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丨章继刚:建设世界级诗画名村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_乡村_创意_艺术

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2023创意农业学术季

创意农业学·乡村振兴微课堂

2035全球农业展望

建设世界级诗画名村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章继刚在2023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创意农业界同仁,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热烈祝贺2023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的成功召开!“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以“发展养心养美创意农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宗旨,以“强农兴农、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繁荣,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创意农业力量”为使命,聚焦国际农业热点、全面研判形势、分享真知灼见,同时紧抓农业强国建设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契机,推动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美学经济、一村一品、食品安全、休闲农业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海南创意农业与国内外创意农业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各位专家学者精彩的发言、精辟的观点让我获益良多。

值此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学术交流月举行之际,我以《建设世界级诗画名村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题,并以书面方式与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建设世界级诗画名村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蕴含着长久积淀的文化与美学价值。乡村的振兴,要靠建设,要靠经营,更要靠艺术与美学。传统乡村蜕变为世界级诗画名村,要充分利用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探索出“文旅融合+美丽乡村”“创意农业+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径,全力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传统乡村要发挥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各出奇招,探索可推广的创新路子,推进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之路,进一步提高乡村与农民的获得感。

传统乡村要以艺术和美学融入乡村,以艺术眼光和审美视角重塑乡土。传统乡村蜕变为世界级诗画名村,要通过发展乡村民宿、特色餐饮、农耕体验、亲子研学、艺术美育、山地运动、康养旅居等创意农业新业态,构成当代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繁荣景象,让广大人民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息和创意时尚的希望的田野上。

构建乡村美学生态圈,打造创意生产生活场景

展开全文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艺术的作用,注重促进创意设计、演艺、音乐、美术、手工艺等不同领域的平台、企业、院校、团体以及个人从业者,与乡村建设和各类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让乡村从富起来到美起来、雅起来、时尚起来,增强乡村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四川省泸州市安民村用美育激活传统村落,创办儿童画院,打造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新模式,从一个后进村转型为远近闻名的大熊猫网红艺术村。四川美术学院为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研发艺术研学课程,以“花木奇谭”课程对应东升村的花木产业,“水到渠成”课程对应景观水渠,在柳荫镇组织了“大地魔法师”“自然勘探家”“小小收藏家”等系列研学工坊,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学习艺术课程。审美成为艺术家、教育家们用艺术美学助力乡村振兴最有效的载体。上海市青浦区林家村以“稻田林家,艺术乡村”为主题,打造“与世界对话的艺术乡村”,吸引“丁一鸣绘画艺术工作室”“路上有马工作室”等一批艺术家工作室纷纷入驻,用创意与灵感为乡村注入活力。通过弘扬乡土文化、提高村民审美水平、增加村民收入,一个个传统乡村体现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时代乡村新风貌。

深度挖掘村庄在地文化,把废弃的老酒厂为改造为乡村客厅,举办绘画节、音乐会、“小镇美学榜样”“乡村+共生”美村艺术季等活动,成都市大邑县南岸美村引入朱胜萱工作室、青年国际乡村双创中心、伴城伴乡乡村公益基地入驻,构建一个包括美园、美田、美食、美宿、美院、美营的乡村美学生态圈。创意农业不仅提升乡村“颜值”,还打造出新的创意生活生产场景。

怎样通过丰富多样的乡村文旅节活动,以节促游、以节富民?促进城市的人才、创意、资金等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流动,与乡村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相结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将乡村潜在资源转化为市场接受的文化产品,丰富乡村文化业态,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南岸美村倡导“自然康养、文化艺术、欢乐休闲、历史民俗、美食潮玩”审美体验,打造集合主题展厅、社区治理中心、乡村图书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于一体的乡村多功能公共服务区,形成以景观美学特色场景主题餐厅为支撑的“艺术美学+三产联动”,书写公园城市的乡村美学表达。

以文化产、以文兴业,让乡村因“美”而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避免乡村建设出现碎片化、同质化、重物轻人、主体模糊等问题,更好地为美丽乡村赋能,江苏无锡在全国率先编制乡村建设美学导则,基于无锡乡村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打造“文化富土意象”,以最美环境、最美产业、最美风尚打造最美村庄,努力实现“一户一景一新韵”的美好愿景,充分展现“鱼米之乡”新风采。无锡精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让乡村向“美”而行、因“美”而兴、因“美”而富。无锡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将植被、农田、水系、道路等全面按美学规范建设,运用美学理念打造无锡乡村,形成自然生态打底的“青绿乡野意象”,打造更有韵味、更具活力的“新江南人家”村落。依托乡村建筑、乡村景观和文化活动营造“古韵乡愁意象”,结合乡村生产生活的特点构建“田园康养意象”。

