。在这三种方案里,高蛋白饮食在减重之前会对患者进行评估,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是不推荐使用的。因为过多的蛋白摄入可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轻断食的方案对于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是不推荐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某一餐吃的特别少的话,可能会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限能量减重方案跟前面两个比强度相对弱一点,但是它相对比较健康。限能量减重方案也是在减重之后体重维持阶段提倡的饮食方案。
卢艳敏向记者介绍了限能量减重方案的饮食情况,早餐一般推荐一个鸡蛋加一盒牛奶,或者一杯豆浆加两片全麦面包,如果想减重午餐和晚餐主食的量是需要特别控制的,我们会根据患者的体重、人体成分中脂肪的比例,给患者设定蛛丝的推荐量,推荐每天摄入100克优质蛋白质,蔬菜的摄入一天最好能达到500克,可以选择叶菜、瓜茄类的,像一些根茎类的,我们一般推荐作为主食来食用,“限能量的饮食大概是这样的,但是具体的量还是要根据患者的肥胖程度给他们不同量的推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