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全诗是什么)_判官_轮台_边塞

本文目录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全诗是什么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旨是什么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全诗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意思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全诗是什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 岑参
běi
fēng
juǎn

bái
cǎo
zhé
北风卷地白草1折,

tiān

yuè

fēi
xuě
胡天2八月即飞雪。




chūn
fēng
lái
忽如一夜春风来,
qiān
shù
wàn
shù

huā
kāi
千树万树梨花3开。
sàn

zhū
lián
shī
luó

散入珠帘4湿罗幕,

qiú

nuǎn
jǐn
qīn

狐裘5不暖锦衾薄。
jiāng
jūn
jiǎo
gōng


kòng
将军角弓6不得控,


tiě

lěng
nán
zhuó
都护7铁衣冷难着。
hàn
hǎi
lán
gān
bǎi
zhàng
bīng
瀚海8阑干百丈冰,
chóu
yún
cǎn
dàn
wàn

níng
愁云惨淡9万里凝。
zhōng
jūn
zhì
jiǔ
yìn
guī

中军10置酒饮归客,

qín



qiāng

胡琴琵琶与羌笛11。
fēn
fēn

xuě
xià
yuán
mén
纷纷暮雪下辕门12,
fēng
chè
hóng

dòng

fān
风掣13红旗冻不翻。
lún
tái
dōng
mén
sòng
jūn

轮台14东门送君去,

shí
xuě
mǎn
tiān
shān

去时雪满15天山路。
shān
huí

zhuǎn

jiàn
jūn
山回路转16不见君,
xuě
shàng
kōng
liú

xíng
chù
雪上空留马行处。
友情咏物唐诗三百首情感写人季节写雪
送别冬天场景初中古诗人物景色数字
瀚海法拍网—全网拍卖房产平台,专做法拍房!
北京东方瀚海拍卖有..
广告
译文
逐句全译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查看更多
诗词精品课
会员专享1000+诗词精品课,今日已更新37节课
古诗词诵读-上
更新至21集
米宝小讲堂之趣味古诗-给孩子的古诗启蒙课
更新至16集
经典童话故事1
白雪公主
来源:经典童话故事1
螺狮语文同步课-九年级下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
来源:螺狮语文同步课-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9年级·下册·读书郎
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
来源:部编版语文·9年级·下册·读书郎
西游记(少儿版)
鹰愁涧白龙归驯
来源:西游记(少儿版)
国学经典-古诗颂
秋浦歌(15)—李白
来源:国学经典-古诗颂
古诗词
8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来源:古诗词
格林童话·经典故事大全·小故事大道理
86集 白雪与玫瑰(下)
来源:格林童话·经典故事大全·小故事大道理
蓝鸽乐园·《英语辅导》频道·幼儿英语启蒙
五官01-雪天的快乐
来源:蓝鸽乐园·《英语辅导》频道·幼儿英语启蒙
注释
武判官: 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白草: 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胡天: 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梨花: 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珠帘: 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狐裘: 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角弓: 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都护: 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瀚海: 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惨淡: 昏暗无光。
中军: 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辕门: 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风掣: 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轮台: 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满: 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山回路转: 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以下是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篇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象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瑞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被人传颂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篇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翻译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名家点评

  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曰:岑嘉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峭。起飒爽,“忽如”六句,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须日诵一过,心摹而力追之。“瀚海”句换气,起下“归客”。

  范大士《历代诗发》评此诗: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

  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曰: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者,诚宜留心此种。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中含郏后人竞学盛唐,能有此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感人肺腑的边塞诗。作品中既描绘了戍边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又表现了感人至深的真挚友情,同时还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在艰苦的条件下守卫边疆。字里行间都流露了诗人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也正因如此,这首诗才能够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写法上,首先是诗人能把“白雪歌”与“送武判官归京”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语言鲜明生。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荆州江陵人,一说南阳人,后徙居江陵,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后在天宝末年封常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任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曾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故世称“岑嘉州”;后约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六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篇3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注释】

