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纵的意思
七擒七纵
[ qī qín qī zòng ]
诸葛亮出兵南方,把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获心服,不再来攻。见《三国演义》。后用以比喻运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对方。擒:捉拿。纵:放。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例 句
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
七擒七纵简短的译文,原文:建兴三年
译文: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领军队到了南中,凡打仗的都胜利了。听说有叫孟获的人,是当地蛮人、汉人所信服的,因此下令将他生擒。擒住孟获后,诸葛亮让他参观汉军的兵营阵列,说:“这些军队怎么样?”
孟获回答说:“以前不知道虚实,因此失败。现在蒙您所赐使我观看兵营阵列,只是这样,我一定可以胜利!”诸葛亮笑,放了他使他继续作战。七次放了七次活捉,但诸葛亮还想放了孟获。孟获停留不去,说:“您,是天威,南方人再不反了。”于是诸葛亮进军到滇池,南中平定,随后把孟获的部下还让他带领。
原文:
建兴三年,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出自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
扩展资料
《三国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汉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汉任职,受宦官黄皓排挤不得志。蜀汉降魏后,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擒孟获
七擒七纵的意思
七擒七纵(拼音:qī
qín
qī
zòng)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