浙江制定出台《浙江省乡村美育计划—美育村(社区)试点工作指南》,组织30多人的专家指导团队,打造一支近100人的乡村美育员队伍,引进近200位驻村艺术家,从人文自然环境、美育举措、文旅业态、综合管理与保障 4 个方面明确规划方向,提供规范指导。浙江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提升乡村文明素养,美育村盘活当地特色文化资源。

怎样深度践行艺术振兴乡村这一理念,不断地深入探索艺术赋能乡村的有效路径?促进城市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产业资源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做到以文化产、以文兴业,意义重大。浙江美育村培育以文旅融合创新力量,以“空间创意”“产品创意”到“生活创意”,助推更多浙江乡村建设成为富有美育特色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村庄,高效率推动美育村落地创建工作的开展,极大提升当地美术鉴赏和创作水准,同时带来丰富的居家就业岗位和创收机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和巨大能量。

塑造乡村时代特色风貌,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天府旅游名镇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涌现中国艺库、七十二院等高端民宿、特色老院落、客家情景剧、夜间灯光秀……一个集艺术原创、国际演艺、文化创意、文博会展、美食文化等为一体的创意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四川立足人美、家美、村美,强化顶层设计,培育乡村美学带头人,打造美学小镇,推动乡村美学教育共建共享。怎样提升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价值,让农民生活更美好?德阳绵竹市以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塑造乡村时代特色风貌,使其成为承载乡恋乡愁、构筑精神家园的新场景,充分实现城乡供需精准对接、互促互进,效果显著。在孝德镇年画村,“乡遇画里”文创社区深挖年画传统文化内涵,发展年画产业,建起跑马场、花博园、水上乐园。年画村推出艺术体验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乡村美食、特色民宿等精品年画旅游线路,村民开起农家乐、民宿、乡村咖啡馆,走上致富路。

西安市鄠邑区挖掘乡村演艺、音乐、美术、手工艺、节庆、旅游等各类文化资源禀赋,注重收集整理、创意提升、活化利用,丰富产品形态,以提升品质内涵,塑造品牌特色。石井街道蔡家坡村以艺术为核心,以举办关中忙罢艺术节为契机,通过展演艺术、民间艺术、大地艺术的综合呈现,将麦田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展演现场,艺术气息倍增。怎样注重传统技艺、传统材料的运用,加强乡村美学教育?蔡家坡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塑造生态宜居的乡村旅游环境,吸纳返乡青年创业就业,村庄从传统农业向乡村旅游产业转变。

培育乡村创意生活方式,打造世界级美学产品

作为国家4A级景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创意农业第一村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以农业大田景观观赏、非遗手工文化体验、乡村振兴示范教育等为特色,盘活原来闲置的场地,乡村十八坊、第五季香境、第五季妈妈农庄等景点不断涌现,带动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在洪雅县红星村,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柳江古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家园等资源优势,形成以休闲度假、“非遗”传承体验、美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态。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作为“非遗”千年古镇,宜宾市双河镇的凉糕名声在外。2019年,结合葡萄井和凉糕等美食文化,打造集旅游、商贸、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古镇文化旅游中心,实现古今融合、文化传承。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围绕4A级景区曾家山,高规格建设曾家山山地康养旅游度假区,打造了林家坝子、曾家山·原乡度假区、曾家山滑雪场、荣乐养生谷等旅游产品,形成“生态、美食、医药、运动、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

如何围绕“农村、农业、农旅、农民”综合发展,彰显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三个价值”?

河南省兰考县烟阳镇徐场村利用泡桐制作做古琴、古筝、阮的制作,这个民族乐器艺术名村有了更多的诗情画意。曾经贫穷落后的徐场村如今成了浙江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的教育实践基地。以泡桐为原材料的乐器产品畅销海内外,依靠古筝古琴制作,村民们富裕起来了,徐场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