  判官: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

  胡天:指西域的天气。

  孤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着:穿。

  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的样子。

  中军:这里指主帅的营帐。

  辕门:营门。掣(chè):牵引。冻不翻:是说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

  【评析】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翻译: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整体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岑参(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出生于官僚贵族家庭,但早年丧父,随兄过着孤贫的生活。他刻苦学习,遍览史籍。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进士。岑参以独具特色的边塞诗享誉天下。他的边塞诗以昂扬的情调、磅礴的气势、飞动的形象和富于变化的旋律给人以刚健绚丽的美的享受。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当是岑参在北庭都护、伊西节度、瀚海军使封常清幕下,任安西节度使判官。判官,是当时掌管文书事务的文职官员。其权限近于副使。武判官是岑参的同僚,其生平事迹不详。从本作品的内容与诗人所流露出的感情来看,他们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前十句为作品的第一部分,主要是歌咏边塞瑰丽壮观的雪景,同时也寄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活动。初看飘飞如絮的雪花挂满枝头,惊喜满怀;再看雪崖百丈,愁云万里,想到武判官就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千里跋涉,返回京都,不免又沉郁满怀。所以又可以说,在这段写景之中,暗含着送别之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诗人开篇笔力雄浑,气势宏阔,紧扣主题“白雪歌”,抓住西北边地特有的自然现象“胡天八月即飞雪”,再现了西北边塞的风雪景象。“卷地”一词,形容北风的狂暴猛烈,将“白草”都折断了。“白草”是西北边地特有的一种植物,《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曰:“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王先谦补注又说:“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原本是坚韧可抗风沙的“白草”,却被北风席卷而折断了,足见风势的狂暴了。“胡天”,交代了所写的地域;“八月”,交代了所写的时间。可见西北边塞环境的恶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极为形象地描摹了绚丽多姿的北国雪景。“忽如”,形容西北边塞气候变化的骤然。诗人巧妙地借助于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冰封雪飘草木凋零的北国严寒的世界变得春意盎然,仿佛令人体会到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馨,甚至充满了沁人心脾的芳香。

  这四句诗从广阔的角度,描绘了一派茫茫的风雪外景,想象丰富,比喻新颖,流露着诗人对边地生活的真挚感情。

  五至八句,诗人通过戍边将士的感受,写出了西北边地风雪严寒的景象。“散入珠帘湿罗幕”写的是雪花飘进军帐帘幕上的情景。“散”字形容雪花如絮,轻盈飘飞的样子。“珠帘”,为雪花提供了可侵入的缝隙,飞入军帐中去。“罗幕”,绸缎绫罗制成,落雪溶化可湿。洁白如玉的雪花,晶莹耀眼的“珠帘”,灵光耀眼的“罗幕”,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画面,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散”与“湿”在这句诗里不仅传神入微,同时也起到了过度与领起的作用,使作品自然转入对帐中景况“狐裘不暖锦衾薄”的描写。“狐裘”,狐狸皮的袍子;“锦衾”,绸缎的被子。军帐之中,虽然炉火通红,有“狐裘”“锦衾”这样上好的御寒衣被,可还是觉得单薄,不暖和。这充分表明了西北边塞的极度寒冷。接下来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则进一步突出边塞的极度寒冷。这几句通过戍边将士的感受,形象地描绘了边塞风雪带来的奇寒,更烘托了将士们不畏严寒,守卫边疆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从人感受到的寒冷景象转到更广阔的范围,写视觉上的大地与天空,描摹出了边塞风雪严寒的另一幅奇景。“瀚海”,古代对大漠的称呼。“名义考”说:“以沙飞若浪,人马相失若沉,视犹海然,非真有水之海也。”这两个诗句,以刚劲的.笔触,磅礴的气势,描绘出了边塞冰天雪地的壮阔图景。

  后八句为第二部分,重点描写送别武判官的场面。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的是饯别场面。“中军置酒”,即在中军帐中摆酒设宴为武判官饮酒践行。老朋友要回归京城了,光喝酒践行是不够的,更少不了代表异域文化风情的“胡琴琵琶与羌笛”演奏出来的悠扬婉转的乐曲,连同那觥筹交错与真情的话别回荡在中军帐内,洋溢着浓郁热烈的气氛和惜别的深情。

