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丨冯忠文:挂满哈尔东村的乡愁记忆_轮台_杏树_杏子

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2023创意农业学术季

创意农业学·乡村振兴微课堂

2035全球农业展望

挂满哈尔东村的乡愁记忆

——冯忠文在2023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创意农业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热烈祝贺2023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的成功召开!

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以“发展养心养美创意农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宗旨,以“强农兴农、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繁荣,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创意农业力量”为使命,聚焦国际农业热点、全面研判形势、分享真知灼见,同时紧抓农业强国建设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契机,推动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美学经济、一村一品、城乡融合发展、食品安全、创意农业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海南创意农业与国内外创意农业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各位专家学者精彩的发言、精辟的观点让我获益良多。

值此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学术交流月举行之际,我以《挂满哈尔东村的乡愁记忆》为题,并以书面方式与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轮台白杏,摇曳于枝头的幸福

入夏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8万余亩有着“白色蜂蜜”之称的白杏陆续进入采收期。走在乡村田间地头,杏园里一派忙碌的景象,村民们都忙着采摘、装箱,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把“轮台白杏”销往全国各地。2022年,轮台县通过举办杏花节、白杏采摘节、白杏文化节等活动,深入挖掘和全面展示轮台白杏文化,打响历史文化名城、石油石化新城、生态宜居“杏”城三大城市名片,带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今年预计白杏总产量可达1.55万吨,实现年内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旅游收入8.3亿元。轮台白杏成为了当地增收的“金蛋蛋”“致富果”,它是摇曳于枝头的幸福。

轮台白杏

展开全文

如果你来过美丽的新疆,就知道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如果你到过富饶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就会知道这里久负盛名的不仅仅是“库尔勒香梨”,还有令人垂涎三尺的“轮台白杏”。轮台小白杏以其壳滑无毛,肉质细腻,味极甘甜,营养价值高,果肉离核等特点而备受大家青睐。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轮台小白杏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轮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气候干燥炎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因此,轮台小白杏成为了“杏”这个大家族中最受欢迎与推崇的一类品种。先后获得“绿色食品”“全国优质农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等荣誉称号,成为新疆的绿色果品之一。

轮台县自古就有种植果树的传统习惯,千年的白杏优势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带来了不菲效益。花红柳绿的六月,走进县城周边的卡西比西村、哈尔东村、吾夏克铁热克村、迪汗拉村等村子,恰逢杏子成熟的季节,缀满枝头的黄灿灿的杏子成为了扮靓轮台美丽乡村的一景。

“征途一任如天远,不过归时杏子黄”。站在那意境悠远的诗词里,遥望着绿树掩映的果园里一棵棵枝叶茂盛,树影婆婆,果实累累的杏树,我突然想,杏树的谐音近乎于“幸福”,它不就是缀满枝头的“幸福”吗?是不是给杏树起名的那位先人,也联想到了这样的意蕴呢?从眼前的那一道道杏树风景里,我看到了轮台人民追求幸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数百亩、数千亩到数十万亩的杏树种植,是轮台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发展杏子产业不动摇的思想做支撑,全面加强科技管理做引领,把杏子作为全县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杏子熟了,心儿醉了。置身杏园,杏树枝上挂满了果实,阳光洒在一棵棵杏树上,看上去金光闪闪。杏树一年比一年粗,杏花一年比一年盛,杏子一年比一年繁。

目前,“毫霞利克”“森王”“杏之堂”等小白杏主导品牌远销欧亚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先后荣获“全国优质鲜食杏”、自治区“杏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自治区“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白杏之乡”。杏子产业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收益,撑起了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小白杏直接带动乡村旅游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尝到发展乡村旅游的甜头,更多的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旅游饭”、挣上了“旅游钱”。

每到杏黄时节,赤黄色的杏子挂满树枝,涨得通红,香甜扑鼻。大部分果农都会有选择的采摘,先摘早熟的,留下一些晚熟的继续长在树上,就成熟再摘。就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割。杏子也是如此,等过几天它熟了再来采摘。也有一些果农,会选择竭泽而渔,在树下撑起一张大床单,使劲将树摇晃,黄杏和较黄的杏子便如雨落下,看那“杏子雨”纷纷扬扬落下,的确是一种享受。他们把采摘的杏子按照要求装箱、打包,然后交给果商,熟透的晾晒成了杏干。在朴实果农的心里,杏出了手,就能赚到钱,就是收获了。

