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与阐释毛泽东诗词的启示——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例‖刘祯贵_诗词_总书记_习近平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习近平总书记

引用与阐释毛泽东诗词的启示

——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例

刘祯贵

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与阐释,堪称是妙用毛泽东诗词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典范。有学者根据公开的资料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的次数达80余次。也有学者统计,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直接或间接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达到130余次,引用和阐释的诗句出自毛泽东诗词有20余首。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和阐释,呈现出毛泽东诗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引用的毛泽东诗词

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据统计,这次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诗句最多最全的一次,讲话全文9595个字,9次提到毛泽东诗词,分别是:

(一)“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二)“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同志始终都矢志不移、执着追求。”

(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我们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后,经过人民解放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四)“‘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

展开全文

(五)“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就开始了屈辱的近现代史,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为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真正勇敢而自觉地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诗词正是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雄心壮志。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实践与精神逻辑相互统一的叙述方式,巧妙串联,一连9处引用毛泽东诗词,把最能折射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雄心壮志的精妙绝句,放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历程之中,用诗言诗语、夹叙夹议,一路演绎毛泽东的精神世界以及毛泽东的初心和使命,具体表现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年轻的毛泽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十月革命后,毛泽东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始终矢志不移、执着追求。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在,我们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前期探索的基础上,“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已经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正继续前行,启航新征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同时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

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所引用的毛泽东诗词,彰显了毛泽东的初心使命和精神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毛泽东诗词从“雄关漫道”到“今朝更好看”,再现了毛泽东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难困苦与历史贡献。无论跨越“雄关漫道”,还是实现“今朝更好看”,都需要具备实现初心与使命的钢铁般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彰显了毛泽东的初心使命和高尚的精神品格。

(一)在谈到青年毛泽东的远大志向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引用的这几句词,出自毛泽东于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是青年毛泽东于1925年秋写的一篇力作,是一篇游故地而观秋景、忆同窗而思往事、励斗志而抒豪情的壮美词章。《沁园春·长沙》上阕描绘1925年秋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头时的所见所感,下阕侧重回忆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那段激情燃烧的求学生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1911年到1925年,毛泽东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沁园春·长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之作,是一首自信人生意气风发的青春之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青春本色。《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沁园春·长沙》词句来描述毛泽东志存高远、朝气蓬勃、激流勇进、上下求索的青春岁月,可谓既真实可信,同时又生动传神。

(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后,毛泽东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同志始终都矢志不移、执着追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我们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倒海翻江卷巨澜”出自毛泽东长征途中写的《十六字令三首》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十六字令三首》描写了长征路上的山,气势博大雄浑,豪放洒脱,气韵天成,尽显山之体势、风骨,也折射出毛泽东宏大的胸襟和抱负。

《十六字令三首》作于1934年到1935年间,是毛泽东怀着喜悦的心情,在翻山越岭的长征行军途中写下的。在实行战略大转移的长征途中,红军不仅大多数时候都在高山峻岭中行军,而且也常在万山丛中冲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既历尽艰辛,又充满胜利的喜悦。“倒海翻江卷巨澜”,本意是群山气势磅礴,宛如跌宕起伏的洪涛巨浪。

2.“雄关漫道真如铁”出自1935年2月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雄关漫道真如铁”,本意是别说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在英勇红军面前不再是坚不可摧的险关。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浑壮阔的词,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毛泽东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习近平总书记用“倒海翻江卷巨澜”“雄关漫道真如铁”来形容中国革命风起云涌、险象环生。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雄关漫道真如铁”,意在凸显毛泽东的精神品格与坚强意志。

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出自《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意思是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革命者为救国救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本意,是指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改造旧中国的落后社会面貌)。习近平总书记用这句诗来歌颂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抱负和牺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妙用毛泽东诗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借助毛泽东诗词透彻分析奋斗人生与幸福人生的辩证关系和深刻哲理,催人奋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三)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指出:“今天,我们可以告慰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在他们带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引自毛泽东于1933年夏写的《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933年夏天,毛泽东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此诗。“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毛泽东的本意是红军作战在房屋墙壁上留下的弹洞把关山装点得更加壮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来说明今日中国的繁荣局面是中国人民在正确道路指引下努力奋斗出来的,并表达了还要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的坚定决心。

(四)“乱云飞渡仍从容”,出自毛泽东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写于1961年9月9日,首次发表于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作诗之日,是毛泽东引以为豪的“秋收起义”三十四周年纪念日。毛泽东此时心中虽有忧愤苍凉成分,但更多的却是其性格中的坚韧自信及不畏压力的奋争精神。

