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望江南》才明白,李煜真正厉害的地方在哪里_江南_寒色_这一

#真知新坐标#

提到李煜,我想很多人是怜惜胜过责备的。

按说,他少年时本来是与继承皇位无缘的,如果他一直做他的闲散富贵王爷,弹琴,吟诗作对,调香,与美人踏春,或许他自己会更快活,而南唐,说不定也有另一个结局。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当他坐在南唐国主的位置上,他的才华,他的温和,他的一心求安,都成了错误的。

来到汴京城都他,像一只金丝雀,抬眼只能看到侯府的这一片天空,当故旧臣子来探望他后受到责罚,他的院子里越来越多的是寂寞和寂静,还有嘉敏每日以泪洗面。

有一天,他梦到了江南,梦里的江南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都是让他刻骨铭心的模样。

那堆积如山的思念,终于如同江水一般奔流不息。

于是,他提笔写下这两首《望江南》。

展开全文

闲梦远,

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 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九陌红尘与漫天之飞絮相混,想见宝马香车之喧与都城人士之狂欢情景。末句,揭出倾城看花,亦可见江南盛时上下酣嬉之状。(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江南的春天是“春来江水绿如蓝”,也是“画船听雨眠”,更是“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他没有写自己此刻的寂寥与孤独失意,只是淡淡地说着“闲梦”,梦中的一切早已离他远去,而北方春天的乍暖还寒,他还不适应吧,他很少写北方的景色,也很少提到自己到过开封的什么地方游玩。

我知道,他只爱江南。

另一首《望江南》则是写的秋天:

闲梦远, 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千里江山寒色远”这一句写的真好呀,秋天的江南寒色生,芦花,孤舟,明月,笛声。

只是,听笛的人如今比孤舟还不如。

赵匡胤曾经不屑一顾李煜的词,说他没有帝王气,不知道这首词是不是写于赵匡胤的时代,他有没有读过?如果读过,或许也会被折服了吧。

李煜作为皇帝是无功的,但他对于词坛的贡献却是非常大的,他的厉害之处在于,将本来只是读书人宴会之余才会填的情情爱爱的艳词,变成了士大夫之词,开了宋词之先河。

题材不止于爱情,离别等闲情小绪之流,而是更加的广阔了,王国维在《人间词活》中评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而词中的真情实感,不拘泥于华丽辞藻与各类典故堆砌,更是扭转了花间词派以来的香软浓艳的风气。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李煜词传-一江春水

¥29.8

购买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