望着眼前简简单单的丰收场景,我突然感到杏树是极普通的一种树,千百年来,它将根深深地扎在大西北的旱塬上。平日里,没有人去理会它。花开后,它不是最美的景,只是屋前院后的一抹景罢了。终于,等到杏熟时,人们才从遗忘的角落里想起了她。伴随着清晨一缕阳光,它把人们带入了那浓艳的画境。这才会注意到,高大的杏树那么挺拔,它的每一枝每一条都挂满丰收的喜悦,那一片片折扇似的叶子是多么富有生机。从远处望去,一抹金黄的颜色呈现在半空,就像成千上万的金元宝悬在半空中,似繁星闪耀。一阵微风拂过,墨绿的叶子好似一群小机灵,一起在枝头轻轻舞动,由上至下发出“沙沙”的声响,犹如一支优雅的乐曲在林间回荡……细细咀嚼,杏树虽没有睡莲的五光十色,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梅花的玉骨冰肌,没有桃花的明艳动人,但它那花开为美,花落为果的风骨一样让人心生敬畏!一株株扎根在轮台大地上的小白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开出了人间最美的花,结出了人间最甜的果!

无论何时何地,轮台小白杏,都在以自己独特的姿态矗立于大地,向人们展现独有的风采。

卡西比西村的杏子熟了

走进卡西比西村,一望无际的麦子挺立着腰杆,伸展着麦芒。微风吹过,一股金色的麦浪随风舞动着、翻滚着、汹涌着,仿佛一条金色的长龙在麦田之间张牙舞爪,又风驰电掣般飞扑远方,随即消失。麦子黄时,杏也熟了。徜徉于村头,随处可见的杏树,结满了金灿灿的杏子,自己似乎也是个长在树上的杏子,享受着轻轻的微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陶醉于优美而幸福的时刻。

卡西比西村是距离轮台县城不远的一个村子,因为村里大量种植杏树,又叫“杏花村”。据史料记载,轮台县种植白杏的历史有2500年了。公元60年,西域都护府在今轮台成立,郑吉是首任都尉,从那时起,西汉政府就开始在轮台屯垦戍边。轮台种植杏树,在汉朝时就出现了。天时地利等适宜的气候条件,赋予了轮台种植杏树的悠久历史。翻阅文献史料,轮台小白杏的栽培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里早已留下斑斑印记。加上越来越好的种植技术,促进了轮台白杏产业的发展,提升了白杏文化底蕴,白杏影响力和附加值,打响了“中国白杏之乡”品牌,带动了乡村振兴,旅游文化品位,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轮台白杏”由此成为了宣传推介轮台的一张名副其实的名片。

六月的卡西比西村,多彩的色调妆扮着村子的角角落落,诱人的芳香飘溢在村落。桃子、李子和葡萄还在泛着青色,唯独这里的杏子早已等不到瓜果飘香的时节,早早熟了。

杏,熟了。家家户户院旁的杏树,闪烁着金黄光泽的杏子挂满枝身,绽放枝头,散发着诱人的甜香,完全脱尽了以往的酸涩,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从树底下抬头看去,个个杏果就像一个个黄色的乒乓球,黄晶晶,娇嫩欲滴,晶滢剔透,令人垂涎三尺。杏树从开花到结果,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三月里开花,四月里结果,六月里成熟。它们开艳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三月的花,沐过了“最美人间四月天”的风,晒过了“杏子压枝黄半熟”的五月太阳,在“榴花开正红,杏子熟已赤”的六月,褪去青涩抹上亮黄,挂在高高的枝头静静地等待,先是泛黄,再到金黄,满树的累累果实在六月的暮霭中暗香浮动。

杏子以其味甜多汁,口感鲜美俘获了很多人的芳心。也和大多数水果一样,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所以一直备受青睐。在古诗词当中,就有很多就是写到杏子的,从花开、结果、成熟,不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山城斜路杏花香”,吟出了花开的艳丽;“花褪残红青杏小”“出林杏子落金盘”又咏出了结果的喜悦。跟随这些优秀诗词的意韵,仿佛婉约在古色古香的世界里,带着不绝如缕的幽香,飘进简朴而舒适的静谧之间。