  最后六句写的是送别时的情景。酒宴之后,武判官该启程了,而此时的天气却依然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也就是说,当他们走出营帐,来到“辕门”时,天色已近黄昏,昏暗的天空依然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那插在辕门外的红旗已经冻得僵硬不堪,连那强劲的寒风都无法吹动它了。风雪壮行,环境不同,送行人的心绪也就不同。武判官为了早日返回京城,不得不在这寒冷的天气,冒着特大的风雪,长途跋涉,这能不令人担忧吗?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朋友们依依惜别,直至送到“轮台东门”。“轮台”,在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东,唐时属北庭都护府,距离京都约有五千余里。送行的人们望着远去的友人武判官,前面是天山那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崎岖的山路。“雪满天山路”,饱含着诗人对朋友深厚的友谊和担忧,这样恶劣的天气,这样崎岖的山路,何时才能安全顺利到达京都呢?武判官越走越远了,送行的人们依然伫立在“轮台东门”翘首凝望。直到“山回路转不见君”,起伏迂回曲折的山路,完全遮住了武判官的身影,诗人依然觉得难舍难分,可是,留给他以及送行人们的只有眼前的“马行处”。人去行迹在,伸向远方的“马行处”,牵动着诗人无限的情思,“空留”一词又蕴涵了多少惆怅啊!写到此,诗人住笔了,然而,他的思绪远没有停止,还在大雪纷飞的天山路上跟随着武判官踽踽前行,他把读者带到了遥远的边塞,带到了纷纷扬扬的风雪天山路上,与之一道对友人的依恋之中,久久地,久久地思索着,回味着。

  这首诗是一首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感人肺腑的边塞诗。作品中既描绘了戍边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又表现了感人至深的真挚友情,同时还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在艰苦的条件下守卫边疆。字里行间都流露了诗人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也正因如此,这首诗才能够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写法上,首先是诗人能把“白雪歌”与“送武判官归京”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语言鲜明生。

  【古诗今译】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里就飘起了大雪。忽然好像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树万树开满了洁白的梨花。雪花飘散进珠帘里,打湿了军中的帐幕,穿上狐裘也感觉不到温暖,锦缎的被子仍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铠甲也因太寒冷,难以穿在身上。被大雪覆盖了的浩瀚无垠的大沙漠,婉如百丈冰峰,晦暗的天空凝聚着无边的冰一样的愁云,仿佛随时都要压下来。在中军营帐里,为即将回归京城的客人设宴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都被冰雪冻硬了,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的足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旨是什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旨是: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全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全文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全诗

全诗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释义: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2、创作背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名句。
3、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 ·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赏析:

