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会于3月28日至31日在海南召开,本届论坛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展开广泛讨论,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本届论坛上,双碳和ESG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前三天的论坛中,有“碳中和:困局与破局”、“企业的ESG成果测定”、“ESG投资如何行稳致远”等多场关于这两个议题的分论坛,与会者不乏周小川、易纲、彭华岗、吴晓求等重磅嘉宾。
去年以来,在极端天气、能源短缺等众多因素的干扰下,部分欧洲国家重启煤电,多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困难增多,双碳目标的实现道阻且长。ESG热潮在持续高涨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未来双碳目标要如何推进,中国ESG要如何发展,各位嘉宾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精彩观点。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胡萝卜+大棒”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主持“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圆桌讨论时表示,过去两年,碳中和的进程比人们预想的慢,原因主要是面临四个领域的困难和挑战:“首先,碳中和作为一个长期目标,与很多短期目标发生了冲突,甚至比较严重的冲突;第二,怎么样找到最优的政策组合推进碳中和进程;第三,绿色金融如何支持转型的经济活动;第四,高碳企业行业自身怎么进行转型。”
展开全文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也认同马骏长短期目标冲突对于碳中和进程的影响。他指出,去年,受一些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政府中的一些企业并不把碳减排目标放在最高优先级。“我们也无法让所有的组织、包括政府在内都将碳减排作为最优先的目标,当有其他优先目标时,碳减排的优先级就会下降。”
现实中,对于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很多组织而言,是多目标共同推进的,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和碳中和目标发生冲突。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周小川表示,多数情况下,不同目标之间是可以协调的。“我们要做的是协调各种目标,找到最优解。如果只强调一个单一目标,比如低通货膨胀,是一种做法,如果在低通货膨胀的同时还想要促进经济增长,还要保持金融稳定,就需要在这些目标和它所设计的工具之间寻找一个优化的协调。”周小川举例说道。
因为设定的碳中和目标有所不同,世界各国对于节能减排所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一些国家倾向于采用非价格型的政策措施,而另一些国家倾向于使用“价格型工具”。不同的工具选择之间,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对此,周小川表示,价格型工具和非价格型工具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可以通过在多目标中设定不同的权数来找到最优价格,协调不同目标找到最优解。
易纲具体谈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两类碳减排支持工具,第一类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的技术项目进行支持;第二类,对煤炭的清洁利用进行支持。“这两类支持工具是在2021年11月推出的,去年是执行这两个工具的完整年。”
对于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易纲认为需要“胡萝卜+大棒”,“要是有很高的碳价或者碳税,这就属于‘大棒’,如果有比较适中的碳价那就属于‘小棒’或者是‘中棒’,人民银行的支持工具实际上是激励机制上的‘胡萝卜’。央行以低息给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商业银行接到再贷款以后必须进行对碳减排的项目进行支持,同时商业银行承担向社会公布这些信息的义务。”
这之中,银行无疑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银行金融机构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周小川表示,金融机构要在投资、信贷等金融活动中坚持低碳原则,“要看金融活动所支持的对象是不是在向零碳前进,是不是有助于他们实现零碳发展。未来碳市场和碳市场所涉及的一些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监督也非常重要,金融界应该帮助把碳市场建设好、运行好,同时使碳市场给出的‘信号’能够使得碳中和进程中的多个目标和多种工具之间实现最优协调。”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ESG标准体系
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过程中,ESG热潮也在持续。相比于侧重于双碳的“E”,人们对于“S”和“G”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坚持推进ESG战略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不过,在谈到中国的ESG发展时,多位嘉宾都认为,要契合自身实际,有中国特色。
在“企业的ESG成果测定”分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彭华岗表示,ESG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更需要契合地域行业的特点。ESG是国际通用语言,其基本逻辑、核心内容、方法途径等国际通用,但是目前国外评级机构对于中国企业评级普遍较低,原因是一些机构对于中国企业的利益相关方缺乏理解。因此,在强调国际接轨的同时必须契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ESG投资如何行稳致远”分论坛上也表示,ESG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但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他指出,“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要从实际出发,经济活动要回到原点,一切新鲜事物都是在原点上前行的。企业一旦不盈利,什么都不存在,盈利了才能做其他的事情。ESG和盈利有密切的关系,不是说ESG没有做好就能盈利,但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还是有一些冲突,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非金融企业,先把主业做好,合规合法经营是做好ESG的基石。把企业做好了才能谈其他的很宏伟的目标。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不断朝着ESG的目标前行,但需要时间。
普华永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王莹在“凤凰网梧桐夜话”中也表示,中国发展ESG要进行本土化处理,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央企、国企都承担了远超出市场性的民营经济体所承担的责任,对于就业、脱贫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领域也承担了非常重的责任。”
王莹认为,“不能完全套用西方的语言体系和他们的理解来诠释中国央企、国企的社会责任。非常希望能够做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系,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能够充分体现央企、国企在过去么多年来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
当前,ESG备受关注的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另一方面是投资者。在谈到,金融行业和ESG的关系时,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仲表示,“很多人都认为金融是比较赚钱的行业,其实金融是有价值观的。金融的本质功能是通过跨空间、跨时间两个维度来分配社会经济资源,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会提高,会有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供社会大众消费,整个社会的福利边界就上升了,这跟ESG是完全一致的。”
“好的金融机构能够贯彻ESG理念,坏的金融机构只关注于自己的资产规模、利润多少。有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庞氏骗局,‘割韭菜’,在社会福利的大饼上,自己划一大块,把别人剩得小小的,通过自己的金融活动让整个社会的福利边界缩小了,这就是坏的金融机构。”
范文仲还谈到了当前中国ESG投资有三大痛点,“一、企业对ESG理解不够,导致评级比较低;二、目前ESG覆盖的范围比较窄;三、数据少,标准不统一。金融机构据此做ESG投资有困难。”
所以,范文仲表示,北京金控在ESG投资方面做了四件事,第一是积累数据,第二是征信和企业画像。“我们认为对一个企业进行全面精准的画像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企业。未来我们准备成立一个评级咨询平台,帮助企业做好评级,并大力推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碳期货,希望在ESG方面能够履行一个金融机构真正的社会责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