在这迷人的季节里,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矗立田头,一群群飞鸟叽叽喳喳唱着歌儿不时飞过头顶,一块块成熟的麦田好似天际飘来的晚霞……千姿百态的美,这里都有。这种惬意,或许只有这里才能寻觅到。突然间,我记起了小时候的一棵杏树。那天放学,我去放羊,发现在一水渠边长着一棵小小的杏树,只见瘦瘦的树杆上,吊着几片发黄的小叶。我看它萎靡不振,孤单生长,顿生可怜之情,就用小手小心翼翼刨开树根,连根挖起,蘸了水,用泥巴糊满了它的根部。急忙抱着它回家,交给了爷爷:“爷爷,快把它栽上吧。”爷爷望着它可怜兮兮弱不禁风的样子,领着我到了门前的小院里,拿来铁锹,在空地上挖好了一个小土坑,小心地把小杏树栽上,盖好土,又让我浇了水。我看着周围碧绿挺拔的白杨树,看着不远老井处一棵不知年份的大榆树,又看着那棵不起眼的小杏树,心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我在想:“它啥时候长大呢?”我似乎有些失望,扑闪着眼睛问爷爷:“爷爷,它活吗?”父亲指着小杏树说:“杏树命大,容易成活,它是不会轻易死的,只要根插在土里,多浇水就能活。”我又问爷爷:“爷爷,它这么小,什么时候才能吃到杏呀。”“等你长大了,它就结杏了。”爷爷认真地说。听了爷爷的话,我天天盼望着小杏树快快地长大。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连书包都顾不上放,先跑去院里看看小杏树长高没有。果然,不几日,小杏树就长出了几片新叶,渐渐地,一天天长高。我精心浇水,小心施肥。小树苗在我的精心呵护下,逐渐长大,分枝增叶,葳蕤而生。在我小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它已经长得比我高出了好多,并且开了花结了果。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在哪里,我都牵挂着那棵杏树,牵挂着家乡,牵挂着亲人。如果说杏树把根扎进了泥土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我,早已把生命的根深深扎在了故乡,生生不息,脉脉相连!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轮台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以生态农业闻名,可以说是好山好水好风光,物美景美人心美。同样,在沃野千里的轮台大地上,时不时还能邂逅树龄已逾百年的古老杏树。据说,这样的杏树在轮台县尚有一百余棵之多。这些分布在乡间村落的百年“老寿星”,一棵棵树冠如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结出的果实不比它的后代差呢。在卡西比西村,树龄百年以上的杏树就有几十棵。这些树,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它的腰围足以要三四个人伸开双臂才能围拢,显然它已历尽沧桑,。近而仰之,它就像是一位耄耋老人,气宇轩昂地站立在那里,正引吭高歌,吟唱着昨日的辉煌,讴歌着今日的幸福,憧憬着明日的甜美。粗大的树杈向四周伸开,整个树的形状像个顶天立地的大蘑菇,又像是一把硕大的雨伞。树干、树枝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片搭着一片、一枝连着一枝。俯视这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如夜空中的繁星,似乎眨巴着眼睛。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忍不住摘下一个捏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卡西比西村的杏熟了,满村都是。看着满野的杏树,突然间,我在想,千余年来,这里的人栽下的不仅仅是杏树,在意的不仅仅是它的果实,而是播下了一种坚强的性格,不择地理气候条件而不屈不挠生长的坚韧个性,也是他们传承的立人之本。粗狂生长的杏树,虽然没有青松的英姿,没有垂柳的婀娜,没有桃李的绚烂,也没有梨花的绚丽,但它浑身充满了青春活力,始终保持着强者的不屈姿态,不论暴风骤雨,不惧天寒地冻,不顾高温酷暑,丝毫不屈服。花开在美,花落为果,有果实的甜味、更有人情的温暖,甜的是杏、暖的是心。

杏熟了,满院都是希望,满心都是甜蜜。

挂满哈尔东村的乡愁记忆

六月的轮台,是杏果成熟的季节。在这个时节,摘杏吃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时尚。“有杏相约·幸福轮台”,各乡镇以开展白杏文化节为契机,大作白杏文章,搞活旅游产业,把产品变商品、把收成变收入,让农民既丰收又增收,让成熟的杏子成为农民增收的“金蛋蛋”“致富果”。

