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手书李白《庐山谣》中的哪几句,安慰病中的儿媳刘思齐?_庐山_毛主席_李白

1949年10月15日,刘思齐与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结婚。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参加志愿军赴朝,1950年11月25日不幸壮烈牺牲。

毛岸英牺牲之后,毛主席的儿媳刘思齐的精神受到沉重打击,身体健康状况也受到严重影响。

毛主席安慰刘思齐说:“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从此,他格外疼爱刘思齐,常常亲自过问她的衣食住行和学业,而在以后的通信中总是称她为“思齐儿”,视同己出。

为让刘思齐尽快走出失去所爱之人的阴影,毛主席决定给她换一换环境。1954年,毛主席决定送时年24岁的刘思齐去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力系学习。

刘思齐在莫斯科大学求学时, 或许因为水土不服,在异国独处的她经常生病,而其真正的“心病”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而学习往往就难以集中心思和精力。再加上自己由文科改学理工,而且还要重新学习俄语,她感到学业上非常吃力。

1957年暑假,刘思齐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希望转回国内学习。

毛主席十分理解思齐的难处,同意她转学,并于8月4日给她写了一封信:

“思齐儿:信收到。回来了,很高兴。转学事是好的,自己作主,向组织申请,得允即可。如不得允,仍去苏联,改学文科,时间长一点也不要紧。不论怎样,都要自己作主,不要用家长的名义去申请,注意为盼。祝你进步!”

对于刘思齐转学的事,本不值得去说三道四,但偏偏有些人跟她过不去,挖苦她、嘲讽她,说什么给她提供这么好的条件送到国外读书,却不好好读,从国内读到国外,又从国外读回国内,没出息。

展开全文

面对这样的讥笑,刘思齐感到很苦恼,很快她又病倒了。病中,她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委屈,希望父亲给她做主。

毛主席接信后,在8月9日给刘思齐写了一封回信:

“思齐儿:信收到。我在此间有事,又病,不要来。你应当遵照医生、党支部、大使馆的意见。下决心在国内转学文科。一切浮言讥笑,不要管它。全部精力,应当集中在转学后几年的功课上,学成为国服务。此嘱。”

在毛主席的鼓励下,刘思齐很快办理了转学手续,并于这年10月转入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学习。

1959年夏,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刘思齐又得了一场病。

8月6日,在江西庐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毛主席,在会议间隙,给刘松林写了一封信:

娃: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妹妹考了学校没有?我还算好,比在北京时好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久不见甚念。爸爸

毛主席信中抄录给刘松林的“李白的几句诗”,出自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也是他最喜欢李白诗篇之一。

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些描写名山大川的七言和杂言歌行。这些诗气势豪放纵逸,想象丰富奇特,用仙境和幻境构成了壮丽奇谲的理想世界,寄托了诗人超然世外的高情逸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选择长江边的名山——庐山作为制高点,凭借其浪漫雄奇的想象,从站在空中俯瞰江山大地的视角,为长江写下了最壮美的赞歌。全诗如下: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在诗中,诗人如展翅高翔的大鹏鸟凌空俯瞰: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青翠的山影与天上的红霞与朝日相互映照,东望吴天,长空寥廓,连鸟都飞不过去。这就在极力夸大庐山的高大秀伟之时,又拓展了无边辽阔的空间。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四句,将诗情推向高潮。这四句是全诗视野的最高点,而着重描绘庐山与长江的关系:长江在浔阳(今九江)分为九道,白浪滚滚,经过庐山浩荡东去,直奔苍茫的天际。黄云万里,随着风势变化,如大海般涌动起伏。诗人将他的视野拓展到天的尽头:长江仿佛挟带着极西头的昆仑雪山,又像是卷裹了万里大漠的黄云。只有纵观天地、俯视一切的诗人,才能挥动如椽巨笔,写出这茫茫九派、波涛似雪、云海翻腾、风云变色的壮伟景象。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何等雄伟,何等壮美!

李白在失意后靠游历名山大川和讴歌华夏大好河山“消愁破闷”,毛主席却靠读李白的壮美诗篇来“消愁破闷”——开阔胸襟,慰藉精神,可谓千古诗心相通。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又一次在庐山举行工作会议,继抓农业问题六十条之后,又要进一步解决工业、财贸、教育、科学等方面的问题。毛主席希望大家“开一个心情舒畅的会”,他对国民经济的好转充满信心。

毛主席的开阔胸襟与壮丽的庐山胜景相互交融,促使他又想起了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那四句诗,并将其抄写出来赠给有关同志,还特意说明:

李白庐山谣一诗中的四句。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常委诸同志。

显然,毛泽东是要借用李白的诗句,把自己当时的心境传达给别人,以引起大家的共鸣,希望大家能心情舒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国家形势的好转。

为什么毛泽东两次书写是“登高壮观天地间”这四句,而对《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其他诗句只字不提呢?显然,这流露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革命浪漫主义诗人毛主席,对李白此诗中所弥漫的求道学仙的“道士气”,以及消极避世的“汗漫九垓”的游仙思想,持批判态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