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轮台诏》是历史上皇帝第一道罪己诏,汉武帝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布了这道诏书
- 汉武帝为何要发布《轮台罪己诏》
- 11月4日风雨大作古诗中戍轮台是什么意思
《轮台诏》是历史上皇帝第一道罪己诏,汉武帝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布了这道诏书
1.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是西汉第七位(含前后少帝)皇帝,是公认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到了晚年,他刚愎自用,沉溺于迷信。他修建明堂,大搞顶礼膜拜活动,还靡费巨资封禅出游,令大批人入海求蓬莱真神。并且,听信方士之言,造30丈高的铜柱仙人掌收集甘露,然后和玉屑共饮之,以图长生不老。并任用江充等奸佞,酿成了“巫蛊之祸”,逼死太子刘琚和卫皇后,使数万人死于非命。
2.军事上,公元前90年(征和三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奉命统率汉军,出兵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在征伐匈奴的前夕,由于丞相刘屈牦与李广利合谋欲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事情败露后,平定“巫蛊之祸”的有功之臣刘屈牦被腰斩,领兵在外的李广利的妻子被捕下狱。李广利正在前线乘胜追击敌人,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恐遭大祸,本想再痛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后,将功赎罪,以期汉武帝饶自己不死。但事与愿违,最后兵败,李广利没有任何退路,迫不得已,只好投降匈奴。
3.经济上,由于汉武帝常年对外征战,国力民力调敝,国库已经接近空虚。他用桑弘羊执掌全国财政,以高压手腕,将盐铁实行垄断专卖。并卖官鬻爵,还允许犯人交钱赎罪,导致了吏制腐败,官场黑暗。广大劳苦大众不堪官府的剥削与压榨,接连爆发农民起义,尽管屡屡被镇压下去了,但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接二连三的打击使一度踌躇满志的汉武帝心灰意冷。沉静下来后,他对自己过去的施政行为颇有悔意。这体现在:公元前89年(征和四年),桑弘羊等人上书,要求在轮台(地名,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常年驻兵以备匈奴的突然袭击。但汉武帝深思熟虑后,直接驳回了桑弘羊等人的建议。随后,他下诏,开始反思自己。其中有“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政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反思?真实内容,是中国历史上皇帝面对全国,第一次作出的书面自我批评。史称“轮台罪己诏”。
武帝拒绝了桑弘羊等人的驻军屯田法,大力改进农业工具,精深耕作技术,倡导全力以赴发展生产,以图尽快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尽管这些转变是限度的,但却收到了一定实效。使频临混乱边缘的西汉社会逐步安定下来,封建秩序逐步得到了恢复。
汉武帝为何要发布《轮台罪己诏》
首先,我们要关注一下汉武帝发布《轮台诏》的时间是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汉武帝最关心的问题是国家的发展和继承人的选择问题,因为他已经老了很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在自己统治时期,终于扭转了对匈奴的颓势,靠的是帝国双壁:卫青和霍去病的忠勇,但战争的背后是大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和保证的。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实力体现。汉武帝不仅手中有锋利的宝剑,背后也有金钱物资作为大军的保障。但是多年征战,让“文景之治”积累的资本已经消耗殆尽,如果继续下去,恐怕大汉天下就会走向崩溃的边缘。
但是这涉及到国策问题,除了汉武帝本人外,没人能够改变,因为汉武帝这样强势的君主,权力一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丞相不过是执行自己意志的人,大汉帝国的设计师一直是汉武帝本人。很多人认为《轮台诏》是汉武帝的罪己诏,我认为不尽然,其最重要的目的是确立后续大汉王朝怎么发展的问题。
《轮台诏》的具体内容有三个:第一否定了以兴利之臣为代表的桑弘羊在西域轮台地区屯田的请求;对派遣李广利出征匈奴的事情表示悔恨:第三是要求各级官员提出补充武备的方法。事情说了三个,但大方向是明确的,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恢复国力、休养生息,具体来讲可以用九个字来高度概括:“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指出了恢复社会生产力是当前国家的要务。
有人说汉武帝在《轮台诏》里面的说法是含糊的,也是矛盾的,但我认为是清晰的。对于否定桑弘羊等人在西域轮台地区屯田的建议,是常年以来对外扩张政策的一次纠正,大汉帝国已经无法支撑无限制的对外扩充,能力已经无法继续托起“扬国威于四海”的愿望了,是该收手的时候了。仰望蓝天太久,该回头看看自己脚下的路了,适可而止总好过消耗殆尽。
对于派遣李广利出征匈奴的事表示懊悔,不仅仅是说明自己用人不当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和对于李广利、刘屈氂一干人员的清除,他们代表了支持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的一派势力。这伙人在“巫蛊之祸”中冲在了最前面,不过他们也仅仅是汉武帝的弃子,清除了太子等保守势力后,他们的末日也就到了。从后来这伙人的结局就可以看出,他们都没有笑到最后,最后的赢家只有一个:汉武帝。
已经至于各级官员提出补充武备的方法,则是在不影响生产力恢复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汉武帝知道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能忘记帝国之侧那些别有用心的势力还在蠢蠢欲动,不做好准备就没办法保住恢复社会生产力取得的成果。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11月4日风雨大作古诗中戍轮台是什么意思
“戍轮台”的意思是:守卫边关。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指代边关。
出自: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其二》
原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宋代:陆游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释义:
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
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思:想着,想到。阑:夜深。风吹雨:风雨交加。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扩展资料
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创作背景: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诗人成就:
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 ,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
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
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
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
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