位于泸州市合江县法王寺镇龙挂山景区的合江县龙挂山·半山云舍民宿,由六幢具有浓郁川南特色民居风格的吊脚小楼与竹林、茶园、水池、庭院等外部景观组成,建筑设计上采用当地特有的丹霞红石、穿斗木构等传统文化因素。川南民居风格加上富有品质的装修与服务,让这个民宿走红网络。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李庄古镇的安石村以艺术化手法打造现代乡村,从“房围美”变“村域美”,逐步打造“国际学人村”,以路边洁化、河边净化、山边绿化、房边美化重新书写乡村创意生活方式。一棵泡桐树,成就一方文化产业。

让艺术点亮乡村,推动文化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在乡村风貌上,不能千篇一律,需要积极挖掘特色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及农耕文化内涵,传承弘扬茶、中医药、美食等特色文化,发展创意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各类文化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农文旅、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特色文化业态,多样化展现乡村活力。“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川省文明村”“省级四好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的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大力推动“茶山艺林”项目实施,新建“合江书院”“厚山民宿”等多家艺术精品民宿。兴办乡村振兴学校,高效利用农民夜校、农家书屋等平台,开展农村经济、乡村发展、民宿改造、茶叶管护、文化创意等系列讲座和培训课程,塘坝村走出一条以创意农业为主题的发展之路。塘坝村云台山茶叶交易市场在茶叶交易旺季,日成交额达到300万元以上,茶叶总销量较市场建成前增加20%以上。

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美学普及和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四川省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是著名油画家罗中立上世纪60年代的写生创作地,,画家以村民邓开选为原型,创作了享誉世界的油画《父亲》,双城村被誉为“父亲的村庄”。平昌县依托这绝无仅有“父亲文化”品牌的资源禀赋,规划实施“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通过粮经复合种植塑造大地景观,推动农旅、文旅产业高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罗中立美术馆、生态传承馆、乡村记忆馆、农创记忆馆和乡艺民宿酒店,让一草一木都能唤起乡愁记忆,打造全国独具乡村文化、乡土艺术、乡愁情怀的《父亲》圣地。巴山美村项目在规划设计及建设上,摈弃大范围、大体量、大规模拆迁重建的建设模式,在还原乡村原貌的基础下注入新的设计灵感,营造出小规模、生态化、生态化的巴山特色村落。原汁原味的父亲文化、农耕文化和“翻山铰子舞”“巴山背二哥”等非遗民俗文化,让乡土更具有创意和韵味。

成都市金堂县五凤镇金箱村贺麟故居乡村振兴项目,将独特的“哲学+”植入旅游产品开发,以“哲学+”为文化核心的特色发展模式,坚持办好家风学院、中国青年哲学论坛,打造成为集休闲研学、文化体验、主题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球哲学文化基地。贺麟是“新心学”创建者,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当代新儒学代表人物。贺麟故居通过建立四川省首个家风文化学院,并将贺麟故居家风长廊、凤仪书院、书房等景点结合起来形成家风游览线路,开发贺家耕读农耕体验,以哲学游、智慧游振兴乡村,进一步展示和传承贺麟哲学文化、家风文化,提升了五凤溪“中国哲学村”文旅品牌美誉度。

以乡村+艺术、乡村+创意,延伸乡村艺术产业链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成都市大邑县积极破解传统村落发展难题,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原则,提档升级公馆老街文博综合体、锦绣安仁花卉博览园等新消费场景,建成“锦系列”“乡系列”精品公馆酒店群和溪地·阿兰若、咏归川、向野而生、小隐、欢喜无厌等一批精品民宿品牌。通过实施“博物馆+实境演艺+旅游消费体验”,打造《今时今日安仁》首个沉浸式实境演艺、《川·乐安仁》公馆实景秀等演艺体验消费博物馆综合体,带给游客融入田园中的沉浸式审美体验。

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充分整合艺术家、居民、商家等多方需求,创新探索“三级联动+三事分流”的党建引领院落协商机制,有效统筹多方需求,聚集人才、吸引流量。只有挖掘创意人才,开发文创产品,塑文化品牌,才能实现文化润人、文体聚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新晋打卡地“艺术创意村”川音艺谷坐落于石板滩街道韩娥社区叶家大院。川音艺谷依托四川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学+乡村”模式成为美丽乡村新业态。川音艺谷以“艺术点亮乡村”为主题,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文艺创作、文创产品展示交易、文创亲子体验、艺术人才培训、园林式餐饮为一体的文创主题乡村体验度假旅游目的地,延伸了乡村艺术产业链。