“乱云飞渡仍从容”,本意是一阵阵乱云飞速流动但却仍然从容不迫,比喻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面前,共产党人沉着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乱云飞渡仍从容”这句诗,旨在表明任凭国际风云变幻,共产党人都是处变不惊,镇定自若,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保持战略清醒,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五)“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1935年10月写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当时日寇已进犯长城一带,这里以长城代表抗日前线。毛泽东曾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清平乐·六盘山》最早发表在1957年1月出版的《诗刊》,生动表现了毛泽东主席及其统率的中国工农红军彻底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诗气贯长虹,其本意是不登临长城关口就不能算是英雄好汉,昭示着红军万里长征北上抗日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诗,表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中国人民将咬定目标不放松,团结一心,奋发有为,排除万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所引用毛泽东诗词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和阐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反映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展现了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从而提醒全党要始终保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定力。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信手拈来,不仅是对诗词原意的传承和强化,也是对诗词语义的拓展和升华,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增加了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和震撼力,给人以深刻印象和启迪。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和阐释,意义重大

毛泽东诗词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革命情怀和精神品格,不愧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境界的生动写照,不愧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财富和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引领人们牢记创业维艰、坚持守正创新;是为了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毛泽东诗词中永葆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和革命豪情,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和阐释,彰显了其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革命与建设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展示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深刻领悟令人钦佩,他对毛泽东诗词的巧妙运用堪称典范。认真解析、仔细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妙用毛泽东诗词的方法和特点,有助于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行文的独特魅力,有助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和阐释,其背后的意味已远远超出诗词引用本身,能给人们带来诸多深刻启示与深思。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和阐释,展现毛泽东诗词在新时代的价值

毛泽东诗词深深植根于古典诗词的艺术土壤,也深深植根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同时,毛泽东诗词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作的,是中国革命与建设辉煌历史和伟大业绩的形象化展现,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毛泽东诗词历经半个多世纪流传,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背诵吟唱毛泽东诗词的人很多,能赏析解读毛泽东诗词的学者也很多,但能把毛泽东诗词运用得浑然天成、炉火纯青的人并不多。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诗词总结伟人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阐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信,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引用毛泽东诗词能做到自然契合、新意迭出,生动展现了毛泽东倡导的中国精神。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阐释和创造性运用再集结再出发,研究和宣传好毛泽东诗词,努力发掘蕴藏其中的无穷精神力量,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稳致远。

(三)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和阐释,为研究毛泽东诗词指明方向

充分挖掘和发挥毛泽东诗词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毛泽东诗词研究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党和人民交给毛泽东诗词研究工作者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给长期从事毛泽东诗词研究和宣传的工作者以极大激励和鼓舞,而且其引用和阐释富于深意和方向性指引,值得毛泽东诗词研究工作者不断领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阐释毛泽东诗词的方法,有助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深化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引用得自然贴切、生动形象,升华了毛泽东诗词的意境,使讲话和文章充满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给人以深刻印象和启迪。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诗词时,深谙毛泽东诗句本意,同时又有新的视角和感悟,融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既拓展了毛泽东诗句的意境和意味,又体现了毛泽东诗句所蕴涵观念的继承和创新。因此,毛泽东诗词研究工作者要把毛泽东诗词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坚决反对曲解、诋毁毛泽东诗词的历史虚无主义。

(四)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和阐释,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精神是毛泽东诗词的精髓,成为贯穿毛泽东诗词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富有创意的集群式妙用毛泽东诗词,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使人们在毛泽东诗化的语境中,领略了毛泽东奋斗一生始终流淌着一以贯之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通过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不仅能进一步把握和探究毛泽东诗词与文化自信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而且能更好地宣传毛泽东诗词以启发大众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重要资鉴。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充分展示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自信,人们由此强烈感受到了伟人毕生拼搏、壮心不已的心境和志向,以及积极的斗争精神和奋斗姿态。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反复运用毛泽东诗词来阐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既有直接引用,也有巧妙化用;既能深化原意,又能赋予新意。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自然贴切、生动形象,充满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认真解析、仔细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妙用毛泽东诗词的方法和特点,有助于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行文的独特魅力,有助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和行动自觉。

(五)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和阐释,增强奋进新时代的信心与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化用和发挥,赋予伟大革命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可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在毛泽东倡导的中国精神激励下,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撷取毛泽东诗词中的精华,将其与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伟大征程、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相互贯通,突出展现了毛泽东诗词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回首往事、展望未来,毛泽东诗词始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线展开。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和阐释,能够不断证明毛泽东诗词穿越时空的精神超越性和艺术魅力,彰显毛泽东诗词永恒的现实感化价值和“诗教”作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特定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妙用毛泽东诗词,旨在倡导和弘扬毛泽东钢铁般的意志品格,使之诗化为众志成城、梦想成真的顽强精神,成为一种激励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与阐释,不仅是对毛泽东诗词意境和内涵的升华,同时也是与新时代所面临的具体情境、具体问题相结合,进行新的创造和发挥,进而达到更高的思想意境,激励和鼓舞着中华儿女奋进新时代,在新征程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我们应继续宣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与阐释毛泽东诗词所包含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不断深化和拓展毛泽东诗词的宣传和研究路径,深入挖掘毛泽东诗词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使毛泽东诗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来源:四川省 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祯贵

配图:方志四川(图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