汽车缓缓驶入哈尔东村时,我的心完全沉醉于此情此景。一片片金黄的麦子,在微风中就像金色的瀑布,一颗颗果实,就像村里孩子红彤彤的笑脸。伫立果园,情不自禁抬起头看看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望着缀满杏果的丰收景象,这是夏季最熟悉最耀眼的场景,我心中的思绪亦如潮水一样弥漫开来。杏子从开花到结果到成熟,既是一个完满的过程,也要经受在数月多变的日子里一场场无形的考验。这何尝不是一次华丽的蜕变呢?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杏花也毫不逊色,悄悄爬在杏枝绽放。生命中的美好,总会在不经意间与你相遇。杏树的枝杆很挺拔,树干分成了许多枝杈,树杈又分出树枝,树枝上又分出许多小杈。当上面长满了茂密的墨绿色的扇形叶片,站在树下,头顶就好比举着一把绿绒大伞,遮天蔽日,心旷神怡。到了杏子成熟的季节,累累果实把一根根树枝都压弯了腰,金黄色的杏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烁,秀色可餐。

漫步于宽阔的柏油马路,沿路看到的都是整齐漂亮的砖瓦房、新颖别致的红色大铁门。蜜蜂在干净整洁的村落两旁种植的风景树上、鲜花丛中飞来飞去。村里路基拓宽了,乡村路平坦硬化了,水泥路更是伸展到每家每户门口;各家各户外面的围墙都被砌成统一的模式图案,并配有正能量的宣传画;自来水通到了每家每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潺潺的溪水唱着欢快的歌儿跳跃着,各种小草花卉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到了夜晚,那些安装在村子路边、健身场所、道路转弯处的一盏盏太阳灯更是熠熠生辉。远山、近水、粉墙,透出水墨般的意韵,带给游人一种浮华世间的闲时与幸福。

迎面吹来了泥土的芬芳,我仿佛又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岁月的路历经多少苍桑,让我再次拥抱故乡的风光……茂盛的杏树,童年的老屋……再一次走进了记忆。我们每天上学,总是不会忘记摘上半书包的杏子背到学校里与同学们分享,挑剩的酸杏子到中午的时候,用它就着馒头吃,一颗杏子一口馒头,省事。至今想起,那种味道还是念念不忘。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它像一本最纯真的书,记载着我们天真烂漫的童年,烙印在我们的心坎上。

站在哈尔东村一处高地,绿树掩映的新农村之美,经久的在心头穿越!

这个夏天有幸与哈尔东村相遇,共渡一刻美好光阴。在我心里,开在村庄里的杏花是最美的,结在它枝头的杏子是最甜的。它把枝或悄悄伸出墙外,或默默伸向屋角,悠悠地吐着芳香,随风蔓延,缀满硕果累累的喜悦。一村一院因为一树杏花多了几分光彩,也因为一树杏果让人们多了几分对生活的热爱。我深知自己笨拙的笔无法记述挂在枝头的美好,只好让杏花春雨落在我的心间,只好让鲜脆欲滴的甘口一次次回味无穷。

一棵棵杏树,它是最懂春天的,从吐蕊、花开、花落到结果,它把握好了时节,最终,把鲜美的果实献给了人间。

哈尔东村的杏子熟了,挂满了乡愁。这何尝不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一树乡恋呢?

(本文由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组委会秘书处授权发布,创意农业网公号首发,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冯忠文(笔名:逢时;中文;笨笨),男,汉族,作家、诗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时代报告》《诗词世界》《文学月报》《诗中国》《诗意人生》《人民诗界》《齐鲁文学》《中国西部散文选刊》《西部》《绿洲》《广东文学》等报刊。有文学作品被选编为《作文365》《时文选粹》《作文头条》《2020年高考热点作文美文选粹》等书籍。已出版《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诗以咏志》《奶茶》《挽着故乡行走》《胡杨情》《清荷》等多部文学作品集。《奶茶》荣获首届全国“浩然文学奖”,被“浩然文学馆”永久收藏。《挽着故乡行走》纳入国家出版基金“一带一路”大型系列丛书“新疆是个好地方”。

通联: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新区延安路羌都大厦

电话:13565763322(同微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