如何实现“一村一品”,更具地方特色,赋予乡村振兴文化烟火味?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安民村采用大熊猫墙绘,举办大熊猫艺术季、田园会展、村民艺术团等方式培育文化名片,打造大熊猫艺术品牌乡村,呈现萌萌的熊猫美学体验,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熊猫绘画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精神愉悦,提升艺术美育水平。安民村举办艺术家写生季、农民丰收节、大熊猫艺术季等田园节庆体验活动,打造“处处有景点、村村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场景,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安民村帮助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学习大熊猫绘画,培厚田园文化沃土,让村民和孩子们得到更多美的教育与艺术享受。安民村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办起留守儿童艺术团、村民艺术团、村留守儿童艺术团和流动青少年宫。如今,经过三年的大熊猫美术课堂学习和舞蹈训练,安民村的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变得自信、阳光。

在乡贤们的倡议和引领下,安民村建起全省第一座乡村大熊猫艺术墙,成功举办川黔留守儿童画院经验交流会、川黔留守儿童书画展、安民村留守儿童走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艺术季暨留守儿童绘画作品展和“在阳光下成长”留守儿童主题征文大赛,出版《川黔留守儿童书画展作品集》,举办青少年生命教育活动,还创办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这里,农村孩子与艺术家一起学习、一起绘画、一起表演,在艺术熏陶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赋予乡村艺术新的时代内涵。在举办大熊猫艺术季暨留守儿童绘画作品展过程中,安民村把留守儿童美术作品展办在田园旁,突出其参与性、乡土性、趣味性,以增强乡土文化的审美体验感。建设艺术农家、艺术稻田、艺术墙绘、艺术超市,实现艺术田园化、艺术产业化。

提升村民艺术素养,推进农耕文化与诗意山水有机结合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浙江松阳围绕古村、老屋等传统文化资源,通过营造红糖工坊、石门圩廊桥、大木山茶室、木香草堂,呈现中国古村新貌的乡村变迁。“松阳故事”建筑文化展先后在德国柏林、意大利威尼斯、奥地利维也纳展出。在“拯救老屋行动”中,松阳累计有100余个古村、200余幢老屋得到保护和利用。当地300余座宗祠、270栋传统民居、20多座古廊桥,在老屋新生的进程中通过多种方式重焕新颜。目前松阳涉及美术、传统手工艺、文学、建筑和文创等类别,形成叶村斗米岙、竹源后畲、四都陈家铺等艺术集聚片区,实现古村传统与当代艺术的融合,让乡村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重焕生机。

山泉镇桃源村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山脉中西部,享有“诗歌之乡”“桃花之乡”的美誉。在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进程中,作为成都中心城区之一,龙泉驿区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共生长共促进共繁荣。桃源村“桃花故里”是花果山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国乡村诗歌之乡,成都国际桃花节核心景区,曾被誉为“世界五大赏花胜地”之一。每年春天,盛开的桃花与田里的油菜花交相辉映。桃源村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桃花节,拓展“桃文创产品工坊与文化培育”“桃源民宿文化聚落”、漫步云端滑翔伞俱乐部、龙泉山民宿学院等创意农业产业,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传统乡村蜕变为世界级诗画名村,要从村民实际需求,就地取材,将闲置房屋进行艺术改造,手把手指导村民用艺术点亮家园和生活,用艺术吸引当地村民尤其是当地年轻人积极参与其中,要避免乡村变成城市的翻版。

建设世界级诗画名村,要以艺术市集、创意节庆、康养产业、研学旅行、体育赛事、乡村旅游为重点,打造共享菜园、艺术田园、乡村创意主题公园,推进农耕文化与诗意山水有机结合。

传统乡村蜕变为世界级诗画名村,要以艺术融入乡村生活,以创意提升乡村颜值,呈现个性化十足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养心养美的农业景观、风貌景观,让美学在田园蓬勃生长,让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祝福创意农业明天更美好!

预祝本次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本文由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组委会秘书处授权发布,创意农业网公号首发,侵权必究。)

成都市金堂县赵家镇阳河街社区云漫半山国际营地美学中心

成都市金堂县赵家镇阳河街社区云漫半山国际营地美学中心

成都市金堂县赵家镇阳河街社区云漫半山国际营地美学中心

第十五届创意农业论坛乡村旅游创意产业振兴峰会岷江村桂花十八宴。摄影:汪华

第十五届创意农业论坛乡村旅游创意产业振兴峰会岷江村桂花十八宴。摄影:汪华

第十五届创意农业论坛乡村旅游创意产业振兴峰会岷江村桂花十八宴。摄影:汪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