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意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名句.
  作品信息
  【名称】
  .【年代】盛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言歌行
  作品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cén)参(shēn)   
  北风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咏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的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是描写雪景的,但这其中融入了伤感的因素,为下文下送别作铺垫.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盔甲太寒冷,难以穿上.   广阔的湖面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诗题是“送武判官归京”但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岑参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绘的是边塞将士集体送别归京使臣的慷慨热烈的场面.“中军置酒”,不是岑参置酒,而是中军主帅置酒;鼓乐齐鸣,也不会只是岑判官和武判官对饮话别,而是边塞将士为归京使臣举行的盛大宴会.因此,如果说表现了友情的话,那么,应该说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边塞将士对一位同甘共苦过的战友的情谊.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将士的团结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没有诗人刚到边塞时那种过于低沉而单纯的思乡之情,它已将怀念祖国的思乡之情,与保卫祖国以苦为乐的精神统一起来,因此它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诗人和将士们自然对天气格外关心.昨夜北风呼啸,天气骤然变冷了,早晨起来一看,发现仲秋季节就下起雪来了.不过,大雪初积,雪还不厚,被风吹折的干草还没有被雪覆盖.虽然下雪会给归客带来麻烦,但在这些久经大风大雪考验的将士眼中,这点风雪算不了什么.充满他们心头的,只有为友人归家的喜悦之情.因此,那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就象美丽的春天突然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   “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惊异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此时的雪景分外迷人.   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诗人的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似乎此时才意识到,难怪昨夜盖着狐裘还那么冷.那些起床后着甲引弓的将士也似乎在喊:“好冷啊!”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读到这里,读者也似乎觉得寒气袭人,仿佛身临其境.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无论天气多么冷,他们也没有忘记训练,还在拉弓练兵;“冷难着”,说明尽管铁甲冷得刺骨,他们还是全副武装,时刻准备战斗.这里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加深刻地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威严雄伟.诗人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写出人们的乐观精神.生活环境的艰苦,更能说明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这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第一部分用“冷”来写“热”;这一部分则是用“愁”来写“欢”,表现手法一样.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那水晶一般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十分绚丽.这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正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很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虽然描写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但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全文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就象一首边塞壮歌,时促时缓,抑扬顿挫,刚柔相济,正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   在艺术上,这首诗给人一种奇丽新奇的情趣.之所以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一是因为诗人有长期边塞生活的基础,能准确地把握边塞风景的特点,写出它的奇处;同时因为诗人富于想象,善于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主观的体验和联想,而不是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上.其次是它写景抒情极富变化.诗人善于用不同的手法,从不同角度写景抒情.有时实写,有时虚写.有时大笔挥洒,有时又精雕细刻.先用比喻手法写清晨的雪景;再用反衬、夸张手法写雪天雪地;后用烘托、对比手法写暮雪.从雪中的树、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到雪中的军营,雪中的红旗,雪中的天山.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由外及里,又由里及外;由地面写到空中,又由空中写到地面.立体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诗人的丰富感情.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象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瑞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被人传颂的名句. 岑参,是盛唐时期负有盛名的诗人,犹以“边塞诗”著称.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这从诗题中可以看出——全诗在内容上分为两个层次:描写边塞雪景,抒发送友情怀.   前十句写雪景.起笔即点出边塞风狂雪早:“风卷草折”似声声入耳,“八月飞雪”如历历在目.接着写雪后景色变幻:一夜之间,雪花覆盖了整个大地,特别是千万颗树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风吹开了无数枝的梨花.这里,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国暖色比北方寒景,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使这两句成为历代咏雪诗中的名句.然后自然转到写军营内的苦寒生活:“散”、“湿”承前继写雪飞雪落,冷寒潜袭;后用“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等语,不仅写出边关将士奇寒难熬的艰苦生活,更从侧面反衬出大雪的酷寒.最后从纵横交错的空间景象着笔,既写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自然之景,又用“愁”、“惨”两字语带双关,渲染饯别的气氛,感情色彩十分浓烈.   后八句述别情.先写在中军帐摆设酒宴、演奏边乐欢送即将起程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间的频频举杯、依依话别都只是在器乐的名称中略略带过,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饯别的情形.饮宴直到薄暮时分才告结束,送出辕门但见大雪纷飞,矗立在军营中的那面醒目的大红旗帜都硬硬地垂落着,在劲风中丝毫不能翻动.可以想见,旗帜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塞外的天气是何等冰寒!而朋友却要在这样严酷的冰天雪地中赶路,怎不叫人担忧?一直送到轮台的东门,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铺满,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遥望朋友远去的身影,在山回路转中渐渐不见,只看见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马走过的脚印……词尽而意不尽,余味绵绵,使人低回不已.   全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为“送别”作了很好地衬托和铺垫,抒发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题解
  全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通过特殊的环境背景描绘衬托出送别之情 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点评
  读这句诗,使人置身冰天雪地,眼前却好像出现了一幅春风送暖,千树万树梨花怒放的壮观景象.它以梨花喻雪,以春暖显奇寒,在写西北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可谓是“千古传诵的咏雪句”,把咏雪与送别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衬托了惜别之情.
  中心思想
  唐代的岑参写的一首送别诗,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作者简介
  岑参像
  岑参(cénshēn)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其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父亲两任州刺史,但却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744年(天宝三载)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兵曹参军.749年(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1年回长安.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757年(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766年(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本段传世佳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作背景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赏析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象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   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   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被人传颂的名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