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力亲为——毛泽东鲜为人知的几件事_每月_同志_秘书

作者:刘正言

信息来源:中国视窗

毛泽东既是运筹帷幄的战略家,同时又是认真执行战略的践行者。只不过他不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而是在思想与灵魂的另一个血与火的战场上挥笔如椽,樽俎折冲,披荆斩棘,苦心经营罢了。笔者是个文字工作者,就说说他在写作和新闻报道方面亲力亲为的一些事情吧。

毛泽东写过上千篇文章(《毛泽东著作选读》先出了四卷,后又出过第五卷第六卷,再后来本人没见到就不知道了),写过372封书信(见人民出社1984年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44首诗词(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公开发行的《毛泽东诗词选》为准),其中《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都在数万字以上,可视为专著。这些作品,从观点的提出,到层层展开的分析,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语言风格来看,都系他个人独力所为,因为那高屋建瓴的见解,严密的逻辑思维,胜人一筹的措施,简明干练又旁征博引的表达方法,恢弘博大的胸怀,磅礴的气势,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于战火倥偬之中,在日理万机之暇,这样埋头写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励世人,旷古未见,叫人高山仰止,感怀万端。

他写文章作诗词自己动手,就是讲话稿也从不让秘书代笔,而是写好后,有时让秘书帮着润色一下。在七届二中全会以前,毛泽东作过一次重要讲话,入会的人们都说好,人们以为是秘书写的,席间纷纷夸赞秘书有洞见,文采好,那秘书红着脸说,哪里是我写的啊!我哪里知道那么多情况,能做出那样深刻的的结论,那是毛主席昨夜熬了个通宵自己写的。毛主席在旁听了哈哈大笑,说,秘书也有功劳,他给我润色得不错。毛主席接着对众人说,你们当各级领导的,要学会自己写讲话稿,不要总让秘书代劳。自己写,才能讲全面,讲到点子上,才知道哪些重点讲,哪些地方语气要加强,只顺着秘书的稿子念,就把自己降到了闭门造车的秘书的水平了。说得大家羞愧难当,点头称是。

毛泽东认为,给人写书信,是心的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秘书是无法体会到的。尤其是给一些要人知己写信,更应自己操刀,那是对对方应有的起码的尊重。1937年6月25日,他给何香凝写过一封信,信中透露的细节、情感、胸怀决不是秘书所能知晓言出的。该信写道:

香凝先生:

承赠笔,承赠画集,及《双清词草》,都收到了,十分感谢。没有什么奉答先生,惟有多做点工作,作为答谢厚意之物。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今日之事,惟有斗争乃能胜利。先生一家继承孙先生(指孙中山)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景仰奋兴者有全国民众,不独泽东等少数人而已。承志在此甚好,大家都觉得他好,望勿挂念。十年不见先生,知比较老了些,然心则更年青,这是大家觉得的。看了柳亚子先生题画,如见其人,便时乞为致意。像这样有骨气的旧文人可惜太少,得一二个拿句老话说,叫人中麟鳳,只不知他现在的政治意见如何?时事渐有转机,想先生亦为之慰,但光明之域,尚须作甚大努力方能达到。

敬祝

健康!

毛泽东

何香凝是廖仲凯的夫人,廖承志的母亲,工画,善诗词,和毛主席有很深的交往,同情共产党人。她给毛主席寄赠了笔、画集和诗稿,此信是毛主席收到礼物后的回复。对画的欣赏,对何的近况,对何的政治态度,对其子在延安的情况,对何与柳亚子的交往及对柳的牵挂,以及对时局的看法,说得详尽而又富有感情,这些秘书是无法体会感受到的。毛泽东的书信无一不是自己亲力亲为。

毛泽东还经常为报刊写东西,仅从我手头的一本《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可以看到,他写发刊词五篇,写社论、评论三十多篇,给报道加按语三十多篇,直接的新闻报道二十多篇,给重要报道改稿二十六篇,有的改动量相当大,有的达到四十多处;其中《新华社记者论时局:内战危险空前严重》一文,原文二千字许,他竟添加了近二千字,几乎增加了一倍。此外,他关于报刊、广播宣传的指示、通知、谈话、论述有二十多篇。下面是他为《解放日报》第四版起草的征稿办法(摘要):

《解放日报》第四版稿件缺乏,现请下列各同志负责征稿。

荒煤同志,以文学为主,每月12000字;江丰同志,以美术为主,每月8000字,并作图画;张庚同志,以戏剧为主,每月10000字;柯仲平同志,以大众化文艺为主,每月12000字;范文澜同志,以历史为主,每月12000字;邓发同志,以工运为主,每月8000字;彭真同志,以党建为主,每月15000字;冯文彬同志,以青运及体育为主,每月12000字;艾思奇同志,以哲学为主,每月10000字;陈伯达同志,以政治、经济、国际为主,每月12000字;周扬同志,以文艺批评为主,每月10000字;吕骥同志,以音乐为主,每月5000字;蔡畅同志,以妇运为主,每月5000字;董纯才同志,以教育为主,每月5000字;吳老以语文为主,每月5000字……从这份分配任务清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老人家亲力亲为到了什么程度,其工作之细,知情之深,处事之明,跃然纸上。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今天,我们坐享着他和无数革命先烈打下来的江山,有什么理由,不像他老人家那样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亲力亲为,把工作做好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